博碩士論文 8842702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58 、訪客IP:3.137.185.180
姓名 馮元甫(Uan-Fu Po )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運用知識稽核分析企業內員工之知識—以A公司為例
相關論文
★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入口網站使用者滿意度調查–以A公司為例★ 員工內部行銷知覺、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某科技公司為例
★ 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某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 組織生涯管理對組織承諾影響之探討-以A公司為例
★ 導入以職能為基礎之評鑑中心可行性研究--以銀行業為例★ 360 度管理職能評鑑與受評者自我覺察能力之探討-個案公司跨年度研究
★ 探討中階主管人格特質、領導風格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以Y公司為例★ 因應公司經營策略變革之人力資源配置調整個案探討
★ 從組織變革觀點探討業務流程管理成效之個案研究★ 主管領導風格與員工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之影響
★ 矩陣式組織之專案績效考核制度探討-以某公司為例★ 企業因應員工分紅費用化之措施及其成效探討
★ 證券後勤基層主管職業生涯地圖之建立★ 企業導入卓越經營績效評量之案例探討
★ 主管領導風格對組織氣候與績效之影響探討-以T公司為例★ 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工作態度之影響探討-以台灣高鐵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鐘聲已經響起,也正式宣告人類已進入網際網路(internet)與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ics)的時代。在這個知識與資訊快速流動的無國界疆域裡,誰掌握知識,誰就是贏家!但是,掌握了什麼?掌握了多少?誰擁有?卻沒有人能給予答案,在未釐清這些問題之前,再好的工具、再精闢的方案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本研究希冀運用知識稽核對企業內員工之知識進行基礎研究,能為企業釐清問題所在,讓各方學者和專家的精闢研究能真正一展所長,貢獻一己之心力。
本研究旨在運用知識稽核(knowledge audit)分析企業內員工擁有的工作相關知識之類型、調查個人擁有的工作相關知識、以及工作相關知識之獲得來源,並建立知識擁有程度評價準則雛形,最後藉由稽核結果提供企業未來教育訓練與知識管理規畫的基礎與方向。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內某網際網路企業公司旗下之主力營業單位內各部門正式員工,茲將該個案公司稱之為「A公司」。在研究設計上,本研究參考文獻資料建構自身之知識稽核流程,在一定條件限制下,採用訪談和問卷調查二種研究方法。首先根據A公司各部門各職務之員工直接與生產商品和服務有關工作項目、內容等,參考相關文獻資料以初步擬訂員工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再經由訪談各部門之專家以修改、補充、與刪減工作相關知識項目,共整理為142項工作相關知識;接著根據研究目的與訪談結果編撰知識稽核問卷,問卷內容共分為「工作相關知識類型調查」、「填寫人擁有工作相關知識與工作相關知識獲得來源調查」、「填寫人背景資料」三個部份,問卷發放對象乃針對A公司之全體正式員工發放問卷,共發放109份問卷,並完全回收問卷,由於問卷之第一部份會因各部門各職務之工作相關知識而有所不同,故並非所有員工都拿到完全相同的問卷;問卷回收之後,運用敘述統計的頻次分析,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稽核結果,分就本研究之知識稽核流程、A公司員工現在工作必要或次要具備之工作相關知識、A公司員工待加強之工作相關知識、A公司員工工作相關知識之外顯程度、以及A公司員工工作相關知識擁有程度評價準則之雛形,作成結論;最後則根據研究結論以及於研究過程中所遭遇之困難與問題,提出對管理實務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中) ★ 人力資本
★  知識稽核
★  知識管理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研究流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資料、資訊、與知識的區別5
第二節 知識類別9
第三節 人力資本的內涵15
第四節 知識稽核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26
第一節 專有名詞之操作性定義26
第二節 理論架構26
第三節 研究方法31
第四章 個案分析36
第一節 個案公司背景介紹36
第二節 訪談結果分析41
第三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4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4
第二節 管理實務及後續研究建議129
第三節 研究限制134
參考文獻135
附錄一 A公司工作相關知識項目139
附錄二 知識稽核問卷─以輔導組為例142
圖 表 目 錄
圖 1.4-1 研究流程圖4
圖 2.1-1 知識∕資訊轉換圖8
圖 2.1-2 資料、資訊、知識層次關連圖9
圖 2.2-1 技術知識示意圖11
圖 2.3-1 員工分類圖17
圖 2.4-1 知識稽核團隊組成圖22
圖 2.4-2 知識稽核流程圖24
圖 3.2-1 觀念性架構圖27
圖 3.2-2 本研究知識稽核流程圖27
圖 3.2-3 本研究執行稽核流程圖30
圖 4.1-1 K網際網路企業公司組織架構圖37
圖 4.1-2 A公司組織架構圖39
表 2.1-1 資料轉換為資訊之方法整理6
表 2.1-2 資訊轉換為知識之方法整理7
表 2.2-1 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之區別10
表 2.2-2 知識階段11
表 2.2-3 各知識階段之特徵與影響13
表 2.2-4 各知識階段之知識內隱、外顯性內涵13
表 2.2-5 知識類別整理15
表 2.3-1 人力資本的內涵19
表 2.4-1 知識稽核流程整理25
表 3.2-1 本研究之知識階段及其知識內隱、外顯的內涵28
表 3.3-1 訪談專家時程34
表 4.1-1 A公司各部門之正式員工人力配置39
表 4.2-1 「一般工作相關知識」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41
表 4.2-2 「各部門主管」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42
表 4.2-3 「教材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44
表 4.2-4 「服務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47
表 4.2-5 「系統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對照表49
表 4.2-6 「雜誌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50
表 4.2-7 「網站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53
表 4.2-8 「企劃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56
表 4.2-9 「升學中心」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57
表 4.2-10 「題庫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59
表 4.2-11 「活動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63
表 4.2-12 「輔導組」之工作相關知識項目修改前後對照表66
表 4.3-1 知識稽核問卷詳細發放份數表68
表 4.3-2 知識獲得來源代碼表69
表 4.3-3 A公司正式員工擁有工作相關知識分析69
表 4.3-4 「各部門主管」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74
表 4.3-5 「各部門主管」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75
表 4.3-6 「教材組」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77
表 4.3-7 「教材組」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79
表 4.3-8 「服務組」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81
表 4.3-9 「服務組」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83
表 4.3-10 「系統組」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84
表 4.3-11 「系統組」知識類型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86
表 4.3-12 「雜誌組」基本知識具備與基本知識擁有程度87
表 4.3-13 「雜誌組企劃」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88
表 4.3-14 「雜誌組文編」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88
表 4.3-15 「雜誌組美編」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89
表 4.3-16 「雜誌組」基本知識外顯程度與基本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0
表 4.3-17 「雜誌組企劃」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0
表 4.3-18 「雜誌組文編」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1
表 4.3-19 「雜誌組美編」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2
表 4.3-20 「網站組」基本知識具備與基本知識擁有程度93
表 4.3-21 「網站組企劃」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94
表 4.3-22 「網站組技術」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95
表 4.3-23 「網站組設計」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96
表 4.3-24 「網站組」基本知識外顯程度與基本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6
表 4.3-25 「網站組企劃」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7
表 4.3-26 「網站組技術」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8
表 4.3-27 「網站組設計」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99
表 4.3-28 「企劃組」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00
表 4.3-29 「企劃組」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01
表 4.3-30 「升學中心」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02
表 4.3-31 「升學中心」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04
表 4.3-32 「題庫組」基本知識具備與基本知識擁有程度107
表 4.3-33 「題庫組試題」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08
表 4.3-34 「題庫組系統」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09
表 4.3-35 「題庫組行銷」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10
表 4.3-36 「題庫組研究」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10
表 4.3-37 「題庫組」基本知識外顯程度與基本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1
表 4.3-38 「題庫組試題」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1
表 4.3-39 「題庫組系統」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3
表 4.3-40 「題庫組行銷」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4
表 4.3-41 「題庫組研究」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4
表 4.3-42 「活動組」基本知識具備與基本知識擁有程度115
表 4.3-43 「活動組企劃」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16
表 4.3-44 「活動組美編」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17
表 4.3-45 「活動組」基本知識外顯程度與基本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7
表 4.3-46 「活動組企劃」知識類型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8
表 4.3-47 「活動組美編」知識類型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19
表 4.3-48 「輔導組」知識具備與知識擁有程度120
表 4.3-49 「輔導組」知識外顯程度與知識獲得來源分析121
表 5.1-1 各部門各職務現在工作必要或次要之工作相關知識數目126
表 5.1-2 各部門各職務員工待加強之工作相關知識127
表 5.1-3 各部門各職務員工工作相關知識之外顯程度數目分佈128
表 5.2-1 本研究之知識獲得來源建議130
表 5.2-2 知識轉移的阻力及克服方法13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正民(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
王美音譯(1998),知識創新之泉:智價企業的經營,台北:遠流,譯自D. Leonard-Barton (1995)。
伍忠賢、王建彬(2001),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第1版,台北:聯經。
宋偉航譯(1999),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第1版,台北:智庫,譯自T. A. Stewart (1997)。
林佩瑩(1996),「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大容譯(1999),智慧資本: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第1版,台北:麥田,譯自L. Edvinsson and M. S. Malone (1997)。
周文賢、吳金潮(1996),碩士論文撰寫方法,第1版,台北:華泰。
胡瑋珊譯(1999),知識管理:企業組織如何有效運用知識,第1版,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譯自T. H. Davenport and L. Prusak (1998)。
承立平(2000),「鼓動知識經濟:科技基礎建設暨創新環境之建構」,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0年12月,pp. 1417-1426。
陳玉玲(1999),「組織內人力資本的蓄積-智慧資本管理之觀點」,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美靜(1999),「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義欽(1993),「因應自動化平版印前作業知識與技能建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旭慧譯(1997),101完全企劃手冊,第1版,台北:雅音,譯自J. R. Brinkerhoff (1993)。
黃俊英(2000),「贏向網路和知識經濟時代」,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1期,2000年6月,pp. 198-210。
傅振焜譯(1993),後資本主義社會,第1版,台北:時報文化,譯自Peter F. Drucker。
張覺明(1980),現代雜誌編輯學,台北:商略印書館。
楊子江、王美音譯(1997),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台北:遠流,譯自I. Nonaka and H. Takeuchi (1995)。
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第1版,台北:商周,譯自勤業管理顧問公司。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第1版,台北:台灣商務。
謝安田(198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著者。
韓君豪(2000),「個人工作知識的取得─以工業工程專業人員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羅莉玲(1991),編輯事典,台北:大村。
二、英文部份
Beckman, T. J. (1999),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 Liebowitz, J. (ed.) (1999), Boca Raton: CRC.
Blumentritt, R. and Johnston, R. (1999), “Towards a Strate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Vol. 11, No. 3, 1999, pp. 287-300.
Bohn, R. E. (1994),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36, Fall, 1994, pp. 61-73.
Brooking, A. (1996), Intellectual Capital: Core Asset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Enterprise,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rooking, A. (1999), Corporate Memory: Strategie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Dixon, N. M. (2000), 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owells, J. (1996), “Tacit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Vol. 8, No. 2, 1996, pp. 91-106.
Lepak, D. and Snell, S.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 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4, No. 1, pp. 31-48.
Liebowitz, J. (2000), Building Organization Intelligence: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 Boca Raton: CRC.
Marchand, D. A. (1998), “Competing with Intellectual Capital”, Knowing in Firms: Understanding, Managing and Measuring Knowledge, von Krogh, G., Roos, J. and Kleine, D.(ed.)(1998), London: Sage.
Nonaka, I. (1994),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 4, No. 1, pp. 14-37.
Simonin, B. L. (1999), “Transfer of Marketing Know-how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and 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Ambigu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30, No. 3, 1999, pp. 463-490.
Tiwana, A. (2000),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kit: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N. J.: Prentice-Hall.
Wiig, K. M. (1999), “Introduc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o the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 Liebowitz, J. (ed.) (1999), Boca Raton: CRC.
Zack, M. H. (1999), “Managing Codified Knowledg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40, No. 4, Summer, 1999, pp. 45-57.
指導教授 鄭晉昌(Jihn-Chang Jehng) 審核日期 2001-7-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