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427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9 、訪客IP:18.189.180.58
姓名 徐漢宏(HAN-HUNG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電子產業研發人員創新思考風格量表之建構
相關論文
★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入口網站使用者滿意度調查–以A公司為例★ 員工內部行銷知覺、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某科技公司為例
★ 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某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 組織生涯管理對組織承諾影響之探討-以A公司為例
★ 導入以職能為基礎之評鑑中心可行性研究--以銀行業為例★ 360 度管理職能評鑑與受評者自我覺察能力之探討-個案公司跨年度研究
★ 探討中階主管人格特質、領導風格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以Y公司為例★ 因應公司經營策略變革之人力資源配置調整個案探討
★ 從組織變革觀點探討業務流程管理成效之個案研究★ 主管領導風格與員工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之影響
★ 矩陣式組織之專案績效考核制度探討-以某公司為例★ 企業因應員工分紅費用化之措施及其成效探討
★ 證券後勤基層主管職業生涯地圖之建立★ 企業導入卓越經營績效評量之案例探討
★ 主管領導風格對組織氣候與績效之影響探討-以T公司為例★ 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工作態度之影響探討-以台灣高鐵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文摘要:
由於全球經濟脈動的瞬息萬變,科技進步快速加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經營的環境變化為更加複雜,企業經營者都深刻體驗到如此研究發展與知識創新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最重要的途徑。為了幫助企業找到更多擁有創新思惟的創意人,為公司帶來新思維,讓企業擁有創新發展的利基。因此,本研究試圖建立有關一套嶄新的創造力特質的量表,不同於以往以人格特質量表,而以國外最新的創造力的思考風格理論做為構面發展量表,以期許成為企業甄選人才的利具和國內學術界上量表發展的參考。有鑑於電子產業的發展是世界各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特地選定電子產業作為發展量表的基礎,以其研發人員作為研究對象。藉由此一產業特性,來發展適合其研發工作的量表,以方便未來推廣至企業或個人上的應用。
首先,先整理國內外關於創造力與思考風格的文獻整理內容為基礎,並充分請教業界人士,以了解國內電子產業背景及其研發人員的創新思考風格特質。以電子產業研發人員為研究對象,界定創新思考風格構面,繼而發展其量表。並針對電子產業研發人員抽樣施測,經過跨樣本信效度驗證,並根據受測者的反應結果建立常模。
本研究採用集群抽樣法(Cluster Sampling)。將電子產業中選取九家發出量表,而量表經過專家內容效度法的刪減,成為七大構面86題項的量表內容。而預試過程有效回收110份,經過內部一致性分析、兩次鑑別度分析以及效度分析後成為46題成為正式量表的題目。最後,針對9家未參予預試的1000位研發人員發出量表,以412份有效回收量表,建立電子產業研發人員的受測常模。在樣本分析結果發現與目前國內電子產業研發人員基本人口分布相符,表示樣本選擇具有代表性。而經過跨樣本信度驗證結果,量表各構面之Cronbach α係數均在0.7上,顯示本研究各構面均擁有不錯的內部一致性水準。而跨樣本效度驗證,是以Gough(1979)的Creativity Personality Scale(CPS),作為建構效度驗證指標,將受測者單一構面的得分與CPS的受測結果分數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驗證結果再次顯示各構面得分平均數與CPS結果均有顯著相關,且結果與文獻理論相符合,表示本量表具有建構效度。因此,本量表具有不錯的信、效度和常模,可以成為一個標準化的量表,提供業界及學術界應用。
關鍵字(中) ★ 電子產業
★ 研發人員
★ 創造力
★ 思考風格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環境------2
第二節 研究對象------3
第三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創造力的定義------5
第二節 創造性的思考風格------10
一、思考風格與認知風格的關係------10
二、思考風格的意義------13
三、思考風格的類型與創造性的關係------15
四、創造性的思考風格構面定義------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20
第一節 抽樣方法------21
第二節 研究流程------22
一、確認研究對象------22
二、進行量表編制------22
三、量表的施測與回收------22
四、量表施測結果分析------22
五、建立常模------24
第四章 量表編制------26
第一節 量表發展過程------26
一、決定測量格式------27
二、編制量表題目------28
三、量表計分方法------29
第二節 量表信度分析------34
第三節 量表鑑別度分析------44
一、第一次鑑別度分析------44
二、第二次鑑別度分析------50
第四節 量表效度分析------55
第五節 確立正式量表------56
第五章 施測結果分析------57
第一節 樣本分析------57
第二節 跨樣本信度驗證------58
第三節 跨樣本效度驗證------62
第四節 常模建置------6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66
第一節 研究結果------66
第二節 研究建議------67
參考文獻------70
附錄一 創新思考風格衡量構面之題目或報表敘述語句參考------74
附錄二 測驗結果參考分析一、二------75
附錄三 個人測驗報表範例------78
附錄四 團體測驗報表範例------83
附錄五 Creativity Personality Scale(CPS)------92
附錄六 全部受試者各構面得分之百分等級與T分數對照表------93
附錄七 男、女性受試者各構面得分之百分等級與T分數對照表----97
圖目錄
圖 2.1-1 創造力環------8
圖 3.2-1 研究流程------25
圖 4.1-1 創新思考風格功能方面之構面雷達圖------31
圖 4.1-2 創新思考風格層次及傾向方面之構面雷達圖------31
圖 4.1-3 計分方法的過程------33
表目錄
表 2.1-1 創造歷程的模式------6
表 2.1-2 創造力的四P模式------7
表 2.1-3 Clark之創造力環內容------8
表 2.2-1 擴散性思考認知能力------11
表 2.2-2 創造性認知特質的因素------12
表 2.2-3 思考風格架構------17
表 2.2-4 思考風格構面的定義------18
表 2.2-5 思考風格類型與創造力相關之處------19
表 2.2-6 思考風格對創造性貢獻程度------19
表 3.1-1 受測樣本名稱及所屬之次群體------21
表 3.2-1 正式量表的施測與回收的步驟------22
表 3.2-2 本研究採用之統計分析方法------23
表 4.1-1 部份量表題目內容------28
表 4.1-2 各象限面積所佔比例------32
表 4.1-3 象限區分面積標準------32
表 4.2-1 立法型構面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35
表 4.2-2 行政型構面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36
表 4.2-3 司法型構面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37
表 4.2-4 整體型構面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39
表 4.2-5 局部型構面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40
表 4.2-6 自由型構面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41
表 4.2-7 保守型構面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42
表 4.2-8 本量表七個構面Cronbach α係數表------43
表 4.3-1 立法型構面各題項鑑別度分析結果表------44
表 4.3-2 行政型構面各題項鑑別度分析結果表------45
表 4.3-3 司法型構面各題項鑑別度分析結果表------46
表 4.3-4 整體型構面各題項鑑別度分析結果表------47
表 4.3-5 局部型構面各題項鑑別度分析結果表------48
表 4.3-6 自由型構面各題項鑑別度分析結果表------49
表 4.3-7 保守型構面各題項鑑別度分析結果表------50
表 4.3-8 第二次鑑別度分析表------51
表 4.4-1 本研究預試量表各構面與CPS受測結果相關係數------55
表 4.5-1 預試量表各構面通過預試結果檢測之題目------56
表 5.1-1 回收樣本之基本資料------57
表 5.2-1 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立法型構面)------58
表 5.2-2 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行政型構面)------58
表 5.2-3 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司法型構面)------59
表 5.2-4 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整體型構面)------59
表 5.2-5 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局部型構面)------60
表 5.2-6 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自由型構面)------60
表 5.2-7 各題項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表(保守型構面)------61
表 5.3-1 本研究量表各構面與CPS受測結果相關係數------62
表 5.4-1 全體常模的各構面原始分數敘述統計表------63
表 5.4-2 男性常模的各構面原始分數敘述統計表------63
表 5.4-3 女性常模的各構面原始分數敘述統計表------63
表 5.4-4 專科常模的各構面原始分數敘述統計表------64
表 5.4-5 大學常模的各構面原始分數敘述統計表------64
表 5.4-6 研究所常模的各構面原始分數敘述統計表------64
表 5.4-7 博士常模的各構面原始分數敘述統計表------6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邱皓政(民89),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何永福、楊國安(民82),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
吳明隆(民9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洪蘭譯(民88),不同凡想。台北:遠流。
陳龍安(民8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上。台北:心理。
陳淑惠(民85),台灣地區學生創造力發展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9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張春興(民8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玉成(民87),資優兒童思考特質及培育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葛樹人(民85),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楊中芳總校訂(民85),性格與社會心裡總覽上、下。台北:遠流。
蔡文玲(民82),認知型式、自我效能、個人動機與創造性之相關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裡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薛絢譯(民88),活用你的思考風格。台北:天下文化。
謝榮桂(民88),高科技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評鑑量表與系統之建立—以資訊與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mabile, T. M.(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 Y. : Springer-verlag.
Amabile, T. M.(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pp. 123-167.
Bloomberg,M.(1967). “An inquiry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eld 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Journal of Psychology,67,pp.127-140.
Clark.(1979). Growing up gifted columbus. Ohio :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
Davis, G.A.(1989). “Testing for creative potential”.Contemporary Eduational Psychology, 14, pp. 257-274.
Firestien,R.L.& Trefinger,D.J.(1983). “Ownershop and converging: Essential ingredients of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2,pp.32-38.
Gallagher.(1975). 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Guilford, J. P.(1956).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3(4), pp. 267-293.
Guilford, J. P.(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 McGraw-Hill.
Guilford, J.P.(1980).“Cognitive styles: What are they?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0,pp.715-735.
Gupta,A.K., & Singhal, A.(1993). “ Managing human resource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Gough,H.G.(1979).“A creative personality scale for the Adjective Check Li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7(8), pp. 1398-1405.
Hocevar, D., & Bachelor, P. J.(1989).“A taxonomy and critique of measurements used in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Glover, J. A., Ronning, R. R., & Reynolds, C. R.(Eds).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53-59. New York : Plenum Press.
Witkin, H. A.(1981).Cognitive Style : Essence and Origins. New York :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Martindale, C.(1989).“Personality, situation, and creativity”. In J. A. Glover, R. R. Ronnin., & C. R. Reynolds(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211-232. New York : Plenum Press.
Rhodes, M.(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Phi Delta Kappan, 42, pp. 305-310.
Sternberg, R. J.(1985).“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wisdo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49, pp. 607-627.
Sternberg, R. J.(1986).“Toward a unified model of human reasoning”. Intelligence, 10, pp. 218-314.
Sternberg, R. J.(1988a).“Mental self-government:A theory of intellectual styl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31, pp. 197-224.
Sternberg, R. J.(1988b).“The nature of creativity:Contemporar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1988c). “A three-facet model of creativity”.In R. J. Sternberg (Ed.) ,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pp125-147.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1994a).“Allowing for thinking styles”.Educational Leadership, 52(3), pp. 36-37.
Sternberg, R. J.(1994b). “Thinking styles : theory and assessment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In R. J. Sternberg & Ruzgis, P.(eds),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1996). “Intelligence, wisdom, and creativity : Three is better than on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1, pp.175-190.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L.(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pp.77-688.
Sternberg, R. J.(1997).“Thinking style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rdif, T. Z., & Sternberg ,R. J.(1988).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 contemporar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reffinger, D.J.(1980).“The progress and peril of identifying creative talent among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4, pp. 20-34
Treffinger, D.J., Torrance,E.P., & Ball,O.(1980). “Guidelines for training creativity test administrators and scores”.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4, pp. 47-55
Wallas, G.(1926). The art of thought .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Wernimont, P., & Campbell, J., (1968) .“Sign, samples, and criteria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pp.372-376.
指導教授 鄭晉昌(Jihn-Chang Jehng) 審核日期 2003-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