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42702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7 、訪客IP:18.227.102.73
姓名 陳建鈺(Chien-Yu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改善提案對生產力與不良率之影響— 一個知識創造的觀點
相關論文
★ 組織精簡與員工態度探討 - 以A公司人力重整計劃為例。★ 訓練成效評估及影響訓練移轉之因素探討----一項時間管理訓練之研究
★ 主管領導風格、業務員工作習慣及專業證照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 研發專業人員職能需求之研究-以某研究機構為例
★ 人力資本、創新資本與組織財務績效關聯性之研究★ 企業人力資源跨部門服務HR人員之角色、工作任務及所需職能之研究
★ 新進保全人員訓練成效之評估★ 人力資源專業人員職能之研究-一項追蹤性的研究
★ 影響企業實施接班人計劃的成功因素★ 主管管理能力、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探討─以A公司為例
★ 影響安全氣候因子之探討-以汽車製造業為例★ 台電公司不同世代員工工作價值觀差異及對激勵措施偏好之研究
★ 不同的激勵措施對員工工作滿足及工作投入之影響性分析★ 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A通訊公司研發人員為例)
★ 薪資公平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探討-以內外控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 改善活動訓練成效評量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日式之個案公司中所實行的日式改善提案制度為研究樣本,以知識創造的觀點來檢視提案產生的流程,進一步探討改善提案對於組織績效所產生的影響,採用改善提案作為知識創造的衡量依據,以每人每小時生產力與不良率作為組織績效的指標。
本研究將時間的遞延效果納入考量之中,探討前期各種類改善提案對於當期組織績效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安全類改善提案對於每人每小時生產力的提升有正面的效果,生產類與成本類改善提案能有效降低不良率,改善提案對於組織績效的影響具有遞延效果,在本研究中,其效果最大為二期。
關鍵字(中) ★ 組織績效
★ 知識創造
★ 改善提案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 1
第二章、文獻探討 3
第一節、改善提案 3
一、改善提案制度比較 3
二、改善提案的目標 6
三、改善提案的利益 7
四、改善提案的品質衡量 9
第二節、知識管理、知識創造與改善提案 10
一、知識管理 10
二、知識創造 12
三、知識管理、知識創造與改善提案間的關係 14
第三節、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18
第四節、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影響的衡量 20
一、安全類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21
二、生產類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22
三、品質類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23
四、成本類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24
五、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的影響之遞延效果 25
第三章、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研究流程 27
第二節、研究架構 28
第三節、研究對象 29
一、個案公司簡介 29
二、改善提案制度簡介 29
三、研究樣本 31
第四節、研究變項定義 33
一、自變項 33
二、依變項 33
三、控制變項 33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35
一、敘述統計 35
二、相關分析 35
三、迴歸分析 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相關分析 37
一、安全類改善提案數量及品質與每人每小時生產力及不良率的關聯性分析 37
二、生產類改善提案數量及品質與每人每小時生產力及不良率的關聯性分析 37
三、品質類改善提案數量及品質與每人每小時生產力及不良率的關聯性分析 37
四、成本類改善提案數量及品質與每人每小時生產力及不良率的關聯性分析 38
第二節 迴歸分析 41
一、安全類改善提案對每人每小時生產力與不良率的影響 41
二、生產類改善提案對每人每小時生產力與不良率的影響 41
三、品質類改善提案對每人每小時生產力與不良率的影響 41
四、成本類改善提案對每人每小時生產力與不良率的影響 42
五、改善提案對組織績效影響的遞延效果 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7
第一節 研究結果 47
第二節 管理意涵與建議 4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1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51
參考文獻 52
一、中文部分 52
二、英文部分 5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Kaizen研究小組譯(日本HR協會編),1996年。改善‧提案 導入/營運指引,桃園:先鋒企管管理發展中心。
2. 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 伍忠賢,王建彬,2001。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 余伯泉,1989。組織升級的關鍵──提案制度,管理雜誌,第178期:83-85。
5. 杜武志,1981。企業內部提案制度實務,台北:清華科學管理圖書中心。
6. 杜武志,1985。員工提案制度實務(第二版),台北:清華科學管理圖書中心。
7. 何喻方譯(Michael Colenso&Europe Japan Centre著),2003。改善策略─增進團隊績效,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 何喻方譯(Michael Colenso著),2003a。改善策略-成功的組織變革,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9. 林筱珮,2004。運用改善提案制度推動知識創造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10. 莊欣智,2004。組織學習歷程之探討-以T公司改善提案為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11. 郭來明,2004。知識創造對部門績效的影響—以改善提案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2. 許文治譯(今井正明著),1998。現場改善,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13. 陳文哲,傅武雄,1985。現場工作改善與管理(第四版),台北: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14. 陳必碩,1999。員工改善提案績效決定性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5. 陳奇麟譯(村上昭著),1990。TQC推行實務—現場的管理與改善,台北: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6. 陳春明,2002。運用改善提案制度推動知識創造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7. 張紹勳,2002。知識管理,台中:滄海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楊子江、王美音譯(Nonaka & Takeuchi著),1997。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台北: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 廖育瑱,2003。影響組織學習成效之因素─以員工提案為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20. 劉奕鐘,2000年。品管圈及提案改善活動的活化,桃園:福升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1. 戴志澄,2004。影響組織學習因素之探討—以改善提案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2. 鍾明鴻譯(日本能率協會著,門田安弘新版增補),2001。豐田式現場管理—「看板方式」之正確進行方法,台北: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1. Arthur, J. B., & Aiman-Smith, L. (2001). Gainsharing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 Analysis of Employee Suggestions over Tim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4(4):737-754.
2. Basadur, M. (1992). Managing Creativity: a Japanese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6(2):29-42.
3. Bodek, N, 2002. Quick and easy Kaizen, IIE Solutions, 34(7):43-45.
4. Bonnie, S., & Emily, A., 2001. LeanSigma: Advanced Quality. Quality Congress. ASQ’s…Annual Quality Congress Proceedings, 2001:369-379.
5. Daal, B. V., Hass, M., & Weggeman., M., 1998. De the Knowledge Matrix: A Participatory method for Individual Knowledge Gap Determination. Knowledge anf Process Management, 5(4):255-263.
6. Davenport, T.H., 1994, The coming soon. Information Week, September:5.
7. Davenport, T.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8. Davenport, T. H., Long, D. W., & Beer, M.C., 1998a.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9(2):43-57.
9. Demarest, M., 1997.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Long Range Planning, 30(3): 374-384.
10. Edvinsson, L. and Malone, M.S.,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Brainpower.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11. Hall, R., 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135-144.
12. Holzner. B, & Marx, J. 1979. The Knowledge application: The Knowledge System in Society.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3. Huber, G., 199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 Organizational Science, 2(1):88-115.
14. Goldstein, I. L., 1993.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3rd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15. Imai, M., 1986. KAIZEN-The Key To Japan’s Competitive Success, New York;McGraw-Hill, Inc.
16. Laraia, A.C., Moody P.E., and Hall R.W., 1999. The Kaizen Blitz- Accelerating Breakthroughs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17. Liebeskind, J.P.,1996. Knowledge, strategy,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1):93-107.
18. Liebowitz, J., 1999. Key Ingredients to the Success of an Organization’s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6(2): 37-40.
19. Lim K.K., Ahmed P. K., Zairi M., 1999. Managing for quality through knowledge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0(4/5):615-621.
20. Lin, W. J., 1995. Identifying the Determinants of a Kaizen-Suggestion System and Assessing its Impact of Plant Level Productivity: A pooled Cross-Sectional and Time Series Analysi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1. Nissen, M., Kamel, M and Sengupta, K., 2000.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design of knowledge systems and proces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January-March:24-43.
22. Nonaka, I. and Konno, N., 1998. The Concept of “Ba”: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ciw. 40(3):40-54.
23.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4. Nonaka, I., Toyama, R. and Konno, N., 2000.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33(1):5-34.
25. Pentland, B. T., 1995. Information System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Epistmolog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ystems.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5(1):1-21.
26. Shin, M, Holden, T,, and Schmidt R.A., 2001. From knowledge theory to management practice:toward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Management, 37:335-355.
27. Shockley Ⅲ, W., 2000. Planning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Quality process, 33(3):57-62.
28. Wilson, L. T., 2000. Putting quality in managing corporate memory. In J. W. Cortada, & JA. Woods (eds).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yearbook 2000-2001, Boston: Butterworth Heinemann:374-386.
29. Wittenberg, G.., 1994. Kaizen-The many ways of getting better. Assembly Automation, 14(4):12.
指導教授 林文政(Wen-Jeng Lin) 審核日期 2005-7-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