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421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3 、訪客IP:18.227.10.112
姓名 許雅惠(Yi-Hua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華碩電腦企業文化對財務績效之影響
相關論文
★ 以平衡計分卡做為策略管理工具—以政府某研究機構為例★ 我國證券商權證課稅爭議之研究
★ 以平衡計分卡提供獨立董事監督策略執行所需關鍵資訊-以某公司為例★ 研究機構價值報告之探討-以工研院為例
★ 中國大陸出口退免稅的租稅規劃與個案討論★ 以平衡計分卡架構探討新產品開發的績效評估 — 以某公司研發流程改善專案為例
★ 本國期貨商之策略分析與關鍵成功因素-以H公司為例★ 大陸台商移轉訂價策略探討-以Β公司個案為例
★ 企業成長的關鍵成功因素-以新銀行為例★ 大陸台商回台上市面臨之挑戰與對策
★ 自動化設備產業在大陸的經營策略-以M公司為例★ 民事執行委外拍賣的創新商業模式及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台灣金服公司中部分公司為例
★ 以8十企業評價模式評估ESG基金投資組合之投資績效-以台灣上市股票為例★ 公益型組織發展模式之研究─日本OISCA組織與台灣福智團體之比較分析
★ 在電子產品低價風潮下半導體測試代工廠之商業模式─以個案公司為例★ 中國五星級酒店在嚴峻市場挑戰下的策略佈局─以蘇州某五星級酒店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以下兩點:探討華碩從創立自今整個歷史發展的軌跡,是否支持其股王之盛名?此外亦探討推動華碩高成長動力背後看不見的手為何?並對照不同企業文化下因為公司財務策略互異所造成的績效表現如何?以及在如此企業文化下對新經濟時代的展望?
本論文經由國內外相關期刊、論文、電子時報資訊、與企業訪談撰寫而成,以個案研究方法探討華碩電腦企業文化對公司策略、財務、市場面的影響,並檢視其財務績效在這樣企業文化下的績效良窳。從研究中可以發現華碩公司在『崇本務實』的中心思想下,對於公司不論在對外營運策略以及對內組織管理上皆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崇本務實』的企業文化的理念貫穿了華碩整個企業精神,此外企業文化與經營策略的相互配合,使得華碩表現於績效上則是營業數字的衝鋒陷陣,不論從財務比率分析、ROIC樹狀分析、經濟附加價值分析、杜邦體系分析、投資與融資互動分析、股價表現...等皆可看出整體的財務結構相當穩健、並優於同業表現。若對照華碩與力捷之企業文化、財務策略,前者為務實保守型、後者為多元積極型,表現出來的績效良窳一目了然!
對於未來的展望,華碩面對IA、通訊領域的高成長性,為同業中多角化發展動作最大者,以華碩良好的財務體質加上深受肯定的企業形象,以主機板業累積的雄厚技術、品質、研發實力作為跨入新產品領域的後盾,頗令人視目以待!
關鍵字(中) ★ 華碩電腦
★ 企業文化
★ 財務績效
★ 經營策略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研究架構………………………………………………....4
第四節研究限制………………………………………………....5
第貳章 華碩電腦之發展與回顧………………………………...6
第一節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7
第二節組織控制與管理模式……………………………….…..15
第三節企業營運策略……………………………………….…..18
第四節外在環境的衝擊…………………………………….…..20
第五節迎接後PC時代來臨………………………………….....23
第六節華碩歷年營運狀況變遷…………………………….…..26
第參章 產業分析………………………………………………....30
第一節主機板產業分析…………………………………….…..30
第二節我國筆記型電腦產業分析………………………….…..44
第三節我國光碟機產業分析……………………………….…..48
第四節伺服器與掌上型數位助理器市場分析…………….…..52
第肆章 華碩營運策略、財務績效與未來展望……………......56
第一節華碩營運策略與財務比率分析…………………….…..56
第二節華碩歷史營運績效分析…………………………….…..69
第三節華碩獨特企業文化下之財務政策分析…………….…..80
第四節企業文化、財務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96
第五節 未來展望………………………………………………...10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14
第一節結論…………………………………………………....114
第二節建議…………………………………………………....118
參考文獻.…………………………………………………………..120
附錄……………………………………………………………………i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黃惠娟(2000),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以看長不看短帶領人向前行,遠見雜
誌164期,第80-110頁
莊偉斌(2000),華碩--積極爭取十大系統廠商訂單,業績大幅成長,錢雜誌160
期,第38頁
楊錦治(1999),華碩電腦--不斷學習的企業資優生,就業情報252期,第53 頁
林益發(1999),「股王」華碩前進大陸的玄機,商業周刊628期,第114-115頁
林益發(1999),童子賢:財富是我們最忌諱的話題,商業周刊624期,第110-112

王之杰(1999),宏電、華碩最具爆發力--伺服器將成台灣資訊業第二王牌,財
訊月刊211期,第252-255頁
郭奕伶(1999),Y2K因應不良,企業會完蛋--如何保住財務命脈? --華碩李祖堯:
我不相信電腦, 華碩的錢有95%是定存,商業周刊617期,第64-65頁
丁惠民(1999),華碩電腦--植基於企業文化的研發管理,能力雜誌520期,第
30-34頁
黃嘉斌(1999),鐵定是流血的一年--主機板業壓力大,華碩、微星、技嘉仍有
卅%成長,財訊月刊205期,第330-337頁
古美蓮(1999),專訪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不以高配股炒高股價求取財富,
商業周刊590期,第72-73頁
方雅惠(1999),華碩電腦創新是:勇於背海一戰,遠見雜誌158期,160-161 頁
莊素玉(1999),不向年少低頭的工程師--童子賢:在非洲大草原生存的掙扎是
最好的學習方式,遠見雜誌158期,34-60頁
童清峰(1999),台華碩電腦投資大陸,亞洲週刊13卷19期,第38頁
古美蓮(1999),三十九歲的百億富豪如何致勝--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領軍打野
戰,商業周刊590期,第62-68頁
古美蓮(1999),華碩腦筋急轉彎,向價格低頭 ? --主機板大王,要在筆記型電
腦背水一戰,商業周刊590期,第68-72頁
周芳苑(1999),華碩傳奇首部曲—施崇棠與華碩四傑創業兩千億記事,商訊
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方雅惠(1999),代工堆砌的世紀末華麗--臺灣筆記型電腦居世界第一,遠見雜
誌162期,第120-140頁
黃惠娟(1999),筆記型電腦代工利潤趨薄--以自有品牌平衡風險 ,遠見雜誌
162期,第142-146頁
許秀惠(1999),掌上電子產品最具潛力,財訊月刊211期,第246-251頁
郭庭昱(1998),聯電、華碩現金第一多--上市公司排行榜,財訊月刊200期,
第284-288頁
郭庭昱(1998),華碩搶做老大,技嘉只得當老二,財訊月刊191期,第301-304

莊素玉(1998),施崇棠追求真善美的經營 ,天下雜誌201期,第60-70頁
何美玉(1998),華碩電腦務實品質,稱霸天下,管理雜誌285期,第51-53頁
翁文(1998),投資華碩二億,開發大賺八十億--華碩投資啟示錄 ,財訊月刊
192期,第279-282頁
古美蓮(1998),我們手上還有150億現金--電子股王華碩1998實力探索,商
業週刊534期,第89-91頁
吳棟樑(1998),華碩施崇棠,日子過得有如喝白開水,商業週刊559期,第
98 頁
連子清(1998),機板廠商大賣伺服器,華碩計畫推出高階伺服器,資訊傳真
周刊282期,第18頁
葉柏祥(1998),「股王」華碩異軍突起,亞洲週刊12卷10期,第20頁
鄭淑芬、卓芬玲(1998),追求世界第一,成就全方位競爭力的華碩,設計81
期,第14-17頁
林益發(1998),筆記型電腦躍居台灣最大資訊硬體產業,商業周刊565期,
第66-69頁
方德琳(1998),透視精英、力捷高風險帳目,財訊月刊201期,第302-305頁
王志鈞(1998),黃崇仁:力捷要進行企業改造,新新聞611期,第121-123頁
林益發(1998),蔣國明由大陸帶錢回台灣入主精英,商業周刊571期,第28-47

方德琳(1998),黃崇仁找鈔票找到凌晨兩點鐘,財訊月刊,第239-242頁
王健全(1998),低價電腦潮流是台灣資訊電子業的利多或利空?,經濟前瞻13
卷4期,第90-94頁
鐘淑娟(1998),伺服器市場進入百家爭鳴時代,電腦世界月刊114期,第51-56

莊清媚(1998),伺服器的明日生涯,網路資訊雜誌80期,第49-51頁
余逸玫(1998),1997年PC伺服器市場持續大幅成長,資策會MIC
郭庭昱(1997),施崇棠、施振榮文打不武打--同業一聽華碩挖角就發麻,財訊
月刊185期,第311-313頁
古美蓮(1997),華碩電腦--股價大漲七百元, 獲利成長九八%,商業周刊498
期,第100-102頁
邱玉蟬(1997),童子賢好奇心開啟宏觀視野,天下雜誌195期,第
144-145頁
莊素玉(1997),華碩務實不要務虛,天下雜誌199期,第98-99頁
吳美彗(1997),華碩會帶動除權行情嗎?,商業周刊492期,第100頁
古美蓮(1997),股王施崇棠如何賺進五十億身價,商業周刊541期,第50-55

王志仁(1997),技術痴締造100%成長 ,天下雜誌特刊17期,第72-74頁
莊健群(1997),華碩新股王寫下股市傳奇,統領雜誌143期,第48-50頁
編輯部(1997),力捷、旺宏編織全球高科技策略聯盟,能力雜誌500期,第
40-44頁
陳枝蘭(1997),力捷精英集團掌門人現身說法,黃崇仁凡事早先一步!,卓
越雜誌151期,第100-103頁
林文玲(1996),告別宏碁,發展利基,遠見雜誌120期,第54-57 頁
郭中洲(1996),華碩與精英電腦背道而馳-,財訊月刊171期,第284-286頁
莊健群(1996),華碩電腦在英代爾風暴下逆勢成長的傳奇故事,商業周刊445
期,第66頁
郭中洲(1996),華碩電腦從一千萬變百億身價,財訊171期,第281-283頁
古美蓮(1996),透視華碩股價飆漲的玄機,商業周刊473期,第58-66頁
董希傑(1996),黃重仁面臨嚴苛考驗,商業周刊446期,第81-83頁
CD-ROM光碟機,產業經濟203期,第89-94頁
主機板廠投入光碟機生產,投資與企業1247期,第14頁
資訊電子業寡占化趨勢的發展對業界影響及其因應之道,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4
卷3期,第23-35頁
朱丕正(1999),我國高科技電子公司融資模式之比較分析,元智大學管理研
究所
呂碧茹(1999),高科技產業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發展及組織績效
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黃如惠(1999),價值創造活動型態、財務政策與經濟附加價值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張素鈴(1999),公司評價新趨勢—EVA在台灣應用的可行性,國立中央大學財
務管理研究所
蔡雪紅(1999),企業文化.、領導型態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國
際觀光旅館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賴淑華(1999),全球前四大PC廠商經營策略變化之研究~1997至1998,國
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黃重裕(1999),產業最適資本結構之研究--以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方建雄(1999),中日合資與本土公司之經營策略、企業文化、經營績效之個
案比較,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劉逸鈞(1999),資訊電子業上市公司資金需求與融資策略之模式建構,國立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吳慶章(1999),台灣筆記型電腦市場佔有率領先群通路決策之研究,國立中興
大學企業管理管研究所
王琬珺(1999),我國主機板產業與其上下游產業之關係探討,國立交通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李崑彰(1998),我國企業規模、財務政策與績效相關性之研究—以電子業為
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王建賀(1998),融資行為與資本結構關聯之實證研究-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李怡霖(1997),宏碁集團經營策略與財務分析,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

林展榮(1997),企業文化與經營策略之配適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淡江大
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李佳珍(1997),公司融資決策、投資決策與公司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黃立安(1997),創業投資事業與高科技事業財務策略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經營
績效之影響研究,朝陽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研究所
潘建志(1997),集團企業領導人領導風格與經營績效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吳榮祥(1997),台灣地區企業籌資方式與融資順位理論之實證研究-自資金成
本與財務結構之觀點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
洪春吉(1997),資訊業、鋼鐵業、紡織業之領導型態與企業文化之比較,管理學報,第十四卷第三期,第331-358頁
陳俊雄(1994),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績效關係之探討─以電子資訊業為研
究對象,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林炯垚(1999),企業評價投資銀行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德舜(1998),企業財務分析—企業價值的創造及評估,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林財源(1995),財務報表分析
Schein, Edgar 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1992), 陳千玉譯,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五年,第12-27, 215.頁
河野豐宏(1992),彭德中譯,改造企業文化(初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第2-7,58-59, 194頁
丁虹、司徒達賢、吳靜吉(1988),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管理評論
(7月),第173-198頁
(7月),第173-198頁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圖書館,簡報資料收錄華碩、力捷從87
年至89年3月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台灣經濟新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歷年財務報告書及公開說明書
力捷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歷年財務報告書及公開說明書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出版,歷年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主要行業財務比率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出版,歷年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主要行業收益及財
務結構變動統計
中華徵信所出版之歷年,台灣地區工商業財務總分析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79年~87年之中華民國資訊工業年鑑
第一銀行行員提供資料--第一銀行發展現況、經營理念及企業文化
二、英文部份
Bettinger, Cass (1989), Use Corporate Culture to Trigger High Performance ,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10(2) , p38-42.
Barton, Sidney L.(1988) ,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Systematic Risk Another Look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1(1) , p.166-175.
Brigham,E.F., and L. C. Gapenski(1990),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 6th ed., Chicago: The Dryden Press
Clarke,R. G.,Wilson,B. D.,Daines,R.H.,and Nedauld,S D.(1988), 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 , Homewood,Ⅲ,Irwin
Denison, Daniel R.(1984) , Bringing Corporate Culture to the Bottom Lin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 13(2), p.5-22.
Damodaran, Aswath.(1997) , Corporate Finance Theory and Practice ,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Deal, T.E. & Kennedy, A. A.(1982) , Corporate Tribes: Identifying the Cultures. Corporate Cultures: the Rites and Rituals of Corporate Life, Addison-Wesley.
Engel, James F.; Warrshaw, Martin R.; Thomas C.(1994) , Promotional Strategy Managing th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rocess , Burr Ridge, Ill.,Irwin
Engel, James F.; Warrshaw, Martin R.; Thomas C.(1994) , Promotional Strategy Managing th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rocess , Burr Ridge, Ill.,Irwin
G. Bennett Stewart Ⅲ,(1990) , The quest for value:the EVA management guide
Grey, Ronald J. and Peter Gelfond (1990), Corporate Culture & Canad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 Canadian Business Review, 17(4) , p.21-25
Hofstede, G. etal. (1990),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Across Twenty Cas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p.35,286-316.
Harris, Milton & Artur Raviv(1991) , 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p.297-355
Hofer, Charles.W. and Schendel, Dan(1978),. Strategy Formation :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Publishing Co.
Kono, T. (1994), Changing A Company's Strategy and Culture ,Long Range Planning,27(5), p.85-97.
Lang, Larry H. P. , Stulz , Rene M., Walkling,Ralph A.(1991) , 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The Case of Bidder Return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9(2), p.315-335.
Morgan, M.J.(1993) , How Corporate Culture Drives Strategy. Long Range
Planning , 26(2), p.110-118.
McManis, G.L. & Leibman(1988), M.S. Corporate Culture: What It Can and Cannot Do , Personnel Administrator, 33(12) , p.24-29.
Myers, Stewart C (1984).,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p.187-221
Myers, Stewart C (1984).,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p.187-221
Palepu,Bernard,& Healy(1997),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Analysis & Valuation,South-Westerm Publishing Co.
Roll Richard (1986), 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 , Journal of Business , 59(2), p.197-216.
Shih, C.(1993) , Corporate Culture: Subtle Movement Beneath the Surf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6(11), p.1699-1704.
Saffold, G.S.(1988) , Culture Traits, Strength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Moving Beyond 'Strong' Cultu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3(4), p.546-558.
Schein, Edgar H. (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Schein, Edgar H.(1984), Coming to a New Awarenes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5(2), p.3-16
Scherer, F. M. (1980).,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
Salmans, S.(1983). New Vogue: Company Culture. The New York Times, 7 Jan.
Tom Copeland, Tim Koller, and Jack Murrin (1994),Valutaion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 Second Edition
Van Horne (1992) ,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olic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
Weick K. (1985) , The Significa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Beverly Hills, CA: Sage, p.381-389.
指導教授 鄭漢鐔(Hann-Tarn Jeng) 審核日期 2000-7-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