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2101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2 、訪客IP:3.137.221.120
姓名 林聖傑(Saint-Jay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從產業差差異與顧客效應探討兩稅合一對公司股利政策之影響
相關論文
★ 股權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現金股利發放之影響★ 所有權結構與政治連結對股利政策之影響—以中國國有企業為例
★ 董監事最低持股成數規定之研究★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人制度對投資/現金流量敏感度之影響
★ 從股票價格區間探討股票買回活動之資訊內涵★ 跨境上市對於企業負債比率的影響:以中國跨港上市公司為例
★ 家族集團之盈餘管理行為★ 股權結構與投資效率:中國上市公司之多重大股東實證研究
★ 股權分置改革對中國上市公司現金持有的影響★ 手機按鍵生命週期探討企業轉型之路
★ 制度改革對於關係人交易的影響★ 伊斯蘭教義、公司治理與營運資金管理對公司價值影響之研究—以印尼上市公司為例
★ 股利宣告對股價超常報酬的影響-以台灣集團與非集團上市公司為例★ 公司規模、股價、益本比、淨值市價比與股票超常報酬關係之實證研究
★ 台灣股票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相關議題之實證研究★ 我國財務危機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之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希望探討台灣兩稅合一制實施後,降低了股東股利的稅負壓力,對於上市公司之股利政策可能造成的影響。首先,由於「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及所得稅法對股票股利以面額課稅之規定下,就產業差異情況下,其兩稅合一後股利支付率之改變是否有所差異?研究結果發現:
1. 傳統產業方面,在兩稅合一實施後,其現金股利支付率明顯增加,而股票股利卻明顯地減少,總股利支付率亦呈些微減少。
2. 高科技產業方面,兩稅合一實施後,其現金股利支付率明顯增加,而股票股利與總股利支付率卻呈現些微地減少。
另外,各公司股東所負擔的租稅壓力有所差異,在面臨兩稅合一後股東股利稅負壓力減輕時,就股利的顧客效應(Clientele Effect)而言,其股利政策的改變是否亦有所差異?本研究以兩稅合一前公司之現金股利支付率代表股東稅負壓力,零、低、高現金股利支付率分別代表高、中、低稅負壓力股東之公司。研究結果如下:
1. 現金股利方面,高稅負壓力及中稅負壓力股東之公司,在兩稅合一後皆明顯增加之情況,而低稅負壓力股東之公司,則呈些微減少。其改變幅度為高>中>低稅負壓力股東之公司,亦即表示改變幅度為零>低>高現金股利支付率之公司。
2. 股票股利方面,高稅負壓力及中稅負壓力股東之公司,在兩稅合一後皆明顯減少之情況,而低稅負壓力股東之公司,則呈些微減少。其改變幅度與現金股利之情形一致,亦即表示改變幅度為零>低>高現金股利支付率之公司。
3. 此結果表示當股利稅負壓力減輕時,對於股東稅負壓力較高公司股利政策之影響,尤比稅負壓力較低之公司顯著。
關鍵字(中) ★ 兩稅合一
★ 股利政策
★ 顧客效應
★ 股利支付率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租稅改變對於股利政策的影響 3
第二節 股利、負債、投資間的相互關係 4
第三節 控制變數 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0
第一節 研究假說 10
第二節 研究樣本與研究期間 14
第三節 變數定義 17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 21
第四章 實證結果 24
第一節 不同產業下之股利改變情形 24
第二節 不同股利支付率公司之股利改變情形 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6
第一節 研究結果 36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37
參考文獻 38
附錄 4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元章, 「內部人持股、風險、股利、負債、投資與公司價值」, 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十三卷第三期, 民國九十年十月, 29-69.
古青翔, 「台灣上市公司投資決策與內部現金流量之關係研究」, 私立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吳名儒, 「台灣上市上櫃前後,投資、融資與股利決策交互影響之比較—台灣證券市場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林世銘, 「兩稅合一前後產業租稅環境與經營績效之比較」, 財稅研究第三十四卷第三期, 民國九十一年五月, 64-78.
林宜龍, 「兩稅合一制對我國集團企業股利政策之衝擊」, 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林燈煤, 「股權結構、投資與公司價值之關係—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馬孝璿, 「兩稅合一制對我國集團企業股利政策之衝擊」, 財稅研究第三十一卷第六期, 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134-158.
黃智群, 「兩稅合一對公司股利政策之影響 – 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比較」,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郭樂平, 「兩稅合一對上市公司配股政策影饗之研究」, 財稅研究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28-34.
游翠雲, 「台灣高科技與傳統上市公司股利資訊效果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九十年六月.
臧仕維、商景明、林義欽, 「兩稅合一與公司資本結構理論」, 財稅研究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1-27.
盧育仕, 「兩稅合一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響之實證研究」, 私立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顏慶章, 「我國兩稅合一制度紀實」, 實用稅務, 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48-61.
Adedeji Abimbola , 1998,“Does The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Explain The Dividend Payout Ratios Of Firms In The UK?”,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5, 1127-1155.
Allen David E., 1993, “The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Australian evidence”,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3, 101-112.
Alli Kasim L, A Qayyum Khan, and Gabriel G. Ramirez, 1993,“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A Factorial Analysis”, Financial Review 28, 523-546.
Amoako-Adu B, 1983,“The Canadian Tax Reform and Its Effect on Stock Prices: A Note”, Journal of Finance 38, 1669-1675.
Baskin Jonathan, 1989,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18, 26-34
Berger, Philip G., Eli Ofek, and David L. Yermack, 1997,“Managerial Entrechment and Captial Structure Decisions”, Journal of Finance 52, 1411-1438.
Chen Carl R., Thomas L. Steiner, 1999,“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Agency Conflicts: A Nonlinear Simultaneous Equation Analysi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Risk Taking, Debt Policy, and Dividend Policy”, The Financial Review 34,119-136.
Chung K. H. and S. W. Pruitt, 1994,“A Simple Approximation of Tobin’s q”, Financial Management 23, 70-74.
Crutchley Claire E., R. S. Hansen,1989, “A Test of the Agency Theory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Corporate Leverage, and Corporate Dividends”, Financial Management 18,36-46.
Crutchley Claire E., Maelin R.H. Jensen, John S. Jahera, Jr., Jennie E. Raymond, 1999,“Agency problems and the simultaneity of 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8, 177-197.
Holder, M.E., F. W. Langrehr and J. L. Hexter, 1998,“Dividend Policy Determina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s of Stakeholder Theory”, Financial Management 27, 73-82.
Jensen Gerald R., Donald P. Solberg and Thomas S. Zorn, 1992,“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nsider Ownership Debt, and Dividend Polic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7, 247-163.
James S. Ang, Rebel A. Cole, James Wuh Lin, 2000,“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5, 81-107.
Koch Paul D., Catherine Shenoy, 1999,“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Dividend and Capital Structure Policies”, Financial Managenment 28, 16-35.
Long, M. S. and I. B. Malitz, 1985, “Investment patterns and Financial Leverage: I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 M. Friedman,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BER.
Needles B. E. and M. Powers, 2001,“Financial Accounting”, Houghton Miffin Company
Papaioannou George J., Craig M. Savarese, 1994,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 Response to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Financial Management 23, 56-63.
Rozeff Michael S, 1982,“Growth, Beta and Agency Cost as Determinants of Payout Ratios”,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5, 249-259.
指導教授 洪榮華(Jung-Hua Hung) 審核日期 2003-6-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