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2104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8 、訪客IP:18.224.34.53
姓名 李卉民(Huei-Min L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無形資產價值對衡量相對經營效率及其變遷的影響
相關論文
★ 從生態共生觀點發展組織合作模式★ 影響產業垂直分工因素之探討
★ 發展台籍專業管家的人力派遣模式★ 影響軍事機關審計品質之關鍵性因素及其相對效率衡量
★ 台灣光碟片設備供應商競爭策略分析★ 國防科技研發機構組織向心力之研究
★ 衡量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之相對經營績效★ 衡量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生產單位之營運績效
★ 商業銀行營運型態與組織調整對分行營運效率的影響★ 發展行動條碼為基礎的隨傳隨用視訊平台之應用
★ 飛機引擎定子零件維修之訂價調整方式★ 國際化、創新活動與公司績效:台灣上市公司董事會結構論析
★ 探討網際網路事件達成關鍵多數之影響因素★ 生態循環農業產銷策略個案研究
★ 探討以政策規範高耗能產業參與再生能源開發之綜效-以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為例★ 適地性服務(LBS)之顧客體驗整合性設計—以中華電信行動導遊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根據美國Brookings協會的研究指出,無形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0%大幅提升至1998年的75%。由此可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無形資產對企業顯得格外地重要。因此本論文特別融入商標與專利這二項無形資產價值,衡量廠商的相對績效,期望能使企業的經營表現得以被公正客觀地揭露出來。本研究共選取 13 個產業,蒐集到的上市廠商家數共 125 家,並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衡量企業的營運績效。
本研究的目的:(1)運用橫斷面分析,探討不同廠商若融入商標、專利這二項無形資產價值後,是否會提高其相對經營效率;(2)產業特性對衡量相對經營績效的影響;(3)探討IC產業在融入無形資產價值後的經營效率變遷。
本論文的研究結果發現:(1)無形資產價值相對較高的廠商,在傳統財務性指標衡量下,其經營績效確實會被低估;(2)無形資產價值之攸關性會因產業特性的差異而有所不同;(3)在融入商標價值衡量下,食品、塑膠、紡織、電器電纜業的相對效率平均值會提高;在融入專利價值衡量下,則使得食品、塑膠、電器電纜業、電子業的相對效率平均值提高。
在經營效率變遷方面:(1)IC產業各年間的技術變動與生產力變動趨勢都是一致的,因此可知生產力變動主因為技術變動所導致;(2)融入商標與專利價值衡量下,在經濟不景氣時期的生產力變動指數反而呈現上升趨勢,此乃因為無形資產價值是企業維持生存與成長的關鍵因素,因此無形資產價值相對較高的產業,較不易受經濟景氣的影響,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依舊可以提高其經營效率;(3)IC設計業在融入無形資產價值衡量下,會使其效率變動提高,此乃因為其屬於智慧型產業,研發人力為公司最大的資產,且其產品亦以創新取勝導致;(4)87-89年間,聯電、旺宏與瑞昱,不論是否融入無形資產價值衡量下所獲得的靜態績效、動態績效與每股盈餘表現關係上,皆屬於『名符其實』型廠商;(5)在靜態績效與動態績效所組成的管理決策矩陣圖中,則只有聯電在融入無形資產價值衡量下,會使其效率變動大幅改善。
關鍵字(中) ★ 商標價值
★ 專利價值
★ 資料包絡分析
★ 效率變遷
關鍵字(英) ★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efficiency
★ patent value
★ trademark value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論文組織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衡量無形資產的相關文獻7
第二節 企業績效評估11
第三節 資料包絡分析法的績效評估模式1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說16
第二節 研究方法18
第三節 研究對象22
第四節 研究變數2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考慮無形資產價值之廠商相對效率分析28
第二節 產業特性對相對經營效率的影響36
第三節 IC產業的經營效率變遷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76
第二節 建議77
參考文獻78
附錄一:商標與專利價值的評價方式82
附錄二:各產業廠商的原始資料86
附錄三:各產業廠商的CCR相對效率值9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江逸之,「台灣以智慧資本拉大差距」,遠見雜誌,199期,頁100-110,2002。
2.李弘哲,「企業無形資產之策略運用及評估」,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11期,頁46-51,1996。
3.李柏靜、康銘元,「如何運用最有效率的智慧金礦-瞭解專利價值創造企業利基」,180期,頁85-92,2002。
4.宋偉航譯,「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智庫文化,民國87。
5.林大容,「智慧資本: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麥田出版公司,民88譯。
6.林秀英,「無形勝有形-智慧資本衡量課題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78期,頁90-100,2001。
7.林建煌,「行銷管理」,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44-56,2001。
8.吳安妮,「剖析智慧資本」,會計研究月刊,180期,頁57-66,2002。
9.吳思華、黃宛華、賴鈺晶,「智慧資本衡量因素的研究-以我國軟體業為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2000。
10.紀信義,「專利權價值攸關性之研究:以企業生命週期論析」,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1.莊怡軒、李美玲,「有效衡量企業智慧資本的良方」,管理雜誌,327期,頁144-147,2001。
12.黃旭男,「台灣地區壽險業經營績效之衡量-並探討經營績效與公司形象之關係」,第一屆服務業績效管理研討會,頁12-26。
13.廖鎮谷,「台灣地區生技與製藥產業之相對經營效率動態分析」,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4.劉春初,「應用DEA權重設限模型評估組織之相對效率」,產業論壇,2:2,頁161-178,2001。
15.莊雅莉,「台灣地區公共品質之衡量」,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6.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二000年各主要國家專利技術發展概況分析」,2000。
17.陳慧瀅,「科學園區主要產業的相對效率之衡量」,產業論壇,1,頁135-146,2000。
18.陳永志,「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我國資訊服務業之經營效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9.陳永隆,「知識經濟下的優勢轉型與知識價值練」,量測資訊,85期,2001。
20.陳燕錫、張中民、李家琪,「績效評估之趨勢-非財務績效衡量值」,今日會計,85期,頁44-52,2001。
21.陳美純,「運用資訊科技產生智慧資本的衡量指標之建構」,萬能商學學報,第6期,頁253-265,2001。
22.黃金祥,「DEA方法之產業效率與產業發展策略的實證分析-以光電產業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3.張東生、曾國強,「利用融入價值判斷之資料包絡分析模式衡量台灣地區公共安全品質」,管理與系統,第7卷,第3期,頁283-304,2000。
24.郭博文,「融入商標價值對衡量產業相對經營效率的影響-以資訊電子業為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5.游聲裕,「我國電腦及周邊產業企業經營績效剖析」,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6.湯珮妤,「企業類型與研發支出、專利權成效之遞延效果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7.資策會,「知識經濟時代下我國智慧資本評價研究」,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研究計畫,民89。
28.鄧秋菊,「商標件數與市場價值攸關性之比較」,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9.楊永列,「新竹科學園區廠商效率與生產力變動之研究」,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2000。
30.鄭惠之,「智慧資本之評價與管理研討會紀實」,會計研究月刊,180期,頁18-26,2000。
31.劉正田,「企業無形資產價值評估問題之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170期,頁21-26。
32.蕭志同、林裕淩、楊光嵐、連珮昀,「研究機構專利績效評估模式之建立與分析-以工研院為例」,產業論壇,3:2,頁192-214,2002。
二、英文部分
1.Abody, D. and B. Lev(1998), “The value-Relevance of Intangibles: The Case of Software Capitaliz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Amir, E., and B. Lev. (1996), “Value-relevance of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dust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2, pp.3-30.
3.Barron, F. E. and D. Byard, C. Kile, and E.J. Riedl(2000), “High-Technology Intangibles and Analysts’ Foreca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289-312.
4.Barth, Mary E; Clinch, Greg(1998), “Revalued financial,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assets: Associations with share prices and non-market-based value estimat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36, pp.199-233.
5.Barth, M., M. Clement, G. Foster, and R. Kasznik(1998), “Brand values and capital market valuation.”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3, pp.41-68.
6.Brett Trueman, M.H. Franco Wong, and Xiao-Jun Zhang (2000), “Discussion of the eyeballs have it: Searching for the value in Internet stock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38, pp.163.
7.Charnes, A., Cooper, W.W., Lewin, A.Y., & Seiford, L.M.(1997),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8.Cooper, W.W., Seiford, L.M., Tone, K. (2000),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9.Farrell, M.J.(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20, Part 3, pp.253-281.
10.Francis, J., and K. Schipper. 1999. “Have financial statements lost their
relev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7 (Supplement): pp.319-352.
11.Hall, B.H., Z. Griliches and J.A. Hausman (1986), “Patents and R&D: Is there a la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ol.27 no.2, June.
12.Karl-Erik Sveiby (1996), “Measuring Intangibles Asset Monitor,” Internet version May 15.
13.Lev, B., and P. Zarowin (1999), “The boundari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how to extend the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7 (2), pp. 353-389.
14.Maudos, J., J.M. Pastor and L. Serrano (1999),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Human Capital in OECD Countries,” Economic Letters 63(1), pp.39-44.
15.Osborne, A. (1998), “Measur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real value of companies,” The Ohio CPA Journal (Oct.-Dec.), pp.37-38.
16.Pakes, A., and Z. Griliches (1984), “Patents and R and D at the firm level: A
first loo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561.
17.Roos, J, Roos, G., Dragonetti, N.C. and Edvinsson, L.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Navigating in the New Business Landscape, Macmillan, Houndsmills, Basingtoke.
18.Seethamraju, C., “The value-Relevance of Trademarks,” Working paper,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 2000.
19.Shevlin and Terry(1996), “The value-relevance of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A discuss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Vol: 22, Iss: 1-3, pp31-42.
20.Stoneman, Paul.(1983), Patents and R and D: Searching for a Lag Structure-
Comment,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dustry, Paris.
指導教授 張東生(Dong-Shang Chang) 審核日期 2003-6-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