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中文部分
1.丁力譯 (1994),(Michio, Morishima, Ricardo's Economics ),李嘉圖的經濟學說,台北:國立編譯館。
2.中華經濟研究院(1999),《大陸經營環境變遷對台商投資影響之研究》,台北。
3.司徒達賢(2000),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4.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性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智勝文化。
5.吳萬益、林清河(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文化。
6.李天發(1999),「台商大陸投資成長策略與事業部組織規劃之研究」,成功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7.李文瑞(2000),「台商赴東南亞投資進入模式之決定因素之研究」,亞太管理評論,第五卷第二期。
8.馬淑儀(1996),「台商赴大陸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9.高希鈞、林祖嘉、林文玲、許彩雪(1995),台商經驗,天下出版社
10.高長(1996),「大陸台商勞資關係問題之探討」,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北
11.高長、史惠慈、季聲國、藍科正、林秋萍、陳威如(1995),「台商在大陸投資製造業勞資關係之調查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北
12.高長、陳威如(1998),「台商赴大陸投資所有權進入模式決定因素的分析」,管理學報,第15 卷第3 期,頁393-418
13.http://www.stat.gov.tw/ecosoc/CDBMain.htm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
14.于卓民等著,民92 年,國際行銷學,再版,智勝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
15.方世杰審閱,民91 年,國際企業,初版,美商麥格羅.希爾
國際(股)台灣分公司。
16.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17.田育妮,法人科技專案對台灣紡織業技術創新與技術移轉績效
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民91 年。
18.台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工會,台灣因應中國大陸紡織業發展的策略,民92 年,初版。
19.台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工會,如何做好紡織業行、研發、生產及
管理工作,民91 年,初版。
20.「台灣紡織品設計現況與未來發展重點」,紡拓會,民90 年
21.伍忠賢,民91 年,策略管理,初版,三民書局,p20。
22.辛仲清,台灣複合材料產業經營策略研究分析,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民92 年。
23.牟雋月,台灣針織業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民90 年。
24.李桂林,台灣長纖織布業海外投資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民91 年。
25.李琪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人造纖維產業競爭力分析,逢甲大學紡織工程研究所,民91 年。
26.李信宏,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2000。
27.林安忠,紡織中小企業之生產與製造管理模組分析與研究,逢甲大學紡織工程研究所,民91 年。
28.林文仲,我國人造纖維紡織業導入供應鏈管理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民89年。
29.林飛龍,中國台商紡織與成衣業之供應鏈模式研究,暨南國
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民90 年。
30.周英村,電子交易市集之探究-以紡織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民90 年。
31.吳婉韻,國家與台灣紡織產業政策之研究:全球化與政策工具
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民91 年。
32.吳偉欽,民92 年,www.itis.org.tw ,紡織現況及前景研討會。
33.洪輝嵩,我國紡織工業發展評析,經濟部工業局,2001 年7月。
34.吳師凱,絲織園地,第41 期季刊,日本、大陸、香港、美國
及歐盟紡織產業發展策略之差異 p46~47
35.張錦財,絲織園地,第43 期季刊,創新能力對長纖梭織業新
產品研發的影響p73。
36.陳宏恩,絲織園地,第44 期季刊,產業用紡織品之研發趨勢
與製作實務,p12~28。
37.陳進來,絲織園地,第44 期季刊,德國法蘭克福高科技紡織品展Techtextil 產品發展趨勢,p61-66。
38.許文隆,絲織園地,第46 期季刊,絲織業狀況與未來發展p76~81。
39.黃明豐,台灣紡織業-纖維品經營策略研究分析,大葉大學事
業經營研究所,民91 年。
40.徐賢德,環境變遷下台灣毛衣產業之經營策略,大葉大學事
業經營研究所,民86 年。
41.張朝清,台灣聚酯長纖維紡織業供應鏈策略之研究,國立台
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民89 。
42.張國雄譯,民92 年,國際企業,五版,滄海書局。
43.陳文桐,奈米紡織品技術策略規劃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92 。
44.陳昭義,民92 年11 月6 日,經濟日報,紡織業發展,產官學繪藍圖。
45.賴俊憲,紡織中小企業之銷售與採購管理模組分析研究,逢甲大學紡織工程研究所,民91 。
46.戴國良編著,民91 年,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初版,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47.經濟部工業生產統計月報400 期,91 年12 月。
48.薛雅心,快速反應系統在台灣長纖織布業應用現況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民87 。
49.連慶憲,e 協同合作經營模式建構之研究-以紡織產業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民91 。
50.賴建芳,企業電子化步驟-以一台灣成衣業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民90 。
51.張閔嵐,企業轉型經營績效實證研究-以台灣棉紡業TJ 公司為例,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研究所,民91。
52.夏漢英,台商成衣業在中國大陸市場營銷策略之研究,淡江大 學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民91。
53.葉思迪等譯,管理學,2003 年,初版,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54.蕭世豐,兩岸加入WTO 後我國汔車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民91 年。
55.闕盟昌,化學纖維公司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民90 年。
56.鄭宗政,台灣針織染整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民89 年。
57.吳能遠,投資中國之利與弊,2000年
58.吳青松,1999,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59.邱文鎮,2001,策略聯盟型態、關鍵成功因素與競合關係之研究—資源基礎觀點,中原企研/碩士論文。
60.邱柏松,1996,國際策略聯盟—在國內的現況與績效,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二卷,第三期pp.14-22。
61.柯丁萍,1993,策略聯盟夥伴選擇決定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貿易所/碩士論文。
62.柯博瑜 1997,聯盟資源與企業特性對國際策略聯盟類型選擇之影響,暨大國企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63.郭建廷 2002年,台灣紡織業對大陸投資策略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 Alag & Stearm , (1991) “Management “,2nt ed Sounth-Western Publishing Co., Ohio.
2. Ansoff, H.I.(1957),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113~124
3. Beaman, Benita M., (1998) “Supply Chain Design and Analysis:Models and Methods,”International Journal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55,pp281-294
4. Charles W, Hofer & Don Schendel,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
Analytical Concepts” , West Publishing Co. ,pp.18-19
5. Charles W.L. Hill(2000),International business: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rtplace,3rd ed.McGraw-Hill,Inc
6. Donald F. Harver(1988),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Ohio: Merrill Pubishing Company,p.88.
7. Ellram, L.M. (1991)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SS1
Vol.21,pp.13-33.
8. Fisher, M.L., (1997) “What is the Right Supply Chain for Your Porduc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5(2), pp.105-116
9. H.Igor Ansoff(1965), Corporate Strategy , New York:McGraw Hill
Book Co.
10. Hand et al., (1999) “Market and Forecast of Global PET Fiber,” Digests of IT IS Annual Report, Special Issue,p106
11. Kahn, J.A., (1987)”Inventories and the Volatility of Production,” American Econmic Review , pp667-679.
12. Miles, R.E. and C.C. Snow.,(1978)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McGraw-Hills,
13. Melcher, B. H. & Kerzner, H. (1988) Strategic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A:TAB Books. p5
14. Porter, M.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Y : Free Press, ,p4
15. Porter,(1980)Competitive Strategy, , p.39
16. Robert, Michel(1995),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Pure and
Simple ,NY:McGraw-Hill Inc.
17. Steiner, George A. and John B. Miner, (1977) Management Policy and Strategy: Text, Readings and Case, Mc-millan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8. Stern, Louis W., Adel I.El-ansary and Anne T. Coughlan, (1966),Marketing Channels, 5th edition,.
19. Tushman, M.L., and Nadler, D.A.,(1986) Organization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3)pp.74~92
20. William F. Glueck , (1976) “Business Policy : Strategy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2nd ed., N.Y. :McGraw-Hill, ,p86
21. William F. Glueck , (1980)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p7.
22. Vernon,1966 , Hymer,1976 , Casson & Buckley,1976 , Casson,1984 , Dunning,1977
23. Bartlett and Ghoshal (1989)
24. Anderson, E. and Gatignon, H. ( 1986 ) , " Mode of Foreign Entry:
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17, pp. l-26.
25. Aswicahyono, H. and Hill, H. ( 1995 ) , "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Ownership in LDC Manufacturing: An Indonesia Case Stud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6Vol. pp.l39-158.
26. Beamish, P. ( 1985 ) ,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Venture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Fall) ,pp.l3-19.
27. Blodgett, L. L.(1991), " Partner Contributions as Pridictors of Equity Share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22, pp. 13-19.
28. Butler, R.J. and M. Carney,(1986), " Strategy and Strategic Choice: The Case of Telecommunica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7, pp.161-177.
29. Chang, Sea Jin (1995), "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Strategy of Japanese Firms: Capability Building Through Sequential Ent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38 No.2, PP.386-407.
30. Contractor, F. J .(1990 ), " Ownership Patterns of U.S. Joint
Ventures Abroad and the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Government
Regulations in the 1980s: Evidence from the Benchmark Surveys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21, pp.55-73.
31. Daniels, John D., Radebaugh, Lee H.(1998),『International
Business─Environments and Operations』,Eight Edition.
32. Dunning John H. (1980), " 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11, pp. 9-31.
33. Dunning, John H. (1980),“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Some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11, pp. 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