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21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3 、訪客IP:3.142.250.86
姓名 蔡明儒(Ming-Ju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以技術與市場需求來探討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發展之研究
相關論文
★ 品牌管理與評價流程之研究★ 企業運籌與自由貿易港區的應用:以遠翔FTZ航空貨運園區為例
★ 台灣IPv6推廣應用策略規劃 —以SIP3分析★ 台灣IPv6技術推廣應用--以技術地圖分析
★ SWOT量化分析策略規劃之研究★ 以組織文化輪廓與連結分析方法推導台灣IPv6產業願景之研究
★ 策略智慧規劃程序平台系統操作性邏輯之研究★ 組織的數位學習模式與策略之探討
★ 影響消費者新產品採用因素之探討★ 第三代行動通訊數據服務品質之探討
★ 以分析層級程序法探討台灣生質酒精發展之關鍵因素★ 投資型保險關鍵產品因素分析
★ 以連結分析規劃法推導數位家庭產業發展之研究★ 我國數位內容產業智慧財產之管理與保護:以P2P傳輸架構與著作權侵害為論述核心
★ 商業模式探討-以網路服飾業者為例★ 以逆物流效益評估模式建構太陽能產業供應鏈導入逆物流最佳方案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隨著奈米科技的興起,全球經濟與社會環境產生重大的變革,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估計至2010年時,全球與奈米科技相關之市場產值將達到14400億美元,吸引著各國政府與企業積極投入此一新興產業;更有研究報告指出在1999年時,全球平面顯示器市場約為185億美元,並預估於2010年將達到700億美元。
在眾多顯示器中,場發射顯示器具有體積小、高解析度、反應迅速的特性,被視為在未來顯示器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然而場發射顯示器卻因為場發射體技術的限制,使得場發射顯示器在低發射電壓下獲得高發射電流的場發射特性上一直無法突破,直到NEC的飯島博士在1991年發現了奈米碳管後,運用奈米碳管做為場發射顯示器的發射體,可以大大的改善場發射特性,使得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成為目前及熱門之研究焦點。但目前之研究發展是否真正符合市場需求卻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將透過市場研究方式取得消費者對平面顯示器產品的功能性預期,以及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相較於其他平面顯示器的相對功能性優勢,探討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是否能在此波顯示器革命中脫穎而出,並透過專家問卷方式,預測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關鍵技術的商業化時程。
本研究發現,消費者最重視顯示器特性的前五項因素分別為畫質、產生的輻射、亮度、售價與可視角度,而奈米碳管顯示器分別在畫質、亮度、可視角度、反應時間、工作溫度、耗電量與使用壽命上具有相對優勢,並且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在功能上將是最符合未來消費者預期的平面顯示器產品;在技術預測方面,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的技術困難度在於奈米碳管場發射體的電流均勻度、真空封裝的空間支撐器製程、螢光材料的低電壓操作發光效率與驅動電路的影像顯示技術,其技術商業化時程必須要到2006年之後才可達商業化水準,因此若要加速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開發時程,與其他平面顯示器競爭,則加強此四項關鍵技術的研發,將是提升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競爭力刻不容緩之事。
關鍵字(中) ★ 技術預測
★ 市場需求
★ 分析層級程序法
★ 平面顯示器
★ 場發射顯示器
★ 奈米碳管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3
1.2.1. 研究CNT-FED與其他平面顯示器間的特性優勢 3
1.2.2. 研究CNT-FED發展的關鍵因素 4
1.2.3. 規劃CNT-FED的發展方針 4
1.3. 研究範圍 4
1.4.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6
2.1 新產品發展管理 6
2.2 技術預測 12
2.3 消費者行為 17
第三章 產業現況分析 21
3.1 技術發展分析 21
3.1.1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工作原理 21
3.1.2 場發射顯示器工作原理 22
3.1.3 奈米碳管場發射陣列 25
3.2 市場分析 31
3.2.1 平面顯示器 31
3.2.2 電漿顯示器特性 32
3.2.3 液晶顯示器特性 33
3.2.4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特性 34
3.2.5 場發射顯示器特性 35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6
4.1 分析層級程序法 36
4.1.1 AHP應用範圍 37
4.1.2 AHP結構 37
4.1.3 AHP基本假設 38
4.1.4 AHP分析程序 39
4.1.5 AHP應用實例 42
4.2 平面顯示器市場需求評估 45
4.2.1 平面顯示器產品功能分類 46
4.2.2 功能屬性定義 48
4.2.3 平面顯示器產品市場需求階層架構 51
4.3 技術預測 53
第五章 實證研究 58
5.1 市場需求結果分析 58
5.1.1. 消費者問卷樣本結構分析 58
5.1.2. 消費者問卷分析 60
5.1.3. 專家問卷分析 63
5.1.4. 市場需求分析 72
5.2 技術預測結果分析 74
5.2.1 技術困難度分析 74
5.2.2. 技術商業化時程分析 76
5.2.3. 技術分析彙整 7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8
6.1 研究結論 78
6.1.1 市場研究結論 78
6.1.2 技術分析結論 79
6.2 研究建議 80
6.3 後續研究建議 80
參考文獻 82
附錄 86
市場需求問卷-消費者 86
市場需求問卷-專家 94
技術預測問卷 110
圖 目 錄
圖1-1-1 全球FED預估 3
圖1-4-1 研究流程圖 5
圖2-1-1新產品開發程序 8
圖2-1-2 創新擴散模式 11
圖2-2-1 技術預測過程 13
圖2-3-1 消費者行為理論架構圖 18
圖2-3-2 消費者的購買程序 18
圖2-3-3 EBM 模式 20
圖3-1-1 陰極射線管 22
圖3-1-2 場發射顯示器 24
圖3-1-3 場發射顯示器細部結構分解圖 25
圖3-1-4 奈米碳管的TEM圖 29
圖3-2-1 平面顯示器分類 31
圖4-1-1 AHP結構 38
圖4-1-2 AHP分析流程 40
圖4-1-3 AHP應用範例架構圖 42
圖4-2-1 平面顯示器產品市場需求評估流程 46
圖4-2-2 平面顯示器產品功能屬性與分類 48
圖4-2-3 平面顯示器之產品市場需求評估階層架構 52
表 目 錄
表2-1-1新產品的種類 7
表2-2-1 Joseph P.Martino 對技術預測方法的分類 15
表2-2-2 選擇各種技術預測方法的前提 16
表3-1-1 FED技術比較 26
表3-1-2 奈米碳管成長方式 30
表4-1-1 元素比對表 40
表4-1-2 AHP之評比尺度 41
表4-1-3 AHP強度比較 41
表4-1-4 優先等級向量評分值計算方法 43
表4-1-5 LEVEL 2 成對比較矩陣 43
表4-1-6 LEVEL 3 成對比較矩陣 44
表4-1-7 綜合優先等級積分結果 45
表4-2-1 平面顯示器產品功能列表 47
表4-2-1 CNT-FED發展之關鍵技術 56
表5-1-1 樣本結構次數分配表 59
表5-1-2 顯示特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0
表5-1-3 環境特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1
表5-1-4 外觀特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1
表5-1-5 使用成本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2
表5-1-6 產品功能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2
表5-1-7 消費者問卷功能屬性權重 63
表5-1-8 畫質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4
表5-1-9 亮度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4
表5-1-10 可視角度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5
表5-1-11 反應時間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5
表5-1-12 輻射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6
表5-1-13 抗電磁干擾能力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6
表5-1-14 工作溫度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7
表5-1-15 面板強度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7
表5-1-16 厚度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8
表5-1-17 重量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8
表5-1-18 產品售價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9
表5-1-19 耗電量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69
表5-1-20 使用壽命屬性之AHP成對比較矩陣 70
表5-1-21 各平面顯示器在各要素之得分 70
表5-1-22 各平面顯示器專家問卷之優點比較 71
表5-1-23 各平面顯示器專家問卷之缺點比較 72
表5-1-25 各平面顯示器總得分 73
表5-2-1 技術困難度分析表 75
表5-2-2 技術商業化時程分析表 76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書目
許士軍(1983),現代行銷管理,商略。
黃志文(1983),行銷管理,華泰。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下),中國統計學報,27卷6、7期。
熊祥林(1990),消費者知覺,理明叢書。
余序江、許志義、陳澤義(1998),科技管理導論:科技預測與規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伶如(1999),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技術策略規劃之研究--情境分析法應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成璟益編譯群(1999),平面顯示器技術及未來趨勢---Flat-Panel Display 1999 中文版,成璟文化。
劉文岳(2000),射頻磁控濺鍍氧化鋅薄膜之電性與光學特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賴士葆、謝龍發、曾淑婉、陳松柏(2001),科技管理,國立空中大學 。
徐義建(2001),由技術與市場需求來探討智慧型手持式裝置之發展研究—以科學園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館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煌(2002),行銷管理,智勝。
管傑雄、孫啟光(2002),「競逐原子世界—奈米技術與產業發展系列」 第四輯 奈米光電,經濟部工業局。
曹佑民(2002),奈米碳管的成長機制與場發射特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坤賢(2002),表面處理和導電鍍膜對CRT螢光粉發光效率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論文。
黃宣宜(2002),場發射顯示器技術現況與發展,光連雙月刊第39期,P.57-64。
邱繼震(2003),技術預測-以網路安全技術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晴蕙(2003),無人店舖之經營規劃—以消費者行為理論探討,實踐大學貿易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庭閣(2003),高科技研發人力政策與經費對產品擴散之影響,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財務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鐘亮(2003),奈米碳管應用於場發射顯示器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論文。
江俊榮(2004),產品創新、新產品類型與組織網絡運用研究-以速食麵產業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參考書目
A. G. Rinzler, J. H. Hafner, P. Nikolaev, L. Lou, S. G. Kim, D. Tománek, P. Nordlander, D. T. Colbert & R. E. Smalley(1995), “Unraveling Nanotubes: Field Emission from an Atomic Wire”, Science, Vol.269, pp.1550-1553.
Afuah Allan(1998), “Innovation Management: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and Profi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ight, J.R.(197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echnology Forecasting :Concepts and Exercises “, The Pemaquid Press.
Booze,Allen &Hamilton,(1982),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for the 1980s”, Booze , Allen & Hamilton.
Cetron, M.J.& Monahan, T. I.(1968),“An Evaluation and Appraisal of Various Approaches to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in Bright, J. R.(ed.)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Cetron, M.J.& Bartocha, B.(1973),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Gordon and Breach.
Cooper,Robert G. and Elko J. Kleinschmidt(1990),” New products: The key Factors in Succes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Cooper, Robert G.(1996), “New products: What Separates the Winner From the Losers,” in M.D. Rosenau, Jr., A. Griffin,G.A. Castellion, and N.F. Anschuetz eds.,The PDMA Handbook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ew York: Wiley,p.50.
Demby,Emamuel(1973), “Psychographics and Form Where It Comes in Li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William D. Wells Edition, Chicago, AMA,P.22.
David .L. London ,Albert .J. Delta Bitta (1984),”Consumer Behaviour”, 4th Edition
Dwyer,L. and Mellor,R.(1991),”Corporate environment and the proficiency of the new product process activities”, Technovation, Vol.11, No.2, pp63-77.
Engel,J.F., Kollat,David T. & Blackwell,Rogers,D. (1973), “Consumer Behavior”, 2nd edition,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p.6.
Everett M. Rogers(1983),”Diffusion of Innovation”,Third ed.,Free Press.
Engel,J.F.,Blackwell,Rogers,D. & Miniard,P.W.(1993), “Consumer Behavior”, 7th edition,Orlando: The Dryden Press, Harcourt Brace Jovanocivh College publishers,pp.32-55.
Garde, V. D. & Patel, R. R.(1985),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Power Generation-A Study Using the Delphi Technique,” Long Range Planning, Vol.18, No.4, 99.73-79.
Gooper,R.G.(1994),”New products: The factors that drive succes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s, Vol.11,No.1,pp60-76.
Hayhurst, R(1968),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 British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2, pp.131-38.
Joseph P.Martino (1993),”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Decision-making,”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pp.1-12.
J. M. Mao, L. F Sun, L. X. Qian, Z. W. Pan, B. H. Chang, W. Y. Zhou, G. Wang & S. S. Xie(1998),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on cobalt disilicide precipitate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72, pp.3297-3299
Lawrence E. and Tannas Jr. (1985), “Flat-pabel display and CRTs”,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
Levary R.R,and Han D.(1995),”Choosing 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Method”, Forecasting January,February,pp14-18.
Nicosia F.M.(1968), “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Impli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p.29
Prehoda, R.W.(1972),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pace Exploration”, in Martino, J.P.(ed.), An Introduction to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New York: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Porter, A.L. & Rossini, F. A.(1987),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in Singh, M. G.(ed.)Encyclopedia of System and Control, Oxford:Pergamon. 32.
Porter, M.E.(1985),”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Porter, A.L., et.al.(1991),” Forecasting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P. M. Ajayan, Ph. Redlich & M. Rühle(1997), “Balance of graphite deposition and multishell carbon nanotube growth in the carbon arc discharge”.
Robert U. Ayres(1969),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Long-Range Planning”, McGrew-Hill.
Rochford, L.(1991)〝Generating and screening new product ideas,〞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4)pp:287-297.
R. G.&Kleinschmidt, E. J.(1995), “Benchmarking firm:new product performance and practices,”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Vol. 2(3) ,pp112-120.
Sampson,P.(1970),”Can Consumers Create New Products?”, Journal of the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Vol 12 No.1, pp.40-52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cGraw-Hill, New York.
Sumio Iijima(1991), “Helical microtubles of graphitic carbon”, NATURE, Vol. 354, pp.56-58
S. Iannazzo(1993), “A SURVEY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VACUUM MICROELECTRONICS”, Solid-States Electronics, v36, no.3, pp.301-320
Viscount Caldecote (1979),“Invest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 Vol 127 No.5279, pp.684-699.
Walters,C.Glenn & Paul W. Gordon(1970),” Consumer Behavior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Homewood,Richard D.Irwin Inc.,p.7.
Y. Saito, K. Hamaguchi, S. Uemura, K. Uchida, Y. Tasaka, F. Ikazaki, M. Yumura, A. Kasuya & Y. Nishina(1998), ”Field emission from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lectron tubes”, Appl. Phys. A67 , pp.95-100
參考網頁
“日美歐競相推動奈米技術發展”, 工業材料月刊,第173期,http://www.mrl.itri.org.tw/info/industrial/173.htm#12,2001年5月
陳舜協,”差異性投入正確 台灣朝奈米之島方向前進”,中央社財經,http://finance.sina.com.tw/news/rtn/twFinance/source.new/2003/1110/11475700.html,11/10/2003
“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136期,http://itrifamily.itri.org.tw/itriman/92/man920228-2.html,2003年2月
廖顯杰,”奈米碳管技術發展將帶動FED市場起飛”, http://www.itri.org.tw/, 02/25/2002
Technology Source.com http://www.technologysource.com/
The PC Technology Guide www.pctechguide.com
指導教授 薛義誠(Y. C. Shiue) 審核日期 2004-7-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