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421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4 、訪客IP:3.14.134.18
姓名 黃柏棟(Po-Tung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
論文名稱 企業使用非典型工作型態僱傭人員對正職人員產生之影響
相關論文
★ 由組織文化與領導行為來探討組織變革中員工的反應★ 團隊多元化對團隊績效的影響-檢驗中介變數與調節變數的影響
★ 團隊多元化與團隊衝突對專案團隊績效的影響★ 不同身份別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專業承諾的探討
★ 人格特質對義工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研究-以某研究機構為例★ 勞動標準和外國直接投資
★ 公司特性、知識管理促動因子與知識管理績效指標關聯性之研究★ 學習型組織的建構與阻礙因素之探索性研究
★ 學習型組織推動方式及教育訓練流程探討★ 校園徵才中招募者特性與招募資訊的影響
★ 衡量ERP供應廠商服務品質之成功模式★ 公務人員績效評估與獎懲制度的滿意度對組織公平認知影響之研究─以關務人員為例
★ 管理才能評鑑量表之評估-以A公司為例★ 具自動檢查機制的線上調查設計對於問卷有效性的影響
★ 員工僱用身分對其工作態度及行為的影響★ 團隊多元化及衝突對團隊學習行為的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由於全球化的效應以及科技革新所帶來的工作型態改變,市場的就業型態將會呈現多元化的特質,在未來,職業生涯的變動日益頻繁將逐漸成為常態;另一方面,現今的企業多專注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上,而在此策略的運作之下,一些非核心的事物以及非核心的人力遭到大量的釋放,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一種有別於傳統雇用方式的工作型態~非典型的工作型態也因此孕育而生。
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於:(1)探討台灣的企業在使用非典型工作人力之後,會對正職人員造成影響的構面為哪些。(2)以訪談的方式,來具體描述在哪些構面之下,台灣的企業使用派遣人力對正職人員所產生的影響。(3)整理訪談的結果,並對企業使用派遣人力提出管理上的建議。本研究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的部份為序論,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及目的為何,第二章則為文獻回顧,對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做整理及探討,並發展出研究問題,第三章則為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第四章及第五章則分別為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以及後續建議。
關鍵字(中) ★ 派遣人員
★ 非典型僱傭人員
關鍵字(英) ★ contingent employment
★ independent contractor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序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何謂非典型工作型態以及人力派遣 ﹒﹒﹒﹒﹒﹒﹒﹒﹒﹒﹒﹒ 4
第二節 企業使用非典型僱傭人力之因 ﹒﹒﹒﹒﹒﹒﹒﹒﹒﹒﹒﹒﹒﹒ 8
第三節 非典型工作者的職務 ﹒﹒﹒﹒﹒﹒﹒﹒﹒﹒﹒﹒﹒﹒﹒﹒﹒﹒11
第四節 非典型工作僱傭人員對正職人員產生的衝擊 ﹒﹒﹒﹒﹒﹒﹒﹒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15
第一節 研究樣本 ﹒﹒﹒﹒﹒﹒﹒﹒﹒﹒﹒﹒﹒﹒﹒﹒﹒﹒﹒﹒﹒﹒﹒15
第二節 研究工具 ﹒﹒﹒﹒﹒﹒﹒﹒﹒﹒﹒﹒﹒﹒﹒﹒﹒﹒﹒﹒﹒﹒﹒1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1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9
第四章 研究結果﹒﹒﹒﹒﹒﹒﹒﹒﹒﹒﹒﹒﹒﹒﹒﹒﹒20
第一節 訪談公司及受訪者介紹 ﹒﹒﹒﹒﹒﹒﹒﹒﹒﹒﹒﹒﹒﹒﹒﹒﹒20
第二節 訪談結果 ﹒﹒﹒﹒﹒﹒﹒﹒﹒﹒﹒﹒﹒﹒﹒﹒﹒﹒﹒﹒﹒﹒﹒27
第三節 訪談發現 ﹒﹒﹒﹒﹒﹒﹒﹒﹒﹒﹒﹒﹒﹒﹒﹒﹒﹒﹒﹒﹒﹒﹒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35
第一節 研究發現及比較﹒﹒﹒﹒﹒﹒﹒﹒﹒﹒﹒﹒﹒﹒﹒﹒﹒﹒﹒﹒﹒35
第二節 研究結論及管理意涵 ﹒﹒﹒﹒﹒﹒﹒﹒﹒﹒﹒﹒﹒﹒﹒﹒﹒﹒4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43
參考文獻﹒﹒﹒﹒﹒﹒﹒﹒﹒﹒﹒﹒﹒﹒﹒﹒﹒﹒﹒﹒﹒45
附錄一、訪談問題大綱﹒﹒﹒﹒﹒﹒﹒﹒﹒﹒﹒﹒﹒﹒﹒48
附錄二、訪談文字稿﹒﹒﹒﹒﹒﹒﹒﹒﹒﹒﹒﹒﹒﹒﹒﹒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韻涵,2003,派遣員工與正職員工間衝突情形之研究—自派遣員工角度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成之約,1998,淺論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就業訓練,第十六卷第六期,頁3 ~ 11。
吳若萱,2000,派遣勞動如何重塑僱庸關係與企業用人政策,勞動行政,第147期。
李元隆,2000,台灣人才派遣現況之研究—以日本人才派遣業為比較基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來希,1995,談派遣勞動之立法規範,勞工行政,87 期:52~56。
林昭吟,2003,人力資源彈性運用策略與工作者反應之探討-以不同僱傭關係專業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雲,2003,企業運用派遣勞動對其經營策略與勞資關係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駿彥,1999,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例,勞動派遣法制研討會論文集:1-43
張愷倫,2001,人力派遣業之跨國性比較—以在台執業之人力派遣業者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妙穗,2001,我國人力派遣制度安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良,1994,派遣業勞工之僱用關係與勞動條件,勞資關係月刊,第12卷,第12期。
陳錦慧,2002,非典型聘僱的決定因素與績效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津津,1999,勞動派遣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就業訓練,第十六卷第六期,12 ~ 16頁。
蔡博全,2000,國內人力派遣業制度運作及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之探討—以美國相關產業為對比,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建忠,1999,台灣派遣勞工對派遣工作看法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9期。
楊朝安等,2004,人力派遣大革命,台北:才庫人力資源事業群。
英文部分
Atkinson, J. 1984.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 Personnel Management, August:28-31
Axel, H. 1995. Contingent employment. HR Executive Review. 3(2) : 2-14
Barnett, W. P., & Miner, A. S. 1992.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others: Career interdependence in job mobili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7(2): 262-81
Davis-Blake, A., Broschak, J. P., & George, E. 2003. Happy together? How using nonstandard workers affects exit, voice, and loyalty among standard employe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6(4): 475-485
Garaventa, E., & Tellefsen, T. 2001. Outsourcing : The Hidden Costs. Review of Business. Vol. 22(12). pp. 28-31.
Houseman, S. N., 1997. Temporary, part-time and contract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on the W. E. Upjohn Institute’s employer survey on flexible staffing policies. Kalamazoo, MI: W. 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Kalleberg, A. L. (2000), 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 341-365
Masters, J. K., & Miles, G. 2002. Predicting the use of external labor arrangements: a test of the transaction costs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5(2): 431-442.
Melchionno, R., 1999. The Changing temporary work force: manageria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orkers in personnel supply services industry. Occupational Outlook Quarterly, 43 (1): 24-32.
Nollen, S., & Axel, H. 1996. Does contingent labor cost less? Tools to get the answer. In S. Nollen & H. Axel(Eds.), Managing Contingent Workers: How to Reap The Benefits and Reduce the Risks. 61-84. New York : Amacom.
Ouchi, W. G. 1980. Markets, bureaucracies, and cla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5: 129-141.
Pearce, J. L. ,1993, Toward 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contract laborers: Their psychological involvement and effects on employee co-work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5), 1082-1096
Polivka, A. E. 1996. Contingent and 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s, defined. Monthly Labor Review, 119(10): 39.
Poole, M. & Warner, M. (1998), The IEBM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CIV: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Thomson, A. 1995. The contingent workforce. Occupational Outlook Quarterly, 39(1): 45-48.
W. Gilmore McKie & Lipset, L. 1995 ,The Contingent Worker: a Human Resource Perspective, 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6: 78-89.
指導教授 葉穎蓉(Ying-Jung Yeh) 審核日期 2005-7-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