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28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8 、訪客IP:18.223.171.83
姓名 陳姵蓉(Pei-Ju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財務金融學系
論文名稱 商業銀行如何藉由風險中立評價法 衡量放款部位的信用風險
(How to Measure the Credit Risk of Loan Positions by Risk Neutral Valuation for Commercial Banks )
相關論文
★ 金融機構不良債權處理機制之研究★ 放款作業流程的滿意度調查研究 —以S銀行為例
★ 工業銀行持股公司多角化策略、董事會特性及經營績效之研究★ 台灣企業的大陸經營模式、治理機制與盈餘管理之研究
★ 外資進入對本國問題銀行之影響★ 銀行如何訂定建築業的授信政策
★ 台灣境外結構型商品的監理法規與行銷策略之研究★ 問題放款的解決途徑及個案分析
★ 國家風險與信用評等制度之建立★ 證券業及保險業資本適足率、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之比較
★ 中小企業信保案件之違約機率、回收率與信用風險值的實證研究★ 商業銀行如何建置符合新巴賽爾資本協定的信用評分制度
★ 資產減損與債務協商機制對台灣上市櫃公司之衝擊★ 檢視Basu的盈餘不對稱時效性模型在台灣金融服務業的適用性
★ 商業銀行如何檢視淨值貸款與二胎房貸的地域效果★ 商業銀行淨拆款部位對經營風險的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過去銀行授信風險之評估多採5C、5P與財務比率分析,其缺點為過於主觀。因此本研究採用較為客觀的量化模型(風險中立評價模型)衡量國內某家銀行放款部位的信用風險。旨在探討1.風險中立評價模型是否比傳統授信方法更為精確。2.信用價差對於不同的資料特性是否存在顯著的關係。利用市場利率、台灣經濟新報社資料庫(TEJ)及銀行放款資料來建立模型,求出個別的信用價差、違約機率及信用差福(加減碼與理論信用價差之差異)。
實證結果發現:1. 加減碼與資料特性(企業型態、貸放狀況、貸款期別、擔保內容與資金用途)之卡方檢定皆呈現顯著關係,表示該銀行的經驗判斷雖主觀,但方向並未錯誤。2.信用差幅的平均值均為負數,推論該銀行之加碼數不足。為檢視本研究之推論是否正確,經實證顯示違約機率(或損失率)與信用差幅存在顯著關係。表示違約機率高(或損失率高)時信用差幅皆為負值,亦即實際值小於理論值,證實該銀行加碼不足,因此建議銀行應採量化模型,算出精確的加減碼以加強信用風險的控管和放款決策的釐定。
摘要(英) For the past decades, we usually use 5C, 5P methods and financial ratio analysis to measure credit risk for bank loans; however, they are too subjective.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an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model, Risk Neutral Valuation, to measure credit risk of loan positions. 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1) If Risk Neutral Valuation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2) If credit spread is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Those data are from market interest rates, TEJ, and bank loans. We estimate credit spread, the probability of defaul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tual spread (AS) and credit spread (CS).
The empirical results: 1) By Chi–Square Test, actual spread is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lending companies, conditions of loans, terms of loans, collateral and purposes. It means the direction of the subjective analysis is not wrong.2) the averag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S and CS are negatives, so we infer actual spread is too low. In order to know if our inference is right, the probability of default (or loss given default) is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S and CS. In other words, actual spread is lower than credit spread, and it proves our inference. Hence, we suggest the bank should use quantitativ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accurate spread to enhanc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policies.
關鍵字(中) ★ 信用風險
★ 風險中立評價法
★ 回收率
★ 信用價差
★ 違約機率
★ 不良資產
★ 損失率
★ 卡方檢定
關鍵字(英) ★ Chi–Square Test
★ loss given default
★ Non-Performing Loans
★ recovery rate
★ credit risk
★ Risk Neutral Valuation
★ actual spread
★ credit spread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信用風險衡量與模型 5
第一節 傳統的信用風險評量模式 5
第二節 新發展的信用風險模型 12
第三章 不良資產處理方式之介紹與概況分析 28
第一節 不良資產之定義 28
第二節 不良資產之特色 29
第三節 不良資產之處理方式 30
第四節 不良資產處理之現況分析 38
第四章 研究設計 47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內容 47
第二節 相關變數之操作性定義 49
第三節 計算流程與個案試算 53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58
第一節 信用價差與回收率之關係 58
第二節 敘述統計分析 64
第三節 卡方檢定 6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79
參考文獻 1.林建州(2001),銀行授信客戶違約機率之衡量,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佳蓉(2001),信用風險模型之發展與衡量–以中長期資金運用制度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蘇紋慧(2001),中小企業信用評估模式之研究~以中小型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明峰(2001),銀行業對企業授信『信用評等表』財務比率預警有效性之實證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鍾陳佳(2002),住宅法拍屋屬性與拍定價格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12 樓以上之集合住宅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6.蔡芬蓮(1997),法拍屋價格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7.王崇哲(2002),銀行經營風險與不動產市場關聯性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王鴻屏(1999),本國銀行授信品質與債權回收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施宜君(2000),信用風險之評價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金融所碩士論文。
10.顏龍男(2001),國內資產管理公司(AMC)設立對不動產市場可能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薛明杰(2001),本國銀行不動產抵押擔保品自行處置方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邱國勳(2002),我國不良資產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所碩士論文。
13.劉鳳嬌(2002),資產管理公司運作機制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陳可欣(2002),我國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之分類與處置策略,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羅義旺(2002),臺灣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吳英花(2001),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金融資產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17.許基發(2002),不良債權預測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
18.丁玉成(2000),臺灣區銀行信用評等之模式研究 – 以Bank Watch 評等為基礎的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陳宗豪(2000),消費者小額信用貸款之信用風險研究-甄選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黃重菁(1998),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考量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郝旭烈(1998),銀行放款信用評估模式之研究~以台灣塑膠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蕭珍隆(2003),銀行授信信用風險溢酬之衡量,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黃文聰(1996),本國一般銀行放款決策之研究—公民營銀行之比較,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汪台中(2000),銀行對企業貸款之實證分析––以中國農民銀行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5.蕭凱峰(1995),企業管理行為要素在降低銀行放款違約風險之實證分析,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陳雅惠(2000),以信用等級變動衡量信用風險-以無擔保公司債為例,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7.趙令斌(2000),以選擇權模式衡量信用風險,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8.簡子文(1999),信用風險衡量模式發展回顧與模擬,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陳文郁(2002),我國金融機構授信信用風險管理之研究,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論文。
30.張春本(2001),銀行授信評估與品質管理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蔡明憲(2002),金融機構消費信用貸款授信評量模式,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林俊吉(2002),銀行對企業授信產生逾期放款之認知因素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
33.郭照榮、張玉山(2001),中長期資金運用之整體效益評估與建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結案報告。
34.陳錦村、許通安、林蔓蓁(1996),銀行授信客戶之信用評等與模式比較,管理科學學報,第13卷第2期。
35.陳柏蒼(1999),企業授信評等制度與授信風險管理,華信金融季刊。
36.沈大白、茈虛(2002),信用計量法(Credit Metrics)之實證研究,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6期。
37.沈大白、敬永康(2001),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下)—信用風險避險工具,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1期。
38.敬永康(2001),新版巴塞爾協定–內部評等制度(一),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2期。
39.敬永康(2001),新版巴塞爾協定–內部評等制度(二),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3期。
40.敬永康、黃建隆(2002),市場價格信用風險模型之架構與實施方法,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7期。
41.李桐豪、呂美惠(2000),金融機購房貸客戶授信評量模式分析–Logistic迴歸之應用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1期。
42.盧陽正、陳達新、郭哲男、駱茂榮(2001),新一代信用風險模型的介紹與應用Credit Portfolio View和Credit Risk+,台灣期貨市場,第3卷第2期。
43.透明房訊法拍屋資訊(2001),透明房訊雜誌社,第110期。
44.郭敏華(2000),債信評等,智勝出版社。
45.吳東霖、林傑斌、劉明德(2002),SAS與統計模式建構,文魁資訊。
46.陳玉霖(2003),台灣地區不良債權處理狀況與資產評估,未出版手稿。
47.周大慶(2003),從實務面看風險管理,未出版手稿。
48.經濟日報(2003)7版,1月14日。
49.經濟日報(2003)17版,1月12日。
50.經濟日報(2003)37版,1月12日。
51.經濟日報(2002)18版,11月17日。
52.中國時報(2003)24版,2月18日。
53.工商時報(2003)第3版,4月5日。
54.工商時報(2002),12月23日。
55.儲蓉(1999),對發展信用評等應有的態度與做法,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5卷第1期。
56.中央銀行網站,http:/www.cbc.gov.tw
57.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網站,http://www.tfasc.com.tw
58.Altman E.I. (1968),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Vol.23, No.4, pp.589–610.
59.Altman, E. I. & G.G. Halderman, & P. Narayanan (1977),“ZETA Analysis: New Model to Identify the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1, No.l, pp.29–55.
60.Beaver, W H. (1966),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ators of Fail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4, pp.71-112.
61.Black, F., and M. Scholes. (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81, No.3, pp.635-655.
62.Johnson, Ramon (1967), “Term Structures of Corporate Bond Yields as a Function of Risk of Default,” Journal of Finance, Vol.22, No.2, pp.315-345.
63.Litterman,R. and T.Iben (1989),”Corporate Bond Valuation and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Spreads”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pp.55-63.
64.Marius J.L. Jonkhart (1979),”On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and the Risk of Default-An Analytical Approach,”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3,pp251-265.
65.Merton Robert C (1974),”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Finance, Vol.29, No.2, pp450-470.
66.Ohlson,J.A.(1980),”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of Bankruptc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Vol.18, No.1,pp.109–131.
67.Pye, Gordon (1974), “Gauging the Default Premium,”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Vol.30, No.1, pp.48-50.
68.Silvers, John B (1973), “An Alternative to the Yield Spread as a Measure of Risk,”Journal of Finance, Vol.28, No.4, pp.935-955.
指導教授 陳錦村(Jing-Twen Chen) 審核日期 2003-6-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