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42402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7 、訪客IP:3.145.166.7
姓名 初麗娟(Li-Jian T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宗教認知對修行投入時間影響之探討
相關論文
★ 公平交易法對多層次傳銷定義之研究 -「給付一定代價」是否應予保留★ 產業群聚與ICT、電子商務技術擴散-以臺灣製造業為例
★ 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以TIMSS測驗分數作為人力資本代理變數可行性之探討★ 個人預計退休年齡的決定
★ 租稅幻覺與已婚婦女勞動供給之影響★ 退休金給付制度及強制退休時點與員工互動之探討
★ 台灣管理階層薪資結構 Tournament Theory 之實證研究★ 人才移動、家庭遷移與技術移轉-以台商在上海地區就職為例
★ 電子商務消費者行為計量分析★ 台灣B2C電子商務市場商品價格變動因素之探討—兼論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間之整合
★ 高科技產業垂直分工與群聚效果之分析—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 電信不對稱管制之研究
★ 臺灣地區大學教育報酬率時間變化趨勢之分析★ 肢體障礙勞工教育與就業狀況之探討 -以傳訊理論與歧視理論為基礎
★ 教育的信號功能分析─以國內事業單位為例★ 電子商務對廠商生產力之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人們的宗教參與行為真的就如同上述模型所分析的,係決然受到工資水準的影響嗎?事實上,中國禪宗修行方式,舉凡灑掃、應對、進退,無一不是道,道就在行住坐臥中。依此說法,修行不必然要特別投入時間才叫修行。禪宗之『頓悟成佛』,頓悟的當下,即是佛的境界,如此一來其與A-E研究所作的重要假設-「信徒來世消費水準決定於今生修行投入的時間」,即有所出入。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宗教認知對修行投入時間的影響,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下列三點:第一、影響信徒宗教參與的決定因素為何?為探討此一問題,我們先對各宗教團體,就其教義做一剖析,觀察信徒的宗教行為是否會因不同的宗教認知而有所不同。第二、引入宗教認知變數,重新建構較A-E model更一般化的理論模型,適用於不同信仰下的宗教行為模式。第三、欲探究影響信徒宗教參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將試圖針對佛教、基督教及一貫道等三個宗教團之信徒進行問卷調查,透過實證模型的分析結果,來驗證本研究所建構之一般化理論模型。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可綜述如下:
(1) 影響全體信徒修行時間投入因素,主要可以從個人基本特質和個人宗教參與活動情形兩方來看。首先就個人基本特質而言:年齡愈大,投入修行時間也愈多;教育程度愈高者,投入的修行時間愈少;在不考慮修行認知下,所得愈高者,投入的修行時間會愈少;健康狀況良好者會投入較多修行時間;居住都市與農村皆較居住城鎮者願花較多時間於宗教活動上;父親修行時間投入愈多,會影響個人修行時間投入的增加。其次就個人宗教參與活動情形來看:信徒寄託來生較好環境,今生會投入較多的時間於修行上;在所得影響效果不顯著時,宗教認知愈是傾向禪宗坐臥皆是修行之觀念,則其宗教投入時間會愈少。從實證模型分析所得結果,應證了本研究一般化理論模型能適切詮釋不同宗教派別下之行為模式,而A-E理論模型也在實證結果下證明其為本研究理論模型之特殊情況。
(2) 實證結果亦發現,在不同宗教團體下,其影響信徒修行時間的程度與方向亦是有所不同的,此與各宗教之基本教義精神有相當大關係。但無論結果如何,實證結果亦可適用於本研究之一般化理論模型。另外透過因素分析,本研究亦發現不同宗教別之信徒,並不會因為宗教教義不同與不同修行方式,而影響他們對修行認知上的差異。大部分信徒皆認同修行即在行住坐臥中,不需拘泥於某一形式。但在真實修行功夫還不夠時,尚且無法真正落實如禪宗之修行即在坐臥中,故仍會投入相當的時間於修行上。
(3) 實證結果發現,居住都市地區者較住在城鎮者投入較多的修行時間,然本研究透過居住縣市與個人修行時間投入因素分析結果,我們仍可發現,居住在台北與中壢地區之信徒,仍因都市發展程度的不同,社經地位明顯之差異,使得台北市之信徒不論是在平日或假日修行時間的投入均較中壢市之信徒為少。
關鍵字(中) ★ 宗教
★ 宗教認知
★ 宗教行為
★ 宗教經濟
★ 時間配置
★ 修行時間投入
★ 宗教投入
★ 宗教觀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壹、 研究背景……………………………………… 1
貳、 研究動機……………………………………… 3
參、 研究目的……………………………………… 4
肆、 研究對象……………………………………… 4
伍、 研究方法……………………………………… 5
陸、 研究限制……………………………………… 5
柒、 研究架構……………………………………… 7
捌、 章節安排……………………………………… 8
第二章 宗教行為之剖析
壹、 佛教…………………………………………… 9
貳、 慈濟功德會…………………………………… 11
參、 基督教………………………………………… 14
肆、 一貫道………………………………………… 16
伍、 本章結論……………………………………… 17
第三章 文獻回顧與宗教投入時間的理論模型
壹、 宗教行為理論………………………………… 19
貳、 時間分配理論………………………………… 21
參、 家計單位宗教參與模型的設定……………… 25
肆、 本章結論……………………………………… 32
第四章 影響個人修行時間投入的因素分析
壹、 研究重點與調查過程………………………… 33
貳、 問卷分析……………………………………… 35
參、 影響修行時間投入之因素交叉分析………… 45
肆、 本章結論……………………………………… 52
第五章 實證模型分析
壹、 實證模型……………………………………… 54
貳、 實證結果……………………………………… 66
參、 本章結論……………………………………… 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壹、 結論…………………………………………… 86
貳、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1
附 錄
附錄一 問卷調查……………………………-附錄1-1-
附錄二 探討不同宗教別、居住縣市對修行
    時間投入的影響………………… -附錄2-1-
《表 目 錄》 頁 次
表4.1 信徒問卷回收情形……………………………….. 34
表4.2 影響修行時間投入的重要因素之平均數、標準差. 36
表4.3 信徒基本資料:以性別區分………………………. 37
表4.4 信徒基本資料:以年齡別區分……………………. 37
表4.5 信徒基本資料:以婚姻狀況區分…………………. 38
表4.6 信徒基本資料:以宗教別區分……………………. 38
表4.7 信徒基本資料:以職業別區分……………………. 39
表4.8 信徒基本資料:以教育程度區分…………………. 40
表4.9 信徒基本資料:以每月所得區分…………………. 40
表4.10 信徒基本資料:以子女個數區分………………... 41
表4.11 信徒基本資料:以健康狀況區分………………… 41
表4.12 信徒基本資料:以居住地區區分………………… 42
表4.13 信徒基本資料:以雙親修行時間投入區分……… 42
表4.14 信徒基本資料:以信仰動機區分………………… 43
表4.15 信徒基本資料:以修行認知區分………………… 44
表4.16 信徒基本資料:以個人修行時間投入區分………. 44
表4.17 信徒基本資料:宗教別與修行認知交叉分析……. 46
表4.18 信徒基本資料:宗教別與修行時間投入交叉分析. 47
表4.19 信徒基本資料:修行認知與修行時間投入交叉分析 48
表4.20 信徒基本資料:年齡與修行認知交叉分析……… 49
表4.21 信徒基本資料:年齡與修行時間投入交叉分析… 50
表4.22 信徒基本資料:所得與修行認知交叉分析……… 51
表4.23 信徒基本資料:所得與修行時間投入交叉分析… 51
表4.24 信徒基本資料:教育程度與宗教認知交叉分析… 52
表4.25 信徒基本資料:教育程度與修行時間投入交叉分析 52
表5.1 影響每週修行時間投入的相關變數說明表………. 63
表5.2 影響信徒修行時間投入的重要因素:OLS估計結果 74
表5.3 影響全體信徒修行時間投入的重要因素:
OLS估計結果……………………………………. 81
表5.4 影響各個宗教信徒修行時間投入的重要因素:
OLS估計結果……………………………………. 8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單驥,「宗教的經濟觀」,經濟前瞻,第18號,民國79年4月。
張守鈞,「個體經濟理論與應用第一冊-市場供需概論與消費者選擇行為之分
析」,民國81年10月。
Gary S. Becker卅著,鄒繼礎卅譯,「解讀偏好-用經濟學方法探究人類行為」,
民國88年5月。
瞿海源,「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民國86年5月。
丁仁傑,「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民國88年
7月。
林本炫,「宗教運動的社會基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
民國85年12 月。
內政部編印,「宗教論述專輯第二輯-社會教化篇」,民國84年5月。
「慈濟精神研討會研習手冊」,花蓮: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民國83年。
星雲大師,「提起放下」,民國82年10月。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民國83年。
聖嚴法師著、林清玄編,「禪門解行」,民國80年。
徐敏雄,「(九二一地震省思)災難中基督徒在哪裡?(三之二)從行動與信念
角度的檢視」,信望愛論壇,民國88 年10月。
雪心文教基金會印行,「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民國81年11月。
釋淨空,「認識佛教」,民國89年。
于凌波,「向現代人介紹佛教」,民國82年5月。
毛惕園編述,「念佛法要」,民國84年10月。
鄭仰恩主編,「人與基督徒生活-信仰尋求了解」,民國87年9月。
鄭連明,「教會的本質與使命」,《使者》第5期,民國52年11月。
Paul Tillich卅著、魯燕萍卅譯,「信仰的動力」,民國83年。
Romano Guardini卅著、林啟藩等卅譯,「信仰的生命」,民國72年5月。
慈聲橋,「認識一貫道與各教」,民國87年2月。
陳曼玲(1993),「都市地區佛教團體活動多元化及選擇性提供模式之探索性分
析-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雪惠(1989),「台灣民間信仰的宗教儀式行為之探討」,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天苗(1993),「國人宗教態度與宗教行為之研究-消費者行為理論模式應用
  之延伸」,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rgyle, Michael & Benjamin Beit-Hallahmi(1975), The Social Pshchology of
Religi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London.
Becker, G.(1965) ,"A Theory of Allocation of Time,"Econ. J. 75 , pp.493-517.
Corry Azzi and Ronald Ehrenberg(1975), "Household Allocation of Time and
Church Attendance, "J.P.E. Vol. 83, No. 1, pp.27-56.
Gronau, R.(1973),"The Intrafamily Allocation of Time:The Value of Housewives'
Time,"A.E.R. 63, pp.634-652.
Hause, J.(1974),"Earnings Profile:Ability and Schooling,"J.P.E. 82, no. 1 , pp.108-139.
Leibowitz, A.(1974)"Home Investment in Children,"J.P.E. 82, no. 2 , pp.111-132.
Long, S., and Settle, R.(1977)"Household Allocation of Time and Church Attendance:
Some Additional Evidence,"J.P.E. 85, no. 2 , pp.409-413.
Michael, R.(1973)"Education in Nonmarket Production,"J.P.E. 81, no. 2 , pp.306-328.
Ronald Ehrenberg(1977), "Household Allocation of Time and Religiosity: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P.E. 85, no. 2 , pp.415-423.
指導教授 單驥(GEE SAN) 審核日期 2000-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