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1. Hsing, M.H. (1971)“Industrialization and Trade Policies in Taiwan”,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rade Polic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39-318.
2. Hsing, M.H. (1995) “Professor S.C. Tsiang’s Views on Economic Policies”, in Yu, T. and Lee, J.(ed) S. C. Tsiang-Hi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Theory, Taipei : CIER Press, pp.59-82.
3. Kuznets, S.,(1979)“Growth and structural Shifts”, in Galenson, W.(ed)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aiwan-The Postwar Experienc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haca and London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15-131.
4. Myers, R.,(1986)“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1965-1981”, in Lau, L.(ed) Models of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San Francisco : ICS Press, pp.17-63.
5. Root, H. L. (1996), Small Countries: Big Lessons — Government and the Rise of East As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Rowen, H.,(1998)“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 of an Economic Miracle”, in Rowen, H.(ed) Behind East Asian Growth-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Prosperity,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Press, pp.1-36.
7. Scitovsky, T.,(1986)“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1965-1681” in Lau, L.(ed) Models of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San Francisco : ICS Press, pp.127-81.
8. Whitley, R.,(1992) Business Systems in East Asia─Firms, Markets and Societies.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9. Woo, J-E (Meredith Woo-Cumings) (1998)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rise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Rowen, H. (ed) Behind East Asian Growth —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Prosperity,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Press, pp.319-37.
10. Hong Sung Gul (199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dustrial Policy in East Asia —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Edward Elgar : Northampton, MA, USA.
11. 潘廉方,「台灣省實施都市平均地權之回顧與前瞻」,民生世紀月刊,民國42年(1953)10月15日。引述自《平均地權條例立法沿革及理由》,行政院經建會,1988。
12. 丘漢平,「台灣企業民營與公營問題之檢討」,自由中國之工業第一卷第四期,1954,p.6。引自劉進慶(1992;p.324)。
13. 《三民主義》,三民,1965,台北。
14. 尹仲容,《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全集》,美援運用委員會,1963。
15. ---------(1953),「台灣工業政策試擬」,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續篇,pp.12-4。
16. ----------(1954),「台灣經濟發展之途徑」,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續篇,pp.34。
17.-----------(1955),「台灣經濟建設問題」,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問題的看法續編,pp.61-2。
18.-----------(1959a),「論本省之利率」,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續編,pp.121-4。
19.-----------(1959b),「對當前外匯貿易管理政策及辦法的檢討」,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續編,pp.130-49。
20.-----------(1960),「台灣經濟十年來的發展之檢討與展望」,發表於美援會經濟叢刊,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三編,pp.40-96。
21.-----------(1962a),「對外貿易制度沿革」,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三編,pp.244-6。
22.-----------(1962b),「僑資與外匯問題」,收錄於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四編,pp.11-12。
23.范苑聲,《民生主義的戰後經濟政策研究》,自行出版,1954,台北。
24.王作榮,「宜著手籌畫第二次土地改革」,民國58年12月中國時報,收錄於《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1972,台北, pp.165-79。
25.---------,「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因素」,收錄於《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梁國樹編,時報書系No.661,1994,pp.16-21。
26.任卓宣,《國父底經濟學說》,帕米爾書店,1972,台北。
27.周玉寇,「台灣經濟起飛的關鍵人物--細數財經首長的背景」,天下雜誌,第一期,1981年9月。
28.蔣碩傑,「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民國72年7月6日中央日報,收錄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1985,天下叢書No.36,pp.153-66。
29.邢慕寰,「政治與社會的創新對現代經濟成長的重要─顧志耐教授的研究留給我們的啟示」,經濟論文,13卷2期,1985年9月,pp.3-12。
30.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聯經,1985。
31.巨克毅,「外資運作與台灣經濟發展」,收錄於《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模式》,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5,pp.59-80。
32.黃添昌,「金融與經濟發展」,收錄於《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模式》,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5,pp.191-208。
33.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人間,1992。
34.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收錄於《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梁國樹編,時報書系No.661,1994,pp.141-81。
35.吳聰敏,「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臺灣的經濟政策」,經濟論文叢刊,25卷4期,1997年12月,pp. 521-54。
36.許松根,「論台灣經濟發展的轉捩點」,收錄於《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梁國樹編,時報書系No.661,1994,pp.241-59。
37.翁嘉禧,《台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復文,1998,高雄。
38.陳兆偉,「立法院公報中的經濟史料(1952年起)」,收錄於《台灣所藏中華民國經濟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pp.199-212。
39.瞿宛文,《公與私之間》,天下,1999。
40.黃奕儒,「台灣地區公路路線開放政策形成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41.羅俊強,「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之研究(1948-194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42.朱雲鵬、林金源、陳惠敏,「從生產管理委員會到美援會:從台灣早期外匯改革前後的決策體系看「經發團隊」的崛起」,未出版初稿,2001。
43.陳志成、張明宗,「台灣電腦工業開放政策形成之經濟面因素分析」,未出版初稿,2001。
44.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立法院秘書處,1953;1984。
45.國史館,中華民國行憲政府職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