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42402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8 、訪客IP:18.118.32.7
姓名 林子堯(Tyzz-Yau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利率決定因子之探討
(The Research of the factors of Interest)
相關論文
★ 銀行授信行為之研究★ 經發會前後台股指數、期貨指數、電子指數與金融指數之關聯性
★ 期間利差與經濟衰退之預測模型-理性預期假設之驗證★ 台灣、美國總經月數據與台股股價指數之關聯性
★ 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異質性及利潤率之探討★ 中小企業案件逾期放款之預測
★ 台灣半導體產業經營效率分析-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台灣車輛產業經濟附加價值之研究-兼論影響信通交通器材公司經濟附加價值之因素
★ 外人直接投資與研發活動之關聯性-台灣電子相關產業之實證研究★ 消費性信用貸款授信評量模式之研究
★ 台灣家庭夏天用電需求分析★ 影響台銀黃金存摺價格因素之研究
★ 國際原油投資報酬與資金行情之探討-GARCH模型★ 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績效之影響
★ 高淨值客戶風險屬性與共同基金投資報酬率之實證研究★ 台灣加權指數與指數股票型基金風險值之歷史模擬法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利率是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主題。自1930年Fisher提出名目利率會對預期通貨膨脹率做一對一調整後,兩者的關係長久以來一直為學術界研究的主題。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除了預期通貨膨脹率外,我國名目利率是否有其它決定因素。由相關文獻可知:除了預期通貨膨脹率外,尚存有許多不同的因素可能影響名目利率,因此,本研究分別引用「貨幣供給變動」、「所得成長率」、「所得產出缺口(output gap)」及「貨幣意外成長」,加入名目利率的解釋變數中,依據Durlauf and Hall(1989)所發展的訊息擷取架構,建構出各模型的干擾指標---干擾比率(noise ratio)來鑑定模型真實程度。最後,藉由比較各模型干擾比率的大小,找出哪些變數對名目利率的解釋能力較為明顯。本研究所採用的估計方法為一般動差法(GMM),研究期間從1971年1月至2002年7月,針對我國月資料作實證分析,而所有資料皆取自於教育部AREMOS經濟統計資料庫系統。
對於我國名目利率決定因子之研究,本論文發現:當使用越短期的利率資料,得出的干擾比率值越小。此意謂著本研究各模型所建構的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之關係,較適用於短期,亦即這些模型包含的各項因子,較能有效解釋短期利率行為,此現象符合Sargent(1969)與Gibson (1970)的看法。另外,本研究比較各個可能因子發現:「所得成長」、衡量景氣循環波動的「產出缺口」與「意外貨幣成長」,對名目利率較具有影響力。其中,「所得成長」對於利率的影響方向,會因為長期短期的不同而異,其對長期利率的影響方向為負,對短期利率的影響方向為正;產出缺口的變動方向與名目利率相同,符合Tanzi (1980)的觀點;而依我國 的定義,意外貨幣成長對長期利率有正向影響,對短期利率有負向影響,符合Friedman(1972)與Makin(1982)的實證結論,此外,根據Durlauf and Hall(1989)的方法,依我國 的定義,意外貨幣成長對利率的影響特別明顯。
關鍵字(中) ★ 費雪方程式
★ 因子
★ 利率
關鍵字(英) ★ Fisher Equation
★ noise ratio
★ nois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 3
第一節 理論回顧 4
第二節 實證文獻探討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理論依據 25
第二節 實證模型 28
第三節 估計方法 37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40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處理 40
第二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43
第五章 結論 54
第一節 結論 54
第二節 研究限制 55
第三節 研究建議 56
參考文獻 5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李榮瑞 (1983),「實質利率與預期物價膨脹」,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炯垚 (1990),「台灣地區利率費雪效應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學報,第七券第一期,頁1-13。
3.林煌清 (1993),「Fisher效果的臺灣實證 --- 共整合與誤差修正模型之應用」,台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唐祖蔭 (1999),「亞洲國家實質利率均衡及相關模型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渠慎蔚 (1994),「臺灣地區利率與通貨膨脹之關係探討-共積方法的應用與分析」,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6.夏曉雯 (1993),「利率費雪效應的實證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7.陳婉勛 (1986),「利率與通貨膨脹」,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陳禮潭,蔡佳芬,林建甫 (2001),「再論臺灣廣義的貨幣需求函數M2:線型ECM與非線型STECM之分析」林建甫主編,當代貨幣金融問題---紀念梁國樹教授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9-126,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編印。
9.曾麗弘 (1984),「名目利率、實質利率與物價膨脹之探討」,中央銀行季刊,第六券第四期,頁31-50。
10.蔡逸炫 (1992),「名目利率﹑實質利率與通貨膨脹率變動關係之探討--臺灣地區費雪效果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1.趙皎光 (2002),「結構轉換模型下實質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蘇靜芬 (1997),「費雪效果再檢定-部份差分時間數列模型之應用」,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Darby, M. R. (1975), “The Financial and Tax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Interest Rates,” Economic Inquiry, Vol. 13, pp. 266-74.
2.Durlauf, S. and R. Hall, (1989), “A Signal Extraction Approach to Recovering Noise in Expectations Based Models,” Stanford University, CA, Nov.
3.Engle, R. F. and C. W. J. Granger, (1987), “Cointegration and Error-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55, pp. 251-76.
4.Fama, E. F. (1975),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as Predictors of Infl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7, pp.427-448
5.Feldstein, M. S. (1976), “Inflation Income Taxes, and the Rates of Interest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Vol. 66, pp. 809-20.
6.Gandolfi, A. E. (1976), “Taxation and the Fisher Effect,”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1, pp. 1375-86.
7.Garcia, G.P. M. (1993), “The Fisher Effect in a Signal Extraction Framework:The Recent Brazilian Experienc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1, pp.71-93.
8.Gibson, W. E. (1970), “The Lag in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Income and Interest Rat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May, pp.288-300.
9.Hansen, L. P., (1982), “Large Sample Properties of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Estimators,” Econometrica, 50, pp.1029-1054.
10.Johnson, A. P. (1994), “Estim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Error in the Fisher Eqution,” Applied Economics, 26, pp.519-526.
11.Johansen, S. and K. Juselius (1990),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 pp. 169-210.
12.Levi, M. D. and J. H. Makin (1978), “Anticipated 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s :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Findings on the Fisher Equat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Vol. 68, pp. 801-12.
13.Levi, M. D. and J. H. Makin (1979), “Fisher, Phillips, Friedman and the Measured Impact of Inflation on Interest,”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4, pp.35-52.
14.Makin, J. H. (1982), “Effect of Inflation Control Programs on Expected Real Interest Rat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Vol. 29, pp.204-32.
15.Mishikin, F. S. (1982), “Monetary Policy and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An Efficient Markets-Rational Expectations Approach,”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7, pp. 63-72
16.Mundell, R. A. (1963), “Inflation and Real Inter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71, pp. 280-83.
17.Perron, P. (1990), “Testing for A Unit Root in A Time Series with a Changing Me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8, pp.153-162.
18.Rose, A. K. (1988), “Is the Real Interest Rate Stable,” Journal of Finance, 43, pp.1095-1112.
19.Tanzi, V. (1980), “Inflationary Expectations, Economic Activity, Taxes, and Interest R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70, pp.12-21.
20.Tanzi, V. (1984), “Taxation, 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1.Tobin, J. (1965), “Money and Economic Growth,” Econometrica, Vol. 33, pp.671-84.
22.Walsh, C. E. (1987), “Three Questions Concerning Nominal and Real Interest Rates,” Economic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No.4, pp.5-20.
指導教授 陳禮潭、劉錦龍
(Lii-tarn Chen、Jin-long Liu)
審核日期 2003-7-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