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 |
For the purposes of promoting banks in Taiwan and in Mainland-China being safely and soundly operated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banking system in both territories, construction of a finance safety net and its excution are a major policy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financial safety net and has been chosen and studied as a main subject in this thesis. Methods of study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Discussion on the possible negative phenomena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is ma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ound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and the principles of bank-failure resolution are delineated. Then, sugges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e organizations on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and bank-failure resolution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and measures of resolving problematic banks in Taiwan and in Mainland-China are studi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resent scheme operated in Mainland-China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chem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China are compared. Finally, suggestions on establishment, 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 for the respective scheme excuted in Taiwan and in Mainland-China will be made.
Research background, motive, goal,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steps have been outlined in the 1st chapter in this thesis. In the 2nd chapter, elements of a finance safety net, the system of finance supervision and of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 in Taiwan and in Mainland-China have been introduced. Suggestions regarding to the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and the bank-failure resolution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e organizations are described in the 3rd chapt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negative phenomena including adverse selection, moral hazard, and agency problems due to the execution of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ound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and the principles of bank-failure resolution are also discussed. The present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a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the measures used for resolving a problematic bank in Taiwan and in Mainland-China,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scheme in Mainland-China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cheme in Taiwan and that in Mainland-China have been illustrated in the 4th chapter. In the 5th chapter,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scheme in Taiwan and in Mainland-China have been made a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thesi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scheme in Taiwan are made with reference to that in US. In the last chapter, further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topics studied have been suggested.
Conclusions in this thesis are:
1. Suggestions for adjusting the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in Taiwan
(1.1) Cent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CDIC) should be conducted as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nd manifest to public interest, independence, specialty, and exclude regulations which disaccord with the established goal of the scheme and the duty of CDIC, (1.2) CDIC should be authorized with a right to inspect insured institutes, to take disciplinary action against these institutes, to upgrade measures to resolve problematic banks chosen by CDIC, and to take essential measures. The personnel in CDIC should be authorized to exempt from lawsuit and responsibility of compensation.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s and a mechanism of bridge bank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excuted by CDIC, (1.3) Viewing on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HC) on the risk raised from CDIC’s insurance of banks, the situation that FHC’s business and financial connec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banking subsidiary should be anticipated and, thus, FHC should allow to receive the financial assistance, (1.4) Full scale of deposit insurance fund and a securable storage of the fund should be maintained.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properly premium rate, number of categories and the range for premium of each category, to state treasury guarantee to the finance applied by CDIC to central bank, and to allow CDIC to issue bonds guaranteed by government, (1.5) Operational risk of credit department in farmers’ or fishers’ association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banks. A single deposit insurance fund should be divided into fund of credit department and fund of other banks, (1.6) A mechanism being able to flexibly deal with a systemic baking crisis should be established.
2.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the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in Mainland-China
Mainland-China government has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n ex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The reasons are (2.1) Moral hazard incurred from an explicit scheme is lower than that from an implicit scheme, (2.2) A explicit scheme can reduce the fiscal finance burden of government, (2.3) An explicit scheme can maintain the independ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ed by the China People’’s Bank, (2.4) An explicit scheme can institutionalize the payoff of deposit debts and the resolution of problematic banks, (2.5) An explicit scheme is helpful to separate four state-owned banks from the government credit, and also to reduce intervention in these banks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2.6) An explicit scheme can promote the fair competition among four state-owned banks and the middle or small scale banks, (2.7) An explicit scheme favor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anking industry of Mainland-China, (2.8) 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 should cooperate with an explicit scheme.
In order to avert and resolve banking crisis, Mainland-China government, apart from establishing explicit scheme, should take account of (2.1)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tervene banks business and exit, (2.2) reinforcing mechanisms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banks rating, early warning of bank crisis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2.3) promoting risk-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from both the banks and the public, (2.4) constructing a complete mechanism for resolving problematic banks and their exiting, and (2.5) establishing a better and healthy society credit system. |
參考文獻 |
1 中文文獻
1.1 書籍
(1)日本金融研究制度會編,查復生譯,〈英國金融制度〉(第一冊),臺北:1980年8月。
(2)中央銀行,《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之制度與功能》,臺北:2003年12月。
(3)中央存保公司編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與清理信託公司處理金融危機之經驗與啟示(下)》,臺北:1999年。
(4)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二00三年第四季度)。
(5)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二00四年第四季度)。
(6)中國人民銀行銀行研究局,《中國現代中央銀行體制-中國人民銀行管理體制之重大改革》,北京:1999年5月。
(7)中華徵信所,〈金融風暴〉,臺北:1993年3月。
(8)李滿治等七人,《強化我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之研究》,臺北:2001年10月。
(9)吳瓊恩、李允傑、陳銘熏,《公共管理》,臺北:2003年12月。
(10)徐梁心漪等四人,《配合強制投保強化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功能之研究(上)》,臺北:1998年7月。
(11)Walter Bagehot著,楊承厚譯,《倫敦貨幣市場》,臺北:1960年8月。
(12)Marjorie Deane & Robert Pringle著,齊思賢譯,《銀行中的銀行-全球中央銀行的故事》,臺北:2000年4月。
(13)蕭文生,《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理-自法律觀點論起》,臺北:2000年4月。
(14)M. H. De Kock著,譚振民譯,《中央銀行論》(第一冊),臺北:1979年8月。
1.2 期刊
1.2.1 臺灣期刊
(1)中央存保公司法務室編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之組織與業務〉,《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2期(1998年12月)。
(2)王志誠,〈金融危機與金融改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2004年8月)。
(3)王志誠,〈金融改革:履行存款保險責任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第6期(2004年11月)。
(4)王南華,〈日本存款保險公司、整理回收公司與產業再生公司運作現況(下)〉,《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5期(2004年9月)。
(5)毛准,〈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處理停業金融機構資產實務〉,《存款保險5資訊季刊》,第10卷第1期(1996年9月)。
(6)李紀珠,〈台灣金融體系之改革與建制-我國金融監理機構一元化〉,《台灣銀行季刊》,第54卷第4期(2004年12月)。
(7)呂桂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之簡介〉,《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9輯(2004年8月)。
(8)余雪明,〈經營失敗銀行處理的法律分析-從美國銀行破產模式看彰化四信案〉,《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9卷第4期(2000年7月)。
(9)李智仁,〈從問題金融機構之處理談存款保險法制之再造〉,《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4期(2004年6月)。
(10)李智仁,〈從問題金融機構之處理談存款保險條例修正之必要性〉,《軍法專刊》,第50卷第8期(2004年8月)。
(11)李智仁,〈我國金融改革下之存款保險制度發展面向〉,《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4期(2004年12月)。
(12)李智仁,〈我國農業金融改革法制初探〉,《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8卷第1期(2005年3月)。
(13)林志忠,〈美國經濟金融、存款保險及資訊科技發展近況〉,《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8卷第2期(1994年12月)。
(14)林維義,〈美國金融監理制度與聯邦存款保險制度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0卷第4期(1997年6月)。
(15)林維義,〈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理及存保制度之淺談〉,《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1期(1997年9月)。
(16)林維義,〈農業融資之風險管理-中華民國之績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1期(1998年9月)。
(17)林維義,〈參加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首次舉辦之存款保險國際研討會出國報告〉,《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2期(1998年12月)。
(18)林維義,〈存款保險與金融危機處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3期(1999年3月)。
(19)林維義,〈從金融風險管理談我國存款保險建制之績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9卷第1期(1998年9月)。
(20)林維義,〈金融監理一元化與存保制度定位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3卷第1期(1999年9月)。
(21)林維義,〈建立完善存保機制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4卷第1期(2000年9月)。
(22)林維義,〈民營銀行的經營與金融監理〉,《集保月刊》,第92期(2001年7月)。
(23)林繼恆,〈處理經營失敗銀行相關法令及對策之檢討〉,《基層金融》,第37期(1998年9月)。
(24)范以端、林筱雯,〈全球存款保險機制趨勢與各國存保制度現況〉,《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3卷第3期(2000年3月)。
(25)俞明德,〈從代理問題談公營銀行官股董監事之委派〉,《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0卷第3期(1997年3月)。
(26)研究專案小組,〈「我國銀行準備制度改革之研究」總結報告〉,《中央銀行季刊》,第18卷第4期(1996年12月)。
(27)殷乃平,〈金融監理制度的探討與建議〉,《台北銀行月刊》,第27卷第10期(1997年4月)。
(28)高士傑、劉毓豐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發展現況之啟示〉,《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8卷第9期(2005年9月)。
(29)梁成金,〈我國金融監理之檢討與展望〉,《華信金融季刊》,第2期(1998年6月)。
(30)陳春山,〈存款保險之承保風險管控法制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第5期(2004年9月)。
(31)陳春山,〈我國存款保險組織定位之研究(上)〉,《軍法專刊》,第50卷第12期(2004年12月)。
(32)陳春山,〈我國存款保險組織定位之研究(下)〉,《軍法專刊》,第51卷第1期(2005年1月)。
(33)陳惠文、莊麗芳,〈美國FDICIA「立即糾正措施」之主要內容及其影響〉,《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7卷第4期(1994年7月)。
(34)陳戰勝,〈考察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制度暨參加銀行業支付服務國際研討會報告〉,《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8卷第1期(1994年9月)。
(35)陳戰勝,〈參加美國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第三十五屆年會報告-全球金融危機對銀行業及金融監理之省思〉,《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3卷第2期(1999年12月)。
(36)陳戰勝,〈金融安全網〉,《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4期(2004年12月)。
(37)許振明,〈台灣的農業金融問題之探討〉,《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4期(2004年12月)。
(38)許遠東,〈金融紀律與金融監理〉,《金融研訓季刊》,第86期(1997年7月)。
(39)黃介良、梁連文,〈問題金融機構危機處理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3期(1999年3月)。
(40)曾國烈,〈美國對問題銀行改採最小成本法處理與新的系統性風險防範措施〉,《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7卷第3期(1994年3月)。
(41)曾國烈,〈美國銀行業存款保險制度與問題銀行處理制度的演變〉,《信用合作季刊》,第50期(1996年10月)。
(42)黃達業,〈我國金融監理機構之設計與各式可行方案之比較〉,《國家政策季刊》,第1期(2002年9月)。
(43)雷立芬,〈農業金融之定位兼論信用部之未來〉,《立法院院聞》,第30卷第12期(2002年12月)。
(44)詹錦宏、曾勤峰,〈存款保險費率與銀行經營行為關係之研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4卷第1期(2000年9月)。
(45)楊靜嫻,〈日本金融危機處理經驗及問題金融機構處置措施〉,《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3卷第4期(2000年6月)。
(46)樓偉亮,〈中央銀行最後貸放者功能與存款保險〉,《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5卷第2期(1989年2月)。
(47)樓偉亮,〈金融安全網與處理失敗銀行機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4期(2002年6月)。
(48)劉紹樑,〈金融法制改革的觀念與挑戰〉,《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2期(2004年9月)。
(49)鄭明慧、詹碧蓮、陳惠文,〈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差別費率之可行性研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0卷第1期(1996年9月)。
(50)潘隆政等五人,〈亞洲地區存款保險機構資金來源與運用管理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8卷第4期(2005年12月)。
(51)賴文獻,〈存款保險國際準則之制定與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4期(2002年6月)。
(52)賴武吉,〈農業金融改革作為〉,《農政與農情》,2004年6月號。
(53)賴朝明,〈淺談金融機構擠兌與中央銀行所扮演之角色〉,《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1期(2002年9月)。
(54)蔡進財,〈金融監理一元化與政府對公營金融機構之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9期(2000年3月)。
(55)蔡進財,〈存款保險制度如何因應金融控股公司之成立〉,《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4卷第4期(2001年6月)。
(56)蔡進財,〈善用金融重建基金完成金融改革〉,《建華金融季刊》,第21期(2003年3月)。
(57)蔡進財,〈存款保險之功能與系統性金融危機之處理〉,《建華金融季刊》,第24期(2003年12月)。
(58)蔡進財,〈後金融重建基金時代我國存保制度如何因應變革〉,《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6期(2004年6月)。
(59)蔡進財,〈我國金融安全網建構之歷程與挑戰〉,《建華金融季刊》,第27期(2005年3月)。
(60)蔡麗玲,〈美國處理倒閉銀行有關購買與承受(P&A)交易之研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7卷第4期(1994年6月)。
(61)謝易宏,〈論金融機構「清理」〉,全國破產與重整法制研討會,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2005年5月28日。
(62)謝易宏,〈論問題金融機構之「清理」〉,《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2期(2005年7月)。
1.2.2 大陸期刊
(1)于孟晨、辛廣海,〈論我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構建〉,《西安郵電學院學報》,第10卷第2期(2005年4月)。
(2)王志勤,〈我國建立金融混業監管模式的思考與立法建議〉,《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05年2月)。
(3)王永利,〈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需要相關制度的配套改革〉,《國際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
(4)王建軍、林霄,〈僅有顯性存保制度是不夠的-對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思考〉,《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5年3月)。
(5)尹雅楠,〈有關存款保險制度若干問題的法律研究〉,《河北法學》,第22卷第2期(2004年2月)。
(6)王穎捷,〈降低陷入困境銀行退出壁壘的比較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03年第3期(總第107期)。
(7)王霞、王麗萍、曾慶敏,〈關於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問題的探討〉,《新金融》,2004年第2期。
(8)王聰,〈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勢在必行〉,《中國金融半月刊》,2005年第20期。
(9)左佳,〈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法律思考〉,《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0)左藤孝弘,〈存款保險制度有關問題的探討〉,《日本研究》,2005年第1期。
(11)成志剛、趙靜,〈存款保險制度的法社會學分析〉,《經濟論壇》,2005年第10期。
(12)朱建安,〈金融深化、存款保險與中小銀行業的發展〉,《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3期。
(13)朱疆,〈對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若干關鍵問題的認識〉,《企業經濟》,2005年第6期(總第298期)。
(14)李有星、陳月影,〈我國銀行危機處理措施之法律思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2期(2005年3月)。
(15)李文明,〈我國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模式的改進〉,《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第18卷第4期(2005年11月)。
(16)李旭,〈建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設想與思路〉,《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總第37期)。
(17)何光輝、楊咸月,〈存保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基礎理論〉,《當代經濟科學》,第25卷第2期(2005年3月)。
(18)李奇志,〈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市場退出壁壘的探討〉,《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9)李宗茂,〈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湖湘論壇》,2000年第5期。
(20)李宗怡、冀勇鵬,〈我國是否應該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
(21)李炳濤,〈信息不對稱與存款保險制度〉,《山西財經大學學報》,第22卷第1期(2000年2月)。
(22)肖雲、吳海,〈存款保險制度與銀行信譽〉,《企業經濟》,2005年第7期(總第299期)。
(23)李華民,〈存款保險制度的辯證評價與中國的選擇〉,《中國軟科學》,2004年第5期。
(24)李華民,〈國家退出、約束硬化與微觀效率增進〉,《廣東金融學院學報》,第20卷第6期(2005年11月)。
(25)巫雲仙、李震亞,〈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14卷第4期(總第42期,2000年12月)。
(26)李曉峰,〈處置不良資產的市場化路徑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27)余麗萍,〈如何加強對問題銀行的早期預警和識別〉,《廣西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
(28)李繼超,〈存款保險制度-為銀行信用”築堤”〉,《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第5卷第3期(2005年9月)。
(29)屈明穎,〈日本存款保險公司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作法和啟示〉,《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2005年9月)。
(30)林坤湧,〈金融脆弱性與道德風險〉,《經濟與社會發展》,第3卷第3期(2005年3月)。
(31)吳軍、鄒恆甫,〈存款保險、道德風險與銀行最優監管〉,《統計研究》,2005年第2期。
(32)虎玲華,〈淺析美國存款保險制度對中國的啟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10卷第1期。
(33)宗威、郭嶺,〈我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國家制度環境〉,《武漢金融》,2004年第10期(總第58期)。
(34)孟猛、鄭昭陽,〈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是否促進金融秩序的穩定-一個實證分析〉,《當代經濟科學》,第27卷第1期(2005年1月)。
(35)吳琳,〈香港金融監管局對有問題銀行的處理及啟示〉,《中國農村信用合作月刊》,2003年第6期(總第171期)。
(36)林貴,〈溫州民營銀行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及風險防範〉,《溫州大學學報》,第18卷第2期(2005年4月)。
(39)金慶鵬,〈健全金融安全體系 加快存款保險制度建設〉,《黑龍江金融》,2004年第8期。
(40)侯帆,〈我國市場退出法律制度初探〉,《鷺江職業大學學報》,第13卷第2期(2005年6月)。
(41)胡晉青,〈金融風險與存款保險制度〉,《生產力研究》,2000年第Z1期。
(42)段振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之難點-不良資產處置〉,《內蒙古統計》,2005年第4期。
(43)紀瓊驍,〈建立我國農村信用社存款保險制度的構想〉,《江漢論壇》,2000年5期。
(44)徐三喬,〈論我國存款保險制度下的道德風險控制〉,《金融教學與研究》,20054第2期(總第94期)。
(44)馬昀,〈關於建立我國存款保險法律制度的探討〉,《蘭州商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2003年4月)。
(46)唐凌雲,〈對建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實證分析〉,《城市金融論壇》,2000年第2期。
(47)唐開元、顏運秋,〈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法律制度的思考〉,《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4期(2005年8月)。
(48)秦琳,〈我國建設有效存款保險制度的思路〉,《經濟師》,2005年第11期。
(49)馬齊林,〈關於建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若干問題的研究〉,《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50)倪霞、狄小燕,〈對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法律分析〉,《特區經濟》,2005年第5期。
(51)徐豔,〈建立存款保險法律制度,完善對存款人利益的保護〉,《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總第50期)。
(52)張玉玉,〈存款保險制度研究與中國的選擇〉,《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1期(2005年3月)。
(53)張立先,〈三部銀行法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濟南金融》,2005年第1期。
(54)陶存文,〈論存款保險制度下的道德風險及其控制〉,《國際商務-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55)陳志英,〈保持市場紀律和約束是銀行失敗處理的首要目標〉,《南方經濟》,2002年第5期。
(56)張欣,〈面臨入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不宜操之過急〉,《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0年第6期(總第213期)。
(57)崔金平,〈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效應分析和現實選擇〉,《濟南金融》,2004年第6期。
(58)陳金庫、劉秋紅、姜玉東,〈關於加入WTO後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的思考〉,《山東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59)張金霞,〈論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然與約束〉,《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3期(2003年9月)。
(60)張建軍,〈存款保險:必要性 障礙 對策〉,《南方金融》,2003年第4期(總第320期)。
(61)陸春紅,〈試論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問題〉,《經濟與社會發展》,第3卷第3期(2005年3月)。
(62)曹洪軍、馬雯,〈關於現域金融萎縮若干問題的研究〉,《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2期。
(63)陳岩峰,〈存款保險制度的效應分析及我國的理性選擇〉,《商業研究》,2005年第3期(總第311期)。
(64)郭洪濤、馮昀,〈論存款保險制度對貨幣經濟體系的穩定作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卷第2期(2004年6月)。
(65)郭強、王強,〈對不同產權制度下存款保險有效性的探討〉,《遼寧經濟》,2000年第8期。
(66)梁媛,〈存款保險對國有銀行的意義〉,《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年第5期(總第127期)。
(67)康銳,〈金融機構市場退出的法律完善:作什麼和怎麼作〉,《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3卷第2期(總第42期)。
(68)陸影,〈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若干問題〉,《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4期(2004年12月)。
(69)張燕、魏秀頌、徐學習,〈中國存款保險法律制度的費率安排〉,《商場現代化》,2005年第12期。
(70)曹藝,〈淺述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運作背景及模式〉,《理論縱橫》,2003年第4期。
(71)陳關其,〈對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思考〉,《市場週刊‧研究版》,2005年6月號。
(72)曾文革、陳璐,〈存款保險制度的雙重性及其法律對策問題〉,《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2期(2005年3月)。
(73)賀亞麗,〈深化金融制度改革中存款保險制度存在的利弊〉,《青海金融》,2002年第7期。
(74)翁淑芬、柴雷鷹,〈控制權損失與商業銀行市場退出〉,《陝西經貿學院學報》,第14卷第2期(2001年4月)。
(75)黃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幾點思考〉,《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2000年第6期。
(76)黃德釗,〈淺議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廣西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77)覃曉丹,〈存款保險法律制度利弊之研究〉,《廣西農村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總第247期)。
(78)項衛星、李宏瑾,〈中國是否應該引入存款保險制度〉,《國際經濟評論》,2002年第5期。
(79)黃蘋、張悅,〈建立存款保險法律制度,完善對存款人利益的保護〉,《雲南財貿學院學報》,第20卷第6期(2004年12月)。
(80)鄒小芃、汪傳敬,〈我國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效應分析〉,《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年第6期。
(81)裘建,〈我國商業銀行”入世”後的挑戰與對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05年2月)。
(82)齊巍巍、裴學文、趙鐵生及林琳,〈存款人的利益保護:俄聯邦存款保險制度及對中國的啟示〉,《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總第296期)。
(83)葛兆強,〈問題銀行及其政府救助的理論基礎〉,《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總第85期)。
(84)劉昌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建立的體制障礙〉,《重慶工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5年6月)。
(85)劉沫茹,〈商業銀行破產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江漢論壇》,2005年第11期。
(86)歐明剛,〈存款保險制度重在細節〉,《銀行家》,2005年第6期。
(87)歐明剛,〈中國存款保險制度漸行漸進〉,《銀行家》,2005年第10期。
(88)熊威,〈論中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總第46期)。
(89)潘建碩、周清杰、陳工孟,〈最後貸款人政策與銀行危機管理〉,《當代財經》,2002年第8期(總第213期)。
(90)劉端,〈存款保險制度的經驗與理論探討〉,《財經理論與實踐》,第24卷第122期(2003年3月)。
(91)劉麗巍、李華,〈貨幣政策、最後貸款人與存款保險〉,《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第6期(總第42期)。
(92)盧勁松,〈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中的法律障礙分析〉,《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26卷第6期(2005年6月)。
(93)謝太峰、謝麗娜,〈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環境分析〉,《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9期(總第314期)。
(94)謝武平,〈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初探〉,《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5卷(2005年5月)。
(95)羅本正,〈銀行重組:銀行救助與創新發展〉,《財經科學》,2003年第3期(總第198期)。
(96)闞方平、庫焱祥,〈有問題銀行:路徑依賴與鎖定〉,《經濟評論》,2000年第5期。
(97)闞方平,〈有問題銀行的市場退出:幾個相關問題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總第247期)。
(98)闞方平,〈論隱蔽性有問題銀行早期處置的制度安排〉,《經濟評論》,2001年第2期。
(99)闞方平,〈公開性有問題銀行:救助與重組制度安排〉,《經濟評論》,2001年第3期。
(100)鐘偉,〈存款保險制度和中國銀行業轉軌〉,《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第4期。
(101)闞景陽,〈我國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思考與分析〉,《江淮論壇》,2005年第2期。
(102)顧建光,〈論我國現階段金融風險產生機理及防範策略〉,《經濟體制改革》》,2005年第1期。
(103)龔秀國,〈我國銀行業風險與存款保險制度的完善〉,《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總第136期)。
(104)龔鋒,〈問題銀行的負外部性與我國的問題銀行處置:一個制度安排〉,《特區經濟》,2005年第5期。
1.3 學位論文
(1)呂延華,《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建設研究》,湖南大學金融學院碩士論文(2003年4月)。
(2)鄭尊信,《存款保險風險管理及其定價研究》,湖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3月)。
1.4 報紙
(1)〈國光人壽保險公司 資產不敷償債 財部飭令停業〉,《聯合報》,1970年4月22日,第8版。
(2)〈國光壽險契約轉讓 已與新光國泰訂協議書 自公告日至六月廿日止 兩公司辦保約移轉手續〉,《聯合報》,1970年5月13日,第8版。
(3)〈八家同業支援國光 承受生死合險契約 儲蓄保險問題尚難解決〉,《聯合報》,1970年6月20日,第3版。
(4)〈新光國泰接辦 國光壽險契約〉,《聯合報》,1971年4月9日,第3版。
1.5 網際網路資料
(1)〈人行公告關於接管中銀信託投資公司的決定〉,取得網址:http://www.law999.net/law/doc/c003/1995/10/05/00104439.html,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0日。
(2)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以下稱中央存保公司),〈存款保險小百科〉,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604&CtNode=447,最後瀏覽日:2005年11月9日。
(3)中央存保公司,〈財務報表附註〉,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856&ctNode=294,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2日。
(4)中央存保公司,〈我國存款保險制度之擴充與改進沿革〉,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1011&ctNode=463#4,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3日。
(5)中央存保公司,〈本公司歷年監、接管摘要表〉,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1011&ctNode=463#5,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3日。
(6)中央存保公司,〈本公司歷年平息擠兌摘要表〉,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1011&ctNode=463#5,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3日。
(7)中央存保公司,〈本公司受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委託處理48家經營不善金融機構概況表〉,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1011&ctNode=463#5,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3日。
(8)中央存保公司,〈歷年最高保額、要保機構家數、保額內存款、平均費率、保險費收入、保險賠款特別準備金統計表〉,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1011&ctNode=463#5,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3日。
(9)中央存保公司,〈存款保險差別費率實施方案〉,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public/Attachment/412151134458.pdf,最後瀏覽日:2006年3月7日。
(10)中央存保公司,〈處理四十八家經營不善金融機構金融重建基金依法代為給付金額統計表〉,取得網址:http://www.cdic.gov.tw/public/Attachment/631411183971.pdf,最後瀏覽日:2006年4月3日。
(11)中央銀行,〈直接金融-間接金融存量〉,取得網址:http://www.cbc.gov.tw/economic/statistics/total_index.asp,最後瀏覽日:2005年10月25日。
(12)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05)摘要》,取得網址: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l=641&ID=16,最後瀏覽日:2005年12月8月。
(13)〈行政院組織改造的目標與原則〉,取得網址:http://www.reform.nat.gov.tw/pageGenerater4111.jsp,最後瀏覽日:2005年11月27日。
(14)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稱金管會)(8),〈業務執掌〉,取得網址:http://www.fscey.gov.tw/ct.asp?xItem=203&ctNode=6&mp=2,最後瀏覽日:2005年10月31日。
(15)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稱銀監會)(14),〈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情況表〉,取得網址:http://www.cbrc.gov.cn/mod_cn00/jsp/cn004002.jsp?infoID=2456&type=1,最後瀏覽日:2006年5月15日。
(16)銀監會,〈2006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情況表〉,取得網址:http://www.cbrc.gov.cn/mod_cn00/jsp/cn004002.jsp?infoID=2485&type=1,最後瀏覽日:2006年5月15日。
(17)Bank of England,〈History(2)〉,取得網址:http://www.bankofengland.co.uk/about/history/index2.htm,最後瀏覽日:2005年11月20日。
(18)Bank of England,〈Timeline(4)〉,取得網址:http://www.bankofengland.co.uk/about/history/timeline4.htm,最後瀏覽日:2005年11月20日。
(19)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Who is the FDIC?〉,取得網址:http://www.fdic.gov/about/learn/symbol/index.html,最後瀏覽日:2005年12月7日。
2 英文文獻
(1)Alan Greenspan: Deposit Insurance, BIS Review 10, 2003.
(2)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 Sept. 9, 1997.
(3)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Core Principles Mothodology, Oct. 1999.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ory, Supervisory Guidance on Dealing with Weak Banks, Mar. 2002.
(5)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FSF〕,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s, Sept. 7, 2001.
(6)Fres-Felix, Maria L.,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Its Nature, Role and Issues, 1991,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re, Southeast Asia Central Banks, Kuala Lumpur, Malaysia.
(7)Garcia, Gillian G. H., Deposit Insurance: a Survey of Actual and Best Practices, IMF, Working Paper No. 99/54, Apr. 1999.
(8)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eposit Insurers〔IADI〕, General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Differential Premium Systems, Feb. 2005.
(9)IADI, Country Systems List, June 2005.
(10)IADI, IADI to Adopt the Key Conclusions of the APEC Policy Dialogue on Deposit Insurance, Sept. 19, 2005
(11)IADI, General Guidance for the Resolution of Bank Failures, Dec. 5, 2005.
(12)IADI, General Guidance to Prompt Effectiv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Financial Safety Participants, Jan. 12, 2006.
(13)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Developments, Prospects and Key Issues, Nov. 1997.
(14)IMF, Toward a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Jan. 1998.
(15)Kaufman, George G., BaselⅡ: The Road That Moused, Revised Draft, Oct. 6, 2003.
(16)Ketcha, Nicholas J Jr.,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Design and Considerations, BIS Policy Papers, No. 7, Nov. 1999.
(17)LaBorsse, John Raymond, Secretary General, IADI, The Role of Deposit Insurance in Contributing to Financial Stability: A Global Perspective, at the public lecture of the First Deposit Protection Awareness Week and 16th Anniversary of the Nigeria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Abuja, Nigeria(Sept. 15, 2005).
(18)Laurence H.Meyer: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Reform, BIS Review 68, 2001.
(19)Mark W Olson: The Importance of Market Structure, BIS Review 73, 2002.
(20)Martinez, José de Luna & Rose, Thomas A.,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Integrated Financial Sector Supervision (Financial Sector Operation and Policy Department in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096, July 2003).
(21)Mishkin, Frederic S. & Eakins, Stanley G.,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3d ed. 2000).
(22)Sabourin, Jean Pierre,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anada Deposit Insurance Coroporation, The Deposit Insurer’s Role in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Presented at the Chicago Federal Reserve Conference on: Systemic Financial Crises: Resolving Large Bank Insolvencies, Sept. 30, 2004.
(23)Walker, David K., Denmaestri, Edgardo & Martin, Facundo, Deposit Insurance and Poverty Reduction, Working Paper Draft, Presented at the Fianancial Products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Lartin American and the Caribbean Conference on September 30th and Octorber 1st ,2004, in Washington, Oct. 1,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