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433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1 、訪客IP:3.145.37.219
姓名 史百誠(Pai-Cheng Shi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從創新擴散角度探討新科技技術行銷策略之影響 —以全球資訊大廠推廣Web Services為例
相關論文
★ 半導體二手設備之行銷策略-以應用材料公司為例★ 企業多角化經營策略之研究 ─以某機構拓展資訊應用服務市場為例
★ 汽車產業網站行銷之應用與效益探討研究-以N品牌為例★ 系統整合業轉型策略之探討--以A公司為例
★ 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導入之研究-以A、B公司為例★ 策略聯盟個案分析 - 以台灣光碟機廠商為例
★ 資訊教育訓練機構的轉型策略 —以某資訊教育機構為例★ 組織文化及組織承諾對組織變革影響之研究- 以外商銀行與本國銀行資訊部門為例
★ 高階資訊教育市場行銷策略與會員制度之研究-資訊教育產業為例★ 探討平衡計分卡在售前技術支援部門績效管理的運用 - 以外商資訊科技公司為例
★ 軟體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分析-以全球二家資訊大廠為例★ 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以A公司為例
★ 企業專案管理系統 - 提升專案即時資訊透通性及其效益分析★ 金融軟體專案管理導入國際專案管理師(PMP)專案管理機制之效益分析
★ 企業轉型與其資源基礎之關係研究及轉型策略之發展-以M公司為例★ 寬頻網路服務副品牌於社區行銷推廣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大台北地區客戶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為因應即將來臨的後PC時代,全球資訊大廠都不約而同的將注意力集中在網路服務(Web Services)這項技術上,並且開始積極展開市場佈局,使得網路服務這項技術儼然成為繼網際網路發展以來,在資訊技術上最新之發展趨勢。本研究試圖從「創新擴散」角度來思考如何成功地將網路服務技術成功擴散至市場。因此針對全球資訊大廠M公司與S公司進行個案探討,並透過技術生命週期理論來歸納出兩個案公司所採行行銷策略之異同。
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網路服務若要成功踏出市場第一步,則在早期市場階段,必須將產品「種植」進入技術狂熱者之族群,爭取認同,並鼓勵此族群發揮影響力。因此,公司必須盡其所能的配合,以求發揮新聞聚焦的效果。M公司在此一階段成功利用行銷策略成功將網路服務拓展至市場,例如:推出Beta版先導計畫、新口號及舉辦研討會,反觀S公司在此一階段則著重在功能優勢上,例如:著重強調Java開發環境之可移植式優點。而後,在跨越鴻溝階段,主要行銷手法則是持續活絡市場,引起早期大眾注意。在此階段,M公司相較S公司則略勝一籌,M公司積極經營社群及不斷舉辦研討會,並積極會下一階段佈局。而S公司則仍不斷發表新功能來區隔其產品特性。在保齡球道階段,則開始積極尋找符合公司能力的利基市場,在此階段M公司與S公司皆不約同將中小企業視為其利基市場。
最後,M公司在網路服務上慢慢成為強勢領導廠商。造就M公司與S公司兩者未來前景的差異,最主要就是兩者對新技術不同的認知,而導致不同行銷策略。因此,行銷人員必須隨時掌握彼此所行銷高科技產品所處之市場態勢及技術採用生命週期,以期運用最有效的產品行銷策略,在市場上獲取最大優勢。
關鍵字(中) ★ 網路服務
★ 資訊服務業
★ 技術生命週期
★ 創新擴散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資訊服務業 5
第二節 網路服務 13
第三節 創新擴散理論之探討 18
第四節 技術生命週期行銷策略組合之探討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個案公司)選擇說明 2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0
第四章 個案分析 34
第一節 個案公司介紹與網路服務競爭概況 34
第二節 個案公司網路服務產品及技術介紹 39
第三節 個案公司網路服務技術生命週期與行銷策略之分析 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0
第二節 管理意涵 62
第三節 實務意涵 63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 64
參考文獻…………………………………………………………………………….66
表目次
表2-1 資策會資訊服務業的分類 6
表2-2 資策會資訊服務業的新分類 7
表2-3 資訊服務業與硬體產業間之相對特性比較 7
表2-4 全球資訊服務業營收 9
表2-5 網路服務的定義 14
表2-6 技術生命週期 24
表2-7 技術應用生命週期 25
表2-8 技術採用生命週期各階段主要顧客群特性及企業策略 26
表4-1 M公司組織架構說明 35
表4-2 M公司產品重大事紀 35
表4-3 S公司各部門功能簡述 37
表4-4 S公司產品重大事紀 38
表4-5 M公司與S公司在伺服器技術之演進分析表 40
表4-6 M公司與S公司在網路服務相關技術主要產品分析表 42
表4-7 Microsoft .NET與Sun ONE比較表 45
表4-8 M公司與S公司平台伺服器各項主要產品分析表 46
表4-9 M公司不同客戶區隔的.NET產品願景比較表 48
表4-10 .NET上市時書籍統計量 50
表4-11 M公司技術發表會議種類 51
表4-12 臺灣微軟在台灣地區建立之成功案例 53
表4-13 M公司推廣Microsoft .NET 行銷組合列表 54
表4-14 有關S公司技術產品2001年書籍統計量 57
表4-15 S公司推廣網路服務行銷組合列表 58
表4-16 M公司與S公司在技術生命週期上行銷策略之比較 59
表5-1 M公司與S公司對網路服務技術的行銷比較 63
圖目次
圖1-1 網路服務相關應用的市場規模 2
圖1-2 研究流程圖 3
圖2-1 2001~2006年全球資訊服務業市場規模(單位:百萬美元) 10
圖2-2 2002年全球主要資訊服務業者營運表現 .10
圖2-3 2000-2002 年我國資訊服務市場規模 12
圖2-4 服務導向架構 15
圖2-5 技術的生命週期 24
圖2-6 技術生命週期Model 28
圖3-1 研究架構 29
圖4-1 .NET Framework 系統架構圖 44
圖4-2 J2EE 系統架構圖 44
圖4-3 應用伺服器市場佔有率比較圖 48
圖4-4 .NET與Java在Pet Shop案例之效能比較 49
圖5-1 主要網路服務技術平台開發廠商市場位置比較圖 62
參考文獻 一、 參考網頁
1. 台灣昇陽,http://www.sun.com.tw
2. 台灣微軟,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
3. 台灣IBM,http://www.ibm.com/tw/
4. 資策會資訊資料服務中心,http://www.cisc.iii.org.tw/
二、 中文部分
5. Geoffery A. Moore (1999),龍捲風暴,陳正平譯,臉譜出版。
6. Geoffery A. Moore (1999),跨越鴻溝,陳正平譯,臉譜出版。
7. Geoffery A. Moore (1999),斷層線上,陳正平譯,臉譜出版。
8. 張亞勤等著(2003),軟件企業的管理與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
9. 凱倫.紹斯威克(2000),昇陽傳奇,傅尚裕譯,商周出版。
10. 王盈勛(2003),微軟生存之道,商周出版。
11. 侯偉森(2004),微軟的經營謀略與壟斷,大拓文化出版。
12. Sun One 架構指引(2004),昇陽出版。
13. 游慶培(2004),十年網路看未來,Run PC雜誌119期,旗訊科技。
14. 蔡哲銘 洪鑫泓(2004),Web service無遠弗屆,Run PC雜誌116期,期訊科技。
15. 陳怡宣(2004),網路服務市場議題資訊大廠的架構佈局,Run PC雜誌116期,期訊科技。
16. 陳柏宏,「從創新擴散理論的角度探討影響台灣中小型企業採用新事物之因素分析--以IP-VPN 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7. 陳致榮,2001,"個案研究法",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研究方法課程報告。
18. 馬國鼎(2004),建立Web Serivces 開發架構,Run PC雜誌116期,期訊科技。
19. 倪慈緯(2004),十年軟體看未來,Run PC雜誌117期,期訊科技。
20. 詹文男(2003),台灣軟體產業的未來,MIC。
21. 龔俊霖(2001),談昇陽Java與微軟.NET的開發平台之爭,MIC。
22. 郭楷林、陳美君(2002),逐鹿中原的Web Services廠商,資訊與電腦。
23. 邱孝賢、崔源茂(2002),Web Services待完成的障礙賽,資訊與電腦。
24. 劉遠威、黃雯汝(2002),Web Services帶來整合革命,資訊與電腦。
25. 邱智宏,「化妝品品牌商物流委外評估程序之實證研究-以臺灣LT公司個案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6. Philip Kotler(1999)行銷管理學10版,方世榮譯,東華書局P.363-P.382。
27. 龔俊霖(2001),從Web Services興起談資訊大廠競爭態勢,MIC。
28. 王凱(2002),從JSR-J2ME Web service規格談我國業者的web service發展策略,MIC。
29. 李國樑(2000)《技術策略、技術創新能力與創新管理之關係研究---以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游勝章,「台灣地區消費者對128位元遊戲機接受意願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31. 林亮德,「消費者創新產品之採用行為與產品屬性評估之研究以數位影音光碟機(DVD)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32. 賴士葆、謝龍發等/編著(1997),科技管理,空中大學出版。
33. 賴琡雲,2002,"企業建構供應鏈管理機制之個案研究-以國內高爾夫球桿頭製造廠商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吳冠昌(1998),「後進地區國家技術產品生命週期與產品替代議題之探討-以台灣光碟機產業為研究對象」,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35. 丁錫鏞主編(1993),現代科技管理學,嵐德出版社。
36. 彭智強,「多角化與國際化策略配合對企業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技術生命週期觀點分析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7. 蘇郁琇(1999)《台灣地區企業採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之影響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 英文部分
1. Amabile, T.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0, Pp. 123-167.
2. Betz, F.(1993),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Graw-Hill,Inc.
3. Boer Harry & During Willem E. (2001). Innovation, what innov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product,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t. J. Technology Management, 22, 1/2/3, 83-107
4. Damanpour Fariborz (1996). Bureaucracy and innovation revisited: Effects of
contingency factors, industrial sectors, and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7, 2, 149-173
5. Damanpour Fariborz & Gopalakrishnan Shanthi (1998).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15, 1-24.
6. Gopalakrishnan Shanthi & Damanpour Fariborz (2000).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n Innovation Adoption in Commercial Bank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47, No.1, 14-25.
7. Guiltinan, Joseph P. (1999), “Launch Strategy, Launch Tactics, and Demand Outcomes,” Journal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6, pp.509-529.
8. Hoyer Wayne D. & MacInnis Deborab F. (1997). Consumer Behavior.
9. Kotler, P. ,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Prentice-Hall Inc., 1998.
10. Rogers Everett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Fourth Editio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1. Rogers, E. M. (198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12. Rogers, Everett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P.79-86, 1962
13. Rogers, E.M.(1971),Communication of Innov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4. Robertson, Thomas S., 1967,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 Journal of Marketing , Vol.31 , pp.14-19.
15. Schiffman, L.G. & Kanuk, L.L, Consumer Behavior, 2nd ed.,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P.4, 1991.
16. Thomas S. Robertson, Innovative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P.6, 1971.
17. Tushman, M. L.,and Nadler, D.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28,No.3, pp74-92.
指導教授 李小梅(Shau-Mei Li) 審核日期 2004-6-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