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430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9 、訪客IP:18.227.46.43
姓名 吳萬保(Wan-Bow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生物科技創業投資結合聯合實驗室經營模式之探討
相關論文
★ 以平衡計分卡做為策略管理工具—以政府某研究機構為例★ 我國證券商權證課稅爭議之研究
★ 以平衡計分卡提供獨立董事監督策略執行所需關鍵資訊-以某公司為例★ 研究機構價值報告之探討-以工研院為例
★ 中國大陸出口退免稅的租稅規劃與個案討論★ 以平衡計分卡架構探討新產品開發的績效評估 — 以某公司研發流程改善專案為例
★ 本國期貨商之策略分析與關鍵成功因素-以H公司為例★ 大陸台商移轉訂價策略探討-以Β公司個案為例
★ 企業成長的關鍵成功因素-以新銀行為例★ 大陸台商回台上市面臨之挑戰與對策
★ 自動化設備產業在大陸的經營策略-以M公司為例★ 民事執行委外拍賣的創新商業模式及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台灣金服公司中部分公司為例
★ 以8十企業評價模式評估ESG基金投資組合之投資績效-以台灣上市股票為例★ 公益型組織發展模式之研究─日本OISCA組織與台灣福智團體之比較分析
★ 在電子產品低價風潮下半導體測試代工廠之商業模式─以個案公司為例★ 中國五星級酒店在嚴峻市場挑戰下的策略佈局─以蘇州某五星級酒店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因產業外移面臨了發展瓶頸,政府為拼經濟,持續推展各項促進產業發展之措施,其中生物科技產業列為積極發展的目標。生物科技有如資訊科技,是高知識性的產業,舉世正在同步發展。我國具有資訊科技發展基礎,學研界在生物科技技術方面的累積有不少成果,所缺的是有效的機構把這些研發成果運用於產業界,衍生成具有市場價值的商品,同時集合高級人力、資金及企業家精神組成新創企業。由政府的全力協助加上產業界的努力,必能發展成功生物科技產業,重現經濟的繁榮和國家發展。
大學院校及財團法人研究中心擁有寛廣的高品質環境空間,以及充沛的師生研究後盾,作為新創企業的育成中心最為合適。但基於校方因為體制及成本考量,經營管理委由教授兼任,功能角色大打折扣。此外,因具公益法人的身份,募集創投基金受有限制,無法投資於本身培育之新創企業,不能與業者共同承擔風險,自亦無法共享投資成果,同時將分享的投資成果,再去培育新的生物科技公司,培育的美意仍有不足。
本研究是以私有化並結合創投基金與聯合實驗室之計劃經營公司作為研究藍本。目的在跨越公益法人遭遇到的窒礙難行的規定,缺乏效率及無彈性之制度約束。計劃經營公司以從業員具有之技術背景,將學研界之研發成果予以商品化進入市場,或結合已有創意之研發團隊共組新創企業,引入所建置之育成服務平台。聯合實驗室之建置配備是應新創企業之量身訂做,減少新創業初期所應投入之基本配備及人力物力,創業門檻及投資風險自然減低。而計劃經營公司對新創企業培育所付出的努力及心血,更因投資回收豐盈而有所鼓勵,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自膺可期。
本研究計劃總結,認為結合經營的機制可行,台大育成中心即將改制為公司,而工研院新育創投投基金的作法與本研究計劃經營更是不謀而合。生物科技產業方興未艾,但產業類目甚多,更需要專業的評估人才去評估企業價值,再去輔導或投資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計劃經營公司與目前之創業投資有所區隔,而新竹地區開放實驗室及育成中心一室難求,更有助於本計劃經營聯合實驗室之拓展商機。本研究計劃經營公司雖具有相當可行性,但創立未久變數仍高,其經營成果仍待進一步驗證。
關鍵字(中) ★ 生物科技創業投資
★ 生物科技聯合實驗室
★ 結合經營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事業經營緣起之序論………………………………………………… 1
第一節 經營計劃之緣起………………………………………………… 1
第二節 經營計畫的營運模式…………………………………………… 3
第二章 創業投資及創業育成中心經營體系之探討………………………… 6
第一節 創業投資體系…………………………………………………… 6
第二節 創業育成中心體系……………………………………………… 11
第三章 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概況與發展策略……………………………… 16
第一節 生物技術產業的特性及我國發展生物科技產業之必要性…… 16
第二節 我國生物科技之發展概況……………………………………… 20
第三節 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策略的發展………………………………… 26
第四章 我國生物科技創業投資及育成中心發展現況……………………… 38
第一節 我國生物科技創業投資發展與現況…………………………… 38
第二節 我國育成中心的發展現況……………………………………… 44
第五章 計劃經營之內容……………………………………………………… 50
第一節 計劃經營公司之簡介…………………………………………… 50
第二節 計劃經營公司之經營策略……………………………………… 55
第六章 計劃總結與財務規劃………………………………………………… 67
第一節 計劃總結………………………………………………………… 67
第二節 財務規劃………………………………………………………… 74
參考文獻………………………………………………………………………… 78
表目錄
表一 台灣創業投資現況……………………………………………………… 39
表二 台灣生技投資機構及主要經理人……………………………………… 43
表三 國內生物科技育成中心之服務及招商業務情況……………………… 48
圖目錄
圖一 本計劃經營之創新營運模式………………………………………… 03
圖二 計劃經營模式………………………………………………………… 04
圖三 生物科技產業範圍…………………………………………………… 17
圖四 計劃經營組織系統…………………………………………………… 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孫智麗 (2001)“建構知識經濟運作之創新系統-台灣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現況與策略”,台灣經濟研究院。
2. 李連滋/江淑芬 (1997)“我國潛在產業SWOT分析-以生物技術產業為例”,工研院化工所。
3. 羅淑慧 (2001)“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現況”,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4. 曾怡禎“我國創業投資事業發展的省思”,台灣經濟研究院。
5. 張亞怡 (2001)“我國研究單位運用創業投資制度之探討”,經濟部科技專案。
6. (2002)“如何挑選生技潛力股,避開生技地雷股”,亞洲創聯。
7. 李政達 (1997)“我國創業投資之現況”。
8. 俞慧芸 (1998)“台灣創業投資產業之趨勢與管理課題”。
9. 秦慶瑤 (2000)“知識經濟中的一環-生技服務業”,生物科技開發中心。
10. 秦慶瑤 (2001)“國內資本市場-創投、銀行、基金之相關法規及問題分析-兼談我國生技創投之發展”,生物科技開發中心。
11. 蘇志遠 (1997)“生物技術產業特性”。
12. 陳麗敏 (2002)“生物產業之回顧與展望”,生技中心。
13. 徐敏雄 (1988)“創業投資過程之研究”,文化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4. 蔡志明 (1994)“台灣創業投資事業之代理問題與投資績效”,國立中山大學財務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15. 吳有修 (1990)“台灣創業投資事業結構與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16. 許惠婷 (1997)“我國創業投資事業參與行為與價值貢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7. 詹靖怡 (1998)“新上市股票長期績效-有無創投投資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8. 林育青 (1998)“創業投資業介入上市、上櫃電子公司之成效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9. 盧倩儀 (1998)“創業投資公司投資行為與獎勵目的之比較”,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0. 劉怡君 (1998)“創業投資對於被投資公司價值創造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1. 黃秋藤 (1991)“創業投資公司對高科技公司經營管理參與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2. 劉常勇 (1997)“科技產業投資經營與競爭策略”,華泰文化企業公司。
23. 王淑姿 (1993)“我國創業投資事業之發展現況與問題探討”,台灣經濟月刊。
二、英文部份
1. Abert J. Kelly, Frank B. Campanella and John Mckiernan (1991)“Venture Capital, a Guidllook for New Enterprises Mass”, The Management Institute, School of Management, Boston College.
2. Stanley E. Pratt (1984)“How to Raise Venture Capital”, Pratt’s Guide to Venture Capital Sources, Eighth Edition, Venture Economic, Inc.
3. Stanley M. Rubel (1972)“Guide to Venture Capital Sources”, Capita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4. T. Lorenz (1985)“Venture Capital Today”, Cambridge: Woodhead Faulkner.
5. John R. Dominguez (1974)“Venture Capital”, Mass Lexington Book.
6. Saprio A. Cxoutarelli (1977)“Venture Capital in Europe”, Praeger Special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7. D. Greenwald (1982)“The Mcgraw-Hill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
8. William L. Megginson and Kathleen A. Weiss (1991)“Venture Capital Certification in IPO”, Journal of Finance vol. 146, no. 3, July.
9. Alon Brav and Paul A. Gompers (1997) “Myth or Reality? The Long-Run Underperformance of IPO: Evidence from Venture and Non-Venture Capital-Backed Companies”, Journal of Finance.
指導教授 鄭漢鐔(Hann-Tarn Jeng) 審核日期 2002-7-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