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3207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8 、訪客IP:18.223.172.199
姓名 詹智翔(Chih-Hsiang Ch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光機電工程研究所
論文名稱 感性工程-人工表情之研發
(Kansei engineering-Artificial expression)
相關論文
★ 新型扭力測量器之設計與製作★ 動態模糊系統最佳化響應與穩定性之控制
★ 結構系統動態行為之系統建模與識別★ 滑動模式控制在追蹤問題的應用方法改良
★ 加速電子秤讀取之硬體設計與系統鑑別★ 數位訊號處理器於磁浮系統控制之應用
★ 移動載重在無限長樑上對地表振動之影響★ CNC系統不連續NURBS曲線之處理
★ 非線性振動系統之動態分析及系統判別★ CNC切削工具機使用Mastercam系統後對於2-D平面加工流程之影響與分析
★ 六腳機械載具之設計與動態分析★ 球面機構應用於機器手臂的動態分析
★ 四足步行機器人之設計與動態分析★ 二足機器人之動態平衡分析
★ 二足機器人之模糊邏輯ZMP產生器及IC設計★ 二足機器人之動態步行軌跡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人因智慧工程中,類人機器人已成為現今蓬勃發展的趨勢。從早期的運動穩定性、輕量化、小型化,至今已能解決許許多多包括民生、醫療、科技等問題;然而人體中尤屬臉部的設計最難具體表達,為求生動、更具逼真性,已不僅止於在人臉辨識方面已有很大的進步。
本論文透過感性工學的建構,其中包含心理學層面的認知探討與實際人體生理結構。為達成人因工學的感知量化,更進一步地追根人體臉部的醫學結構,係由神經牽動進而控制表情的表情肌(屬第七腦神經),造成皮膚拉扯以達成表情訊息的傳達。
利用類神經網路,將其控制單元(表情肌)予以量化後,透過動作電位來代表肌絲滑動原理的肌肉變形,如同腳踩油門使汽車前進。其中肌肉的運動係由動作電位全無全有定律,正如數學上的二值化概念,進而探討歸類出表徵,以完成人體臉部五官的表情模擬。
在未來,期盼可以親眼見到機器人的表情更加生動、自然且豐富,能夠為世界帶來進步動力,而不再是面無生氣的模樣或只是單純地為人類服務。
摘要(英) Stability, weight reducing, and miniaturization have become primary interests in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of robot research. Those three subjects relate to many problems include people’’s livelihood, medical trea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c. Although the design method of robot face designing is most difficult particularly to express, it has already improved greatly to request vividly and true to life.
In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a kansei engineering structure i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and physiological structure. Some techniques in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enable us to quantize people’’s feeling. Facial muscles belong to the interior structure of human can cause drag hence change the skin shape. The facial express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eventh cranial nerve.
Stepping on throttle and makes automobile advance is similar to the motion potential of the Sliding Filament Theory.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uscle result from the All or None Principle is the same concepts as of the hardlims function in the mathematics. Such that this theory could sor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to complete the simula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 by using neural network.
In the future, the robot no longer will have a lifeless look or simply serve the mankind’s need. We expect the expression be more vivid, nature, rich and colorful. The robot shall provide progressive power to the world.
關鍵字(中) ★ 感性工學
★ 認知科學
★ 表情肌
★ 動作電位
★ 類神經網路
關鍵字(英) ★ facial muscles
★ cognitive science
★ kansei engineering
★ action potential
★ neural network
論文目次 中文提要 iv
ABSTRACT v
PERFACE vi
誌 謝 vii
目 錄 viii
圖目錄 x
表目錄 xi
一、 緒 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1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限制 2
1-5 研究假設 3
1-6 論文架構 3
二、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2-1 感性工學(Kansei Engineering)的起步 5
2-1-1 感性的定義與範圍 6
2-1-2 感性工學的定義 7
2-1-3 感性工學的三種型式 8
2-1-4 小結 12
2-2 心理學 13
2-2-1 人對物體的感性反應 13
2-2-2 認知心理學 15
2-2-3 情緒心理學 17
2-3 生理學 19
2-3-1 人體的基本構造 19
2-3-2 控制臉部運動元件-表情肌 19
2-3-3 表情肌運動時的表現狀態 21
2-4 小結 24
三、 研究架構與方法 25
3-1 神經解剖學 25
3-1-1 靜止膜電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25
3-1-2 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 26
3-1-3 不反應期(Refractory Period) 27
3-1-4 肌絲滑動學說(Sliding Filament Theory) 27
3-2 生物神經網路 29
3-3 類神經網路 31
3-3-1 人工類神經網路結構 34
3-3-2 類神經網路架構-表情肌 35
3-3-3 研究假設 36
3-3-4 架構說明 36
3-4 小結 37
四、 研究結果與討論 38
4-1 研究目的 38
4-1-1 實驗過程 38
4-1-2 實驗器材 38
4-1-3 實驗步驟 38
4-2 照片資料 39
4-2-1 分析與推論 40
4-3 採樣資料 41
4-3-1 樣本推論 41
4-4 程式推論 42
4-4-1 程式結果 43
4-4-2 程式結果分析 43
4-5 小結 44
五、 結論與未來展望 46
5-1 結論 46
5-2 未來展望 46
參 考 文 獻 48
附錄一 50
附錄二 51
附錄三 52
附錄四 53
附錄五 54
附錄六 55
附錄七 56
參考文獻 [1] 郭宣靆,「機器人史與科技先驅Raymond kurzweil」,資訊社會研究,(11),1~36頁,95年7月
[2] 陳國祥、管倖生,鄧怡莘、張育銘,「感性工學-將感性予以理性化的手法」,工業設計,第二十九卷,第一期,1~16頁,90年5月
[3] 許書瑋,感性工學執行程序之構建,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年
[4] 童鼎鈞、李傳房,「視覺傳達設計與感性工學關聯性探討」,設計研究,第三期,214~220頁,92年7月
[5] 飯田健夫,感性之工學式應用,初版,OHM社,日本東京,平成7年
[6] Semir Zeki著,腦內藝術館-探索大腦的審美功能,潘恩典譯,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台北市,民國90年
[7] 王藍亭,視覺圖像之視知覺研究,初版,漢家出版社,台南縣,民國93年
[8]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修訂版,東華書局,台北市,民國85年
[9] 鄭麗玉,認知心理學,二版,五南書局,台北市,民國94年
[10] 馮觀富,情緒心理學,初版,心理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4年
[11] 中野昭一、吉岡利忠、田中越郎,圖解生理學,趙德彰譯,長年出版社,高雄市,民國92年
[12] 黃嘉瑋,解剖生理學,二版,東華書局,台北市,民國93年
[13] Daniel Mc.Neill著,臉,黃中憲譯,藍鯨初版,城邦文化發行,台北市,民國93年
[14] 網路資料:曾鼎昌醫師,美麗專欄,為恭紀念醫院,取自2007年1月
[15] Wat Kins著,肌肉骨骼系統解剖學:構造與功能,張俊詳等譯,合記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5年
[16] 樓迎統等編著,實用生理學,二版,匯華書局,台北市,民國87年
[17] 洪敏元等編著,當代生理學,三版,華杏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1年
[18] 蔡宜容,解剖生理學,初版,建弘出版社,台北市,民國91年
[19] 吳敬倫等編著,圖解神經解剖學,初版,合計出版社,台北市,民國75年
[20] Eric P.Widmaier,Hershel Raff,Kevin T.Strang (Eds.)等編著,人體生理學:身體功能之機轉,蔡元奮等編譯,二版,藝軒書局,2006年2月
[21] 楊春茂等編著,藥理學,初版,匯華書局,台北市,民國88年
[22] 蘇木春、張孝德,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模糊系統以及基因演算法則,初版,全華書局,台北市,民國86年
[23] Benjamin C.Kuo著,自動控制系統,黃漢邦譯,初版,東華書局,台北市,民國86年
[24] 張斐章、張麗秋、黃浩倫,類神經網路:理論與實務,初版,東華書局,台北市,民國92年
[25] 盧炳勲、曹登發,類神經網路理論與應用,初版,全華書局,台北市,民國81年
[26] 王進德、蕭大全,類神經網路與模糊控制理論入門,初版,全華書局,台北市,民國83年
[27] 俞耀庭等編著,生物醫用材料,初版,新文京出版社,台北縣,民國93年
指導教授 張江南(Chiang-Nan Chang) 審核日期 2007-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