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3206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7 、訪客IP:18.226.185.240
姓名 林行志(Sing-Jhih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環境工程研究所
論文名稱 勞工安全自動查核系統之研發-以勞工高架作業為例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Safety Automatic Checking System –A Case Study of Labor High-Elevation Operation)
相關論文
★ 高科技廠火災發生與消防安全風險管理之探究-以日月光半導體中壢廠為例★ 無線射頻辨識應用於學校實驗室廢液管理之研究
★ 高鐵700T型列車車廂內噪音之研究★ 個人暴露與呼出氣體連續量測系統之研發
★ 以作業別為導向之勞工暴露評估技術研發~以縲縈絲工廠員工二硫化碳暴露為例~★ 可攜帶直讀式氣體偵測器之研發
★ 超細粒徑微粒濃縮器操作介面之改善與自動化之研究★ 勞工工作活動、時間與有害氣體暴露自動連續監測設備研發
★ 嵌入式儀器資料收集系統之設計與實踐 -以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為例★ 勞工有害物暴露活動與暴露時間自動連續監測方法之開發與現場實證
★ 新型勞工個人總暴露劑量警報器之實場驗證★ 先進勞工工作活動模式即時監測系統之研發—應用雙向紅外線定位技術
★ 勞工作業環境多點影像監視系統之開發與實作★ 新型勞工個人總暴露劑量警報器之研發
★ 無人機房資料蒐集與傳輸系統研究與開發 -以環保署空品站為例★ 新型勞工工作活動模式即時監測系統之研發-應用雙向無線通訊技術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根據職災統計資料,墜落與滾落是死亡率極高的職業災害,也是營建職災主要的項目。傳統上由監工檢查勞工是否攜帶並正常使用安全設備,此方法雖然方便,但是人為檢查有許多地方無法周全,造成勞工墜落死亡意外居高不下。本研究希望設計一套可在勞工作業場應用的勞工自動檢查機制(簡稱虛擬檢查員),主動且持續的監測勞工安全設備的使用設備狀態,以減少人為檢查的負擔,避免人為疏失而造成意外的發生。
本研究以NORDIC nRF24E1做為無線通訊控制晶片,在2.4GMHz的通訊頻段內透過自行設計的分時多工的通訊協定,建立具有通訊定位及漫遊功能的無線通訊感測系統(簡稱SACS)。透過通訊內容檢查機制,SACS可以確認進入該工作區域之勞工是否攜帶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並記錄勞工進出該區域之時間。此外運用微動開關所製成之掛?動作偵測模組,可以偵測作業人員在工作區面時是否正確的使用掛?。特殊設計的安全帽則可以在勞工進入非指定作業區域時,以振動方式提醒勞工注意。將SACS應用於高架作業之工作環境時,可以成為一套具有防護感測能力及主動警訊之高架作業安全預警系統。
本研發針對SACS進行的性能測試結果顯示,SACS可在 10秒內和220個防護模組進行至少一次之通訊。且單一模組架設範圍可在約直徑半徑5公尺~60公尺左右的環境進行架設。系統進行了高於5000次的的定位辨識以及警訊提醒等功能測試,正確率均達100%,而在耗電量測試的結果顯示,本SACS在一般收發及運作時平均耗電量為3.26±0.01mA,警訊通訊時耗電量為34.2±4.5mA,休眠狀態可降至0.1mA以下,以2100 mA可充電之NI-MH電池,理論上在10%的通訊密度下預計正常可使用187天,而於警訊持續發步時理論也可使用22天,故可說明本系統對於區域及高架作業上之設備使用,能確實達到提醒之功用,有效的降低人為疏失的發生率、工安意外的風險,減少不必要意外的發生。
摘要(英) Fail to use fall arrest equipments is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when worker falls. Current equipments used in industry have no sensors to detect if the worker properly carries and uses equipments in desired working area or no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 active solution that will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status and locations of fall arrest devices when persons working at height. Based on wireless sensing technology, the smart fall arrest system has five major components: the smart hook sensor which can differentiate that the snap-hook is tie-off to an external rope or is connected to worker’s body-belt;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which not only transmit status data to a local receiver, but also listens to zone broadcasting messages and triggers an vibration alarm to the work if he/she fail to use the hook in desired zone; the zone broadcaster which continuously sends zone messages, zone ID and operation mode messages, to the air; the wireless area data receiver which collects data from different sensors and relays them to the control server through wired or wireless networks, the control server which keeps tracking workers’ locations and sensors’ status and sends messages to the manager when workers fail to use the equipment. Laboratory tests showed that the sensor consumed only 34.2±4.5mA current and can be operated for more than 187 days before recharging two 2100mA nickel metal hydride batteries. In a field test, we were able to create sensing zones range from 5m to 60m in diameter. More than 220 sensing units can communicate to a signal receiver in ten seconds and virtually unlimited receivers can be installed in the sensing network. This made possible of creating a huge virtual-inspector-network system.
關鍵字(中) ★ 營造業
★ 虛擬檢查
★ 高架作業
★ 墜落
關鍵字(英) ★ fall arrest equipment
★ virtual inspector
★ wireless sensing network
論文目次 第一章、研究緣起與目的 1
1.1研究緣起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流程與研究內容 3
第二章、文獻回顧 5
2.1我國及各國勞工職業災害狀況 5
2.2墜落相關法規 6
2.3墜落相關資料 7
2.3.1原因之分析 7
2.3.2墜落防止技術 10
2.3.3墜落個人保護系統 12
2.4無線射頻身分辨識技術 13
2.4.1技術發展背景及基本簡介 13
2.4.2 RFID和一般用辨識方法的差別 16
2.5營造產業RFID之相關應用 18
2.5.1國內營造產業相關應用 18
2.4.2營建產業之RFID應用方向 20
第三章、系統運作機制與硬軟體架構 23
3.1系統運作原理及情境分析 23
3.1.1.系統完整管理正常使用狀況: 25
3.1.2異常狀況及其應用處理 26
3.2系統功能需求及架構 30
3.2.1功能需求 30
3.2.2系統硬體架構 30
3.2.3系統軟體架構 39
第四章、系統開發 41
4.1系統規劃 41
4.1.1資料傳輸方法 41
4.1.2硬體程式規畫 45
4.1.3軟體程式規劃 48
4.2基本元件收集與介紹 50
4.2.1硬體單元材料 50
4.2.2硬體單元介紹 52
4.2.3 硬體整合 58
4.3系統軟體開發 62
4.3.1註冊與監控資料管理子系統 62
4.3.2 微處理器控制程式 63
第五章、系統測試結果與討論 64
5.1系統基本性能測試 64
5.1.1耗電量測試 64
5.1.2最大耗電量電力供應測試 66
5.1.3硬體耐久度測試 68
5.2資料收發完整性測試 68
5.2.1.無線傳遞速率測試 69
5.2.2本系統操作距離測試 71
5.2.3無線通訊模擬測試 73
5.2.4無線通訊干擾測試 76
5.3作業模擬狀況測試 79
5.3.1 安全掛?硬體穩定度測試 79
5.3.2 區域漫遊正確性 80
5.3.3區域與設備動作整合測試 8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5
6.1結論 85
6.2建議 86
參考文獻 87
附錄一 墜落預防設備相關法規 89
參考文獻 [1] 高崇洋等,”安全帶之改進研究”,行政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IOSH83-S354),1994。
[2] 高崇洋,1997,”電子式互鎖裝置安全帶之改良設計”,行政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IOSH84-S353),1995。
[3] 林楨中,”營造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監控整合系統之研發”,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IOSH94-S301,2005。
[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http://www.cla.gov.tw/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統計年報”, 2006
[6]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 九十四年度暨歷年重大職業災害資料統計分析報告” ,2006。
[7]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 九十五年重大職災實例報告” ,2007。
[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1997。
[9]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2007。
[10]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 2004。
[1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缺氧症預防規則,1998。
[12] 林楨中,”營造工程墜落防止技術手冊”,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IOSH89-S323),2000。
[13] 陳宏宇,2004, “RFID 系統入門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松崗圖書。
[14] 葉世文,”無線射頻辨識(RFID)於營建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6。
[15] 朱耀明、林財世,”淺談RFID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技術”,生活科技教育月刊,三十八卷 第二期,2005。
[16] 呂芫逢、王隆昌,”無線射頻辨識(RFID)應用於混凝土試體電子化管理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6。
[17] 辨識與安全科技中心,http://www.istc.itri.org.tw/research/
[18] 尹衍樑、蔡順吉,”RFID於預鑄產業的應用-以潤泰生管系統為例”,土木水利,第三十二卷,第四期,第 36-40頁,2005。
[19] DIGITIMES科技網,http://www.digitimes.com.tw/ ,2007 三月
[20] 吳榮元、鄭明淵,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於鋼骨工程吊裝即時監控之應用,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5。
[21] 石豐銘、陳正忠,射頻辨識於營建業之應用,土木水利,第三十二卷 第三期,第 43-48 頁,2005。
[22] Jaselski, E. J. and Eimisalami, T., “Implement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SC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129, No.6,pp.680-688 (2003).
[23]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itute , Radio Frequency Tagging Research Presentation , http://construction-institute.org (2002).
[24] Furlani, K. M. and Pfeffer, L.E., “Automated Tracking of Structural Steel Members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 Proceedings of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n Construction XVII , Taipei, Taiwan, pp. 1201 -1206. (2000).
[25] WAKE Inc., Concrete Maturity Monitoring System,
http://www.wakeinc.com/pages/conmat.html (2005).
[26] Marshutz, S. “Hey Where Did My Tools Go?”,http://www.reevesjournal.com,(2002)
[27] Chase, J. and Yim, M. , “Optimal Stabilization of Column Buckling,“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Vol. 125, No. 9, pp. 987 -993 (1999).
[28] 陳暐祁,王鵬堯,”新型勞工工作活動模式即時監測系統之研發-應用雙向無線通訊”,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4。
[29] Nordic semiconductor,http://cn.nuhorizons.com/ch-t/linecard/nordic.asp
[30] ATMEL corporation,http://www.atmel.com/
[3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http://www.realtek.com.tw/.
[32] 光政剛纜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britx.com.tw
[33] MCS Electronics,http://www.mcselec.com/index.php
[34] Microsoft corporation,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
[35] 鍾欣儀,王鵬堯,”主動式化學品充填防呆安全系統之研發”,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6。
指導教授 王鵬堯(Peng-Yau Wang) 審核日期 2008-1-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