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1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8 、訪客IP:3.145.186.173
姓名 戴為淑(Wei-Shu T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城與人-《三言》中的臨安研究
(The City and The People: A Case Study on Lin-an in San Yan)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乃依據馮夢龍(1574-1646)編輯之《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亦即通稱《三言》為文本,選取其中以南宋都城臨安為背景或述及臨安城的廿篇文本,探究遭遇靖康之難、偏安江南一隅的「行在所」-臨安,在商業、遺民、宗教三領域中的特殊意涵,並以話本人物為代表,進行城與人之間的對話。特別是發跡變泰的賣油郎秦重、末路英雄的落拓將領咸安王、由聖入凡的人妖戀主角白娘子,均是臨安城中具代表性的人物。藉城與人的對話,凸顯出臨安城獨特的時代、地域交織出的濃重商業形象、遺民意識,以及宗教色彩。
  論文主要分為三個單元,其一是在唐卅宋、坊牆卅瓦舍之間,探究仕與商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沉浮,以及宋代,尤其是南宋社會大量發跡變泰人物出現的社會背景以及話本的反映現實,並且讓秦重發聲,展現出迥異於其他各型發跡變泰者的面貌。其二是以當代顯學「記憶」入手,探討遺民卅移民對記憶,或說追憶的無限悵惘與美化作用,並以飲食、節慶及時代三面向說明記憶在其中產生的變化作用,同時以咸安郡王-韓世忠在時代巨輪下的影響做結。其三則是呈現在宗教氛圍籠罩下三教合一的中國社會獨特色彩,以及其間的色空觀、果報說如何影響上層知識分子和下層芸芸百姓,尤其是大量的宗教人士,無論是佛是道,正面型反面型,活躍於話本中擔綱主角的重任,和前代文學相較確屬非凡。最終以漫遊收束全文,除了在文本漫遊外,更藉實地查訪,意圖結合古今,至少能在漫遊路線略盡學術的「考證」之責,並以現場拍攝的照片讓現代「臨安」留下見證。
摘要(英) According to San Yan: Common Words to Warn the World (Jingshi tongyan), 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Xingshi hengyan), and Clear Words to Inform the World (Yushi mingyan)—collected, edited, or written by Feng Menglong (Ming)
Twenty stories from the three collections will be selected for intense reading and close analysis on condition that they all took place in Lin-an (modern Hangzhou), the capital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Special attention will be give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an after the disastrous reign period Jingkang in late Northern Song period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commercial development, Song loyalism (yimin ideology), and religious impact. Three fictional characters will be analyzed to probe the development of Lin-an: Chin Zhueng- Nouveau Riche (The Oil-vendor and the Courtesan), Prefecture King of Xian-an--Han Shizhong (Artisan Ts’’ui and his Ghost Wife), and Bai Suzhen (Madame White Snake Jailed Eternally in the Leifeng Pagoda).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my dissertation. In part one the rise and fall of scholar-officials’ and merchants’ social status from Tang to Song Dynasty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course. It is noticeable that numbers of commoners arose to become rich and important by means of fortune or other factors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For this reason, the researcher will also explor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sudden rich in the selected stories. Moreover, there will be an in-depth evaluation of Chin Zhueng, the Oil-vendor, who has different internal growth from characters in other stories.
In part two the researcher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topic “memory” which was expansively discussed at that period. The likely beautification and variations of “memory” for the loyalists’ and regional immigrants’ will also be analyzed in aspects of food, festivals, and eras.
In part three the researcher will present how the religious synthesi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plac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especially in Lin-an. The concepts of “rupa is sunya” an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of cause and effect in the moral realm” will be proved to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upper-class intellectuals and lower-class commoners. It is notable that numerous religious figures came out at that period no matter they were protagonists or antagonists in Buddhism or Taoism.
Finally the researcher will connect ideas about “rover” with both written context and personal journey to the modern Hangzhou, hence one can bears witness to the different faces of Lin-an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關鍵字(中) ★ 發跡變泰
★ 臨安
★ 馮夢龍
★ 三言
★ 色空
★ 果報
★ 遺民
關鍵字(英) ★ Yimin
★ Nouveau Riche
★ Lin-an
★ Feng Mengong
★ San Yan
★ Rover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時尚話題下的學術反思           P.1
第二節 臨安再現於台灣                   P.7
第三節 世情敘事                     P.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                  P.26
第二章 腰鼓臨安卅水鄉臨安                P.30
第一節 坊牆與瓦舍之間                   P.37
第二節 仕卅商之間                     P.43
第三節 命運流轉-發跡變泰                 P.49
第三章 遺民論述                        P.56
第一節 記憶                        P.58
第二節 遺民                        P.63
第三節 遺民卅貳臣                     P.66
第四節 遺民卅移民                     P.70
一. 飲食與記憶                   P.71
二. 節慶與記憶                   P.78
三. 時代與記憶                   P.85
第四章 聖俗之間                        P.95
   第一節 喻卅警卅醒                    P.102
   第二節 物老為精卅紅顏禍水                P.105
   第三節 色卅空觀                     P.115
   第四節 果報說                      P.124
第五節 異色:道教卅民間宗教                P.133
第五章 漫遊臨安                        P.148
結語                              P.169
參考書目                            P.170
附圖                              P.182
參考文獻 .古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台北:臺灣時代,1975年)
(宋)孟元老等:《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10月)
(宋)李昉:《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明)馮夢龍編,許政揚校注:《古今小說》(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5月)
(明)馮夢龍編,嚴敦易校注:《警世通言》(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5月)
(明)馮夢龍編,顧學頡校注:《醒世恆言》(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5月)
(明)馮夢龍編:《全像古今小說》(福州市:人民出版社,1980年)
(明)馮夢龍:《山歌》(台北:東方文化,1977年)
(明)馮夢龍:《情史》(台北:天一,1985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
(清)王夫之:《宋論》(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程毅中等校點:《京本通俗小說》等五種(江蘇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樂蘅軍編選:《明代話本小說》(臺北:國家出版社,1982年4月初版)
楊家駱主編:《乾道臨安志等五種》(台北:世界書局,1977年10月再版)
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年)
二.現代論述: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康來新:〈秦重-朝聖者〉,《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文化,1982年)
康來新:〈閒情幻-《紅樓夢》的飲食美學〉,《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論文集》(台北:時報,1999初版)
樂蘅軍:《宋代話本研究》(臺北:臺大,1969年)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第一版)
樂蘅軍:〈浪漫之愛與古典之情〉,《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文化,1982年)
魯迅,周作人,林語堂等著:《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三聯書店,2001年2月第一版)
趙園:《北京:城與人》(北京:北京大學,2002年1月第1版)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台北市:麥田出版,2004年)
王德威:〈魂兮歸來〉,《通識人文十一講》(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初版)
王德威:《臺灣:從文學看歷史》(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9月初版)
王德威:同是萍浮傍海濱,此疆彼界辨何真?〉,《原鄉人:族群的故事》(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初版)
黃錦樹:〈族群關係.敵我-小說與移民史重層〉,《原鄉人:族群的故事》(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初版)
作;張旭東,魏文生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台北:臉譜出版,2002年6月班雅明初版)
簡錦松:《杜甫夔州詩現地研究》(台北:學生,1999年12月初版)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1999年)
譚正壁:《三言二拍資料》(上海:古籍,1980年)
譚正璧:《話本與古劇》(上海:上海古籍,1985年4月)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台北:大安,2004年2月1版)
繆咏禾:《馮夢龍和三言》(台北:國文天地,1993年初版)
容肇祖:《馮夢龍與三言》(台北:木鐸,1983年)
陸樹崙:《馮夢龍研究》(上海:復旦大學,1987年)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
陳翠英:《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台北:台大,1996年初版)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2003年2月)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1990第一版)
王秋桂編:《韓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聯經,1980年9月)
馬幼桓:《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1987年3月)
徐志平:《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台北:台灣學生,1998年)
吳智和主編:《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台北:大立,1982年)
賀業鉅:《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史論叢》(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年9月1版)
葉驍軍:《中國都城發展史》(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1版)
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1版)
郭湖生:《中華古都》(台北:空間出版社,1997年2月)
李遇春,陳良偉:《七大古都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10月初版)
董鑒泓:《中國城市建設發展史》(台北:明文書局,1984年2月)
吳松弟:《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
吳松弟:《中國古代都城》(台北:臺灣商務,1994年2月初版)
閻崇年:《中國歷代都城宮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6月)
趙岡:《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1995年5月)
吳剛:《中國古代城市生活》(臺北:臺灣商務,1998年11月)
龐德新:《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書店,1974第一版)
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台北:一方出版,2002年11月)
李春棠:《坊墻倒塌以後-宋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3)
朱瑞熙等:《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修訂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2005年8月重印)
林正秋:《南宋都城臨安》(杭州:西泠印社,1986)
闕維民:《杭州城池暨西湖歷史圖說》(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版)
趙廣超:《筆記清明上河圖》(香港:三聯書店,2004年1月1版)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初版)
邵毅平:《中國文學中的商人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
張峻榮:《南宋高宗偏安江左原因之探討》(台北:文史哲, 1986).
謝和耐撰,馬德程譯:《南宋社會生活史》(台北:文化大學,1982)
李杭育:《老杭州:湖山人間》(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年10月1版)
王旭烽:《西湖新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月1版)
王旭烽:《走讀西湖:從湖西開始的風雅之行》(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3年1版)
王旭烽:《走讀浙江》(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1版)
余秋雨:《吳越之間》(台北:天下遠見,2002年1月1版10刷)
洪尚之等:《深度旅遊中國系列.杭州》(台北:閣林國際圖書,2002年6月初版)
徐潔民等:《杭州旅遊面》(台北:錦繡出版,1992年)
楊春龍:《杭州大都會自遊行》(台北:大輿,2000年10月初版)
翰墨林:《郁達夫.杭州》(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4年3月1版)
郁達夫:《兩浙漫遊》(台北:圓神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孫躍:《話說杭州人》(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年9月1版)
褚樹青等:《近代西方人眼中的杭州》(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9月1版)
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品味杭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1版)
泠文等:《讀著故事遊西湖》(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年6月1版)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紀》(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初版)
伊塔羅.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11月初版23刷)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台北:聯經,1987年11月)
黃寬重:《南宋史研究集》(台北:新文豐,1985年8月台1版)
宋晞:《宋史研究論叢》(台北:中國文化學院,1980年2月)
宋晞:《宋史研究論叢》(台北:國防研究院,1962年6月台初版)
梁庚堯:《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1997年4月初版)
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台北:帛書,1985年3月)
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台北:弘文舘,1986年4月初版)
錢杭,承載:《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台北:南天,1998年6月初版)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1997年8月初版)
程民生:《宋代地域經濟》(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吳慧:《中國商業政策史》(台北:文津,1995年12月初版)
斯波義信:《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江蘇:江蘇人民,2001年1月)
斯波義信:《宋代商業史研究》(台北:稻禾,1997年8月)
加藤繁:《中國經濟史考證》(板橋:稻香,1991年初版)
邵毅平:《中國文學中的商人世界》(上海:復旦大學,2005年6月第一版)
鄭壽彭:《宋代開封府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0年5月)
蘿普著,洪蘭譯:《記憶的秘密》(台北:貓頭鷹出版,2004年2月初版)
黃文吉:《宋南渡詞人研究》(台北:臺灣學生,1985年初版)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台北:文津,1992年3月初版)
方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1版)
王次澄:《宋元逸民詩論叢》(台北:大安,2001年8月初版)
張仲謀:《貳臣錄:中國歷史上的貳臣》(台南:笙易出版,2002年)
鄭騫編注:《詞選》(台北:文化大學,1995年新四版)
鄭騫編注:《續詞選》(台北:文化大學,1982年新一版)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台北:華正書局,2003年二版)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1997年初版)
周芬娜:《飲饌中國》(台北:積木文化,2004初版)
喬繼堂:《中國歲時禮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91第一版)
陳邦炎:《詞林觀止》(台北:古籍出版,2002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1985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雷峰塔:秘寶與白蛇傳奇展》(台北:史博館2005年)
潘江東:《白蛇故事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1年)
林風眠:《藝術叢論》(上海:上海書店,1991第一版)
李豐楙:〈白蛇傳說的常與非常結構〉,《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3月)
大木康:〈「情欲」與「教化」-以《古今小說》卷一為材料〉,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4年12月)
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3月初版)
熊秉真,張壽安合編:《情欲明清-達情篇》(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9月初版)
劉慧卿:〈自戀和流浪的女人〉,《論女性:女同性戀案例的心理成因及其他》(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4年9月初版)
劉達臨,魯龍光主編:《中國同性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1998)
伊沛霞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曼素恩著;定宜庄,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代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9月)
康正果:《重審風月鑒——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市:麥田出版,1996)
李亦園:〈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一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3年)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出版,2003)
廖炳惠:《吃的後現代》(台北:二魚出版,2004年初版)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6 初版)
張小虹:《情慾微物論》(台北:大田,1998 初版)
李昂:《花間迷情》(台北:大塊,2005)
高羅佩著;李零,郭曉惠等譯:《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台北:桂冠,2001年)
黎活仁等主編:《女性的主體性:宋代的詩歌與小說》(臺北:大安書局,2001年10月一版一刷)
葉慶炳編著:《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台北:時報,1976初版)
葉慶炳:《談小說妖》(台北:洪範出版社,1977初版)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1月初版)
潘銘燊:〈三言二拍中的佛道關係〉,黃子平:《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8月初版)
孫遜:《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明末清初「小說之教」的非常性格〉,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4年12月)
韓森著,包偉民譯:《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呂澂:《呂澂佛學論著選集》(濟南:齊魯出版社,1991年)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台北:東華,1989年)
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台北:文津,1991年初版)
蕭登福:《佛教與道教》(台北:東大,1995初版)
蕭登福:《道佛十王地獄說》(台北:新文豐,1996)
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台北:東華,1989初版)
黃啟江:〈佛教因果論的中國化〉(中華佛學學報,2003年16期)
韓秉方:《道教與民俗》(台北:文津,1997初版)
沈宗憲:《宋代民間的幽冥世界觀》(台北:商鼎文化,1993年第一版)
何恭上編:《兩宋名畫精華》(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年9月初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兩宋繪畫 上.下》(台北:錦繡,1993年12月初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明代繪畫 上.中.下》(台北:錦繡,1994年1月初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清代繪畫 上.中.下》(台北:錦繡,1993年12月初版)
單國強等撰文:《中國名畫賞析》(台北:錦繡,2001年11月)
洪文慶主編:《海外中國名畫精選》(台北:錦繡,2001年11月)
張樹柏主編:《故宮藏畫精選》(台北:讀者文摘,1981年初版)
何恭上編著:《兩宋名畫精華》(台北:藝術圖書,1996年9月初版)
三.期刊文獻
李豐楙:〈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第22卷第3期(1993年8月)
李孝悌:〈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欲與身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卷第3期(2001年9月)
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
高桂惠:〈情慾變色-試論丁耀亢《續金瓶梅》的德色問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1期(1999年6月)
衣若芬:〈骷髏幻戲-中國文學與圖象中的生命意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
廖肇亨:〈淫辭豔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論清初戲曲美學的佛教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
魯迅:〈論雷峰塔的倒掉〉《語絲周刊》第一期(1924年)
賴芳伶:〈「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析論〉,《興大中文學報》第12期(1999年6月)
朱嘉雯:〈素貞渡海-戰後台灣的西湖傳奇〉《中外文學》第29卷第6期(2000年11月)
蕭放:〈清明-中國人的祭祖節〉《歷史月刊》第147期(2000年4月)
潘承玉:〈論宋元明小說、戲曲發跡變泰題材的流變及其文化意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1997年)
吳光正,胡元翎:〈《三言》發跡變泰型故事的母題分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1期(2001年3月)
張日英:〈論「發跡變泰」小說〉,《天津社會科學》第1期(1997年)
黃重寬:〈略論南宋時代的歸正人〉,《食貨月刊》復刊7卷3,4期(1977年)
黃寬重:〈海峽兩岸宋史研究動向〉,《新史學》第3卷第1期(1992年3月)
李曰剛:〈宋末遺民之血淚詩〉,《中國詩季刊》第5卷第3期(1974年9月)
李瑞騰:〈悲哀的壯歌—南宋遺民詩中的血和淚〉,《文藝月刊》第158期(1982年8月)
何湘榮:〈談南宋女遺民詞的生命情調〉,《中國文化月刊》第161期(1993年3月)
蕭啟慶:〈宋元之際的遺民與貳臣〉,《歷史月刊》第99期(1996年4月)
金明求:〈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中華佛學研究》第5期(2001年)
黃啟江:〈佛教因果論的中國化〉,《中華佛學學報》第16期(2003年)
四.學位論文
文美英:《唐人小說中的長安-以傳奇為主》(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咸恩仙:《三言愛情故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崔桓:《三言題材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郭靜薇:《三言獄訟故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柳之青:《三言人物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林麗美:《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柳之青:《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台北: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霍建國:《三言公案小說中的罪與法》(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邱瓊瑜:《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劉灝:《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劉素里:《三言二拍一型中的貞節觀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王吟芳:《三言發跡變泰題材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賴文華:《三言二拍中的游民探析》(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金明求:《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楊凱雯:《三言幽媾故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馮翠珍:《三言二拍一型之戒淫故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秀珍:《三言兩拍情色探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玉珊:《馮夢龍情教說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裕鑫:《細緻與奇巧-「三言」的細節、情節與心理描寫》(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漢彬:《關鍵意象在小說結構中的地位研究-以三言為觀察文本的探討》(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倪連好:《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玉杏:《三言之越界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王筱蘋:《三言中的諺語研究》(台南:台南師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士論文,2002年)
廖珮芸:《邊緣人物的功能與意義-馮夢龍三言中的配角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嘉珮:《三言、兩拍愛與死故事探討》(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劉翊群:《「三言二拍」佛道人物形象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王世明:《三言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與婚姻愛情觀-以三言中明代小說為主體的考察》(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孟儒:《三言異類故事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林麗秋:《論雷峰塔白蛇故事的演變》(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桂芬:《白蛇戲曲比較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王碧蘭:《田漢白蛇傳劇本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范金蘭:《白蛇傳故事型變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啟文:〈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五.網路資源
臺灣宋史研究網(http://www.ihp.sinica.edu.tw)
明清研究會(http://mingching.sinica.edu.tw)
中國文學網路研究室-唐宋文史資料庫(http://cls.admin.yzu.edu.tw)
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
國立故宮博物院(http://www.npm.gov.tw)
中華網-文史頻道-老照片圖庫(http://tuku.history.china.com)
杭州旅遊網(http://www.tourzj.com)
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
佛教城市(http://www.buddhismcity.net)
佛教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http://ccbs.ntu.edu.tw)
道教文化資料庫(http://www.taoism.org.hk)
指導教授 康來新(Kan-Lai Shin) 審核日期 2006-6-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