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101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0 、訪客IP:18.222.115.179
姓名 龍美雯(Mei-Wen L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秋瑾詩詞研究
(The Research of Chiu Chin's Poetry and Verse)
相關論文
★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 愛亞小說研究★ 琦君書信研究
★ 華嚴小說研究★ 蘇青文學研究
★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羅智成詩的空間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摘 要
中國在邁向近代化的進程中,女性地位的提升與否是一個足資參考的指標。晚清女性意識的覺醒所帶來的影響,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意義。近代婦女運動史上
,秋瑾曾寫下輝煌的一頁,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她是一個革命家,同時也是詩人、詞人,雖然文學的創作一向不是她刻意經營的項目。以往對於秋瑾的研究,往往傾向於泛政治化的解讀,突顯她的女性革命家色彩。本文嘗試以文學家的角度解讀秋瑾,探討她在文學性特強的文類----詩詞之中,如何彰顯她的女性意識。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進路,並對秋瑾作品的版本與流傳進行梳理,與秋瑾相關的研究概況也略作說明。第二章秋瑾的生平考述,分別以家世背景、婚姻狀況、朋友交遊、革命事業四方面彰顯秋瑾的生平,了解她從一個閨閣女子走向女革命家的心路歷程。第三章討論秋瑾詩詞作品的題材與主題。題材分為主觀心情與客觀景物、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人我之間往來酬贈、家庭婚姻的深刻感觸等四大類,並歸納題材所產生的主題,畫分成三大方向論述,分別是英雄的自我角色認同、渴望知音的精神交流與對家國的終極關懷
。秋瑾濃厚的英雄色彩,實為貫穿其詩詞的中心主題,日後的變裝與革命全都依此開展。第四章討論其詩詞形式與風格問題,特畫分出歌行體,深入探究此一呼應詩界革命之詩歌在形式上的特色,再以綜合內在與外緣因素,討論秋瑾詩詞風格的轉變。第五章是秋瑾詩詞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她的詩與詞都擴大了女性詩、詞的內容,反映女性參與社會變革的面貌。以同時代而言,她的革命詩也影響了南社的女詩人。第六章為本文結論。作為一個女革命家,秋瑾跨越傳統女性職別,成為一位與時代同步前進的新女性,作為女性文學中的一份子,她的書寫展現高度的女性意識與志士情懷,呈現了女性由內而外、從舊到新、個人到家國不同層次的內容,並在詩歌體裁的革新上呼應時代潮流。
摘要(英) Abstract
The ascent of female status is a distinctive index when we ponder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arousal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Late Ching Dynasty is still huge now. Chiu Chin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woman’’s movement. She was not only a revolutionary but also a poet, although she did not manage to devote herself to creation of literary works. Previous researches focused on pan-political interpretations, emphasizing her role as a female revolutionary.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interpretating Chiu Chin as a literary giant, discussing how she manisfested her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her poetry and verse. The first chapter accounts for the motivation, purpose, domain and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The organization of texts and circulation of Chiu Chin works and the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Chiu Chin are presented. 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s Chiu Chin’’s life. It is constructed repectively from four aspects︰her family background, marriage, friendship and revolutionary business. Her mental process from a maiden to a female revolutionary is also expressed.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ubjects and topics of Chiu Chin poetry and verse. The subjec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subjective mood and objective scenery, personal ideals and social real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emotion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The topics are categorized as three aspects︰the self-orientation of the role as a hero, the thirst for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of intimate friends, and the ultimate concern about home and country. The theme though all of Chiu Chin’’s literary works is her personal heroism,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later transvesting and revolution.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form and style of Chiu Chin’’s poetry and verse, among the features of Gehsingti are closely examined, which responds to the revolution of poetry. The transition of fashion of Chiu Chin’’s poetry and verse is also discuss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hiu Chin’’s poetry and vers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Her literary works expanded the contents of female works of poetry and verse, revealing female involvement in social reform. Her recolutionary poetry also influenced the contemporary poets of Nan She. The six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As a female revolutionary, Chiu Chin crossed the boundary of traditional woman, synchronizing with the times. As a female literate giant, she expressed high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mood of ideal people, and feminacy and martialism. She represented cont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women from internal to external, old to new, individual to country, responding to the trend in the innovation of prose style.
關鍵字(中) ★ 變裝
★ 英雄主義
★ 革命詩
★ 秋瑾
★ 女性詞
關鍵字(英) ★ revolutionary poetry
★ female verse
★ transvestite
★ heroism
★ Chiu Chi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進路 3
第三節 秋瑾作品版本及流傳 4
第四節 秋瑾作品研究概況 10
第二章 閨閣女子的革命之路—秋瑾生平略述 14
第一節 家庭背景 14
第二節 婚姻狀況 17
第三節 朋友交遊 22
第四節 革命事業 27
第三章 家與國的愛恨情仇—秋瑾詩詞的內涵 33
第一節 題材分類 33
一、主觀心情與客觀景物 33
二、個人理想與歷史現實 36
三、人我之間往來酬贈 39
四、家庭婚姻的深刻感觸 42
第二節 主題呈現 44
一、英雄:自我的角色認同 44
二、知音:生命中理想的他者 51
三、終極關懷:國家、社會存亡凌駕個人生死 57
第四章 沿舊與創新—秋瑾詩詞的形式技巧與風格 73
第一節 詩的形式技巧與特色 73
一、想像豐富,善用誇飾 73
二、使用擬人法,表達深邃的情感 76
三、繁用設問,予人警醒 78
第二節 歌行體形式技巧與特色 80
一、句式靈活、用韻自由 83
二、多用類疊與譬喻 85
三、援用新名詞,並有散文化傾向 86
第三節 詞的形式技巧與特色 88
一、造語淺俗的語言特性 88
二、對話的多元性 90
三、形象生動的修辭—譬喻、擬人、誇飾等 94
第四節 秋瑾詩詞的風格 97
一、清麗自然 98
二、淒婉哀怨 101
三、豪邁奔放 103
第五章 秋瑾詩詞在近代文學史的地位與評價 106
第一節 開拓女性詩詞的題材 106
第二節  擴展明清以來女性文學的包容性 112
第三節 影響南社女詩人 121
第六章 結語 128
參考書目 131
附錄 秋瑾詩詞繫年 14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一、古籍
﹝漢﹞司馬遷:《史記》、(日)瀧川龜太郎/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漢〕劉向:《古列女傳》《四部叢刊初編史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
《晉書》卷九十六,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年。
〔南朝宋〕劉義慶編、劉正浩、邱燮友、陳滿銘等注譯:《世說新語》,,台北:
三民書局,2004年3月。
﹝清﹞沈善寶:《鴻雪樓詩選初集》,清道光年刻本。
﹝清﹞黃遵憲著、錢仲聯箋注《人境廬詩草箋注》(上、下),台北:源流出版社,
1983年4月。
〔清〕徐珂:《清稗類抄.文學類》,台北:中華書局,1986年。
二、專書
(一)、秋瑾作品集
《秋瑾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依據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0
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秋瑾先烈文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1982年6月。
王燦芝主編:《秋瑾女俠遺集》,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6年12月出版,1997
年8月。
李又寧編:《近代中華婦女自敘詩文選》第一輯,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6
月。
杜珣選編:《中國歷代婦女文學作品精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年12
月。
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6月。
郭延禮:《秋瑾詩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4月。
郭延禮:《秋瑾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月。
郭長海、郭君兮編:《秋瑾全集箋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1月。
郭蓁:《漫云女子不英雄—秋瑾詩詞注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二)、秋瑾研究專著
孔菁慧:《秋瑾》,香港:中華書局,1999年11月。
王去病、陳德和主編:《秋瑾年表細編》,北京:華文出版社,1990年6月。
王燦芝:《秋瑾革命傳》,台北:三民書局,1969年7月。
周芾棠、秋仲英、陳德和輯:《秋瑾史料》,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2
月。
林逸主編:《清鑑湖女俠秋瑾年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7月。
郭延禮:《秋瑾文學論稿》,西安:陝西人民出社,1987年8月。
郭延禮:《秋瑾年譜》,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9月。
郭延禮編:《秋瑾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年2月。
郭長海、李業彬編:《秋瑾事跡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12
月。
陳象恭主編:《秋瑾年譜及傳記資料》,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
(三)、女性史、女性文學史研究專著
小野合子著、高大倫、范永編譯:《中國女性史1851-1958》,成都:四川大學出
版社,1987年5月。
中研院近史所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一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1993年6月。
中研院近史所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二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1994年4月。
中研院近史所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五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1997年8月。
王緋:《空前之跡—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年7月。
任一鳴:《解構與建構—中國女性主義文學與美學衍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年10月。
朱易安:《女性與社會性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一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
年7月。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二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年5月。
李又寧、張玉法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5
年12月。
林丹婭:《當代中國女性文學史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洪淑苓:《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2月。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7月。
夏曉紅:《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
張明葉:《中國古代婦女文學簡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
張妙清主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世界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學,1995
年7月。
曹正文:《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上海書店,1991年9月。
(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定宜庄、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
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盛英:《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縱橫談》,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10月。
郭立誠:《中國婦女生活史話》,台北:漢光文化事業,1989年8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2月。
喬以鋼:《多彩的旋律—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年1月。
喬素玲:《教育與女性—近代中國與女子教育與知識女性覺醒(1840-1921)》,天
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
舒紅霞:《女性審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7
月。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之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
年。
趙元信、何錫蓉:《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台北:旺文社出版,1995年9月。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0年2月。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劉慧英主編:《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國女性》,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5年1月。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薛海燕:《近代女性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
謝無量:《中國婦女文學史》,台北:中華書局,1979年8月。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0年12月。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4月。
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台北:莊嚴出版社,1986年2月。
譚正璧::《中國女詞人的故事》,台北:莊嚴出版社,1986年2月。
嚴明、樊琪:《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台北:洪葉出版社,1999年6月。
(四)、其他
丁玲著、張炯主編:《丁玲全集》第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
月。
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9月。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任昉秋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年11月。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8月。
沈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5月。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0月。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4月。
阿英:《民國叢書第三編—彈詞考證》,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0月。
胡適:《嘗試集》,香港: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4月。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
處,2001年11月。
祖保泉:《司空圖詩品注釋及譯文》,台北:文馨出版社,1975年。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夏曉紅:《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徐培鈞:《李清照》,台北:萬卷樓,1992年7月。
徐鵬緒:《中國近代文學史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
馬昌儀主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粹》,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2
月。
高明主編:《唐宋詞—李清照》,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8月。
涂元介、涂石:《神話、民俗與文學》,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11月。
張永芳:《晚清詩界革命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5月。
張堂錡:《黃遵憲及其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10月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張宏生主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4月。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4月。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9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3月。
梁啟超:《中國之武士道》,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3月臺三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弘文出版社,1978年6月。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新探》,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
郭延禮編:《徐自華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5月。
郭延禮主編:《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第三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
4月。
郭延禮主編:《中國文學的精神》,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陳天水:《中國古代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11月。
陳平原:《晚清文學教室》,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5月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出版社,1985年5月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洪範書店,1986年12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12月。
黃嫣梨:《月痕休到深深處—徐燦詞注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
月。
陶希聖編:《辯士與游俠》,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1月。
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台北:臺灣商物印書館,1977年6月臺二版。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台北:洪葉文化,1995年12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上、下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8月。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5月。
鄭振鐸:《晚清文選》(上、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9月。
鄧逸梅編:《南社叢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
鄧紅梅:《梅花如雪悟香禪—吳藻詞注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趙義山、李修生編:《中國分體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
月。
蕭華榮:《中國詩學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
魏仲佑:《晚清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譚嗣同:〈仁學〉,《譚嗣同全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嚴復:《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月。
龔鵬程:《俠的精神文史論》,台北:風雲文化出版,2004年8月。
三、期刊論文
(一)、中文期刊
Ellen Widmer著、劉裘蒂譯:〈十七世紀中國才女的書信世界〉《中外文學》,第
22卷第6期,1993年11月,頁55-81。
白杰、向天淵:〈思想啟蒙下的詩體演進:重審“詩界革命”〉《蘭州學刊》,第
5期,2005年,頁278-279。
印少云、孫正娟:〈秋瑾的女性解放思想芻議〉《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1期,2001年3月,38-40。
李玉馨:〈反傳統與擁傳統:論《鏡花緣》中的女權思想〉《中外文學》,第22卷
第6期,1993年11月,109-120。
李圓疆:〈須把乾坤力挽回—從詩詞看秋瑾的人生片段〉《紹興文學院學報》,第
6卷第2期,1996年6月,頁9-13。
李開軍:〈“詩界革命”創作的“新名詞”及對古典詩歌創作的影響〉《甘肅社會
科學》,第1期,2001年,18-20。
李九傳:〈革命先驅、報壇女杰—秋瑾、陳擷芬研究〉《出版史料》,第2期,2004
年,頁95-99。
沈倩:〈秋瑾:從依附到獨立人生選擇〉《南京社會科學》,第2期,2001年,頁
62-65。
沈雨梧:〈鑑湖女俠秋瑾與孫中山〉《國父紀念館館刊》,2002年5月,頁72-76。
周力、李良玉:〈雄風秋雨、慷慨悲歌—秋瑾詩歌評析〉《遼寧工學院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2期,2001年6月,頁34-35。
林保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女俠」形象〉《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1期,1997
年9月,頁43-88。
武文玉:〈談秋瑾女性話語的嬗變〉《哈爾濱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05
年2月,頁104-108。
康正果:〈重新認識明清才女〉《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頁
121-131。
唐昱:〈明清女作家的“木蘭”情節〉《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2004
年5月,頁16-20。
夏曉紅:〈秋瑾北京時期思想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3期,1999
年10月,頁77-86。
夏曉紅:〈秋瑾與謝道韞〉《北京大學學報》,第36卷第1期,1999年,頁91-98。夏曉紅:〈秋瑾之死與晚清的秋瑾文學〉《山西大學學報》,第27卷第2期,2004
年3月,頁1-8。
孫康宜:〈柳是和徐燦: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
年11月,頁9-25。
馬自毅:〈秋瑾夫婦關係考辨〉《歷史教
學問題》,第1期,2005年,頁16-19。
張舫瀾:〈秋瑾與南社〉《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2期,
1995年5月,頁30-34。
張 柟:〈女革命家.女作家.女性形象〉《鹽城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3期,
2004年8月,頁21-24。
郭延禮:〈“詩界革命”的起點、發展及其評介〉《文史哲》,第2期,2000年,
頁5-12。
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特徵〉《文學遺產》,第6期,2002年,
頁68-78。
陳麗芬:〈試談秋瑾詩歌的藝術特色〉《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4卷第3期,1994年9月,77-78。
陳素貞:〈性別、變裝與英雄夢—從明清女詩人的寫作傳統看秋瑾詩詞中的自我
表述〉《東海中文學報》,第14期,2002年7月,頁129-164。
黃瑞云:〈說晚清詩〉《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
2003年,頁1-11。
楊萍:〈清代女性詞中的女性意識覺醒〉《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2005年,
頁46-50。
雷會生:〈秋瑾和她的詩〉《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3期,2000年5月,
頁49-51。
穆長青:〈略論秋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浙江大學學報》,第8卷第3期,
1994年9月,頁89-93。
閻純德:〈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發展〉《文學評論》,第4期,1998年,頁69-76。
龍麗平:〈秋瑾詩文對歷代女性文學突破初探〉《湖南教育學院學報》,第12卷第
4期,1994年5月,21-27。
龍文祥:〈從秋瑾詩文看其婦女解放思想〉《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
1999年12月,頁83-87。
魏一媚:〈論“詩界革命”的浙籍啟蒙詩人群〉《語文學刊》,第5期,2005年,
頁26-29。
羅秀美:〈淺論「詩界革命三傑」的典範地位:以《飲冰室詩話》為例〉《元培學
報》,第8期,2001年6月,頁105-115。
龔喜平:〈秋瑾“歌體詩”的創作與近代詩體的變革〉《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第
37卷第2期,2000年3月,頁21-25。
龔喜平:〈融入異邦新聲,汲取民間營養—黃遵憲對中國詩歌近代化的兩大貢獻〉
《中州學刊》,第6期,2000年11月,頁127-131。
龔喜平:〈秋瑾文體革新理論與實踐考論〉《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第39卷第2期,
2002年3月,頁25-30。
龔喜平:〈新詩自覺:晚清“新學詩”的詩史意義〉《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頁21-25。
(二)、西文期刊
RakinM.B.(1975).“The Emergence of Woman at the End of the Ch’ing”:The Case of Ch'iu Chin ”In Women of Chinese Society, edited by M.Wolf. & R.Witke,p39-66.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學位論文
洪曉惠:《晚清女性政治文本的性別與家國》,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7年6月。
孫嘉鴻:《《晚清章太炎、陳天華、秋瑾革命文學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5月。
楊碧玉:《秋瑾之政治人格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院碩士論文,1985年6月。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6-6-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