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102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18.222.67.251
姓名 廖麒雅(Chi-ya Li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蘇青文學研究
(The Research of Su Ching's Works)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羅智成詩的空間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蘇青,是亂世裡一顆閃亮的星。孤島時期的上海,風聲鶴唳,一片寂然的蕭條,她與張愛玲兩人在上海文壇大鳴大放,人稱「文壇雙璧」,這是時代給了他們機會。然而曾經這樣紅透半邊天的上海女作家,最後也是因為時代的更迭而隱沒在黑暗的長空之中,孤寂的死去。
她的個性是熱情的、直爽的、大膽的、率真的,這樣的人格特質是她結交朋友的最佳利器,所以這些特質使她在人際關係裡,游刃有餘,左右逢源;但此時的她在婚姻上卻亮起紅燈,最後走上離婚之路,結束了與丈夫十年的婚姻。離婚後的她,活躍於文化圈,開創了她事業的春天──《天地》的創立。愛情婚戀的鏡花水月,使其看清了愛情的本質,更強調物質金錢的可靠性。寫作賺錢、養家,女作家意識到女人離婚並不可怕,有能力和有勇氣才重要。女性生存權的強調是拯救女人的機會。家庭、婚姻孩子、在角色的定位上,母親是最重要的扮演者。對於母愛的詮釋,各有不同的方式與解讀,而蘇青以她文學那隻筆,論述她對孩子種種地牽腸掛肚的思念,筆者相信,那是真愛;真實人生中的她,對於母愛的具體表現,各方雜音湧現──透過她的親人、孩子,筆者相信那也是愛,因為那是她性格中的矛盾情結,無可避免的衝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鄉」(寧波)與「城」(上海)都曾經是蘇青生長、生活的地方,它不僅代表著空間上的居住層次,也代表著時間的過去與未來,人心的貼近與悖離,他們在文化的傳承上或者時尚的追求裡都與蘇青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蘇青再次的舉起她那雙文學的手,書寫上海百態,以一個都市女作家的觀點與視野,記錄這座城市;光怪陸離的現代派與張愛玲的關係甚淺,與蘇青有些關係,但沒有絕對的相等關係,很難說的一種情份,沒錯,它就是「上海」。
摘要(英) Su Ching, being a sparkling star in the troubled times, she is considered as prominent as Chang Ai Ling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back in the days, when people were afraid of their own shadows as well economic was deadly sluggish in Shanghai. Time offered them both a chance of a lifetime to reach the highest peak to earn the title of “two jades in Shanghai literary circles” during the time when Japanese’s invasion of Shanghai territory in-between KMT’s withdrawal and pearl harbor. However, despite what fame and fortune brought to this Shanghai female writer, her life ended in obscured loneliness as time passes by.
Knowing her own strength of being passionate, upfront, confident and forthright, Su gained advantages from both sides easily, building up new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as always been a piece of cake to her. Her 10 years marriage life, to the contrary, ended badly in divorce. Su vivaciously involved in literary circles after her divorce, in addition, she discovered a new paradise of her own by founding the monthly issue- Tan Di. Love affairs and passionate relationship not only revealed what love is to her, but also made her rely more on material life and money. Supporting her family by writing, Su found herself identifying with the idea of being a divorcee is not as terrible as it seems, instead, having the ability and courage to support herself is what really matters. Emphasis on women’s right to survival is a great chance to rescue them. Mother plays a vital role between family and marriage. The way Su portrayed a mother feels deep anxiety about her children in her works makes everyone relates to it. However, with her ambivalence, motherhood was a total different and contradictory story in her real life.
Various types of talents result from diverse cultures. Town and city were all places
where Su Ching once lived, these distinct locations represent her past and future. Recognitions from others, away or close were all attached to her culturally and trendily. Su kept tracks of Shanghai from a urban female writer’s viewpoints. Grotesque modernism hardly relates to Chang Ai Ling while being certain connected to Su Ching but without absolute equivalent correlation. This is Shanghai, a place full of paradoxical affinities.
關鍵字(中) ★ 都市女作家
★ 海派文學
★ 蘇青
★ 結婚十年
★ 上海
★ 寧波
關鍵字(英) ★ shanghai
★ Ninpore
★ courtesan novel
★ urban female
★ Su Ching
★ Ten-years Marriage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文獻考察…………………………………………………………………..5
第四節 章節架構…………………………………………………………………..7
第二章 蘇青生平及其人格特質………………………………………………….10
第一節 蘇青的生平..................................................................................................11
第二節 蘇青的交友……………………………………………………………….16
一、《天地》裡的文化之友…………………………………………………..17
二、閨中好友─張愛玲………………………………………………………20
第三節 蘇青的人格………………………………………………………..............28
一、 人格特質…………………………………………………………………28
二、 矛盾情結…………………………………………………………………31
第三章 蘇青的愛情、婚姻、家庭.......................................................................34
第一節 愛情・婚戀……………………………………………………………….36
一、還原愛情婚戀的面貌…………………………………………………...37
二、欲望與性愛……………………………………………………………...43
三、物質的追求……………………………………………………………...48
第二節 家庭・孩子………………………………………………………………..51
一、妻子的處境………………………………………………………………52
二、母愛的悲哀………………………………………………………………62
第四章 蘇青筆下城鄉書寫………………………………………………………..71
第一節 寧波………………………………………………………………………..71
一、飲食文化…………………………………………………………………..72
二、婚俗禮儀…………………………………………………………………..77
三、鄉土情懷…………………………………………………………………..80
第二節 上海………………………………………………………………………..85
一、上海身世…………………………………………………………………..86
二、生活百態:弄堂…………………………………………………………..89
三、上海時尚:舞廳、咖啡館………………………………………………..95
第五章 蘇青的文學特色…………………………………………………………105
第一節 自傳體的書寫……………………………………………………………106
一、 自傳小說與自傳…………………………………………………………107
二、 屈抑情結的自傳小說……………………………………………………111
第二節 都市女性寫作……………………………………………………………113
一、都市女性寫作的觀點……………………………………………………114
二、都市女性寫作的視野……………………………………………………118
三、都市女性寫作的原因與價值……………………………………………119
第三節 語言特色…………………………………………………………………121
一、質樸優美而坦率…………………………………………………………122
二、瑣碎而富於生活氣息……………………………………………………123
三、詩詞入境,氛圍營造……………………………………………………124
第四節 蘇青與海派文學…………………………………………………………125
一、海派文化與文學…………………………………………………………126
二、蘇青與海派文學…………………………………………………………128
六章 結論…………………………………………………………………………..136
參考書目……………………………………………………………………………14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蘇青作品
蘇 青著,于青、曉藍、一心編,《蘇青文集》, (上)(下)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年3月。
喻麗清編,《蘇青散文》,臺北:五四出版社,2001年3月。
蘇 青,《結婚十年》,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年1月。
蘇 青,《結婚十年》,臺北:時報出版社,2004年3月。
二、專書
毛海瑩,《尋訪蘇青》,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12月。
高郁雅,《作家蘇青的鬻文人生》,台北:輔仁大學出版,中華民國96年6月。
三、其他專書(按照姓氏筆劃編排)
Susan Alice Watkins,《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中華民國84年10月。
丁 玲,《莎菲女士的日記》,台北:駱駝出版社,1999年4月。
Helen Fisher,《第一性-女人的天賦正在改變世界》,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8月。
上海人民美術,《上海弄堂》,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2月。
孔海珠,《浮沉之間---上海文壇舊事二篇》,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6年12月。
王安憶,《尋找上海》,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
王文英,《上海現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許道明,《海派文學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方 俊,《百年上海灘-上海灘雜誌精華本》(上下),遼寧:遼寧人民出版,2005年1月
古蒼梧,《今生此時金世此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田茜、張學君,《十個女人的上海灘》,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10月。
西蒙・波娃,《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晨鐘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62年4月。
沈從文,《三十年代小說選》,台北:輔新書局,中華民國78年7月。
沈從文,《記丁玲》,湖南:岳麓書社出版,1992年8月。
何春蕤,《呼喚台灣新女性-《豪爽女人》誰不爽?》,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
余秋雨,《文化苦旅》,台北:爾雅出版社,1992年11月。
李鍔、汪瑞炯、趙令揚,《苦笑錄:陳公博回憶(1925-1936》,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79年。
李有成,《在理論的年代》,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
李 昂,《自傳小說》,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
李 今,《海派小說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
李歐梵,《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歐梵編,《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覺派小說選》,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0年8月。
李銀河,《女性主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4年1月。
李美枝,《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利暗盤》,台北:聯經出版事業,中華民國76年5月。
肖 鳳,《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廬隱》,香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5月。
肖 鳳,《冰心傳》,北京:北京十月文藝,1991年3月。
易卜生,《玩偶之家》,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8月。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林芳玫,《權力與美麗-超越浪漫說女性》,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6月。
林景蘇,《不離情色到真如──《紅樓夢》,賈寶玉的情欲與悟道》,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5月。
邱明正,《上海文學通史》(上)(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周立民編,《文季月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8月。
胡蘭成,《今生今世》,台北:遠行出版社,1979年。
保羅-羅宏‧亞舜,《佛洛伊德與女性》,臺北:遠流出版社,2002年8月。
施宜圓主編,《上海7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格雷‧格林《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4月。
馬永強,《文化傳播與現代中國文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唐振常主編,《近代上海繁華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9月。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華民國68年9月。
徐杰舜,《中國的風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9月。
張愛玲,《傾城之戀》,台北:皇冠出版社,1994年11月。
張愛玲,《第一爐香》,台北:皇冠出版社,1995年5月。
張愛玲,《流言》,台北:皇冠出版社,1995年10月。
張愛玲、蘇青著;沈小蘭、于青選編,《上海兩才女-張愛玲 蘇青小說精粹》,廣州:花城出版社,2003年3月。
張曉春,《天地1943-1945-老上海期刊經典》,上海:滬社科院,2004年8月。
淳 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凌叔華,《凌叔華小說集Ι》,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中華民國75年6月。
凌叔華,《凌叔華小說集Ⅱ》,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4月。
陳子善,《夜上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3月。
陳子善,《說不盡的張愛玲》,台北:遠景事業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7月。
陳志紅,《反抗與困境-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6年12月。
陳 詔,《紅樓夢的飲食文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2月。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研究》,台北: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5月。
許華斌,《丁玲小說研究》,上海:復旦出版社,1990年12月。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極其演變1900s-1930s》,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中華民國92年1月。
郭 成,《丁玲作品欣賞》,廣西:廣西新華書店,1986年1月。
菲利絲・契斯勒,《寫給年輕女性主義的信》,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
湯雪華,《小姐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2007年8月。
葉又紅主編,《上海舊聞》,上海:文匯出版社,1998年6月。
萬建中,《飲食與中國文化》,南昌市: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年。
楊昌江,《冰心散文集》,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1989年1月。
蘇衍麗,《紅樓美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04年6月)。
蘇雪林,《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與作品》,台北,廣東出版社,中華民國68年底。
蘇智良主編,《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型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5月。
劉震慰,《故鄉之食》,台北:中央月刊社,中華民國62年11月。
劉心皇,《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
劉業雄,《春花秋月何時了-盤點上海時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劉若愚《酌中志》,上海市: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
鄭逸梅,《書報話舊》,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
鄭祖安,《百年上海城》,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4月。
魯 迅,《徬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香港炎黃國際出版。
魯 迅,《吶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香港炎黃國際出版。
蕭 紅,《生死場》,台北:里仁出版,1999年4月。
蕭 紅,《呼蘭河傳》,台北:里仁出版,1989年8月。
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廬 隱,《海濱故人》,台北:九儀出版,1998年12月。
廬隱作、錢虹編,《廬隱散文選》,天津百花文藝,2004年5月。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89年8月。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顧燕翎、鄭至慧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顧華明,《老上海-已逝的時光》,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10月。
二、期刊
毛海瑩,<穿越時空的私人寫作──論蘇青熱到林白現象的文學反思>,《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9卷第1期,2006年1月。
方賢緒,<蘇青作品中的江南民俗>,《江淮論壇》,第1期,2003年。
王一心,<女作家蘇青的官場經歷>,《民國春秋》,第75期,1999年3月。
李婷,<20世紀30-40年代上海商業文化與女性文學>,《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7年6月。
李洪華,<都市的「風景線」與「狐步舞」──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公共空間與現代派的文學想像>,《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3月。
李偉,<上海女作家蘇青的最後歲月>,《傳記文學》,第78卷,第5期,中民國94年11月。
余穎,<簡論蘇青及其創作>,《江西社會科學》,第5期,1999年。
汪貴霞,<自覺的選擇──蘇青的市民文學>,《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第5期,2006年。
何蓮芳,<傾吐女性悲哀的「婦女寫作」──試論蘇青小說集《結婚十年》>,《新疆教育學院學報(漢文綜合版)》,14卷39期,1998年2月。
何蓮芳,<女性氣韻:素手繪凡俗──蘇青散文品格初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1996年。
周春英,<論蘇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涵>,《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2期,2005年3月。
高郁雅,<「文化漢奸」誰之過—抗戰時期上海女作家蘇青的崛起與沒落>,《輔仁歷史學報》,18期,2006年年12月。
高郁雅,<猶太作家?--抗戰時期上海女作家蘇青的鬻文生涯>,《輔仁歷史學報》,19期,2007年7月。
秦磊,<析張愛玲小說中的上海敘述>,《漢語學刊(高教版)》,2006年9月。
徐岱,<大世界與小天地:論蘇青>,《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3期,2003年5月。
孫殊,<「京派」、「海派」的源流探析>,《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第5卷第1期,2008年1月。
孫玉華,<錯彩鏤金老上海──木心《上海賦》賞析>,《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第8卷第3期,2007年9月。
張厚萍,<現代文學史上獨特的這一個──試論蘇青創作的意義>,《井網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第25卷第4期,2004年8月。
張全之,程亞麗,<蘇青與四十年代市民文化>,《德州學院學報》,第17卷第3期,2001年3月。
黃建,<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學中的「上海書寫」>,《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2期,2007年3月。
黃錦珠,<譜寫女人身心與處境—讀蘇青<結婚十年>,《文訊》,2001年9月。
黃曦媚,<孤寂心靈的藝術剖白>,《語文學刊》,第二期,1998年。
蔡登山,<結婚十年原是夢──蘇青的夢醒時分>,《國文天地》,第15卷1期,1999年6月 。
劉乃慈,<海派文學的自內解殖>,《問學集》,第10集,2000年10月。
鄭孝芬,<當下語境觀照下的蘇青及其創作>,《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6卷第5期,2006年10月。
鄭健兒,<女性:游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讀蘇青的散文>,《浙江萬里學院學報》,第15卷第4期,2002年12月。
鄭健兒,<淺析寧波文化對蘇青創作影響>,《浙江萬里學院學報》,第17卷第6期,2004年12月。
薛南,<蘇青散文偉大的單純>,《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3年
謝蔚明,<一代才女的沈浮—憶蘇青 >,《大雅藝文雜誌》,1999年2月。
三、學位論文
皮 進,《上海女作家筆下的上海書寫》,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3月。
曹 超,《海派小說與現代上海消費文化》,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1月。
湯哲聲,《蘇青論》,山東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4月。
黃 珺,《淺談蘇青的創作品格》,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馮 海,《女人:追憶・體驗・思考──蘇青小說、散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湖北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
楊聯芬,《論蘇青作品的豐富性》,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劉淑玲,《蘇青創作市民情結》,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8-7-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