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612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1 、訪客IP:3.145.59.89
姓名 林佳慧(Chia-Hui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
相關論文
★ 唐青樓才女薛濤論★ 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
★ 大旨談情—瓊瑤文本與《紅樓夢》之互文★ 河東君與《柳如是別傳》──「接受觀點」的考察
★ 豔異編研究★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1599-1669)為例的考察
★ 規訓或懲罰︰重審公案中的酷刑★ 晚清狹邪小說的人倫世界——以《品花寶鑑》為例
★ 跨 文 化 的 想 像 與 實 踐:試 探 高 羅 佩 的《狄 公 案》★ 重寫名女人:臺灣歷史小說的案例考察
★ 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說部與史部的辨證與互證-史家劉知幾(661-721)之
★ 艷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
★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清代台灣紅學初探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志怪"一詞初現時,係指記錄怪異事件,並非為小說中次文類,故其含義曾歷經幾次轉變。故本文論述進行上係以此為起點,希望由文本分析過度至志怪理念的的探究、整合,了解志怪由非小說到小說的歷程。論文章節的安排上,由類型、作者、美學三個角度進行。第一章類型論,由《莊子》書中對於志怪及小說的不同概念進入,了解"志怪"在的《莊子》中的含意及後來的轉變;其次,討論齊諧一詞所提示的地緣因素和風格特徵,志怪因內容多記各種神仙怪異之事,故而和宗教間的關係本較密切。以"諧"的文字風格施用於志怪之書時,使志怪書不僅多數並不猙獰恐怖,甚而具有人情、諧謔等不同特色。接著以"志怪"在史書目錄中的遷徙情形探討當時人對志怪的認知,志怪除了被分類歸屬外,自身內部是否也產生不同的類型。
第二章探討作者論,由蒲松齡〈聊齋自志〉提示的四人中,可以發現史家與文人兩種身分。干寶為魏晉時代同時具有史學素養又兼有志異書寫者之一。此時個人意識醒覺,使得人我之別、人物品鑑之學趨於精緻,劉劭的《人物志》即可為代表作。儒學定於一尊的地位受到動搖,思想趨向多元。社會中濃厚的宗教因素,使得志異作者多以鬼神之事為實有,史書的著作權下落遂使具有史學素養的文人或史學家跨足志怪書寫,因此其書寫動機除張皇鬼神的宗教因素、廣異聞的知性因素外尚有遊心寓目、好奇尚異的娛樂因素。此部份希望將製作志怪的動機置於社會文化與個人的互動中考察,以了解志怪的書寫策略。
第三部份則由作者創作態度延伸,作者書寫志怪的動機及對志怪定位的差異,對於其所創作的文本風格皆有影響。由〈聊齋自志〉出發,由屈原、干寶、東坡開始,探究在紀昀、蒲松齡前的志怪風格。蒲松齡以個人搜奇尚異的興趣,寄託孤憤、知遇的動機,輔以時代思潮的影響,故以"癡狂"說明其文本所呈現出的風格傾向。紀昀以求真的筆法書寫志怪,和他對小說的規範有關,他認為小說乃記述見聞,不同戲場關目可以隨意粧點,因此小說須以如實記述聞見為主要書寫原則,求真的目的乃在於寓勸戒、茲考證、廣見聞、助文章等功能,因此小說若不符合"真"的表准服膺娛"善"的原則下也可為紀昀認同。紀昀進而以著書之筆規範志怪的寫作,以個人的博學充實志怪的內容,連書中的鬼怪狐魅都可與之談理說道,呈顯出迥異於蒲松齡筆下的精怪形象。
本文由類型、作者、美學三個角度出發,由蒲松齡的〈聊齋自志〉為起點,希望藉著"志怪"理論的整理,進而探究其中可論可述的遼闊空間。
關鍵字(中) ★ 小說理論
★ 志怪
★ 晉
★ 說
★ 微草堂筆記
★ 齋誌異
★ 松齡
★ 昀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緒言 1
一、從創作型的文本到理念型的論述-志怪研究的另類嘗試
二、在文言高峰的回首反思-以蒲松齡、紀昀為主的論文策略
第一章 類型論-歸屬與細分 5
第一節 小說∕志怪二分-《莊子》之說
一、齊諧與志怪
二、齊-地緣的文化介入
三、諧-人名的風格提示
第二節 由「雜傳」而「小說」-歐陽修的部類調整
一、志怪非子部小說
二、志怪的史部遷徙
三、歐陽修之前四部歸屬中隱藏的類型
第三節 志怪小說-胡應麟的次文類觀
一、「小說」文體的確立
二、「志怪」次文類的歸屬
三、潛藏的"自分"觀點
第四節 次文類的自分-紀昀的「異聞」與「瑣語」
一、跨部子史的融合
二、紀昀《四庫全書》的小說三分
三、求真下的三功能
第二章 作者論-史家與文人 47
第一節 雅愛搜神-六朝的史家志怪
一、個人意識醒覺下的產物
二、神道史學的延伸
三、張皇鬼神、增廣異聞、遊心寓目
第二節 感騷、吟癖與喜談-〈聊齋自志〉之文人志怪三

一、屈原-感而為騷
二、李賀-吟而成癖
三、東坡-喜人談鬼
第三節 異史氏的孤憤之書-文人志怪的絕唱
一、自鳴天籟,不擇好音
二、寄託知遇
第三章 美學論-癡狂與儒雅 71
第一節 風格舉要-《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未誕
生前
一、浪漫-屈原與楚地巫風
二、諧謔-干寶的人性書寫
三、唯美-李賀與中唐詩風
第二節 癡狂的情調-以《聊齋誌異》為中心
一、"真"人性情-晚明思潮在《聊齋》文本之顯影
二、倫次性情-馮鎮巒的《聊齋》評點學
三、如何癡狂-《鬼狐傳》的筆法
(一)史才
(二)議論
(三)詩筆
第三節 儒雅的理趣-以《閱微草堂筆記》為中心
一、實學基調-乾嘉之學於《閱微草堂筆記》之呈顯
二、熔鑄經史-以著書之理為書寫規範
三、儒雅的鬼狐形象-《閱微草堂筆記》風格舉隅
結語 113
一、子所不語的可論可述
二、跨領域的學術版圖
附錄 117
壹 志怪部類歸屬一覽
貳 《四庫全書》小說家異聞與瑣語二類提要
參 志怪論述選錄
肆 參考文獻舉要
參考文獻 一、聊齋誌異(依書名筆畫排序)
(一)文本
《鑄雪齋抄本聊齋誌異》,蒲松齡著,台北:聯經,1982.03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朱其鎧、李茂肅、李伯齊、牟通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出版
《聊齋誌異》,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台北:里仁書局,1991.09
《蒲松齡全集》,盛偉編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12一版一刷
(二)評論
《國際聊齋論文集》,辜美高、王枝忠主編,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07一版一刷
《聊齋誌異資料彙編》,朱一玄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02一版一刷
《聊齋藝術論》,馬振方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06一版一刷
《聊齋志異與蒲松齡》,辜美高,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12一版一刷
《聊齋志異藝術論》,任孚先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05一版一刷
《聊齋創作心理研究》,王平著,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出版
《聊齋誌異中的愛情》,陸又新著,台灣:學生書局,1992.05初版
《聊齋誌異研究》,楊昌年著,台北:里仁書局,1996.08初版
《聊齋志異藝術研究》,張稔穰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12一版一刷
《蒲松齡評傳》,馬瑞芳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蒲松齡與聊齋誌異》,于天池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04一版一刷
《蒲松齡及其聊齋誌異》,羅敬之編著,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01出版
蒲松齡研究,蒲松齡研究所主編,總第2.3.4.5.6.7.8.9.11.18期
〈論《聊齋誌異》之「奇」與「常」-蒲松齡的現實主義觀〉,鍾明玉著,收於《小說與戲曲研究》第五集,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主編,台北:聯經,1995初版
《搜「人」記--聊齋誌異的「文人」探究》,蔡怡君著,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06
《聊齋志異畸人故事及其喜劇精神》,楊惠娟著,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05
二、閱微草堂筆記(依書名筆畫排序)
(一)文本
《紀曉嵐文集》,【清】紀昀著,孫致中、吳恩揚、王沛霖、韓嘉祥校點,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07一版一刷
《閱微草堂筆記》二十四卷,紀昀著,清道光二十七年粵東同文堂刊本,台灣大學研究圖書館藏
(二)評論
《紀昀評傳》,周積明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09一版一刷
《紀昀與乾嘉學術》,張維屏著,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06初版
〈閱微草堂筆記的理性主義〉,侯健著,《中外文學》八卷一期,1979.06
〈淺論紀昀的文學觀-以四庫提要與簡明目錄為中心〉,黃瓊誼著,1991.12
〈論明清兩種對立的小說理論-金聖嘆與紀昀〉,前野直彬著,吳璧雍譯,《中外文學》,十四卷三期,1985.08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觀念世界極其源流影響》,賴芳伶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
《理念與實踐-紀昀小說觀研究》,林淑幸著,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05
三、其他古籍(依書名筆畫排序)
《二十二史劄記》【清】趙翼撰,杜維運考證,華世出版社,1977.09新一版
《山海經校注》,袁(珂)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11
《文心雕龍注釋》【梁】劉勰撰,周振甫注,台北:里仁書局,1984.05
《文選》,【唐】李善注,台北:五南出版社,1991初版
《少室山房筆叢》,【明】胡應麟著,楊家洛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80.05再版
《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文史哲,1985.07初版
《史記會注考證》,【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注,台北:萬卷樓,1993.08初版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01八版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台北:商務印書館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台北:商務印書館
《史通通釋》,【唐】劉知幾著,【清】浦起龍釋,台北:里仁出版社,1980.09
《石林避暑錄話》,【宋】葉夢得著,上海書店,1990.09一版一刷
《西京雜記》,【晉】葛洪著,北京:中華書局,1985.01一版一刷
《全本搜神記評譯》,【晉】干寶著,張甦、陳體津、張覺編著,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05一版一刷
《全唐文及拾遺》,【清】董誥等奉敕編,【清】陸心源補輯拾遺,大化書局
《列子輯釋》,【晉】張湛注,台北:華正書局,1987.09初版
《李賀詩集》,【唐】李賀著,台北:里仁書局,1982.10
《明史》,楊家駱主編,鼎文書局
《東坡志林》,【宋】蘇軾著,王松齡點校,中華書局,1997.12一版二刷
《抱朴子》,【晉】葛洪撰,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02台一版
《後漢書》,楊家駱主編,鼎文書局
《晉書》,楊家駱主編,鼎文出局
《莊子集釋》,郭慶藩輯,台北:華正書局,1994.08
《聊齋編年詩集選注》,劉階平選注,台北:中華書局,1974初版
《通志略》,【宋】鄭樵著,何天馬校,台北:里仁書局,1992.08台一版
《隋書》,楊家駱主編,鼎文書局
《國語》,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一版
《焚書》,【明】李贄撰,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05台影印初版
《搜神記》【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03一版三刷,
《新唐書》,楊家駱主編,鼎文書局
《楚辭補注》,【宋】洪興祖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09初版
《滄浪詩話校釋》,嚴羽撰,河洛圖書,1979.12再版
《漢書》,楊家駱主編,鼎文書局
《論語疏證》,楊樹達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02
《論衡校釋》,【漢】王充著,黃暉撰,北京:中華書局,1990.02一版一刷
《禮記集解》孫希旦撰,台北:文史哲,1982.10三版
《韓非子集釋》,陳奇猷校注,華正書局,1982.08初版
《舊唐書》,楊家駱主編,鼎文書局
《蘇東坡全集》續集〈卷四〉,台北:河洛圖書,1975.09台影印初版
《鹽鐵論校注》,王利器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07一版一刷
四、小說學、美學及相關論著(依書名筆畫排序)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03二刷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蔡英俊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0.08一版二刷
《中國目錄學》,昌彼得、潘美月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09初版
《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丁錫根編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中國文言小說參考資料》,侯忠義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04一版一刷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成復旺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05一版三刷
《中國美學論稿》,王興華編著,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03一版一刷
《中國美學史》,葉朗著,台北:文津,1996初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著,台北市:華正書局,1984.08初版
《中國小說的發展源流》,林辰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10一版一刷
《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劉良明著,台北:洪葉文化,1996出版
《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陳謙豫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10一版一刷
《中國小說批評史略》,方正耀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07一版一刷
《中古文學史論》,王瑤著,台北:長安出版社,1986.06三版
《中國古典小說論稿》,楊義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一版
《中國神怪小說通史》,歐陽建著,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08一版
《中國小說學通論》,寧宗一主編,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2一版
《中國古典小說史論》(《楊義文存》第六卷),楊義著,人民出版社,1998.10一版一刷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齊裕焜主編,敦煌文藝出版社,1990.09一版一刷
《中國傳奇小說史話》,陳文新編著,台北:正中書局,1995臺初版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陳平原著,台北:九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90.05初版
《中國筆記小說史》,陳文新著,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03初版
《中國文言小說史》,吳志達著,齊魯書社,1994.09一版一刷
《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侯忠義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03一版一刷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魯迅全集-九》,魯迅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一版五刷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著,台北:聯經,1980.08初版
《中國歷代選官制度》,陳茂同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07一版一刷
《中國官制史》,孫文良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著,台北:學生書局,1992.09三刷
《中國神話通論》,袁珂著,巴蜀書社,1993.04一版一刷
《文言小說高峰的回歸-《聊齋誌異》縱橫研究》,唐富齡著,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07一版一刷
《六朝志怪小說考論》,王國良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四庫全書概述》,楊家洛著,台北:中國學典館籌備處,1975
《幻想和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俞汝捷著,台北:淑馨,1991初版
《先秦神話思想史論》,趙沛偉著,台北:五南,1998初版
《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陳炳熙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09一版一刷
《古典小說論評》,葉慶炳著,台北:幼獅,1985.05初版
《古代小說與神話》,蕭兵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10一版一刷
《古小說研究論》,歐陽建著,成都:巴蜀書社,1997.05一版一刷
《史學與傳統》,余英時著,台北:時報文化,1986.10初版五刷
《左傳與傳統小說論文集》,【美】王靖宇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05一版一刷
《六朝社會文化心態》,趙輝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初版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羅宗強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11初版
《巫風與九歌》,邱宜文著,台北:文津,1996
《明代小說史》,齊裕焜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06一版一刷
《明代文學批評史》,袁震宇、劉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09一版一刷
《明清小說理論批評史》,王先霈、周偉民著,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10一版一刷
《知識份子與中國》,徐復觀等著,台北:時報文化,1985.12初版五刷
《唐前志怪小說史》,李劍國著,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05一版
《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李劍國著,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12一版一刷
《哲人的悲歌》,汪耀楠著,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2.06一版
《屈原新論》,郭杰著,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07一版一刷
《屈原與楚文化研究》,黃碧璉撰,台北:文津,1998初版
《屈原研究論集》,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83
《陳平原小說史論集》(下),陳平原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08一版一刷。
《清代文學批評史》,王鎮遠、鄔國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一版一刷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台北:啟業書局,1972.02臺一版
《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周明初著,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08一版一刷
《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陳萬益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05
《勒馬長城,逯耀東著》,台北:時報文化,1982.03六版
《齊文化叢書》(冊11)《中國論文卷》,劉守安主編,齊魯書社,1994
《齊文化叢書》(冊12)《外國論文卷》,陳書儀、路英勇主編,齊魯書社,1994.09
《齊文化叢書》(冊19)《齊文化與魯文化》,王志民、邱文山著,齊魯書社,1996
《齊文化叢書》(冊20)《齊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王德敏、莊春波著,齊魯書社,1995
《齊文化大觀》,李新泰主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2.07一版
《齊文化概論》,王志民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01初版
《齊魯文化-東方思想的搖籃》,劉振清主編,香港:商務書局,1996.03《楚文化尋繹》,姚漢榮著,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11一版一刷
《楚文化史》,張正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08初版一刷
《楚文化源流新證》,王光鎬著,武漢大學,1988.11一版一刷
《楚文化志》,張正明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07一版一刷
《傳統小說與文化》,張振軍著,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01一版一刷
《漢魏六朝小說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06一版
《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康來新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一版
《魯迅小說史論文集》,魯迅著,台北:里仁書局,1992.09一版一刷
《經學歷史》,皮錫瑞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86.08初版三刷
《魏晉玄談》,孔繁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04四版
《魏晉清談》,唐翼明著,台北:東大出版,1992初版
《魏晉思想》(甲編五種),賀昌群、容肇祖、劉大杰、湯用彤、袁行霈著,台北:里仁書局,1984.01
《魏晉史學及其他》,逯耀東著,台北:東大,1998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萬繩楠著,黃山書社,1989.12初版一刷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王國良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07初版
五、期刊論文(依篇名筆畫排序)
〈古代方士與道教的形成〉,王吉林著,《華岡文科學報》十二期,1980.03
〈六朝小說與《晉書》之關係初探〉,王國良著,《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編,台北;文史哲, 1994初版
〈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吳宏一著,收錄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一),柯慶明、林明德主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5.05一版三印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自我放逐意識--由幾首「佳人」詩談起〉,廖美玉著,《成功大學中文學報》第一期,1982.11
〈「次文類」意識與話本小說的類型研究〉,胡衍南著,第三屆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1999.05
〈清代官紳的晚年生活〉,馮爾康著,《歷史月刊》六十二期,1997.06
〈從隋書經籍志史部的形成論魏晉史學轉變的歷程〉,逯耀東著,《食貨月刊》十卷四期,1980.07.15
〈隋唐經籍志史部雜傳類的分析〉,逯耀東著,《輔大人文學報》一期,1970.09
〈隋書經籍志史部的形成〉,逯耀東著,《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五期,1973.05
〈溫柔敦厚,詩教也--試論詩情的本質與表達〉,楊松年著,《中外文學》十一卷十期,1973.03
〈傳統的背叛與詩美的創新-淺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及其美學價值〉,陳友冰著,《中國文哲研究期刊》十期,1997.03
〈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王汎森著,《當代》,九十一期,1993.11.01
〈雜傳體文類生成初探〉,劉苑如著,《鵝湖月刊》二十一卷一期,1995.07
〈雜傳體志怪與史傳的關係-從文類觀念所作的考察〉,劉苑如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八期,1996.03
〈濱海地區的早期道教及其傳播〉,盧云著,收於《歷史地理研究2》,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09一版一刷
〈魏晉志異小說與史學的關係〉,逯耀東著,《食貨月刊》十二卷四、五期,1982.08.10
〈魏晉對歷史人物評論標準的改變〉,逯耀東著,《食貨月刊》三卷一期,1973.04
〈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逯耀東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八卷六期,1975.06
六、學位論文(依篇名筆畫排序)
《六朝志怪的文類研究》,劉苑如撰,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巫及其與先秦文化之關係》,李添瑞撰,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06
《魏晉志怪文學之研究》,張榮基撰,東吳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2
《唐代志怪小說研究》,鄭惠璟撰,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06
《魏晉史學的轉變及其特色》--以雜傳為範圍所作的分析,逯耀東撰,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70
指導教授 康來新(Lai-shin Kong) 審核日期 2000-6-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