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6141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 、訪客IP:3.145.36.10
姓名 周德良(Der-Laing Ch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白虎通》研究─《白虎通》暨《漢禮》考
相關論文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之研究★ 熊十力春秋外王學研究
★ 老子法自然的美學★ 成玄英莊學研究
★ 商君書與商鞅治道之研究★ 道法合流的慎到思想
★ 《韓非子》<解老>、<喻老>之研究★ 孟子立命與王充命定之比教研究
★ 楊簡心、經學問題的義理考察★ 《尹文子》之研究
★ 《管子》四篇思想研究★ 荀子禮論思想之研究
★ 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 老莊道家善惡觀之研究
★ 從「任勢為治」說的形成論韓非思想的蛻變★ 《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東漢建初四年章帝詔太常以下及諸儒會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帝親稱制臨決, 會議結論作成「白虎議奏」, 史稱「白虎通」。《白虎通》自元大德九年刊行以來,一直是研究東漢思想,特別是經學、讖緯學
、禮樂文化, 甚至是政治制度之重要文獻。
本篇論文題目:「《白虎通》研究」, 乃是以《白虎通》為研究對象,透過還原文本,詮釋文本,以闡釋《白虎通》所蘊含之思想與義理, 此乃本論文研究重點。依《白虎通》各篇之內容性質,可概分成三大類:其一,是總論禮之含義、作用與原理;其二,是論行禮之過程內容, 應對進退之儀式,與各別具體行禮之內涵意義;其三,是禮所規範下之人倫秩序,與國體組織章程與運作之政治制度。《白虎通》乃在「正名」當時之名物度數,所論不離政治制度與人倫秩序,全書集「三禮」之所長, 深具組織結構。
《白虎通》承襲傳統陰陽五行與天人感應之思維,以陰陽五行分判天地萬之生成流變,並提供天人感應之媒介;而天人感應學說以符命鞏固政權之正當性,以禨祥災異使臣下有以制約君權之憑藉。更重要者,《白虎
通》將陰陽五行與天人感應之觀念導入禮學之中, 提供制禮之理論基礎,使《白虎通》成為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且最具時代意義之典籍。
副標題:「《白虎通》暨《漢禮》考」, 其中,「《白虎通》」係指元大德本所傳之文本, 而「《漢禮》」, 則指東漢章帝敕曹褒集作之書。言「暨」, 實質有二義: 其一, 與也, 分別考證《白虎通》與《漢禮》兩書; 其二, 即也, 考證《白虎通》與《漢禮》兩書是否為一? 由《白虎通》文本分析,其成書之體例與全書之性質,呈現恢宏企圖與組織架構,實是一部具體而微之禮制法典;相較於史書所描述之白虎觀會議資料,兩者存在若干矛盾。本文推測《白虎通》並非白虎觀會議之資料彙編,而是曹褒所制之《漢禮》; 意即, 後人將《漢禮》「張冠李戴」以為「白虎通」, 至蔡邕獲賜「白虎議奏」,《白虎通》文本遂以「白虎通」之名而流傳於世, 從此困惑中國學術近七百年矣!
關鍵字(中) ★ 白虎通
★ 禮制
★ 經學
★ 漢禮
★ 漢代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壹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5
第三節 研究材料之範圍...........................7
第貳章 《白虎通》文本之形式結構.................9
第一節 版本概況.................................9
第二節 卷數與篇數及其名稱......................11
第三節 著述體例................................19
第四節 引述典籍考..............................24
第參章 白虎觀經學會議..........................29
第一節 書名問題與成書緣起......................29
第二節 漢代經學發展............................37
第三節 與會者學術背景..........................54
第肆章 《白虎通》之思想理論....................79
第一節 陰陽五行之宇宙論........................79
第二節 天人感應之天命觀.......................111
第伍章 《白虎通》之禮制思想...................143
第一節 《白虎通》之內容與性質.................143
第二節 禮制與政治.............................160
第三節 漢代之「三禮...........................168
第四節 《白虎通》之禮制思想...................180
第四節 《白虎通》之禮制性質與白虎觀會議.......236
第陸章 《白虎通》與石渠閣會議.................247
第一節 石渠閣會議緣起.........................247
第二節 石渠閣議奏輯佚及其體例.................255
第三節 《白虎通》文本與石渠議奏比較...........260
第柒章 《白虎通》與《漢禮》...................267
第一節 漢代禮制與《禮》學.....................267
第二節 章帝改定禮制...........................280
第三節 曹褒學術與《漢禮》.....................283
第四節 《漢禮》與《白虎通》...................286
第五節 蔡邕與《白虎通》.......................291
第捌章 結論...................................297
附錄(一):《白虎通》各篇章所引之「問題」....303
附錄(二):《白虎通》闕文所引之「問題」......326
徵引與參考資料................................327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資料(依四庫分類為序)
一.一、經部
《周易正義》〔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書印館《十三經注疏本》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毛詩正義》〔漢〕毛公傳.鄭元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儀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穀梁傳注疏》〔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公羊傳何氏解詁》 〔漢〕何休解詁 《四部備要》,中華書局據永懷堂本校刊
《石渠禮論》〔漢〕戴聖撰.洪頤煖撰集 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經典集林卷三
《白虎通》〔漢〕班固等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據《抱經堂叢書》本影印
《白虎通疏證》〔清〕陳立疏證 臺北:廣文書局據光緒元年春淮南書局刊影印,1987年5月
《白虎通疏證》〔清〕陳立撰.吳則虞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8月
《白虎通引得》燕京大學圖書館引得編纂處編 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引得編纂處,1931年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9年9月
《緯書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
《六藝論》〔漢〕鄭玄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經典集林》本
《四部正訛》〔明〕胡應麟 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69年4月
《五禮通考》〔清〕秦蕙田 臺北:新興書局,1970年7月原刻本
《禮記集解》〔清〕孫希旦 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第3次印刷
一.二、史部
《史記》〔漢〕司馬遷 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版
《漢書》〔漢〕班固 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版
《後漢書》〔劉宋〕范曄 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3月第六次印刷
《東觀漢記》〔漢〕劉珍等撰 大西洋圖書公司印行,中華古籍叢刊(九)
《三輔黃圖》撰人不詳 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平津館叢書》本影印
《晉書》〔唐〕房玄齡等著 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南齊書》〔齊〕蕭子顯 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隋書》〔唐〕魏徵等著 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7月六版
《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6月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 洪浩培影印,臺北:新興書局發行,1963年10月新一版
《漢官舊儀補遺》〔漢〕衛宏著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百部叢書集成》據《平津叢書》本影印
《漢官解詁》〔漢〕王隆著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百部叢書集成》據《平津叢書》本影印
《漢官儀》〔漢〕應劭著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百部叢書集成》據《平津叢書》本影印
《歷代職官表》〔清〕永瑢等奉敕修纂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出版
《歷代職官表》〔清〕黃本驥編著 臺北:宏業書局,1994年11月
《漢官六種》〔清〕孫星衍等輯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9月
一.三、子部
《荀子》〔漢〕荀況著.王先謙集解 臺北:世界書局,1987年版
《淮南子》〔漢〕劉安 臺北:中華書局據武進莊氏本校刊
《春秋繁露註》〔清〕凌曙註 臺北:世界書局據《皇清經解續編》影印
《新譯論衡讀本》〔漢〕王充著.蔡鎮楚注譯.周鳳五校閱 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10月
《申鑒》〔漢〕荀悅 臺北:藝文印書館據四庫善本叢書子部影印
《少室山房筆叢》〔明〕胡應麟 臺北:世界書局,讀書劄記叢刊,1963年4月初版
《原抄本日知錄》〔清〕顧炎武著.黃侃、張繼校勘 臺中:臺中市河北同鄉會印行,1958年4月出版
一.四、集部
《蔡中郎文集》〔漢〕蔡邕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十萬卷樓叢書》本
《蔡中郎集》〔漢〕蔡邕 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集部》據
《海原閣校刊本》校刊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 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9月初版
二、近、現代研究論著
二.一、論著書籍(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兩漢哲學新探》于首奎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4月
《秦漢法制史研究》〔日〕大庭脩著.林劍鳴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
《中國語言學史》王力 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7月
《中國政治思想史綱要》王引淑.朗佩娟.陳紅太.楊陽編著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緯學探原》王令樾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84年4月
《釋名疏證補》王先謙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宇宙全息統一論》王存臻.嚴春友 北京: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三次印刷
《中國哲學論集》王邦雄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8月初版
《中國學術思想演進史》王伯祥.周振甫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二編,1990年版
《中國學術體系》王治心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二編,1990年
《神秘文化》王步貴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1月版
《漢魏博士考》王國維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漢魏博士題名考》王國維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西漢經學源流》王葆玹 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今古文經學新論》王葆玹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鄒衍遺說考》王夢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1月臺初版
《青巖叢錄》王禕 《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十七史商榷》〔清〕王鳴盛 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據廣雅書局《史學叢書》本影印
《蛾術編》〔清〕王鳴盛 臺北:信誼書局印行,1976年7月初版
《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中國思想研究委員會編輯 臺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9月初版
《中國經學史》(日)本田成之 臺北:廣文書局,1990年7月再版
《呂氏春秋探微》田鳳台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3月初版
《經學通論》〔清〕皮錫瑞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12月
《經學歷史》〔清〕皮錫瑞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10月二版
《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平議》司修武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6版
《經學史》(日)安井小太郎等講述.林慶彰、連清吉譯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6年10月初版
《讖緯思想之綜合的研究》(日)安居香山編 東京:國書刊行會
《緯書之基礎研究》(日)安居香山.(日)中村璋八 東京:漢魏文化研究社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朱日耀主編 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先秦學術風貌與秦漢政治》朱寶昌 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任繼愈主編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
《中國哲學的特質》牟宗三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3年六6月初版
《政道與治道》牟宗三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4月增訂新版四刷
《三禮研究論集》李曰剛等著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1年1月
《中國古代哲學與自然科學》李申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
《中國儒教史》李申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李約瑟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初版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李威熊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2月初版
《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李漢三 臺北:維新書局,1981年4月再版
《中國青銅器的奧秘》李學勤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6月香港第一版,1988年9月臺灣初版
《先秦學術概論》呂思勉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四編,1992年
《中國政治思想史》呂振羽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四編,1992年
《中國甲骨學史》吳浩坤.潘悠 臺北:貫雅文化,1990年9月初版
《記號學導論》何秀煌 臺北:水牛出版社,1993年7月四版三刷
《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林素英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
《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 林素英 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
《中國學術思想史》林啟彥 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4年1月一版
《秦漢史》林劍鳴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2年版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林慶彰 臺北:文史哲出版,1992年10月初版
《禮學概論》周何 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1月
《經學史論著選集》周予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3年11月
《經今古文學》周予同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二編,1990年
《群經概論》周予同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二編,1990年
《漢代哲學》周紹賢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2月初版
《秦漢政治制度研究》周道濟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3月增訂版
《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金春峰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11月
《漢代思想史》金春峰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中國古宇宙論》金祖孟 北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古籍叢考》金德建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4月
《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之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一編,1989年版
《群經概論》范文瀾 北平:樸社1933年
《中國文化史》柳詒徵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之研究》施湘興 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版
《中國人性論史》姜國柱、朱葵菊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
《兩漢思想史》祝瑞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中國思想通史》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周禮研究》侯家駒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87年6月
《中國思想史》韋政通 臺北:大林出版社,1979年
《古今偽書考》姚際恆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癸巳類稿》俞正燮 臺北:世界書局,1960年11月初版
《禮學新探》高明 臺北:學生書局,1981年9月
《唐君毅全集》唐君毅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9月全集校訂版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唐君毅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10月全集校訂版
《籀膏述林》孫詒讓 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4月初版
《清末的公羊思想》孫春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10月初版
《先秦兩漢陰陽五行說的政治思想》孫廣德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6月初版
《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孫廣德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9年6月初版
《中國經學史》馬宗霍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臺二版
《白虎通義攷》莊述祖 《四部精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
《荀子與兩漢儒學》徐平章 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
《《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徐復觀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5月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徐復觀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5月
《兩漢思想史》徐復觀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9月初版
《學術與政治之間》徐復觀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4月臺再版
《緯候不起于哀平辨》徐養原 《詁經精舍文集》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
《中國歷代藝文總志.經部》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主編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印1984年
《新學偽經考》康有為 收錄在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一)臺北:宏業書局,1976年9月
《殷周廟制論稿》章景明 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4月初版
《文史通義校注》章學誠著.葉瑛校注 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9月
《兩漢經學史》章權才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年5月初版
《十批判書》郭沫若 《民國叢書》第四編據群益出版社1947年版影印
《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5年4月
《陰陽五行說之來歷》梁啟超 《民國叢書》第四編據樸社1935年版影印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 《民國叢書》第四編據中華書局1936年版影印
《偽書通考》張心澂 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2月
《政治學概論》張金鑑 臺北:三民書局,1976年9月初版
《中國政治制度史》張金鑑 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2月
《中國秦漢思想史》張國華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版
《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譯》張德勝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九9月版
《漢文化論綱》陳玉龍等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版
《先秦禮制研究》陳戍國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秦漢禮制研究》陳戍國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公羊家哲學》陳柱 臺北:臺灣力行書局,1970年
《殷虛卜辭綜述》陳夢家 臺北:大通書局,1971年
《淮南子的哲學》陳德和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
《中國法制史概要》陳顧遠 臺北:三民書局,1977年4月初版
《秦漢政治制度》陶希聖.沈巨塵著 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初版
《董仲舒與新儒學》黃朴民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7月初版
《東漢讖緯學新探》黃復山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2月
《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黃彰健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9月
《呂氏春秋與諸子之關係》傅武光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出版,1993年2月初版
《春秋三傳比義》傅隸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5月初版
《漢代社會性質研究》楊生民 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3年6月
《中國學術史講話》楊東蓴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二編,1990年
《先秦禮樂文化》楊華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中古史學觀念史》雷家驥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10月初版
《緯學源流興廢考》蔣清翊 日本研文出版據蔣氏雙唐碑館刊本景印
《經學概述》裴普賢 臺北:開明書局,1969年3月初版
《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5年7月版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蕭登福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古籍辨偽學》鄭良樹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8月
《漢晉學術編年》劉汝霖 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版,《民國叢書》選印,據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影印
《中國選士制度史》劉虹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
《劉申叔遺書》劉師培 〈白虎通義源流考〉
《泰山宗教研究》劉慧 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發行,1994年4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劉澤華.葛荃副主編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賴慶鴻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4月版
《二十二史考異》〔清〕錢大昕 臺北:樂天出版社,1971年10月
《潛研堂文集》〔清〕錢大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錢穆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錢賓四先生全集》第八冊,1998年5月
《國學概論》錢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1年5月初版
《中國社會政治史》薩孟武 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9月
《儀禮鄭註句讀校記》韓碧琴 臺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2月初版
《秦漢文化史》韓養民 臺北:里仁書局,1986年10月版
《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謝松齡 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版
《儀禮聘禮儀節研究》謝德瑩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7月初版
《讖緯論略》鍾肇鵬 臺北:洪葉文化,1994年9月初版
《陰陽五行及其體系》鄺芷人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漢代風俗制度史》瞿兌之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3月影印本
《禮儀與中國文化》顧希佳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古史辨》顧頡剛 臺北:藍燈文化事業,1993年8月
《漢代學術史略》顧頡剛 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二編,1990年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顧頡剛 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出版
《文化符號學》龔鵬程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8月初版
二.二、博.碩士學位論文(依論文時間為序)
《三禮鄭氏學發凡》李雲光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64年
《鄭玄之讖緯學》呂凱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4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5月初版
《兩漢儒學研究》夏長樸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臺灣大學文史叢刊之四十八,1978年2月初版
《白虎通義引禮考述》陳玉台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白虎通義研究》王新華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東漢讖緯與政治》陳郁芬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漢代天文學與陰陽五行說之關係》王璧寰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東漢儒學與東漢風俗》劉瀚平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先秦齊學考》林麗娥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
《何休春秋公羊解詁研究》張廣慶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漢儒革命思想研究》胡正之 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讖緯中的宇宙秩序》殷善培 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戰國至漢初關於「大一統」的思考》顧邦猷 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白虎通》禮制思想研究》唐兆君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漢代學官制度與儒家典籍的發展》邱秀春 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禮儀、讖緯與經義──鄭玄經學思想及其解經方法》 車行健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讖緯思想研究》殷善培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漢代《尚書》讖緯學述》黃復山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白虎通》讖緯思想之歷史研究》周德良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二.三、期刊.會議論文(依出版時間為序)
〈白虎通義考〉孫詒讓 《國粹學報》第五年第二冊第五十五期(1909年)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2月
〈讖緯釋名〉陳槃 《史語所集刊》第十一本,1971年1月再版
〈讖緯溯源上〉陳槃 《史語所集刊》第十一本
〈戰國秦漢間方士考論〉陳槃 《史語所集刊》第十七本
〈王充思想述評〉葉祖灝 《東方雜誌》復刊第二卷第三期,1968年9月
〈古籍神秘性編撰型式補證〉楊希枚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一卷第三期,1972年6月
〈董仲舒的治道和政策〉賀凌虛 《思與言》第十卷第四期,1972年11月
〈讖緯思想下的東漢政治和經學〉金發根 《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12月
〈白虎通與讖緯〉林麗雪 《孔孟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三期,1983年11月
〈白虎通「三綱」說儒法之辨〉林麗雪 《書目季刊》第十七卷第三期,1983年12月
〈漢碑裡的緯書說〉中村璋八撰.陳鴻森譯 《孔孟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1985年2月
〈有關白虎通的著錄及校勘諸問題〉林麗雪 《孔孟月刊》第二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12月
〈讖對秦漢政治的影響〉賀淩虛 《社會科學論叢》第三十七輯,1989年3月
〈讖緯思想與訓詁符號──以白虎通為例〉羅肇錦 《臺北師院學報》第三期,1990年6月
〈漢代宇宙論之興起與發展及其在哲學上的意義〉鄔昆如 《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10月初版
〈《白虎通德論》之思想體系及其倫理價值觀〉張永雋 《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論兩漢經學的流變〉章權才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林慶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兩漢章句之學重探〉林慶彰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林慶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論漢代讖緯神學〉黃開國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林慶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白虎通義》的思想體系〉楊向奎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林慶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白虎通》與《伊川易傳》天人觀的比較〉鍾彩鈞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期,1993年3月
〈淺論漢初公羊學災異說〉王初慶 《兩漢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5月
〈「讖」「緯」異名同實考辨〉黃復山 《兩漢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帝國意識形態的重建──扮演「國憲」基礎的《白虎通》思想〉林聰舜 國科會八十五年度哲學學門專題計劃研究成果發表會,1996年11月
〈論漢代學術會議與漢代學術發展的關係──以石渠閣會議的召開為例〉夏長樸 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12月
〈是〞經學〞、〞法典〞還是〞禮典〞?──關于《白虎通義》性質的辨析〉 王四達 《孔子研究》第六期2001年
指導教授 王邦雄(Pang-hsiung Wang) 審核日期 2004-6-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