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121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1 、訪客IP:18.217.7.118
姓名 蔡淑滿(Shu-Man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戰後初期台北的文學活動研究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探討戰後四年間的台北的「文學活動」,時間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後,到1949年12月7日國府正式遷台為止。
台北從清代(1894年台灣建省,以台北為省會)至日治時期(總督府設於台北,並於1920年設市)的發展,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作為全台首善之區的角色隱然形成;1945年光復初期國民政府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中國戰區台灣區受降典禮;1949年國府播遷來台,定都台北,台北躍昇為全台第一都市,政經中心與文化傳媒的聚集地,台北的文學地位在戰後初期已然確立。
戰後初期的台灣正處於新舊政權交替、社會文化轉型的過渡時期,台北以政治上的主導地位帶領台灣重回中國懷抱;省內外文化交流也於此時蓬勃發展,台北更成為文化人的發聲地。為凸顯台北區域特性與文學活動關係,進一步還原歷史現場,並進行文學活動的內部建構,以及掃描當時個別作家、作品的活動樣態等面向,本文將就此一一進行梳理分析。
準此,本論文將分為三大部份,一是戰後初期台灣文學版圖全景掃描,並彰顯台北位於全台政教中心的圖像,描繪當時台北的文藝沙龍,標示文藝發聲地標;二是勾勒出台北知識份子的文藝活動與文學主張,並探討在台北發聲的傳媒刊物;三是藉由文學文本,察看本省及外省文人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方法,呈現當時文學創作活動的價值與意義。
基本上本論文由文學活動著手,透過文學創作、文學刊物的編輯與發行、文學社團的組織與運作,勾勒出戰後初期台北「文學發展」歷程,掌握台北在此時期的文學發展中的主要表現與演變;進一步綜合歸納在台北的本省及外省文人在文學表現與創作上的共相,藉以證明此時期台北所發展出來文學特色與價值,實已導引日後台灣文學的走向。
關鍵字(中) ★ 戰後初期
★ 台北
★ 文學活動
★ 台灣文化
★ 台灣新生報橋副刊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台灣新文學發展的斷層期…………………….…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一、台北:游動中的城市……………………………………………1
二、填補台灣新文學史的斷層………………………………………1
三、戰後初期台灣文學的重建………………………………………3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一、彰顯台北的區域特色與城市風格………………………………4
二、「斷代研究」在文學史上的價值意義…………………………7
三、發現台北:文學城市的歷史尋根………………………………7
第三節 研究方法……………………………………………………8
一、研究時間、研究範圍及名詞界義………………………………8
二、前人相關領域研究成果探討……………………………………9
三、文獻資料蒐集與分析……………………………………………10
四、文學卅歷史社會學研究方法運用………………………………12
第貳章 多音交響——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學版圖………………….15
第一節 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學環境…………………………………16
一、文學的大環境……………………………………………………16
二、官方文化政策……………………………………………………17
第二節 戰後初期台灣文學板圖掃描………………………………20
一、北台灣——《台灣文化》及其他………………………………22
二、中台灣——《一陽週報》及其他………………………………28
三、南台灣——《中華日報》「文藝」欄等………………………31
第三節 台北第一——全台文學中心………………………………33
一、台北人物誌………………………………………………………34
二、出版發行網………………………………………………………46
三、台北的文藝沙龍…………………………………………………52
第參章 重建與新生——戰後初期台北知識份子的文藝活動…….65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發聲——戰後初期的文藝園地………….67
一、報紙副刊:《民報》《台灣新生報》《人民導報》《公論報》67
二、雜誌刊物:以《台灣文化》為例………………………………84
第二節 喚醒文化人的睡眠狀態——跨越語言的一代……………99
一、台北文化人的社會實踐…………………………………………101
二、「鹹甜味」的鄉土精神…………………………………………102
第三節 悲情城市——二二八前後的台北知識分子………………106
一、知識分子的遭遇…………………………………………………107
二、知識分子的轉變…………………………………………………110
第四節 「辯」奏曲——「橋」上的論爭………………………….114
一、台灣意識聚集……………………………………………………116
二、恢復五四傳統……………………………………………………118
三、台灣文化重整……………………………………………………120
第肆章 汲取與創化——戰後初期台北文人的文學創作活動…….123
第一節 文學創作活動風貌…………………………………………124
一、本省作家的文學創作……………………………………………125
(一)台灣新文學的聯繫橋樑:舊作重刊…………………………126
(二)台灣新文學的創作文本………………………………………129
二、大陸文學的輸入…………………………………………………131
(一)三○年代中國文藝思潮………………………………………132
(二)外國文學的譯介………………………………………………135
(三)推行國語文運動………………………………………………140
第二節 二二八前的台灣文學創作…………………………………143
一、本省文人的社會關懷……………………………………………144
二、外省文人的文學創作主題………………………………………154
第三節 二二八後的台灣文學創作…………………………………159
一、文學創作之轉變——寫實主義卅歷史題材……………………160
二、「身份認同」的焦灼感——夜明前台灣,波茨坦科長….175
第伍章 結語——未央的台北……………………………………….182
第一節 台北表情的喪失與重現……………………………………184
第二節 文學活動的初步拼貼………………………………………185
【參考書目】…………………………………………………………188
【附錄】………………………………………………………………203
附錄一、戰後初期(1945—1949)台北文人文學創作初編………203
附錄二、戰後初期(1945—1949)台北文學大事記………………215
參考文獻 一、史料(依年代先後順序)
(一)雜誌
《台灣文學》(1941~1943)原出版者:啟文社,覆刻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前鋒》創刊號(光復紀念號)(1945.10.25)原出版者:台灣留學國內學友會;
資料提供:台灣史料中心;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政經報》半月刊,1945.10.25~1946.7.25(共11期)原出版者:政經報社;資料提供者:台灣史料中心;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大同》雜誌,台北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部出版,1945.11.12創刊。
《新風》雜誌,台北:昌明誌社發行,1945.11.15創刊。
《新新》(1945.11.15~1947.1.5)1卷1期~2卷1期,原出版者:新新月報社;資料提供者:鄭世璠;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中華》雜誌,台北發行,1946.1.20創刊(共兩期,第二期為4.30出刊)
《新台灣》(1946.2.15~1946.5.1)創刊號~第四期,原出版者:新台灣雜誌社;資料提供者:1~3期秦賢次,4期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海疆》雜誌,台北:海疆出版社,1946.3(目前僅見第三期)
《民權通訊社甲種稿》,台北:民權通訊社,1946.3.1創刊。
《日月譚週報》(1946.4-1946.8)第1~22期。
《台灣評論》(1946.7.1~1946.10.1)創刊號~1卷4期,原出版者:台灣評論社;資料提供者:台灣史料中心;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新知識》(1946.8.15),原出版者:新知識出版社;資料提供者:秦賢次;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文化》(1946.9.15~1950.12.1)(共6卷27期)原出版者:台灣文化協進會;資料提供者:台灣史料中心、秦賢次;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內外要聞》(1946.11-1947.2)第1~8期。
《文化交流》(1947.1.15)原出版者:文化交流服務社;資料提供者:台灣史料中心;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創作》(1948.4.1~1948.8.9)(創刊號~1卷5、6期)原出版者:創作月刊社;資料提供者:毛文昌;覆刻出版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龍安文藝》創刊號,1949。
(二)報紙
《和平日報》1946.1-1947.11
《人民導報》1946.1.1-1947.2
《民報》1945.10.10-1947.2
《大公報》1946.7-1949.5(臺版)
《台灣新生報》1945.10.25-
《中央日報》1949.3.12-
《中華日報》1947-1949
《公論報》194710.25-1949
(三)政府公報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5.9-1947.3)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編輯室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政令彙編——廣播詞輯要——三十四年》(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2)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陳長官治台言論集》(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5)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台灣一年來之宣傳》(台北:台灣省行政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12)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台灣現況參考資料》(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12)
二、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列)
《台北報業一覽》(台北報業公會印行,1950.10)
《台灣美術全集》(第一卷~第二十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3.2)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12)
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噤啞的論爭》(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9初版)
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那些年,我們在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2001.8初版)
又清盛吉著、魏廷朝譯《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9)
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主編《台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台北: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
中島利郎編《日據時代台灣文學雜誌——總目.人名索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3初版)
中島利郎編《台灣新文學與魯迅》(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5初版)
文崇一著《歷史社會學——從歷史中尋找模式》(台北:三民書局,1995.11)
行政院文建會出版《台灣文學發展現象——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6.6初版)
行政院文建會出版《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文訊雜誌社編輯,1986.4初版)
王昶雄著《驛站風情》(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3.6初版)
王曉波編《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8初版)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台北市志》(11卷)(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91)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台北人物誌》(三冊)(台北市政府新聞處,2000.11)
台灣新生報社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台灣年鑑》,(台北:台灣新生報社,1947.6)
艾德華.薩依德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11)
朱昭陽口述、吳君瑩記錄、林忠勝撰《朱昭陽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台灣版初版)
江自得主編《殖民地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2初版)
江寶釵著《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8.6)
余光中等著《文學的台北》(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0.5初版)
吳新榮著《吳新榮回憶錄——清白交代的台灣人家族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6二版)
吳新榮著、張良澤編《吳新榮全集》(台北:遠景出版社,1981)
吳濁流著《亞細亞的孤兒》(台北:遠景出版社,1978)
吳濁流著《波茨坦科長》(台北:遠景出版社,1977)
吳濁流著《無花果》(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9台灣版初版)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台灣連翹》(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9台灣版初版)
呂正惠編《文學的後設思考》(台北:正中書局,1991.9)
李岳勳著《採訪二年》(台北:公論報社,1949.12)
李純青著《獻曝》(台北:台灣新生報社,1946.4)
李純青著《望鄉》(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11)
李清志著《台北方舟計畫》(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12)
李清志編《台北電影院——城市電影空間深度導遊》(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10初版)
李筱峰著《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10初版)
李筱峰著《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社,1986.02初版)
李歐梵著《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
汪彝定著《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台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10)
辛廣偉著《台灣出版史》(大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初版)
巫永福著、沈萌華主編《巫永福全集》(共九冊)(台北:傳神福音出版,1995)
何清欽著《光復初期之台灣教育》(復文圖書出版社,1980.3)
林木順編《台灣二月革命》(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2初版)
林亨泰著、呂興昌編訂《林亨泰全集》(共十冊)(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9)
林載爵著《台灣文學的兩種精神》(南台灣文學二——台南市作家作品集)(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5初版)
林衡哲、張恒豪編著《復活的群象——台灣卅年代作家列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9二版。
林淇瀁著《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10)
邱坤良著《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舊劇與新劇(1895-1945)》(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6)
邱貴芬著《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嬝炕n(台北:元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初版)
周夢江.王思翔著、葉芸芸編《台灣舊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4)
垂水千惠著、珨A花譯《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2)
施敏輝編《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9初版)
洪伯溫著《台北地誌新探》(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12)
范泉著《遙念台灣——范泉散文集》(台北:人間出版社,2000.2初版)
徐開著《巴金傳》(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10二版)
時報文化編輯委員會《珍藏20世紀台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2000.10初版)
張光直著《蕃薯人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1初版)
張明雄、單兆榮、郭亭著《躍昇的城市——台北》(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9初版)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著《台灣近代名人誌》(共七冊)(台北:自立晚報,1987.12)
張蒼松著《典藏艋假舺歲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7.9初版)
莊永明著《呂泉生的音樂世界》(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12)
莊永明著《台北老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1.7初版)
莊永明編《台北市文化人物列傳》(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97.5)
莊永明著《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初版)
陳正祥著《台北市志》(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10二版一刷)
陳伯海、袁進主編《上海近代文學史》(大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
陳芳明編《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9台灣版初版)
陳芳明編《台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台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發行,1991.3初版)
陳芳明著《楊逵的文學生涯——先驅先覺的台灣良心》(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初版)
陳芳明著《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10初版)
陳芳明著《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初版)
陳映真、曾健民編《1947-1949:台灣文學問題論議集》(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9初版)
陳映真等著《呂赫若作品研究——台灣第一才子》(台北:聯合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7.11)
陳國祥、祝萍著《台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10初版)
陳惠雯著《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台北:三友總經銷,1999)
陳逸松口述、吳君瑩記錄、林忠勝撰述《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6)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上下兩冊)(南京出版社,1989.12)
釩T雅《島嶼容顏——台灣文學評論集》(台北:台北縣文化局,2000.12)
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共四卷)(台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
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08初版)
彭瑞金編《台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戰後第一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游勝冠著《台灣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7初版)
焦桐著《台灣戰後初期的戲劇》(台北:臺原出版社,1990.6初版)
黃武忠著《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8初版)
黃惠禎《楊逵及其作品研究》,(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7)
楊逸舟著、張良澤譯《二二八民變:台灣與蔣介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3)
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葉盛吉傳:一台灣知識分子之青春.徬徨.探索.實踐與悲劇》(台北:人間出版社,1995.3初版)
楊照著《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4)
楊照著《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10)
楊渡著《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1923-1936)(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8)
楊肇嘉著《楊肇嘉回憶錄》(共二冊)(台北:三民書局,1988三版)
葉石濤著《小說筆記》(台北:前衛出版社,1983)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8.4再版)
葉石濤著《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
葉石濤著《一個老朽作家的五○年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9)
葉石濤著《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台北:翰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9初版)
葉芸芸編.寫《證言二二八》(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2)
葉肅科著《日落台北城》(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1993.9初版)
葉榮鐘著《台灣人物群像》(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8初版)
葉榮鐘著《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8初版)
劉捷著《我的懺悔錄》(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10)
豪澤爾著、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出版社,1990.7二版)
台灣新生報社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台灣年鑑》(台北:臺灣新生報社,1947.6)
歐坦生著《鵝仔——歐坦生作品集》(台北:人間出版社,2000.9初版)
鄧南光等攝影,漢寶德等撰文《台北老地圖散步》(台北: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9初版)
謝里法著《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5三版)
謝里法編《台灣出土人物誌》(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9)
謝里法著《我所看到的上一代》(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12初版)
鍾鐵民編《鍾理和全集》(共六冊)(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10)
蕭越著《今日之台灣》(自由出版社,1949.12)
藍博洲著《麥浪歌詠隊——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台大部份)》(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4初版)
藍博洲著《天未亮——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師院部份)》(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4初版)
藍博洲著《台灣好女人》(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6初版)
藍博洲著《沈屍.流亡.二二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3)
藍博洲著《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8初版)
藍博洲著《白色恐怖》(台北:揚智出版社,1993.5)
豐一吟等著《豐子愷傳》(台北:蘭亭書店,1987.3.31初版)
蘇新著《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4初版)
戴國煇、葉芸芸《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2)
三、單篇論述(依姓氏筆畫排列)
〈悼念王井泉特輯〉,《台灣文藝》第二卷第九期,1965.10。
《台北畫刊.台北人物誌特刊》第394期,2000.11。
王井泉〈實驗小劇場演出——我的感想〉,《台灣新生報》《橋》副刊20期,1947.9.19。
王古勳〈山水亭——大稻埕的梁山泊——憶王井泉〉《台灣文化》第九期、第十期、第十一期,1986.12、1987.4。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輯《台北文物》第三卷第三期「新文學、新劇運動專號」。
向陽〈「副」刊「大」業——台灣報紙副刊的文學傳播模式初探〉,收入瘂弦、陳義芝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7)
何義麟〈戰後初期台灣報紙之保存現況與史料價值〉,《台灣史料研究》第八號,1996.08。
何義麟〈戰後初期台灣出版事業發展之傳承與移植(1945~1950)〉,《台灣史料研究》第十號,1997.12。
何義麟〈《政經報》與《台灣評論》解題——從兩份刊物看戰後左翼勢力之言論活動〉,《台灣史料研究》第十號,1997.12。
呂正惠〈葉石濤和戰後台灣文學的「斷層」與「跨越」〉,收入鄭炯明編《點亮台灣文學的火炬——葉石濤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6)
呂興昌〈日治時代台灣作家在戰後的活動〉,收入《台灣文學發展現象——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6)
李筱峰〈二二八前的文化衝突〉,《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12。
李瑞騰〈台北:一個文學中心的形成〉,《台灣文學觀察雜誌》1993.9。
李瑞騰〈光復初期台灣新生報《文藝》副刊研究〉,收入瘂弦、陳義芝主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基金會,1997.11)
林梵(瑞明)〈讓他們出土——台灣新生報「橋」副刊小說選介〉,《文學界》第10期,1984.5。
林瑞明〈戰後台灣文學的再編成〉,收入林瑞明著《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6.7)
林曙光〈不堪回首話當年〉,《文學台灣》第4期,1992.9。
林曙光〈相逢何必曾相識——回憶投稿上海《文藝春秋》〉,《文學台灣》第2期,1992.3。
林曙光〈台灣光復初期日文寫作的回顧〉,《文學界》第10集,1984.5。
林衡哲〈復活的群象——台灣卅年代作家列傳序〉,收入林衡哲、張恒豪編著《復活的群象——台灣卅年代作家列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9)
林衡哲〈深耕台灣文化的水牛——寫我的文化摯友王古勳兄〉,收入林衡哲著《開創台灣文化的新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11。
林淇瀁〈戰後台灣文學傳播困境初論——一個「文化研究」向度的觀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釩T雅編《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師範大學,1995)頁347-361。
岡崎郁子〈戰後初期王育德之思想與文藝〉(論文抽印本),發表於國史館主辦之「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學術討論會」,2001.10.23—24
陳芳明〈失去的山水亭——紀念吾友王古勳〉收入林衡哲著《開創台灣文化的新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11。
陳芳明〈後現代或後殖民——戰後台灣文學史的一個解讀〉,收入《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4)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9 ——戰後初期文學的重建與頓挫〉,《聯合文學》第197期,2001.3。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10——二二八事件後的文學認同與論戰〉,《聯合文學》第198期,2001.4。
陳建忠〈被詛咒的文學?——戰後初期(1945-1949)台灣小說的歷史考察〉,收入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8.12)。
邱貴芬〈「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收入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7初版)。
婁子匡〈王井泉與山水亭〉,《台北文獻》直字第六、七、八期合刊,1969.12。
梁秉鈞〈都市文化與香港文學〉。收入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7.20初版)
陶榆V〈台灣光復初期的語言問題〉,《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12。
竟?|〈在光復之影下——戰後初期龍瑛宗的文學活動〉(上)(下),《文學台灣》第33、34期,2000.1、2000.4。
彭瑞金〈「橋」副刊始末〉,《台灣史料研究》第9期,1997.5。
彭瑞金〈記一九四八年前後的一場台灣文學論戰〉,《文學界》第10期,1984.5。
游勝冠〈戰後台灣第一場台灣文學論戰〉,《台灣史田野調查通訊》27,1993.6
黃英哲〈戰後初期台灣(1946-1948)——兼論二二八前夕長官公署時代的文化政策〉,收入《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2)
黃英哲〈章婸n與台灣(1946-48)——兼論二二八前夕長官公署的文化政策〉,收入《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2)
黃英哲〈魯迅思想在台灣的傳播(1945-1949):試論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重建與國家認同〉,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1994.6。
黃英哲〈戰後初期台灣文化的重編(1945-1947)——台灣人「奴化」了嗎?〉,收入雄獅美術月刊社編《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2)
楊式昭〈光復後台灣重要文化政策之觀察1945-1994〉,收入《台灣文化百年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1999.12。
楊義〈三十年代上海現代派的都市文化意識〉,收入《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1初版)。
楊義〈光復前台灣小說的文化歸屬〉收自《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1初版)。
葉六仁(石濤)〈四○年代的台灣文學〉,《文學界》第9期,1986.11。
葉石濤〈接續祖國臍帶之後——從四○年代台灣文學看「中國意識」和「台灣意識」的消長〉,收入葉石濤著《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3)
葉石濤〈流票遣堛滿A必歡呼收割——光復初期的台灣日文文學〉,《文學界》第9期,1984.2
葉芸芸〈試論戰後初期的台灣智識分子及其文學活動(1945-1949)〉,原載《文季》二卷五期,1985.06;後收錄於台灣文學研究會編《先人之血,土地之花》,(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8)。
鄭梓〈戰後台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12。
鍾肇政〈艱困孤寂的足跡——簡述四十年代本省鄉土文學〉,《文訊月刊》第九期,1984.3。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郁雯《台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的小說為研究中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6。
王昭文《日據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文藝台灣》、《台灣文學》、《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6。
朱家慧《太陽下的兩個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國立成奶j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6。
余昭玟《葉石濤及其小說研究》,國立成奶j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2。
李泰德《文化變遷下的台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6。
李麗玲《五○年代國家文藝體制下台籍作家的處境及其創作初探》,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6。
杜劍峰《台灣文學的老井-—以五○年代的葉石濤及其再出發為中心》,國立成奶j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6。
林以青《文學經驗中的都會情境轉化之探討:以五○年代—七○年代的台北市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6。
林秀萍《二十世紀上海租界文學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6。
林春蘭《楊雲萍的文化活動與其精神歷程》,國立成奶j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6。
邱函妮《街道上的寫生者——日治時期的台北圖像與城市空間》,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6。
吳純嘉《人民導報研究(1946-1947)——兼論其反應出的戰後初期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7。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6。
莊惠惇《文化霸權.抗爭論述——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分析》,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6。
竟?|《戰後龍瑛宗及其文學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6。
雩硌屆m戰後初期台灣文學的重建——以《台灣新生報》「橋」副刊為主要探討對象》,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6。
張金牆《台灣文藝研究》,國立成奶j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6
蔡其昌《戰後(1945-1959)台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1。
蔡芳玲《一九四九前後遷台作家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6。
五、相關網站
(一)台北官方網站
台北市政府http://www.taipei.gov.tw/
台北市新聞處http://www.doi.tcg.gov.tw/
台北市文化局http://www.cabot.taipei.gov.tw/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http://www.chr.taipei.gov.tw/
台北市中山堂http://www.csh.taipei.gov.tw/
二二八檔案查詢網http://www.webbsp.com.tw/wallace/228/
國史館http://www.drnh.gov.tw/
(二)台灣文學網站
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http://ws.twl.ncku.edu.tw/
台灣文學步道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liter/
台灣文學與傳播研究室http://www.hello.com.tw/~sun2000/
暗光鳥e厝http://home.earthlink.net/~tantenn/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http://www.twcenter.org.tw/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02-6-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