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1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9 、訪客IP:18.224.54.96
姓名 劉婷蕙(Ting-Hui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韓愈散文通變論
相關論文
★ 單士釐及其旅遊文學—兼論女性遊歷書寫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將自《周易》以來普遍應用於政治、社會、與人生哲理的「通變」思想轉化為系統的文學理論,劉勰乃是第一人,而韓愈雖從未明言「通變」二字,但仔細分析他的文學觀,的確受到《文心雕龍》的影響,並且在實際的創作中加以發揚。本論文希望能從韓愈的散文中證明他的文學思想有極大的部分是對劉勰「通變論」的繼承與發展,並探討韓愈所建立的通變論內容要義,以及他如何將通變論實踐在散文創作之中,從而分析其對後世的影響。期望能在既有的韓愈研究領域增加一個新的議題,且能使文學流變的研究除了在「橫的移植」外,對於「縱的繼承」也有所釐清與發揚。本論文主旨在探討韓愈的散文通變論,內容以韓愈的散文為研究範圍,不包括韓愈的詩作。因此以《韓昌黎文集》原典為主,配合海峽兩岸出版之文學思想與創作理論專著,及韓愈文論的相關研究,並參考與文學「通變」理論相關之論著,博觀約取,探究韓愈散文關於「通變」之思想淵源,運用於文學理論、文學創作、鑑賞批評,及其價值與影響,並與劉勰之通變論比較,析論其對後世文壇所產生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步驟方面,首先,從最早出現「通變」二字的《周易》中去釐清它原始的義涵,並分析其後詞義及使用上是否有演變;其次,探討《文心雕龍》的「通變論」;再次,研究中唐的政治社會背景及文學思想,剖析韓愈產生散文通變論的內因、外緣及目的;第四,從《韓昌黎文集》中歸納分析韓愈的文學理論與「通變」相關的論述;第五,從他的散文作品中探討他對「通變論」的實踐;最後,對照韓愈與劉勰的「通變論」,找出其繼承關係並比較兩者的異同,以分析這種文學觀對歐陽脩、三蘇、王安石、公安三袁及桐城派的影響。
關鍵字(中) ★ 韓愈
★ 劉勰
★ 文心雕龍
★ 通變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目的-------------------------------------------------------------------------------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4
第二章 通變義涵-----------------------------------------------------------7
第一節 通變釋義-------------------------------------------------------------------------7
第二節 劉勰的文學通變論-------------------------------------------------------------11
壹、通變論主旨----------------------------------------------------------------------------11
貳、通變論內容----------------------------------------------------------------------------14
一、通變的文學史觀----------------------------------------------------------------------14
二、通變的文學理論----------------------------------------------------------------------16
第三章 韓愈的散文通變論-----------------------------------------------22
第一節 韓愈主張散文通變論的背景-------------------------------------------------22
一、對文章道喪的痛心-------------------------------------------------------------------22
二、對科舉取士制度的不滿-------------------------------------------------------------24
三、文人存在的生命價值----------------------------------------------------------------25
第二節 韓愈講求散文通變的目的----------------------------------------------------28
一、建立個人色彩的聖人之道----------------------------------------------------------28
二、倡導個人風格的寫作方式----------------------------------------------------------30
第三節 韓愈散文中的「通變」精神-------------------------------------------------32
一、通變的中心思想:修辭明道-------------------------------------------------------32
二、通變的文體改革:融合駢散-------------------------------------------------------34
三、通變的主要作法:務去陳言-------------------------------------------------------36
四、通變的文學風格:雄放怪奇-------------------------------------------------------37
第四節 韓愈散文通變論的具體實踐-------------------------------------------------40
壹、領導古文運動-------------------------------------------------------------------------40
一、改革文體-------------------------------------------------------------------------------40
二、復興儒學-------------------------------------------------------------------------------41
三、排斥佛老-------------------------------------------------------------------------------42
四、擴大古文影響-------------------------------------------------------------------------45
貳、對優良文化傳統多方面的繼承----------------------------------------------------47
參、學而能變、變中出新----------------------------------------------------------------48
一、對各類文體的獨開門戶--------------------------------------------------------------48
二、創新的題材-----------------------------------------------------------------------------53
三、在遣辭造句上求新求變--------------------------------------------------------------61
四、講求文從字順--------------------------------------------------------------------------62
第五節 劉勰、韓愈通變論的比較-----------------------------------------------------63
壹、通變的對象-----------------------------------------------------------------------------63
一、文辭氣力,通變則久-----------------------------------------------------------------63
二、陳言務去,氣盛言宜-----------------------------------------------------------------65
貳、通變的目的-----------------------------------------------------------------------------67
一、望今制奇,參古定法-----------------------------------------------------------------67
二、閎中肆外,能自樹立-----------------------------------------------------------------68
第四章 韓愈散文通變論對後世的影響---------------------------------72
第一節 從「文從字順」到「平易自然」--------------------------------------------72
一、道易知,言易明-----------------------------------------------------------------------73
二、文理自然,姿態橫生-----------------------------------------------------------------74
第二節 從「修其辭以明其道」到「實用」的創作觀-----------------------------75
一、中於時病而不為空言-----------------------------------------------------------------76
二、有益於濟世之實用--------------------------------------------------------------------76
三、文章合用世-----------------------------------------------------------------------------77
第三節 文道合一-內容與形式並重的寫作風格-----------------------------------79
一、道勝而文不難自至--------------------------------------------------------------------79
二、有道有藝--------------------------------------------------------------------------------80
第四節 從「陳言務去」、「詞必己出」到「去同求異」--------------------------81
一、出新意於法度之中--------------------------------------------------------------------81
二、獨抒性靈,不拘格套-----------------------------------------------------------------83
三、新奇遠大--------------------------------------------------------------------------------85
第五節 從「能自樹立,不因循」到「通時合變」--------------------------------87
第五章 結論------------------------------------------------------------------90
參考文獻------------------------------------------------------------------------9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依韓愈文集、韓愈專門研究、古文研究(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散文駢文研究、文學史文學批評史文學理論(包括文心雕龍)、其他(包括經史子、其他集部書籍)、論文集期刊學位論文排列;又古籍部分按時代先後,今人著作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同一作者之不同著作則按出書年代先後排列。
一、 韓愈文集
朱 熹 《朱文公校昌黎文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民國54年6月
馬其昶 《韓昌黎文集校注》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5年10月
童第德 《韓愈文選》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5年5月
二、 韓愈專門研究
方 介 《韓柳新論》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9年3月
王更生 《韓愈散文研讀》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2年11月
王基倫 《韓柳古文新論》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85年6月
朱 剛 《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年10月
何法周 《韓愈新論》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988年6月
李善馨 《韓愈資料彙編》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73年4月
林 紓 《韓柳文研究法》 香港:龍門書店 1969年10月
吳文治 《韓愈資料彙編》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73年4月
胡楚生 《韓柳文新探》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80年6月
孫昌武 《韓愈散文藝術論》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6年7月
張清華 《韓學研究》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陳幼石 《韓柳歐蘇古文論》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3年5月
陳寅恪、陳登原 《韓愈論評》 香港:龍門書店 1969年10月
蔣 凡 《文章并峙壯乾坤-韓愈柳宗元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閻琦、周敏《韓昌黎文學傳論》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3年1月
鄧潭洲 《韓愈研究》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5月
鄧國光 《韓愈文統探微》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1年12月
黃雲眉 《韓愈柳宗元文學評價》 濟南:齊魯書社 1980年1月
曾子魯 《韓歐文探勝》 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 1993年12月
葉百豐 《韓昌黎文彙評》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79年2月
錢基博 《韓愈志》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64年5月
羅聯添 《韓愈研究》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66年11月
三、 古文研究(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
王更生 《柳宗元散文研讀》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3年5月
王更生 《歐陽修散文研讀》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5年11月
王更生 《蘇軾散文研讀》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90年5月
王基倫 《唐宋古文論集》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90年10月
朱世英、郭景春《唐宋八大家散文技法》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1989年3月
何寄澎 《唐宋古文新探》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0年5月
李道英 《唐宋古文研究》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5月
吳小林 《唐宋八大家》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88年12月
梁啟超 《王安石傳》 湖南:海南出版社 1993年4月
曾棗莊選釋 《三蘇文藝思想》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5年10月
張清華 《唐宋散文》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2000年4月
陳祥耀 《唐宋八大家文說》 莆田: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
葛曉音 《唐宋散文》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6月
錢冬父 《唐宋古文運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年5月
四、 散文、駢文研究
朱世英等《中國散文學通論》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
吳小林 《中國散文美學》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84年7月
吳興人 《中國雜文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3月
金秬香 《駢文概論》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6年6月
陳必祥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2年5月
陳 柱 《中國散文史》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年3月
陳書良、鄭憲春 《中國小品文史》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9月
郭預衡 《中國散文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6月
張仁青 《中國駢文發展史》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4月
張仁青 《中國駢文析論》 台北:東昇出版社 民國69年5月
張夢新 《中國散文發展史》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8年7月
褚斌杰 《中國古代文體概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5月
劉一沾、石旭紅 《中國散文史》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84年9月
劉衍生 《中國散文史綱》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6月
劉麟生 《中國駢文史》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年5月
五、 文學史、文學批評史、文學理論(包括文心雕龍)
王更生 《文心雕龍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8年10月增訂三版
王更生 《文心雕龍新論》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0年5月
王更生 《文心雕龍讀本》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0年9月
王更生 《文心雕龍導讀》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82年7月
王更生 《台灣近五十年文心雕龍研究論著摘要》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8年5月
王忠林等《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 台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74年5月修訂三版
王金凌 《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古篇)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6年4月
王金凌 《中國文學理論史》(六朝)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7年4月
王運熙、楊明《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中國文學批評史》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民國82年3月二版一刷
王禮卿 《文心雕龍通解》 台北:黎民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75年5月
王運熙 《文心雕龍探索》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4月
沈 謙 《文心雕龍批評論發微》 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國66年5月
沈 謙 《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0年5月
李建中 《中國古代文論》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年9月
李國華 《文學批評學》(修訂本) 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9年12月
李澤厚、劉綱紀 《中國美學史》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75年5月
李 鐸 《中國古代文論教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吳興明 《中國傳統文論的知識譜系》 四川:巴蜀書社 2001年12月
周質平 《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兼論袁宏道的生平及其風格》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5年6月
周振甫 《文心雕龍注釋》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73年5月
范文瀾 《文心雕龍注》 台北:開明書店 民國47年4月
胡雲翼著、江應龍校訂《增訂本中國文學史》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78年9月四版
徐中玉主編 《通變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9月
郝躍南 《道的承擔與逃逸-六朝與唐代文論差異及文化闡釋》 四川:巴蜀書社 2000年11月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1年9月
郭紹虞 《中國歷代文論選》 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國76年7月
張少康等《文心雕龍研究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張伯偉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5月
陸侃如、牟世金 《劉勰和文心雕龍》 台北:國文天地出版社 民國80年5月
陸侃如、牟世金 《文心雕龍譯注》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80年
曹順慶等《中國古代文論話語》 四川:巴蜀書社 2001年7月
游國恩等主編 《中國文學史》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民國79年11月
華仲麐 《中國文學史論》 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民國74年10月五版
黃 侃 《文心雕龍札記》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2年6月
黃春貴 《文心雕龍之創作論》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7年4月
黃端陽 《文心雕龍樞紐論研究》 台北:國家出版社 民國89年5月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 《中國文學理論史》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82年12月
黃維樑 《中國古典文論新探》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11月
葉慶炳 《中國文學史》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81年9月三刷
廖蔚卿 《六朝文論》 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國67年4月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 台北:莊嚴出版社 民國80年1月
劉大杰 《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80年7月
劉文忠 《中古文學與文論研究》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0年6月
劉永濟 《文心雕龍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63年10月
劉 渼 《台灣近五十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 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民國90年3月
蕭占鵬主編 《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匯編評注》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
羅宗強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6年10月
羅根澤 《中國文學批評史》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79年2月再版
羅聯添 《唐代文學論集》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78年5月
顧易生、蔣凡《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4月
六、 其他(包括經史子、其他集部書籍)
(一)古籍
經部
《周易》 (十三經注疏本文選樓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71年8月9版
《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南昌府學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71年8月9版
《榖梁傳》 (十三經注疏本南昌府學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71年8月9版
《孟子》 (十三經注疏本南昌府學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71年8月9版
史部
(漢)司馬遷 《史記》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 67年11月
(漢)班 固 《漢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0年9月7版
(宋)范 曄 《後漢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3年3月7版
(梁)蕭子顯 《南齊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64年3月
(唐)李 肇 《唐國史補》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48年5月
(唐)姚思廉 《梁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64年1月
(唐)姚思廉 《陳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64年3月
(唐)劉知幾 《史通》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69年9月
(宋)劉 咰等 《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1年5月7版
(宋)歐陽修、宋祁等 《新唐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81年1月7版
(清)王國維 《宋元戲曲史》 台北:河洛書局 民國64年9月
集部
(唐)李 善注 《昭明文選》 台北:文化圖書公司 民國68年4月
瞿蛻園校注 《李白集校注》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70年3月
柳宗元 《柳宗元集》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9年3月
李 翱 《習之先生文集》 上海:上海會文堂影印本 民國4年
皇甫湜 《皇甫持正文集》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8年5月
歐陽脩 《歐陽文忠公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8年4月
蘇 洵 《嘉祐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4年5月
蘇 軾 《蘇東坡全集》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53年4月
蘇 轍 《欒城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4年5月
王安石 《臨川先生文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8年4月
曾 鞏 《元豐類稿》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76年9月
秦 觀 《淮海集》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7年4月
(宋)李 昉等編 《文苑英華》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68年10月
(宋)孫 奕 《履齋示兒編》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國24年1月
(宋)釋惠洪 《冷齋夜話》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59年8月
朱熹著,(宋)黎靖德編 《朱子語類》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62年5月
郭齊、尹波點校 《朱熹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
袁宏道 《袁中郎集》 台北:五洲出版社 民國49年5月
(明)王 鏊 《震澤長語》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民國85年4月
(明)吳 訥 《文章辨體序說》 台北:長安出版社 民國67年12月
(明)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 台北:長安出版社 民國67年12月
顧炎武 《日知錄》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 民國67年6月
劉熙載 《藝概》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77年9月
(清)蔣湘南 《七經樓文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1月
(清)嚴可均輯《全梁文》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年4月
(清)嚴可均輯《全漢文》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年4月
(清)康熙敕編 《全唐詩》 台北:明倫出版社 民國60年10月
(清)董 誥等編 《全唐文》 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11月
袁 枚 《隨園詩話》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85年6月
方苞著,劉季高點校 《方苞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5月
劉大櫆 《劉海峰文集》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1年5月
姚鼐編,王文濡評註 《評註古文辭類纂》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62年9月
姚 鼐 《惜抱先生尺牘》 上海:廉泉小萬柳堂重刊本 1909年
梅曾亮 《柏哯山房文集》(中華文史叢書第十二輯,清咸豐六年刊本影本) 台北:台灣華文書局 民國57年4月
章學誠 《文史通義》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68年7月
阮 元等《國史文苑傳》 台北:廣文書局 民國66年5月
(清)徐 松 《登科記考》 台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 民國76年7月
(清)劉毓崧 《通義堂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11月
(二)今人專著
王鎮遠 《梅曾亮文選》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992年3月
周中明 《桐城派研究》 瀋陽:遼寧大學 1999年7月
周振甫 《古代名家寫作技巧漫談》 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國76年7月
吳孟復 《桐城文派述論》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2年5月
孫康宜 《文學的聲音》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90年10月
錢 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67年5月
簡恩定 《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1年3月
羅聯添、王國良《唐代文學論著集目》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73年6月增訂版
七、論文
(一)論文集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文心雕龍綜論》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77年5月
戶田浩曉等著、曹順慶編 《文心同雕集》 成都:成都出版社 1990年6月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9年3月
韓愈學術討論會組織委員編 《韓愈研究論文集》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0月
《19-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集》 開封:河南大學 1997年8月
(二)期刊論文、單篇論文
方 介 〈談韓愈以文為戲的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6期 2000年3月
方元珍 〈王半山古文探原〉,《空大人文學報》第二卷 民國82年4月
王更生 〈隋唐時期的龍學〉,《文心雕龍研究》第一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王 琅 〈論明代反擬古主義的先驅〉,《文理通識學術論壇》第2卷 民國88年6月
牟世金 〈文律運周,日新其業-《文心雕龍‧通變》新探〉,《文史哲》1989年第3期
池方興 〈韓愈的心態特徵及對其詩文創作的影響〉,《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2期 2000年4月
杜黎均 〈《文心雕龍》的文學革新觀〉,《文心雕龍學刊》第4輯 1986年12月
李玉福 〈韓愈對文章語言發展的貢獻〉,《唐山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3卷第3期 2000年9月
李逸津 〈〝通變〞三說〉,《天津師大學報》1983年第2期
李雙華 〈道濟天下之溺-韓愈古文成就片談〉,《南京化工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何春華 〈簡論韓愈的〝破體為文〞〉,《廣州師院學報》第19卷第2期
汪春泓 〈論劉勰《文心雕龍》在唐初之北南文風融合中所發揮的理論主導作用〉,《鎮江師專學報》2000年 第1期
吳予敏 〈劉勰文學〝通變觀〞的歷史文化考察〉,《文學遺產》1986年第2期
周 敏 〈韓愈碑志的創革之功〉,《南京師大學報》第5期 2000年9月
柯慶明 〈從韓柳文論唐代古文運動的美學意義〉,《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胡守仁 〈論韓昌黎之贈序〉,《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28卷第2期 1995年5月
姚振黎 〈文氣論發微〉,《孔孟月刊》第23卷第11期 1985年7月
姚振黎 〈自劉熙載〈文概〉論韓文之義法〉,《孔孟月刊》第25卷第10期 1987年6月
姚振黎 〈唐代駢文析論〉,《孔孟月刊》第27卷第10期 1989年6月
姚振黎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古典文學學會暨輔仁大學 民國91年3月
姚振黎 〈王安石教育觀析論〉,《文與哲》第一期 2002年12月
孫若風 〈文心雕龍在初唐〉,《唐都學刊》第9卷1993年第3期
孫敏強 〈試述通變觀的歷史發展-兼論劉勰通變觀〉,《杭州大學學報》1986年4期
馬茂元 〈說〝通變〞〉,《江海學刊》1961年第11期
梁道禮 〈重論古文復興〉,《陜西師大學報》第23卷第4期 1994年12月
寇效信 〈通變釋疑〉,《陜西師大學報》1985年第4期
陳寅恪 〈論韓愈〉,《歷史研究》第二期 1953年
陳伯海 〈變則通,通則久-論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文學遺產》2000年第1期
陳義成 〈試論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規律〉,《遼寧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崔際銀 〈始于篤學 終乎變新-略論歐陽修對韓愈的繼承與發展〉,《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19卷第4期 1996年10月
張幼良 〈論韓愈碑志文的無法及其成因〉,《常熟高專學報》第13卷第5期 1999年
張瑞興 〈韓柳「古文運動」內涵源於文心雕龍「原道、徵聖、宗經」之探討〉,《虎尾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 民國89年
曾子魯 〈韓愈的通變觀及其創作實踐〉,《周口師專學報》第15卷第6期 1998年12月
廖志超 〈蘇軾文學批評理論初探〉,《吳鳳學報》第8卷 民國89年7月
滕福海 〈《文心雕龍》〝通變〞矛盾新論〉,《溫州師專學報》1985年第4期
潘新華 〈劉勰的通變理論與實踐〉,《湖州師專學報》 1995年第2期
歐宗智 〈歐陽修豐樂亭記與醉翁亭記題旨情境之探析〉,《中國語文》90卷第3期 民國91年3月
樊德三 〈中國古代的文學發展論〉,《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蔡文彥 〈試析論王安石議論文〉,《孔孟月刊》第38卷第7期 民國89年3月
蔡秀玲 〈以言達意-論蘇軾「辭達」說〉,《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3卷 民國91年6月
劉文斌 〈韓愈興復古文的利與弊〉,《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 1997年
穆克宏 〈變則其久,通則不乏-劉勰論文學的繼承和創新〉,《福建師大學報》1987年第3期
鄭明娳 〈從異端出發-晚明社會與「公安派」文學〉,《聯合文學》第7卷第8期 民國80年6月
鄭毓瑜 〈文學典律與文化論述-中古文論中的兩種「原道」觀〉,《漢學研究》第18卷第2期 民國89年12月
鄭月梅 〈韓愈推行古文的動機探索〉,《嘉義技術學院學報》第58期 1998年
盧燕平 〈韓愈創作心態管窺-從〈送高閑上人序〉談起〉,《西北師大學報》第35卷第5期 1998年9月
盧寧、李振榮 〈論《新唐書》《舊唐書》對韓愈評價之差異-兼談與〈毛飲傳〉之問世相關的幾個問題〉,《中州學刊》2001年第2期
韓錦標 〈試論韓愈古文理論的繼承性與創新性〉,《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羅聯添 〈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漢學研究》第9卷第2期 民國80年12月
(三)學位論文
方 介 《韓柳比較研究:思想、文學主張與古文風格之析論》 台大博士論文 民 國79年6月
王士瑞 《韓文研究》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66年6月
王基倫 《韓歐古文比較研究》 台大博士論文 民國80年5月
李章佑 《韓昌黎文體研究》 台大碩士論文 民國57年6月
兵界勇 《韓文「載道」與「去陳言」之研究》 台大碩士論文 民國84年6月
吳華陽 《韓愈文結構的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68年6月
金民那 《文心雕龍的通變論》 台大碩士論文 民國77年6月
吳玉如 《劉勰文心雕龍之審美觀》 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85年6月
柳在國 《韓愈文述要》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75年1月
胡仲權 《文心雕龍通變觀考探》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78年6月
南基守 《韓柳散文之比較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民國83年6月
徐亞萍 《文心雕龍通變觀與創作論之關係》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78年6月
高光敏 《韓愈散文發展研究》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89年6月
張蜀蕙 《書寫與文類-以韓愈詮釋為中心探究北宋書寫觀》 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民國89年6月
蔣美華 《韓柳交誼及其相角作品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77年12月
儲砥中 《韓柳文比較研究》 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55年6月
簡添興 《韓愈之思想及其文論》 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67年6月
指導教授 姚振黎(Chen-li Yao) 審核日期 2004-7-1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