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121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6 、訪客IP:3.128.199.210
姓名 江千慧(Chien-hui 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
(mechanism,skip,shutter-the aestheticism of Xi Xi's novel)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食人★ 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
★ 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 「周杰倫」現象研究
★ 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 夢的文學內涵:以台灣現代詩為討論場域
★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 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
★ 怎樣情色?如何文學?──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 臺灣運動員傳記研究
★ 《狼圖騰》研究★ 逯耀東飲食散文研究
★ 焦桐與《飲食》雜誌研究★ 臺灣現代詩的飲食話語
★ 花蹤文學獎研究★ 論台灣當代文學中的酒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第八屆「花踪文學獎」得主西西,其小說向來以「變化瑰奇」著稱,堪稱華文小說中前衛線上的佼佼者。本論文即聚焦於西西小說中的藝術營構,將所探討的文本分為「純文字」和「非純文字」兩種類型,探究西西如何從中著手美感的布置。首先,我們從純文字文本對句子乃至句式的安排,觀察西西如何在維持正常文本面貌的情況下,讓閱讀的坦途變得機關重重。其次著眼於西西的非純文字文本,但由於這個部分所涉及的範圍略廣,所以我們分作三、四兩章討論:第三章從字裡行間的非文字入手,觀察西西如何藉著標點符號的變體以及簡單的幾何圖形,破壞線性閱讀的流暢性,激發讀者的想像力,同時對純文字敘述進行反叛;第四章則專注討論西西的圖文創作,在本章中,我們先上溯其圖文書寫歷史,藉著六0~九0年代間西西的圖文散文,釐清近四十年來圖文創作的風格變化,然後,再針對文本類型,以「實圖」的有無作區分,觀察西西如何讓無實圖的篇章生發出圖像的存在感,而實際存有圖像的文本,其文字又是如何與圖像相互指涉、相互搭配,齊力打破密閉的故事空間,使得故事之流向讀者這頭漫湧,營造出閱讀的奇異氛圍。
摘要(英) Xi Xi, the winner of the 8th Hwua Tzeng award, is famous for her way of varieties over her writing skills. She is undoubtedly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ioneers in writing the mandarin novels among the rest of mandarin authors. While my thesis is truly concentra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er aesthetics, the texts in the thesis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 “ words only” and “not words only ”, to further talk about how Xi Xi magically lay out the aesthetics. First of all, we anatomize the arrangement , from “ words only” to “sentence” to even “ structure”; I found that Xi Xi transforms the customs into an astonishing reading form. Secondly, compared with “ words only”, “not words onl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unctioning the writing skills. So I decided to cut it out into two chapters which are The Chapter 3 and The Chapter 4. The Chapter 3 begins with “not words only, which Xi Xi turns over the traditional stream-like reading system by adding the mutations of geometries and the punctuation marks . That stimulates the reader’s imagination as well as rebels “words only”. However, The Chapter 4 actually focus on her cre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images and writings. In that way I first dived into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combination of images and writings, with Xi Xi’s poetic image of the time during the 60’s to 90’s in comparison, trying to figure out Xi Xi’s transformation of her writing style within almost forty years. And then, in deep with analogizing the model itself to sort out any possibility by the base of the images. I noticed that how Xi Xi sparks the chemical reaction that comes out any vital novels without any image needed. In opposite, the one with images mingle really well one another to break through the cliché writing fashion, which leaves the fantasy for whomever reads her novels.
關鍵字(中) ★ 純文字文本
★ 非純文字文本
★ 切分
★ 讀者反應
★ 重複
★ 標點符號
★ 圖像的存在感
關鍵字(英) ★ not words only
★ presence of image
★ repetition
★ words only
★ punctuation mark
★ reader response
★ literary paus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前言:緣起與承續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方法、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方法 1
三‧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前人研究評述 4
一‧論文方面 5
二‧單篇散論方面 6
第二章 句子機關 9
第一節 切分修辭:斷句與連句 10
一‧往細微處去 10
二‧散裂句 11
三‧連續句 15
第二節 敘述跳針:孿生的句子 18
一‧同步寫真 20
二‧眾聲疊唱 32
三‧紙上電影 42
第三節 敘述快門:固定的句式 49
小結 55
第三章 敘述密碼:點狀的非文字 57
第一節 真假標點符號 58
一‧標點符號體質重建 59
二‧施工中的敘述 63
第二節 其他非文字之秘 68
一‧卸去標點符號的假面 68
二‧非人非物的圖像敘述者 73
小結 85
第四章 文×圖:塊狀的敘述 87
第一節 圖文散文 88
一‧六0年代的談藝專欄及其特色 88
二‧七0年代的《快報》專欄及其特色 90
三‧八0年代末~九0年代的《畫卅話本》、《拼圖遊戲》及其特色 95
第二節 圖文小說 96
一‧國王的新衣:隱圖 96
(一)《哨鹿》裡頭的浮水印 97
(二)〈看《洛神賦圖卷》〉談出一幅畫來 101
二‧圖像的拼貼:貼圖 105
(一)〈浮城誌異〉侵、食現實世界 105
(二)記憶中,〈依沙布斯的樹林〉風吹呼呼 112
三‧作家的指紋:手繪圖 114
(一)手繪圖散文 114
(二)視知覺下的《宇宙奇趣補遺》 115
小結 120
結語 121
參考文獻 一‧西西作品(包括英文譯本)
(一)小說
《春望》,香港:素葉出版社,1982。
《交河》,香港:素葉出版社,1982。
《哨鹿》,香港:素葉出版社,1982。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台北:洪範書店,1984,04。
《鬍子有臉》,台北:洪範書店,1986,04。
《我城》,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
《哨鹿》,台北:皇冠出版社,1986。
A Girl Like Me and Other Stories.John Minford,T.L. Tsim (ed.) Hong Kong:Renditions.1986.
《手卷》,台北:洪範書店,1988,03.
《母魚》,台北:洪範書店,1990,09。
《美麗大廈》,台北:洪範書店,1990,06。
《候鳥》,台北:洪範書店,1991,09。
《象是笨蛋》,台北:洪範書店,1991,09。
《西西卷》,何福仁編。香港:三聯書店,1992。
《哀悼乳房》,台北:洪範書店,1992,09。
My City:A Hong Kong Story. Eva Hung(trans.) Hong Kong:Renditions.1993.
《飛氈》,台北:洪範書店,1996,05。
《家族日誌》,台北:洪範書店,1996,09。
Marvel Of A Floating City and Other Stories. Eva Hung(trans.) Hong Kong:Renditions.1997.
《故事裏的故事》,台北:洪範書店,1998,06.
《哨鹿》,台北:洪範書店,1999,04。
《我城》,台北:洪範書店,1999,08。
《白髮阿娥及其他》,台北:洪範書店,2006,01。
(二)散文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台北:洪範書店,1986,09。
《花木欄》,台北:洪範書店,1990,01。
《剪貼冊》,台北:洪範書店,1990,01。
《耳目書》,台北:洪範書店,1991,02。
《畫卅話本》,台北:洪範書店,1995,02。
《傳聲筒》,台北:洪範書店,1995,10。
《時間的話題—對話集》,台北:洪範書店,1995,12。
《時間的話題—對話集》,西西、何福仁合著,香港:素葉出版社,1995。
《旋轉木馬》,台北:洪範書店,2001,03。
《拼圖遊戲》,台北:洪範書店,2001,03。
(三)詩
《石磬》,香港:素葉出版社,1986。
《西西詩集》(1959-1999),台北:洪範書店,2000,05。
二‧小說敘事理論
(一)中文著作
申丹:《敘事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07。
李潔非:《小說學引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耿占春:《敘事美學—探索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小說》,鄭洲:鄭洲大學出版社,2002,10。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
傅修延:《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
趙毅衡:《苦惱的敘述者—中國小說的敘述形式與中國文化》,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
趙毅衡:《必要的孤獨—文學形式文化學研究》,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
羅剛:《敘述學導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譚君強:《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二)中譯本
W.C.布斯:《小說修辭學》,華明、胡蘇曉、周憲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巴赫金:《小說理論》,白春仁、曉河譯。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史蒂文‧科恩、琳達‧夏爾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張方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
米克‧巴爾:《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譚君強譯、萬千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智慧》,艾曉明編。台北:智慧大學出版社,1994。
安貝托‧艾柯:《悠遊小說林》,黃寤蘭譯。台北:時報文化,2000。
里蒙米絲‧雷蒙—凱南:《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賴干堅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1。
伯納德‧派里斯:《想像的人》,王光林、吳寶康、衷影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08。
J.希利斯‧米勒:《解讀敘事》,申丹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5。
貝爾納‧瓦萊特:《小說—文學分析的現代方法與技巧》,陳艷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佛斯特:《小說面面觀》,李文彬譯。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
珀‧盧伯克、愛‧福斯特、愛‧繆爾:《小說美學經典三種》,方土人、羅婉華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保爾‧利科:《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塑形—時間與敘事卷二》,王文融譯。北京:三聯書店,2003,04。
馬克‧柯里:《後現代敘事理論》,寧一中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08。
蒲安迪教授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傑哈‧簡奈特(又譯熱拉爾‧熱奈特):《辭格Ⅲ》,廖素珊、楊恩祖譯。台北:時報文化,2003。
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熱拉爾‧熱奈特:《熱奈特論文集》,史忠義譯。河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01。
羅杰‧福勒:《語言與小說》,於寧、徐昌平切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
戴衛‧赫爾曼:《新敘事學》,馬海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5。
蘇珊‧S.蘭瑟:《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黃必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5。
三‧其他書目
Bernard F. Dick:《電影概論》,邱啟明譯。台北:五南,1996。
Eddie Wolfram:《拼貼藝術之歷史》,傅嘉暉譯。台北:遠流,1992。
卡爾維諾:《卡爾維諾文集》,呂同六、張潔主編。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呂淑湘:《中國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1992。
林穗芳:《標點符號學習與應用》,台北:五南,2002。
柳鳴九主編:《未來主義 超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遼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柳鳴九主編:《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約翰‧柏格:《藝術觀賞之道》,戴行鉞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姚曉濛:《電影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
梅‧弗里德曼:《意識流:文學手法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8。
曹順慶等:《比較文學論》,台北:揚智,2003。
黃文捷等編譯:《西洋繪畫2000年》1-6冊,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讓‧紀沃諾:《種樹的男人》,金恆鑣譯。台北:時報文化,1997。
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2003。
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滕守堯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羅蘭‧巴特:《S/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明室 攝影札記》,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7。
——:《寫作的零度》,李幼蒸譯。台北:時報文化,1991。
蘇珊‧宋妲:《論攝影》,黃翰荻譯。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
四‧期刊論文
(一)單篇散論
王德威:〈編織飛行怪物—評西西《飛氈》〉。收錄於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2001。頁301-302。
白靈:〈西西的詩實驗—評《西西詩集》〉。收錄於「中央日報」2000,07,03。
艾曉明::〈看圖說話—西西創作中的圖文互涉初探〉。收錄於《現代中文文學評論》, 1995,12。頁113-131。
艾曉明:〈地毯如何變成飛氈〉—從《飛氈》看西西的童話小說〉。收錄於《讀書人》第19期,1996,09。頁33-41。
朱詠瑤:〈五位香港作家相關研究資料目錄〉。收錄於《文訊》,2003,11。
何福仁:〈西西,這樣的一位作家〉。收錄於《精湛》季刊第9期,1989,07。頁56-58。
何福仁、關夢南:〈文學沙龍—看西西的小說〉。收錄於《讀書人》,1996,03。頁70-75。
李奭學:〈古典中見今典—評《故事裏的故事》〉。收錄於「中國時報」,1998,09,03。
李順興:〈歷史、幻想、後設:評《飛氈》〉。收錄於《中外文學》第25卷第4期,1996,09。頁145-148。
李欣倫:〈乳癌隱喻,文學療程—析論西西的散文〈血滴子〉〉。收錄於《文訊》,2002,12。
余崇生:〈化古與出新—評《西西詩集》〉。收錄於《文訊》,2001,08。
周英雄:〈愛情與死亡—談〈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女性意識〉。收錄於《當代》第22期,1988,2。頁145-149。
周英雄:〈像西西這樣的《傳聲筒》〉。收錄於《聯合文學》,1996,01。頁154。
官美媛:〈輕與重之間的抉擇—評〈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張子樟主編:《真實與虛幻—現代小說探論》,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出版,中華民國1993,05。
林燿德:〈空間呈現在單純的時間軸上—評西西的《候鳥》〉。收錄於《聯合文學》第8卷第4期,1992,02。頁117-118。
林以亮:〈西西的《哨鹿》〉。收錄於《洪範季刊》第61(2)卷,1999,05,31。
邱心:〈用心講故事,留心聽故事—西西作品賞析〉。收錄於《文采》第5、6輯合刊之「西西特輯」,1999,11。頁47-55。
徐瑞香:〈自卑女性的悲訴—讀〈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張子樟主編:《真實與虛幻—現代小說探論》,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出版,1993,05。
施淑:〈文字城市—閱讀西西〉。施淑:《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7,06。
洛楓:〈歷史想像與文化身份的建構—論西西的《飛氈》與董啟章的《地圖集》〉。收錄於《中外文學》第28卷第10期,2000,03。頁185-204。
馬森:〈掉書袋的寓言小說—評西西《飛氈》〉。收錄於《聯合文學》第12卷第10期,1996,08。頁168-170。
陳長房:〈脫軌的閱讀—評「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收錄於《聯合文學》第3卷第8期,1987。頁207-208。
陳潔儀:〈再談〈浮城誌異〉—從〈浮城誌異〉的敘述層說起〉。收錄於《讀書人》第8期,1995,10。頁14-19
陳潔儀:〈小說考古學—評《故事裏的故事》〉。收錄於《聯合報》第48版,1998,09,07。
陳潔儀:《閱讀肥土鎮—論西西的小說敘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
陳潔儀:〈從余非筆下的「香港」回溯西西及巴爾加斯‧略薩的小說〉。收錄於《中外文學》第28卷第10期,2000,03。
陳燕遐:〈香港—王安憶、施淑青、西西的香港故事〉。收錄於嶺南學院《現代中文文學學報》,1999,01。頁91-117。
陳麗芬:〈天真本色—從西西《哀悼乳房》看一種女性文體〉。陳麗芬:《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從台灣到香港》。台北:書林,2000,05。
莊裕安:〈像跳房子,也像躲地雷—評《西西詩集》〉。收錄於「聯合報」第48版,2000(89),07,03。
莊裕安:〈西西散文的異想世界—漿糊黏不住白色小鳥〉。收錄於「聯合報」第30版,2001,04,09。
曹慧中:〈中國宮廷的燦爛時代—清朝宮廷繪畫珍品展〉,收錄於《典藏古美術》第164期,2006年5月號。
黃維樑:〈香港小市民的故事—讀「大拇指小說選」〉。收錄於《書評書目》第73期,1979。頁69-77。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讀西西的小說集「手卷」〉。收錄於《女性人》第5期,1991,09。頁139-147。
黃毓秀:〈評《象是笨蛋》〉。收錄於「中國時報」第34版,1991,10,04。
黃碧端:〈誤讀的美德—評《傳聲筒》〉。收錄於聯合報「讀書人」,1995,11。
曾麗玲:〈起舞弄清影—西西的香港文本與後殖民擬像(象)〉。收錄於《中外文學》第25卷第10期,1997,03。頁37-40。
張娟芬:〈游弋藝文香江—港人作家群像〉。收錄於「中國時報」第42版,1994,08,11。
張娟芬:〈西西親身經歷寫下《哀悼乳房》〉。收錄於「中國時報」第31卷,2002,08,28。
張殿:〈西西之變—訪小說家西西〉。收錄於「聯合報」第48版,1998,09,07。
張香華:〈石磬和明珠—我解讀西西的詩〉。收錄於《中外文學》第27卷第5期,1998,10。
張新穎:〈反蘋果牌即沖小說—西西〈「洛神賦圖卷」答問〉,收錄於《文學的現代記憶》,台北:三民書局,2003,06。頁219-224。
張新穎:〈無辜的石頭—西西〈致西緒福斯〉〉,收錄於《文學的現代記憶》,台北:三民書局,2003,06。頁185-210。
楊美紅:〈論西西小說裏的話與畫〉。收錄於顏崑陽主編:《多向的蛻變—第三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0,10。
廖玉蕙:〈細節詳盡的奇思妙想〉收錄於《聯合文學》第2卷第9期,1986。頁219-220。
黎活仁:〈西西「我城」的空間觀〉。收錄於《文訊》革新號第35期,1991,12。頁96-100。
鍾玲:〈香港女性小說家筆下的時空和感性〉。收錄於陳炳良:《香港文學探賞》,台北:書林,1994,05。頁42-67。
簡媜:〈評《候鳥》〉。收錄於「中國時報」第36版,1991,09,20。
龔玉玲:〈怪胎那吒〉「現身」「說法」—現代新編文本中的那吒圖像〉。收錄於《中外文學》,2003,08。
「香港文學專號」,收錄於《聯合文學》第8卷第10期。
「西西回顧展」,《聯合文學》第9卷第3期。
「西西作品專輯」,《聯合文學》第35期。
(二)論文
黃慧芬:《西西小說論》,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陳潔儀:《閱讀肥土鎮—論西西的小說敘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
紀麗華:《從「對話」到「童話」—西西小說敘述美學試探》,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五‧網站資料
香港文學資料庫http://hklitpub.lib.cuhk.edu.hk/about.jsp
指導教授 葉振富(Chen-fu Yeh) 審核日期 2008-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