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1121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7 、訪客IP:3.138.141.202
姓名 邱靜綺(Chieng-Chi Chi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明堂制度研究
相關論文
★ 禮記教育思想研究★ 今本禮記中有關喪服制度的篇章與儀禮喪服篇之關係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明堂制度自漢以降,學者對其形制皆有所討論,到了清代經過兩千年的沿革,明堂制度的真實面貌究竟為何,論點仍舊分歧不一。本論文旨在探究夏、商、周三代明堂的制度,釐清三代明堂的形制與功能,兼論歷代有關明堂研究的論述。
本書共分五個部分。第一章「敘論」。主要說明明堂制度的起源,以及漢代以後各朝代明堂形制的特色。第二章「前人明堂研究」。探討歷來有關明堂的論述,並且歸納時代思潮與經學研究對明堂制度研究的影響。第三章「論三代明堂形制」。根據經典史籍對三代明堂形制的記錄,運用古文字與考古材料,推測三代明堂可能的形制。第四章「論三代明堂功能」,從新石器時期出土的公共建築遺址了解早期類似明堂建築的主要功能,其次探討商周卜辭與金文有關大室的記錄,了解商周明堂建築的活動情形,最後以二里頭1號宮殿作為夏代明堂的復原依據,就該宮殿遺址之結構、布局推測夏代明堂之功用。第五章「結語」總結前四章的論點。
關鍵字(中) ★ 明堂
★ 三代
★ 形制
★ 功能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01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01
第二節 〈傳說中〉明堂制度的起源……………………………………… 02
第三節 明堂制度的演變…………………………………………………… 09
第二章 前人明堂研究……………………………………………………………17
第一節 明堂研究主要內容…………………………………………………17
第二節 明堂研究的特色……………………………………………………37
第三章 論三代明堂形制 ………………………………………………………42
第一節 夏后氏「世室」形制 ………………………………………………43
第二節 殷人「重屋」形制 …………………………………………………49
第三節 周人「明堂」形制 …………………………………………………56
第四章 論三代明堂功能………………………………………………………67
第一節 新石器時期考古建築之功用 ………………………………………67
第二節 「商代」明堂建築之功用……………………………………………80
第三節 「周代」明堂建築之功用……………………………………………87
第四節 推測「夏代」明堂建築之功用─根據二里頭1號宮殿遺址 ………93
第五章 結語 ………………………………………………………………… 101
附論《禮記‧明堂位》若干問題………………………………………………103
參考書目…………………………………………………………………………118
參考文獻 壹、古籍文獻
〈一〉經部
《尚書帝命驗》〈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2年,《四部分類叢書集成三編》影印《黃氏逸書》本〉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鄭氏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鄭氏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台北: 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許慎撰(漢)鄭玄駁(清)陳壽祺疏證:《五經異義疏証》,〈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文化,1998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服虔:《春秋左氏傳解誼》〈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2年,《四部分類叢書集成三編》影印《黃氏逸書》本〉
(漢)戴德,高明註譯《大戴禮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阮諶:〈三禮圖〉〈台北:藝文,民國62,《四部分類叢書集成三編》影印《黃氏逸書》本〉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台北: 藝文印書館,1955年〉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5年〉
(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955〉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北周)盧辯注:《大戴禮記補注》〈北京中華,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唐)玄宗御注(唐)邢昺疏:《孝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俞樾:《群經平議》〈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焦循:《群經宮室圖》〈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孔廣森:《禮學卮言》〈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黃以周:《禮書通故》〈上海:古籍,1955年,《續俢四庫全書》〉
(清)陳壽祺撰、陳喬樅述:《三家詩遺說考》〈上海:古籍,1995年,《續俢四庫全書》〉
(清)戴震:《考工記圖》〈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熊羅宿:〈明堂圖說〉〈北京:北京出版社,民國89年,《四庫未收書輯刊》〉
(清)崔述:《考古續說》〈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百部叢書》影印《畿輔叢書》本〉
(清)郭嵩燾:《禮記質疑》〈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
(清)江永:《周禮疑義舉要》〈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板橋:藝文印書館,民國63年5月初版〉
〈二〉史部
《逸周書》〈漢京文化,1980年,《皇清經解續編 》據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本〉
(戰國)墨翟撰 (清)孫詒讓注:《墨子閒詁》〈華正書局,1987年,《新編諸子集》第一輯〉
(戰國)左丘明著(三國)韋昭注:《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秦)呂不韋(漢)高誘註:《呂氏春秋》〈華正書局,1988年〉
(漢)司馬遷撰(南北朝)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北:鼎文,1975-1981年〉
(漢)班超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本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1981年〉
(漢)桑欽撰(北魏)酈道元注:《水經注疏》〈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1版〉
(北齊)魏收:《新校本魏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1981〉
(後晉)劉昫等撰:《新校本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1981年〉
(唐)魏徵:《新校本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1981年〉
(元)脫脫等撰:《新校本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5-1981年〉
〈三〉子部
《尸子2卷存疑1卷》〈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春秋)管仲 (唐)房玄齡注:《管子》〈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子》〈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台北:世界書局,1978年〉
〈四〉集部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文津出版,1987年〉
(唐)李昉等奉敕編:《太平御覽》〈 台灣商務書局,據上海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三編》〉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版〉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文光出版社,1974年〉
(宋)朱熹撰,岡田武彥解題、主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文出版社,民國6年〉
(清)崑岡等奉敕著:《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據光緒25年石印本〉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58年〉
(清) 汪師韓:〈明堂位說〉〈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五〉其他
(漢)班固:《白虎通》〈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叢書集成簡編》〉
(漢)蔡邕:《明堂月令論》〈台北:藝文,民國62,《四部分類叢書集成三編》影印《黃氏逸書》本〉
(明)張燧:《千百年眼》〈台北:廣文,民國75年,《中國近代小說史料讀編》〉
(清)鄒漢勛:《讀書偶識》〈上海:古籍,1995年,《續修四庫全書》〉
(清)孫星衍:〈明堂考〉〈板橋:藝文,1968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問經堂叢書》本〉
(清) 毛奇齡:〈明堂問〉〈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龍威秘書》本〉
(清) 王國維:《觀堂集林》,〈台北:藝文,民國47年5月再版〉
(清)阮元:《揅經室集》〈台北:世界書局,民國53年2月〉
(清)陳直:《古籍述聞》〈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版《文史》〉第3輯。
﹝清﹞方苞:〈辨明堂位〉〈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輯部編輯,民國85年,《叢書集成三編》〉
貳、現代著作
李日剛等撰:《三禮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民國70年〉
于醒吾:〈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1996年〉
李孝定、周法高、張日昇編:《金文詁林附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民國66年〉
胡自逢:《金文釋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63年〉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王慎行:《古文字與殷商文明》〈陜西人民教育事業出版社,1992年12月〉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文物出版社,1983年〉
顧頡剛:《史林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章景明:《殷周廟制論稿》〈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8年〉
王貴民:《商周制度考信》〈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8年〉
楊鴻勛:《宮殿考古通論》〈紫京城出版社,2001年8月〉
楊育彬、袁廣闊主編:《20世紀河南考古發現與研究》〈鄭州市:中州古籍,新華書店經銷,1997年〉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吳洛:《中國度量衡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民國64年〉
參、期刊論文
郭沫若:〈考工記的年代與國別〉〈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沫若文集》〉
王慎行:〈商代建築技術考〉《殷都學刊》第2期〈1986年〉
于醒吾:《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附圖》第十九頁 〈釋??〉
楊鴻勛:〈日本列島的黃帝明堂〉,《文物世界》〈1999年〉,第4期
楊鴻勛於:〈「周人明堂」的考古學研究〉《城市與設計學報》第2、3期合刊〈1997年〉
楊鴻勛:《從盤龍城商代宮殿遺址--談中國宮廷建築發展的幾個問題》《文物》第2期〈1976年〉
楊鴻勛:〈仰韶文化居住建築發展問題的探討〉《考古學報》第1期〈1979年〉
曹春平:〈明堂初探〉《東南文化》第6期〈1994年〉
石璋如:〈殷代地上建築復原之一例──考工記夏后世室的討論〉《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一集〈台北,南港,1954年〉
甘肅工作隊:〈甘肅秦安大地灣901號房址發掘簡報〉《文物》第2期〈1986年〉
晁福林〈試釋甲骨文“堂”字并論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總第127期〉
汪寧生:〈釋明堂〉《文物》第9期,總第400期〈1989年〉
高去尋:〈殷代大墓的木室及其涵義之推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9年,台北南港
黃銘崇:〈明堂與上古之與宇宙觀〉《城市與設計學報》〈1998年3月〉第4期
凌純聲:〈中國的封禪文化與兩河流域的昆侖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9期〈1965年〉
宋兆麟:〈雲南永寧納西族的住俗─兼談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考古》第8期〈1964年〉
宋兆麟:〈室內地畫與喪遷風俗─大地灣地畫考釋〉《論仰韶文化》。
趙春青:〈也談姜寨一期村落中的房屋與人口〉《考古與文物》第5期〈1998年〉
孫慶永、王菊耳:〈新樂木雕藝術品初探〉《新樂遺址學術討論會》1983年
孫守道、郭大順:〈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頭象的發現與研究〉《文物》第8期〈1986年〉
蘇秉琦:〈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兼談當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點或大課題〉第8期《文物》〈1986年〉
趙建龍:〈秦安大地彎遺址的發掘對歷史研究的貢獻〉《絲綢之路》第4期〈1997年〉
李仰松:〈秦安大地灣遺址仰韶晚期地畫研究〉《考古》第1期〈1986年〉。
呂恩國、劉學堂:〈大地灣地畫再考〉《考古與文物》第3期〈1995年〉。
許宏、陳國梁、趙海濤:〈二里頭遺址聚落型態的初步考察〉《考古》第11期〈2004年〉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西郊漢代建築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期〈1959年〉
中國科學研究院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第4期〈1974
年〉
《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北京:文物,1988年〉
〈新樂遺址第三次發掘的主要收穫〉《考古學報》第4期〈1987年〉
〈座談東山嘴遺址〉《文物》第11期〈1984年〉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冢群發掘簡報〉《文物》第8期〈1986年〉
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大地灣遺址仰韶晚期地畫的發現〉《文物》第2期〈1986年〉。
指導教授 章景明 審核日期 2005-7-1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