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2101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8 、訪客IP:18.119.17.207
姓名 周孟樺(Meng-Hua Ch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楊樹達文字形義理論初探
(A Tentative Probe into Yang Shu-da’s Theories of Characters, Writing Physique and Semantics.)
相關論文
★ 《說文解字》數位編輯規畫研究 ──以繪圖、檢索與排版為探討對象★ 張海鵬彙刊叢書的成就-《學津討原》、《墨海金壺》、《借月山房彙鈔》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 王鳴盛及其文字學說之研究★ 神話與《說文》相關字群之研究
★ 從《說文解字》中探析古代農牧漁獵★ 從《說文解字》探索古代對人體及疾病的認知
★ 《說文》禮樂器物形制考釋★ 古代居宅文化與《說文解字》建築相關字群研究
★ 觀光華語教材設計-以台灣國家公園為主題★ 古文字所見人生禮俗相關字群研究--以婚姻、生育、喪葬為核心
★ 陸德明〈爾雅音義〉名物諸篇異文類型研究★ 常用形聲字聲符兼義探析與華語文教學應用
★ 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析形釋義研究★ 民初(1912-1949)文字學教材八種研究
★ 古代服飾文化與《說文解字》相關字群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楊樹達(1885.6.1-1956.2.14),湖南長沙人。字遇夫,號積微,晚年更號耐林翁,為近代重要的漢語語言文字學家。其一生著作甚多,內容包含輯錄解釋古書類、語法修辭類、校勘考證類、文字訓詁類、甲文類、金文類等,洋洋灑灑,共計二十餘冊。在楊樹達所涉獵的研究中,楊氏以為其學術成就當以小學為第一,且後世學者亦較為關注其文字訓詁方面的研究,但可惜至今尚未有深入性的專著或學位論文產生,是以筆者遂以「楊樹達文字形義理論初探」為題,探討楊氏於文字訓詁學上的成就與貢獻。
本文主要的內容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在說明筆者之所以擇取楊樹達文字訓詁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為探討對象的原因,與後人對楊氏學術研究的概況。第二章旨在述說楊樹達的生平、著作,及其於研究文字訓詁學的背景資料。第三章著重在討論楊樹達對漢字的起源、發展與價值的看法。第四章所論述的是楊樹達的六書理論,即是有關漢字「形學」方面的研究。第五章主要是在討論楊樹達在訓詁學方面的學術成果,亦即是有關漢字「義學」方面的研究。然而因為楊氏在義學的討論上主要以「語源」的探求為其核心,因此筆者即以「楊樹達的語源學」作為探討的焦點。第六章為本文的結論,是筆者在前文研究的基礎上,驗證後世對楊樹達的評價是否公正,並總結楊樹達在文字訓詁學領域中的開創性貢獻。
摘要(英) Yang, Shu-da (1885-1956), born at Chan Sa, the Hu Na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linguist and character-expert of Han language in previous century. His mighty achievement of his research is reflected in his numerous and various works, including classics-translating, rhetoric researching,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oracle-character researching, and character of bronze-inscription researching. Among all fields of his researching, Yang, Shu-da agrees that the most vital success part is his character researching. Unfortunately, there aren’t any probing and in-depth essays and monographs in respect of this par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issue as the title presents: A Tentative Probe into Yang, Shu-da’s theories of characters, Writing physique and semantics.
The content of this thesis will be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exordium, will explain why I choose this topic to discuss, and survey the other scholars’ criticism about Yang’s works. The second chapter will focus on the background of Yang’s biography and his researching. Chapter Three will stress on Yang’s opinions about the Han characters. In Chapter Four, we will discuss the effort of Yang’s theory about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at is the researching about the pictograph. In Chapter Five, the achievement of Yang’s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will be discussed. Because the Yang’s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is based on the etymology; the Yang’s theory of etymology will be highlighted as well. Finally, Chapter Six will b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ing the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 of Yang’s effort.
關鍵字(中) ★ 六書
★ 楊遇夫
★ 楊樹達
★ 語源學
★ 文字學
★ 訓詁學
關鍵字(英) ★ Etymology
★ Scholiastic researching
★ Shu-da Yang
★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 Philolog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楊樹達的生平、著作及其研究背景、態度和方法 5
第一節 楊樹達生平事略 5
第二節 楊樹達著作略述 10
第三節 楊樹達研究文字訓詁學的背景 22
第四節 楊樹達研究文字訓詁學的態度及方法 23
第三章 楊樹達的文字觀 29
第一節 文字起源論 29
一、廣義之文字起源論 29
二、狹義之文字起源論 29
(一)肯定古人嘗以結繩記事 30
(二)否定蒼頡造字 32
第二節 文字發展論 33
一、宏觀而言 33
二、微觀而言 35
(一)古文 35
(二)小篆 40
(三)隸書 41
(四)草書 42
(五)楷書 43
第三節 漢字價值論 43
一、肯定漢字之價值 44
二、肯定六書之價值 45
第四章 楊樹達的六書理論 49
第一節 立論基礎 49
一、六書名稱、次第 49
二、象形不拘於獨體 51
三、確立指事字的名義與界域皆應以「字形」為主 56
四、說明文字發展的規律 58
五、六書觀念深受章太炎之影響 61
六、引入文法學與修辭學的概念於六書的結構分析 64
第二節 象形 67
一、定義 67
二、象形分類 68
(一)獨體象形 70
(二)複體象形 75
(三)合體象形 78
(四)狀事象形 88
(五)省體象形 89
(六)變體象形 90
(七)象形加旁字 90
(八)象形變為形聲 93
三、小結 94
第三節 指事 96
一、定義 96
二、指事分類 98
(一)獨體指事 100
(二)複體指事 101
(三)合體指事 101
(四)部分指事 103
(五)變體指事 109
(六)指事加形旁 110
(七)指事變為形聲 111
三、小結 111
第四節 會意 112
一、定義 112
二、會意分類 114
(一)名字為主之會意 118
(二)以動字為主之會意 130
(三)以靜字為主之會意 133
(四)複文會意 134
(五)變體會意 135
(六)會意闕疑 136
(七)加旁會意 137
(八)會意字變為形聲 138
三、小結 139
第五節 形聲 140
一、定義 140
二、形聲分類 142
(一)多形多聲 143
(二)省形省聲 144
(三)形聲分類 147
(四)形聲加旁字 147
(五)聲中有義 148
(六)聲類假借 149
三、小結 149
第六節 轉注 150
一、定義 150
二、轉注分類 151
(一)曡韻 151
(二)雙聲 152
(三)對轉 152
三、小結 153
第七節 假借 153
一、定義 153
二、假借分類 155
(一)至今承用者 155
(二)今不承用者 156
三、小結 157
第八節 楊樹達六書理論的不足 158
第五章 楊樹達的語源學 160
第一節 定義 160
一、楷定Etymology──語源學的名義 160
二、辨析同源字的內涵 163
第二節 楊樹達的語源學研究 169
一、順而推之 170
(一)單字 170
1、意義上的類比 171
2、形貌上的類比 172
(二)字組 173
1、能動孳乳 174
2、受動孳乳 174
3、類似孳乳 175
4、因果孳乳 176
5、狀名孳乳 177
6、動名孳乳 177
二、逆而鈎之 178
(一)考釋文字 178
1、形訓 179
2、聲訓 181
3、義訓 191
4、剖實為訓 193
(二)上溯本源 194
1、文字抽象的意義,往往是從具體的事物來的 194
2、用《說文》重文做線索推尋語源 196
3、用古書記載的社會事物狀況來追求語源 197
4、用同義連文做引線推求語源 198
5、用文字偏旁做證明 199
第三節 小結 201
第六章 結論 209
第一節 後世評價 209
第二節 楊樹達對文字訓詁學的貢獻 212
參考書目 215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說明:本論文參考書目的編排,首以作者筆畫為序,同人數作,則依出版年代為次。
一、專著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volume Ⅰ)》 U.S.A:MERRIAM-WEBSTER INC. 1981。
Matthews, P. H. [(英)馬修斯] 《牛津語言學詞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
丁福保輯 《說文解字詁林正補合編一》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66年。
人不詳 《百部叢書集成 739‧宣和書譜》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54年。
于省吾 《甲骨文釋林》 台北:大通書局 民國70年10月初版。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著 《甲骨文字詁林》 北京:中華書局 1996年5月初版
孔廣居 《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琳琅秘室叢書‧說文疑疑》 藝文印書館 民國56年。
王力 《中國語言學史》 新店市:谷風出版社 民國76年8月。
王力 《漢語史稿(修定本)》 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6月。
王力 《同源字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0年10月。
王引之 《經義述聞》 台北:廣文書局 民國52年4月初版。
王充 《百部叢書集成 152‧論衡》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54年。
王念孫 《廣雅疏証》 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5月初版。
王初慶 《中國文字結構析論》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5年10月3版。
王初慶 《中國文字結構》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92年初版。
王國維 《叢書集成三編‧學術叢編(二)‧史籀篇疏證》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60年。
王國維 《王國維先生全集》 台北:臺灣大通書局 民國65年。
王筠 《續修四庫全書 二二○冊‧文字蒙求》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筠 《續修四庫全書 二一五冊 二一六冊‧說文釋例》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筠 《續修四庫全書 二一六冊~二一九冊‧說文解字句讀》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寧 《訓詁學原理》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6年8月。
毛遠明 《訓詁學新編》 成都:巴蜀書社 2002年8月第一版。
中國語言學會《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編寫組編 《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 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司馬遷 《續修四庫全書 二六二冊‧史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
白兆麟 《新著訓詁學引論》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5年6月第1版。
任繼昉 《漢語語源學》 重慶出版社。
向夏 《說文解字部首講疏》 香港:中華書局 1986年4月初版。
朱星 《古代漢語》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年11月第1版。
朱星 《朱星古漢語論文選集》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初版。
朱駿聲著/朱鏡蓉參定 《說文通訓定聲》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45年初版。
江聲 《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琳琅秘室叢書‧六書說》 藝文印書館 民國56年。
列寧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列寧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2版。
何九盈 《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第2版。
何晏集解/皇侃義疏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一八九‧論語集解義疏》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初版。
吳大澂 《愙齋集古錄》 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民國65年9月。
吳樹平等點校 《十三經‧周禮》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1年12月。
岑師溢成 〈義訓的問題〉 「訓詁學」課程上課講義。
李孝定 《甲骨文字集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54年6月。
李孝定 《金文詁林讀後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71年6月初版。
李孝定 《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 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國75年6月初版。
李國英 《說文省形省聲字研究》 景文書局 民國64年2月初版。
李國英 《說文類釋》 台北:南獄出版社 民國71年9月修訂2版。
沈兼士 《沈兼士學術論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4年5月重印。
周及徐 《歷史語言學論文集》 成都:巴蜀書社 2003年9月第1刷。
周伯琦 《說文字原》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5年。
周祖謨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年2月第1版。
周祖謨 《語言文史論集》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88年。
孟蓬生 《上古漢語同源詞語音關係研究》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
林尹 《文字學槩說》 台北:正中書局 1999年第25次印行。
林義光 《金文文獻集成‧第十七冊‧文源》 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初版。
胡厚宣 《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 北京:中華書局 1952年第一版。
胡楚生 《訓詁學大綱》 台北:蘭台書局 民國61年11月初版。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11月臺九版。
帥鴻勳 《六書商榷》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68年臺2版。
班固著/楊家駱主編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75年10月6版。
唐蘭 《中國文字學》 香港;太平書局 1963年3月版。
唐蘭 《古文字學導論》 台北;樂天出版社。民國59年9月初版。
孫海波 《甲骨文編》 台北:大化書局 民國71年9月4版。
徐超 《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81年12月初版。
徐灝 《續修四庫全書 二二五冊‧說文解字注箋》 上海古籍出版社。
荀子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子部一‧荀子》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初版。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7年12月初版。
馬敘倫 《六書解例》 天津:古籍書店 1990年11月第1版。
馬敘倫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64年10月初版。
高田忠周 《古籀篇》 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64年5月1日。
高明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高鴻縉 《中國字例》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79年8月8版。
莊子著/郭象註 《莊子》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89年12月初版。
商承祚 《甲骨文字研究》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張世祿 《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4年10月第1版。
張永言 《詞匯學簡論》 武昌: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1982年9月。
張位 《叢書集成初編‧問奇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第1版。
張度 《百部叢書集成 1182‧靈鶼閣叢書一‧說文解字索隱》 台北:藝文出版社 民國55年。
張標 《二十世紀說文學流別論考》 北京;中華書局 2003年10月第1版。
張懷瓘 《隋唐文明 第四十四卷‧書斷》 文懷沙主編 蘇州:古吴軒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
許進雄 《簡明中國文字學》 台北縣:學海出版社 民國91年。
許慎著/徐鉉校定 《四部叢刊正編 四‧說文解字》 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民國68年臺一版。
許慎著/段玉裁注 《圈點段注說文解字》 台北:書銘出版公司 民國86年8月8版。
許嘉璐 《未輟集─許嘉璐古代漢語論文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許師錟輝 《文字學簡編 基礎篇》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8年3月初版。
郭在貽 《訓詁學》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9月第1版。
郭沫若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彔攷釋》 上海:上海書店 1999年第1版。
郭紹虞 《修辭剖析》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3年。
陳昭容 《秦系文字研究:從漢字史的角度考察》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92年7月。
陳新雄、于大成同識 《文字學論文集》 台北:西南書局 民國68年9月初版。
陳新雄 《文字聲韻論叢》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
陳新雄 《訓詁學(上冊)》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9年9月3刷。
陳夢家 《殷虛卜辭綜述》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7月。
陸宗達、王寧 《訓詁方法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3年12月。
陸宗達、王寧 《訓詁與訓詁學》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章太炎 《文始》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8月臺一版。
章太炎 《國學略說 小學略說》 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3年10月臺景印初版。
章太炎 《章氏叢書》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71年再版。
傅斯年 《傅斯年全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69年。
鈕樹玉 《續修四庫全書 二一二冊‧說文解字校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
黃生著/黃承吉合按 《字詁義府合按》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2年10月初版1刷。
黃季剛 《黃侃論學雜著》 台北:學藝出版社 民國58年5月初版。
黃季剛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國72年9月初版。
黃承吉 《國學集要初編十種 夢陔堂文集》 台北縣:文海出版社 民國56年5月臺初版。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8年8月第1版。
楊桓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二二一‧六書統》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初版。
楊慎 《百部叢書集成 588‧轉注古音略》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54年。
楊樹達 《春秋大義述》 北京:商務印書館 民國32年。
楊樹達 《中國修辭學》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50年4月初版。
楊樹達 《積微居讀書記》 台北:大通書局 民國60年5月初版。
楊樹達 《古書句讀釋例》台北:長安出版社 民國61年臺一版。
楊樹達 《積微居金文說 甲文說(合訂本)》 台北:大通書局 民國63年3月再版。
楊樹達 《論語疏證》 台北:大通書局 民國63年再版。
楊樹達 《高等國文法》 台北:泰順書局 民國66年6月。
楊樹達 《鹽鐵論要釋》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7年初版。
楊樹達 《淮南子證聞》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增訂本)》 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
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述林》 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
楊樹達 《詞詮》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5月第1版。
楊樹達 《積微居友朋書札》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7月第1版。
楊樹達 《積微翁回憶錄 積微居詩文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1月第1版。
楊樹達 《積微居甲文說 耐林廎甲文說 卜辭瑣記 卜辭求義》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
楊樹達 《中國文字學概要 文字形義學》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第1版。
楊樹達 《積微居金文說(增訂本)》 北京:中華書局 2004年1月北京第2刷。
楊樹達 《兩漢書訂補文獻彙編2 漢書補注補正》 徐蜀編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詹鄞鑫 《漢字說略》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12月1版。
賈公彥疏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八四‧周禮》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初版。
廖平 《續修四庫全書 二二八冊‧六書舊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
趙平安 《隸變研究》 保定市: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3年第一版。
趙岐注/孫奭疏 音義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一八九‧孟子注疏》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初版。
趙振鐸 《訓詁學史略》 河南省: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8年3月第1版。
趙宧光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195‧說文長箋》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2月初版1刷。
趙撝謙 《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六書本義》 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民國62年。
趙誠 《甲骨文字學綱要》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3年1月第1版。
魯實先 《假借遡源》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2年10月初版。
魯實先 《珍本〈文字析義〉真蹟》 台北:魯實先全集編輯委員會 1993年6月。
魯實先 《說文正補 轉注釋義》 台北:黎明文化 民國92年初版。
劉心源 《國家圖書館藏金文研究資料叢刊 11‧奇觚室吉金文述》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年3月第1版。
劉安著/高誘注《淮南子》 台北:世界書局。
劉師培 《劉申叔先生遺書》 台北:大新書局 民國54年8月。
劉夢溪主編 《中國現代學術經典‧余嘉錫 楊樹達卷》 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版。
劉熙 《叢書集成初編‧釋名》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北京新一版。
潘重規 《中國文字學》 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72年9月再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匯綱要》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年9月第一刷。
蔡師信發 《說文答問》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4年11月2版。
蔡師信發 《說文部首類釋》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6年8月初版。
蔡師信發 《說文商兌》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8年9月初版。
蔡信發 《訓詁答問》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93年9月初版。
鄭樵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通志》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初版。
錢玄同、朱宗萊 《文字學音篇 文字學形義篇》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53年7月初版。
錢玄同 《錢玄同文集》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年。
錢坫 《說文解字斠詮》 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民國57年2月再版。
韓非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子部三五‧韓非子》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初版。
戴侗 《四庫全書珍本 六集‧六書故》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6年。
戴家祥 《金文大字典》 上海:新華書店 1995年第1版。
戴震 《戴東原集》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22年11月初版。
戴震 《戴震全書》 合肥:黃山書社 1995年10月第1版。
羅振玉 《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三卷》 丁卯2月東方學會印 藝文印書館。
羅常培 《語言與文化》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6年9月第2次印刷。
嚴如煜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 十一‧苗疆風俗考》 據南清河王氏鑄版上海著易堂印行本影印 台北:廣文書局 民國51年初版。
二、碩博士論文、論文集
王蘊智、張旭、董蓮池、周寶宏主編 《漢語漢字研究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第1版。
吳璵等著 《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2年6月初版。
岑師溢成 《訓詁學與清儒訓詁方法》 私立新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73年。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編 《第七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 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5年4月初版。
湖南師範大學學報編 《楊樹達誕辰百周年紀念集》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5月第1版。
宋建華 《王筠說文探微》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81年。
李妍周 《漢語同源詞音韻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83年。
李春曉 《馬敘倫「六書說」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05年。
李師淑萍 《漢字篆隸演變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4年。
姚榮松 《上古漢語同源詞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民國70年。
南基琬 《唐蘭的文字學研究》 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民國88年。
柯雅藍 《劉師培文字學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民國90年。
晏士信 《〈說文解字〉指事象形考辨》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0年。
郝士宏 《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 安徽大學博士論文 2002年。
陳怡如 《王鳴盛及其文字學說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4年。
陳梅香 《章太炎語言文字學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 民國86年。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教系編 《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91年4月初版。
葉玉英 《〈文源〉的文字學理論研究》 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3年。
劉雅芬 《〈說文〉形聲字構造理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6年。
三、期刊論文
于省吾 〈論俗書每合於古文〉 《中國語文研究》第5期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1984年2月第1版。
王月婷 〈《積微居小學述林 造字時有通借證》商榷〉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第4期 2004年。
王功龍、王杰 〈從語法角度看同源詞形成的條件〉 《大連大學學報》 第26卷第1期 2005年2月。
王占福、張素格、孫書杰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參互」修辭格辨析〉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 第2期 2003年3月。
王國維述/劉盼遂記 〈說文練習筆記〉 《國學論叢》第2卷第2號 北京清華學校研究院 民國62年5月。
江舉謙 〈六書形象形研究〉 《東海學報》第31卷 民國79年6月。
宋永培 〈三十至五十年代的訓詁研究〉 《川東學刊(社會科學版)》 第3期 1995年7月。
杜永俐 〈漢語同源字與同源詞〉 《煙臺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 2004年9月。
李長仁 〈漢語同源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松遼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0年2月。
侯尤峰 〈《說文解字注》中的同源字研究〉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1996年。
侯占虎 〈考語源 求字義─楊樹達先生學述研究的特點〉 《聊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 2002年。
柳玉宏 〈《說文解字》中省聲字探究〉 《宿州學院學報》 第2期 2005年4月。
孫良明 〈談楊樹達《漢書窺管》「句式類比」語法分析法──兼說我國古代語法學一傳統分析法〉 《語言研究》第2期 2005年6月。
晁福林 〈「匹馬束絲」新釋─讀曶鼎銘文札記〉 《中華文史論叢》 第3輯 1982年。
張興亞 〈簡論同源詞和同源字〉 《殷都學刊》 第3期 1996年。
許師錟輝 〈形聲釋例(中)〉 《國文學報》第10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民國70年6月。
陳五雲 〈漢代「六書」三家說申論〉 《古漢語研究》 第3期 1995年。
陳殿璽 〈試論同源詞的考證方法〉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第1期 1998年。
章太炎 〈論語言文字之學〉 《國粹學報(四)》 第24期 光緒32年11月20日。
曾昭聰 〈楊樹達先生有關「形聲字聲中有義」之研究述評〉《中國語文通訊》 民國90年6月。
黃季剛講/潘重規記 〈訓詁述略〉 《制言半月刊》第7期 民國74年3月臺一版。
黃金貴 〈評王力的同源詞與同義詞關係論─兼論同源求異法〉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33卷第3期 2003年5月。
黃婉寧 〈楊樹達先生金文研究之理論與方法初探〉 《中國學術年刊》 民國91年6月。
黃德寬 〈同聲通假:漢字構形與運用的矛盾統一〉 《中國語言學報》第9輯。
葉玉森 〈說契〉 《學衡》 第31期 民國13年7月。
萬獻初 〈論章太炎轉注假借理論的實質〉 《咸寧師專學報》 第15卷第2期 1995年5月。
楊榮祥 〈楊樹達先生學術成就述略〉 《荊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期 1999年。
趙誠 〈楊樹達的甲骨文研究〉《古漢語研究》 第1期 2005年。
劉兆熊 〈六書淺說〉 《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 第16卷 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民國62年12月。
劉鈞杰 〈同源詞研究與歧訓的抉擇〉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期(總第104期) 1995年。
劉學倫 〈論「三書說」之發展及其優劣〉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94學年度學生論文發表會。
龍宇純 〈造字時有通借證辨惑〉 《幼獅學報》 第1卷第1期 民國47年10月。
嚴廷德 〈同源詞管窺〉 《四川大學學報》 第1期 1989年。
蘇耀宗 〈陳寅恪「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續稿序」抽稿管窺(上)〉 《大陸雜誌》 第104卷第4期 民國91年4月。
蘇耀宗 〈陳寅恪「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續稿序」抽稿管窺(下)〉 《大陸雜誌》 第104卷第5期 民國91年5月。
指導教授 李淑萍(Shu-Ping Lee) 審核日期 2006-7-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