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41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42 、訪客IP:3.144.8.79
姓名 洪士惠(Shih-hui 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群山與自己的歌者──論當代藏族作家阿來的漢語文學
(Singer of Mountains and Singer himself: A Discussion ofthe cre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by A Lai,a ContemporaryTibetan Writer)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當代藏族作家阿來的漢語文學創作,展現了獨特的藏族文化氛圍。本論文以當代少數民族的歷史語境為基礎,梳理阿來的藏族意識如何表現在他的作品裡,並依此探討其身為現代藏族知識份子的文化理念。當藏族仍存在著自己的文字語言時,阿來使用漢語創作藏族文學勢必遭受質疑,但是仔細分析他的作品,卻讓人看到無所不在的「藏化」痕跡,填補了作家無法使用藏語創作的時代缺憾。如果說,語言問題是阿來所遭遇到的第一道難題,那麼他在作品中表現的宗教思想,則是外界質疑其是否具備藏族文化精神的另一問題。從區域文化研究視角,分析阿來的宗教觀,即可發現在「大西藏」藏傳佛教的範疇裡,另外存在著阿來家鄉、也就是四川阿壩藏族本土苯教的區域特性。立志作為藏族代言人的阿來,還在創作作品中,承襲傳統藏族史詩說唱藝人的角色,以文字書寫的方式述說藏族的故事,建構起屬於藏人的精神信仰中心。但這位現代藏族知識份子,不僅止於紙上構築藏人的精神之塔、以資對抗外來文明的收編,在現實生活中,他還藉由《科幻世界》雜誌的編輯工作,積極倡導科學想像力對於藏人卅中國人未來發展上的助益。藏族文學與科幻文學的相似性,讓人看到阿來在「藏族作家」與「中國知識份子」的雙重身份之間,最終回歸卅發揚藏族特色的文化身影。
摘要(英)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of A Lai阿來, a contemporary Tibetan writer, shows a peculiar aura of the Tibetan culture. Based on the Tibetan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dissertation manage to reveal how the Tibetan consciousness of A Lai manifests in his works , and being a modern Tibetan intellectual what his culture idea is . Given the fact that Tibet owns its native language and letters, the Tibetan literature that A Lai created with Chinese language seem to encounter suspicion, but when carefully analyzed the omnipresence of the Tibetanization touch in his works offset the limitation of his not being able to use the native Tibetan language. If it can be accepted that the first problem that confronts A Lai is the matter of language, then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his works are also problematic and arouse the suspicion that whether he is possessed with the Tibetan cultural spirit or not. Analyzing A Lai’s view of relig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y of region can show the fact that in the category of the Tibetan Buddhism there exist an additional region character of the Tibetan native Bonism苯教 of Aba阿壩which is in Sichuan 四川 and A Lai’s hometown. Aspiring to b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ibetan, A Lai succeeds to the role of story-teller and singer of the Tibetan epic and creates the spiritual belief center of Tibetan’s own by narrating the story of Tibetan in written language. Being a modern Tibetan intellectual, A Lai is not just satisfied with conceiving the spiritual tower in literature to resist the incorporation of foreign civilization , moreover in the real life he actively advocates the scientific imagin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hinese by means of the editorship of the magazine Science Fiction Worl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ibetan literature and Science fiction shows the fact that A Lai, with the double identity of both being a Tibetan writer and a Chinese intellectual, eventually come back to the stanc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 Tibetan culture.
關鍵字(中) ★ 漫遊
★ 宗教文化
★ 藏化
★ 藏族文學
★ 阿來
★ 暴力美學
關鍵字(英) ★ Tibetan literature
★ Tibetanization
★ Religious Culture
★ aesthetics of violence
★ A Lai
★ wandering
論文目次 《群山與自己的歌者──論當代藏族作家阿來的漢語文學》
目 錄
緒 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4
第一章:藏族的歷史與文學
第一節:藏族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的處境 10
第二節:傳統藏族文學與當代藏族漢語文學 19
一、傳統藏族文學 19
二、當代藏族漢語文學 23
第二章:阿來及其創作歷程
第一節:阿來與四川藏族 40
第二節:阿來創作的階段性發展 45
一、非技巧取勝的詩作階段 46
二、早期的小說特色 53
三、自覺的民族代言人時期 61
第三章:語言‧民族‧文化──阿來文學的歸屬問題
第一節:以漢語創作藏族文學的時代印記 70
第二節:阿來筆下的「藏化」文學 82
一、在真實與虛構之間 82
二、傳統民間文化與民間文學 88
第三節:重回「傳說」中的靈光時代 96
第四章:宗教意識在阿來創作中的呈現
第一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105
一、鑑往知來的歷史書記官 105
二、宗教與政治的「一體化」危機 115
第二節:阿來認同的本土宗教 121
一、苯教與藏傳佛教 121
二、受到苯教觀念影響的文學風格 128
第三節:藏族的道德文化傳統 138
第五章:勇者無懼──阿來作品中的藏族精神
第一節:血性的呼喚 150
一、行刑暴力美學 150
二、被視為正義的復仇觀 155
第二節:誰才是真英雄?──重返民間 162
一、真卅假英雄的歷史真相 162
二、尋找藏族人的尚勇精神 170
三、名字的意義──隨著生命結束而消失的空洞符號 173
第六章:現代藏族知識份子的文化使命
第一節:漫遊過程中感受到的非我力量 177
第二節:與文明對抗──「反」的精神 187
一、傻子與讀書人達瑟 187
二、帶著創傷記憶的鬼魂 195
三、人就是動物?──對文明進化論的逆反 201
第三節:從藏族文學走向「科幻世界」 207
一、尋找傳說中的香格里拉 207
二、藏族文學與科幻文學的複音交響 216
結論 224
徵引及參考文獻 227
附錄一:阿來小說作品編年 246
附錄二:阿來訪談錄 255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以姓名筆劃為序)
(一)專書
1、中文著作
《史略》編輯委員會編。1990。《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傳佛教史略》。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
丁帆主編。2004。《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央民族學院《藏族文學史》編寫組編著。1985。《藏族文學史》。四川:四川民 族出版社。
中央黨校編寫小組編。1973。《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提
要和注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丹珠昂奔。1988。《佛教與藏族文學》。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孔慶東。〈亦科亦幻的科幻小說〉。收錄於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十五講》。2005四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253-272。
毛星。1983。《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毛禮銳、沈灌群主編。1989。《中國教育通史(第六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
王力雄。1998三版。《天葬──西藏的命運》。香港:明鏡出版社。
王正偉。1999。《回族民俗學概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王孝廉。1992。《東北、西南族群及其創世神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王明珂。2003。《蠻子、漢人與羌族》。台北:三民書局。
王寧。2006。《文化翻譯與經典闡釋》。北京:中華書局。
王銘銘。2005。《西方人類學思潮十講》。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德威。〈賈寶玉坐潛水艇──晚清科幻小說新論〉。收錄於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1993。台北:麥田股份有限公司。頁137-159。
王耀輝。2003三刷。《文學文本解讀》。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四川省編輯組。1985。《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社會歷史調查》。四川: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申丹。2004三版。《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泰安著、耿昇譯。2005。《西藏的文明》。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多杰才旦。1991。《西藏的教育》。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多杰才旦主編。1996。《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型態》。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朱文惠。2002。《佛教寺院與農牧村落的共生關係──中國西南藏族社區研究》。 台北:唐山出版社。
次仁夏加。〈血染的雪域〉。收錄於唯色採訪整理:《西藏記憶》。2006年。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379-408。
西藏學叢書編委會主編。1987。《西藏文學史(上、下)》。台北:文殊出版社。
尕藏才旦、格桑本編著。2005二刷。《天葬──藏族喪葬文化》。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何立總主編。2004二刷。《宗教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
吳仕民主編a。1999。《民族問題概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吳仕民編著b。2000。《中國民族教育》。北京:長城出版社。
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1997。《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重陽。1986。《中國當代民族文學概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呂大吉、牟鍾鑒。2005。《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呂大吉。2003。《宗教學通論》。台北:恩楷股份有限公司。
呂正惠。〈《白話文學史》的真價值〉。收錄於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
1989。台北:大安出版社。頁237-245。
宋如珊。2003。《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臺北: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瑞騰。1995。《文化理想的追尋》。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李萬鈞。1989。《歐美文學史和中國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興陽。2006。《中國西部當代小說史論(1976-2005)》。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汪暉。〈地方形式、方言土語與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形式」的論爭〉。收錄於汪暉: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下卷‧第二部)。2004。北京:生活‧讀書‧新
知三聯書店。頁1493-1530。
佟錦華a。〈藏族古代作家詩的一眼清泉──評《倉央嘉措情歌》〉。收錄於佟錦華:《藏族文學研究》。2002。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頁150-165。
佟錦華b。〈《格薩爾》研究的新開拓──評《〈格薩爾〉初探》一書〉。收錄於佟錦華:《藏族文學研究》。2002。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頁322-336。
周煒。1997。《西藏文化的個性──關於藏族文學的再思考》。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周曉風。〈區域文學──文學研究的新視野〉。收錄於《區域文化與文學》。200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96-209。
孟悅、戴錦華合著。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林聰。2007。《西藏有緣──走入真實的西藏文化》。台北:迪藤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林繼富。2004。《靈性高原──西藏民間信仰源流》。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版社。
南文淵。2007。《藏族生態倫理》。北京:民族出版社。
姜義華編。1994。《毛澤東著作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施哲雄總策劃、主編。2003。《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出版公司。
施淑。1997。《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出版社。
星全成、馬連龍。2000。《藏族社會制度研究》。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
段義孚著,潘桂成、鄧伯宸、梁永安譯。2008。《恐懼》。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洪子誠、劉登翰。2005。《中國當代新詩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萬川。2004。《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范文美編。2000。《翻譯再思:可譯與不可譯之間》。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要和注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范銘如。2008。《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降邊嘉措a。1989。《《格薩爾》的歷史命運》。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降邊嘉措b。1999。《格薩爾論》。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夏敏。2005。《喜馬拉雅山地歌謠與儀式──詩歌發生學的個案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孫懷陽,程賢敏主編。1999。《中國藏族人口與社會》。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師永剛、劉瓊雄編著。2007。《紅軍1934-1936》。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徐明旭。〈一九七七──八三年:西藏漢文短篇小說創作述評〉。收錄於李佳俊主編:《西藏文藝評論選》。1984。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頁199-213。
徐曉萍、金鑫。2008。《中國民族問題報告──當前中國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的歷史反觀與現實思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格非。2005二刷。《小說敘事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格勒。2006。《藏族早期歷史與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班覺著、益希單增譯。〈昌珠寺觀後〉。收錄於劉萬慶、莫福山、吳雅芝編:《當代藏族散文選》。1986。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頁175-179。
翁獨健主編。2002。《中國民族關係史綱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耿予方a。1994。《藏族當代文學》。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耿予方b。2001。《西藏50年──文學卷》。北京:民族出版社。
馬學良、恰白‧次旦平措、佟錦華主編。1994再版。《藏族文學史》。四川:民族出版社。
馬麗華。1998。《雪域文化與西藏文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唯色a。2006。《殺劫》。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唯色b。2006。《西藏記憶》。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編。《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
張植榮。2006。《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曉明。2002。《西藏的故事》。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莫福山。2003。《藏族文學》。成都:巴蜀書社。
郭大烈、董建中編。2000。《中華民族知識通覽》。雲南:雲南教育出版社。
陳信元、文鈺合著。1996。《大陸新時期報告文學概述》。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書全主編。1998。《改革開放20年時事概覽》。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1989。《中國民間故事全集(西藏)》。台北:遠流出版有限公司。
陳贇。〈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自我理解〉。收錄於《思想5: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2007。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頁193-218。
彭斯遠。〈暢想西部文學〉。收錄於《區域文化與文學》。200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20-128。
曾國慶編著。2004。《藏族歷史‧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
費孝通。〈民族調查與邊區開發〉。收錄於費孝通:《社會學初探》。2003。廈門:鷺江出版社。頁301-367。
黃俊威。〈試論部派佛教時代的人類來源說——以《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作為討論中心〉。收錄於華梵大學《第六次儒佛會通論文集》(上冊)。2006。台北:華梵大學哲學系。頁219-242。
黃修己主編。1998。《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下卷。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黃麗生。2002。《蒙古意識與中國認同的糾葛 : 民初外蒙古獨立運動與內蒙古的反應》。台北:蒙藏委員會。
萬晴川。2003。《巫文化視野中的中國古代小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萬斌、金利安。2006。《馬克思恩格斯宗教理論探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管衛中。1992。《西部的象徵》。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
蒙默、劉琳、唐光沛、胡昭儀、柯建中。1989。《四川古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趙宏。2006。《尋訪末代土司》。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劉小楓。2007。《沉重的肉身》。北京:華夏出版社。
劉志群。2006。《雪域人之靈與神之魅》。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劉忠華主編。2006二刷。《閨中奇蹟──中國女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劉俊哲等著a。2003。《藏族道德》。北京:民族出版社。
劉俊哲等著b。2005。《四川藏族價值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劉啟分。1981。《西洋文學概論》。台南:開山書店。
劉輝強。〈藏彝走廊東部邊緣地區的民族語群(ethnic languages group)研究〉。收錄於袁曉文、李錦主編:《藏彝走廊東部邊緣族群互動與發展》。2006。北京:民族出版社。頁 212-216。
劉顥、劉洪記。2001。《西藏五十年(歷史卷)》。北京:民族出版社。
潛明茲。1995。《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台北:商務印書館。
鄧阿寧。〈試論酆都鬼城文化的文化價值和意義〉。收錄於《區域文化與文學》。200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10-119。
蕭金松。2000。《藏族格言詩水木火風四論譯註》。台北:蒙藏委員會。
蕭萬源、伍雄武、阿不都秀庫爾主編。1992。《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安徽:人民出版社。
諾杰‧洛桑嘉措主編。2004。《西藏人文地理》。拉薩: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
賴皆興。〈中國宗教發展的歷史進程〉。收錄於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2007。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447-474。
閻振中。2000。《西藏秘境》。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
龍冬選編。1999。《聆聽西藏──以小說的方式》。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謝世忠。2001。《論述、版本、與語文展演──當代「西藏議題」的意識型態文化交鋒過程》。台北:蒙藏委員會。
謝劍。2004。《民族學論文集(上)》。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鍾敬文主編。2004。《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藏族簡史編寫組。1986。《藏族簡史》。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關紀新主編。2006。《20世紀中華各民族文學關係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2、外文著作及譯著
三好將夫著、陳燕谷譯。〈沒有邊界的世界?從殖民主義到跨國主義及民族國家的衰落〉。收錄於汪暉、陳燕谷主編:《文化與公共性》。1993年。北京:三聯書店。頁484-520。
大衛‧葛蘭(David Garland)著、劉宗為、黃煜文譯。2006。《懲罰與現代社會》。台北:商周出版。
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2005再版。《人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弗雷澤(James Frazer)著、汪培基譯。1991。《金枝(上)》。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版。
甘黛絲‧薩維奇(Candace Savage)著、蘇有薇譯。2005。《魔法師:科學之父眼中的魔法世界》。台北:三言社。
米歇爾‧傅科(Michel Foucault)著、肖濤譯。〈話語的秩序〉。收錄於許寶強、袁偉選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Languages and Translation)》。2001。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頁1-31。
艾蘭‧普瑞德(Allan Pred)著、許坤榮譯。〈結構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收錄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1999。台北:明文書局。頁81-103。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孫名之譯。2002五刷。《夢的解析》。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著,方永泉譯。2004。《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保羅‧柯拉法樂(Paul Claval)原著,鄭勝華等譯。2005。《地理學思想史》。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哈里森‧沙茲伯里(Harrison E. Salisbury)著、文林譯。1995。《長征(The Long March:The Untold Story) 》。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浦安迪(Andrew H. Plaks)教授講演。1998。《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1999。《想像共同體──民族
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林志明譯。1998。《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工作
室。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著、鄭振煌譯。2007。《西藏生死書》。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公司。
索南堅贊著、劉立千譯注。2000。《西藏王統記》。北京:民族出版社。
勒內‧德‧內貝斯基‧沃杰科維茨,謝繼勝譯。1996二刷。《西藏的神靈和鬼怪》。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著、陳琴富譯。2004八刷。《藏傳佛教世界》。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著、胡繼華譯。〈法西斯主義的心理結構〉。收錄於汪民安編:《色情、耗費與普遍經濟──喬治‧巴塔耶文選》。2003。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頁42-74。
湯姆遜(Ewa M. Thompson)著、楊德友譯。1995。《理解俄國:俄國文化中的聖愚》。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奧爾特加‧加塞特著,劉訓練、佟德志譯。2004。《大眾的反叛》。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著、大陸橋翻譯社譯。2005。《消失的地平線》。台北:商周出版。
圖齊等著、向紅笳譯。2005。《喜馬拉雅的人與神》。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劉禾著、宋偉杰等譯。2002。《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三聯書店。
盧卡奇(Georg Lukacs)、楊恆達譯。1997。《小說理論》。台北:唐山出版社。
薩迦‧索南堅贊著、陳慶英、仁慶扎西譯著。1985。《王統世系明鑑》。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羅伯‧丹屯(Robert Darnton)著、國立編譯館主譯、呂健忠譯。2005。《貓大屠殺:法國文化史鉤沉》。台北:國立編譯館、聯經出版有限公司。
(英)F.W.托馬斯著,李有義、王青山譯。1986。《東北藏古代民間文學》。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Raymond Williams:〈Dominant, Residual,Emergent〉,《Marxism And Literatur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
(二)期刊論文
才旦。〈論西藏神秘在藏族文學創作中的表現〉。《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0月(30卷4期)。
丹珍草。〈行走在塵世與天堂之間──感受阿來小說中的僧人形象〉。《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4月。
丹珍措。〈阿來作品文化心理透視〉。《民族文學研究》。2003年4月。
尹漢胤等。〈簡說少數民族文學體裁〉。《中國民族》。2002年6月。
孔占芳。〈神話和傳說:小說虛構中族群文化的隱顯──讀阿來的《塵埃落定》〉。《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3月。
孔章聖。〈阿來:新世紀中國文壇的雄鷹〉。《人才開發》。2001年2月。
王永茂、張玉勤。〈權力的異化與民族的審視──阿來《塵埃落定》的寓意新解〉。《重慶郵電源院學報》。2003年6月。
王永茂。〈單向度的人的寓言──阿來《塵埃落定》的寓意〉,《社會科學論壇》,2003年4月。
王寧。〈永不落定的追尋──評阿來小說《塵埃落定》〉。《邢台學院學報》。2003年9月。
田泥。〈用感性來體悟存在──閱讀阿來的作品〉。《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3月。
朱增宏。〈把雨傘留給蚯蚓?──從動物倫理對佛教及「愛與慈悲」的挑戰,談「佛法」的實踐〉。《中外文學》。2003年7月號(第32卷第2期)。
朱霞。〈當代藏族文學的多元文化背景與作家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構〉。《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11月。
何小榮。〈淺談藏族古代法律的倫理淵源〉。《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月(第28卷第1期)。
何泓。〈從文學民族性的再現略談西部文學創作〉。《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12月。
吳敏姝。〈翻譯的改寫功用及其在民族文學中興起中的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2月。
宋斌。〈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特徵淺論〉。《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2月。
李建。〈阿來:邊緣書寫與文化身分認同〉。《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2月。
李康云、王開志。〈阿來其人及《塵埃落定》〉。《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2月。
李康云。〈人性生態與政治文明缺陷的瓦解與批判──兼評阿來長篇小說《塵埃落定》、《隨風飄散》、《天火》〉。《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8月。
李康云。〈論《塵埃落定》與土司制度──兩處「誤讀」的澄清與阿來小說歷史意識的思想根源解讀〉。《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2月。
李興陽。〈二十世紀九○年代西部鄉土小說的現代性反思〉。《寧夏社會科學》。 2005年1月。
李靜、戴寧寧。〈藏族起源「羅剎女與獼猴結合」傳說與藏族社會性別角色〉。《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李鴻然。〈少數民族文學:概念的提出與確定〉。《民族文學研究》。1999年2月。
李繼凱。〈筆談: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西部文學──文化習語與西部文學〉。《都唐學刊》。2003年1月。
南杰‧隆英強,孟繁智。〈藏族習慣法如何適應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思考──從藏族習慣法中的「賠命價、賠血價」談起〉。《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3月(第29卷第2期)。
姚新勇。〈追求的軌跡與困惑──「少數民族文學性」建構的反思〉。《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1月。
胡立新、沈嘉達。〈談阿來小說的敘事藝術〉。《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4月。
胡沛萍。〈生命意識的詩意追求──略論阿來的中短篇小說藝術風格〉。《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3月。
茉莉‧穆蘭(Molly H. Mullin)著、陳玉雲譯。〈鏡子與視窗──人類與動物關係的社會文化研究〉。《中外文學》2003年7月(第32卷第2期)。
夏元明。〈宗教體驗的詩性表達──評阿來的《塵埃落定》〉。《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1月。
孫林。〈藏族傳統宗教中的靈魂觀念與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3月。
徐新建。〈權力、族別、時間:小說虛構中的歷史與文化──阿來和他的《塵埃落定》〉。收錄於《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7月,總20卷第4期。
栗原小荻。〈我眼中的全球化與中國西部文學──兼評《塵埃落定》及其他〉。《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5月(總23卷第5期)。
秦裕華。〈區分民族文化認同與宗教認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2月。
索南才讓。〈試談藏族成文習慣法規的歷史淵源與藏傳佛教戒律之間的關係〉。《宗教學研究》。2007年第2期。
馬永強、丁帆。〈論中國現代西部文學獨特的文明形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1月。
寇才軍。〈由扎西達娃和阿來的著作看當今藏族作家文學的發展〉。《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5月。
張智勇。〈淺析阿來小說作品中的宗教文化〉。《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1月。
曹萬順。〈藏族習慣法中的賠命價芻議〉。《遼寧警專學報》。總號第47期。2008年1月。
梁庭望。〈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之發展〉。《民族文學研究》。2000年4月
莊秀芬。〈獨特新穎的構思模式──讀阿來的《塵埃落定》〉。《東疆學刊》。2002年6月。
郭乃文。〈大陸自然保護區系統簡介〉。《自然保育季刊》。1998年3月(第21期)。頁55-61。
朝戈金。〈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科的概念、對象和範圍〉。《民族文學研究》。1998年2月。
湯天勇。〈阿來的詩:穿行於異質文化間的身心之旅〉。《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2月( 24卷1期)。
賀昌。〈中國現代西部文學的精神底蘊〉。《新疆大學學報》。2004年6月
賀昌盛。〈現代西部文學的發展與意識型態的關係〉。《河北學刊》。2004年1月。
賀紹俊。〈說傻‧說悟‧說游──讀阿來的《塵埃落定》〉。《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4月。
馮憲光。〈現實與傳統幻想與夢境的交織──評阿來的短篇小說〉。
黃偉林。〈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部文學的實績和發展動向〉。《涪陵師範學院學報》。 2003年11月( 19卷6期)。
黃學軍。〈淺談當前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2月。
黃錦樹。〈幽靈的文字──新中文方案、白話文、方言土語與國族想像〉。台北文建會主辦「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2003年12月20、21日。
楊士宏。〈藏區習慣法的文化內涵〉。《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總第38期)。
楊玉梅、來春剛。〈論傻子形象的審美價值──讀阿來的《塵埃落定》〉。《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6月。
楊泉良。〈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對民族文化發展的促進〉。《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1月。
楊華雙。〈嘉絨藏區習慣法中的司法制度〉。《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期。
楊德華。〈詩人的小說與小說的詩情──讀阿來小說集《舊年的血跡》〉。
楊霞。〈「阿來作品研討會」綜述〉。《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3月。
熊澤文、李康云。〈紅樓夢與雕樓夢──從《紅樓夢》與《塵埃落定》的比較看阿來的繼承與突破〉。《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4月。
趙子勤。〈從鄉村教師到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和他的《塵埃落定》〉。《四川統一戰線》。2001年4月。
劉柳。〈解讀阿來的藏族情節〉。《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8月
德吉草。〈文化回歸與阿來現象──阿來作品中的文化回歸情愫〉。《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3月。
德吉草。〈認識阿來〉。《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12月。
歐陽可惺。〈對少數民族文學地域性研究的再思考〉。《民族文學研究》。1997年4月。
蔣敏華。〈全球話語境中的文化心理──兼評馬原、央珍、阿來的西藏題材小說〉。《江淮論壇》。2003年5月。
鄭靖茹。〈一個語言原鄉者的艱難拔步──從《血脈》看阿來小說中的族際邊緣人〉。《中國藏學》。2006年1月。
黎曦。〈存在並表達著──盤點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中國民族》。2002。
羅義華。〈文化的乖離與重構──全球化語境中的民族文學創作主體性批判〉〉。《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3月。
(三)學位論文
王泉。2000。《論張承志、張煒及阿來小說的詩意敘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王華。2006。《新時期小說中的方言問題》。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何石妹。2007。《講故事的可能──論藏族當代文學敘事藝術的困境與探索》。西安: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論文。
李玉香。2005。《當代藏族作家的漢語寫作研究》。北京:清華大學中語系碩士論
文。
李柏林。2000。《拂開落定的塵埃審視負重的秘史──《塵埃落定》論》。合肥:安徽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李艷。2006。《阿來筆下的西藏想像》。廣州: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小莉。2001。《土司制度滅亡的挽歌──評《塵埃落定》》。重慶: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孟湘。2004。《詩性敘事建構中國智慧的寓言──阿來小說《塵埃落定》的文化解讀》。石家庄:河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碩士論文。
柳愛江。2005。《族群記憶和多維視野──論扎西達娃和阿來小說的文化特質》。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孫宗。2004。《詩境中的文化之思──論阿來的《塵埃落定》》。大連:遼寧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袁丁。2004。《從馬原 、扎西達娃和阿來的創作看西藏當代漢語小說》。武漢:武漢大學碩士論文。
郝巍。2005。《《塵埃落定》文本構成分析及其他》。成都:四川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
張立馳。2003。《論《塵埃落定》的語言詩性美》。合肥:安徽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張煜。2003。《想像西藏:當下文化生產中的「西藏形象」》。廣州: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雀倩。2006。《八十年代大陸文學主體性的建構與尋根意識的發展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雷雪霖。2006。《從阿來的《塵埃落定》談當代的本土寫作》。海口:海南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
趙紅杰。2005。《史詩的沉重與詩性的輕盈──扎西達娃、阿來小說創作比較論》。
長沙: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劉濤。2006。《比較文化視域中的藏族作家的漢語創作》。西安:陝西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論文。
羅蕾。2006。《世紀之交──河域小說創作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少數民族概況〉。2007年2月。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
茉莉。〈從射殺藏民看藏語危機──兼談歐洲的語言權〉。2006年11月18日
〈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1/n1541890.htm〉
〈關於科幻世界〉。2008年。
〈http://www.sfw-cd.com/about/aboutsfw.html〉
指導教授 李瑞騰 審核日期 2009-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