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1204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8 、訪客IP:3.15.15.91
姓名 張謹如(Chin-ju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道德經》「無為而治」意蘊之探析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tent of "Wu Wei Er Zhi" in Dao De Jing)
相關論文
★ 《莊子》苦樂觀的現代詮釋★ 安心之道探究--以《大乘起信論》為依據的哲學詮釋
★ 論《維摩詰經》之入世精神-以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為說明★ 韓非法思想研究
★ 從羅蘭.巴特符號學觀點論普普藝術︰以安迪.沃荷作品為例★ 儒學文化精神溯原 以《論語》之「孝道」、「學
★ 牟宗三對「美善衝突」的解決★ 從《精神現象學》主奴之爭一節中看欲望詮釋的可能性
★ 《莊子》主體觀探究— — 「復性」與「氣化」為核心的存有論詮釋★ 對非人類物種的倫理反思:從價值理論探討人類應有的態度
★ 探究Hans Küng之「全球倫理」的 「可普遍性」與「可實踐性」★ 論海德格對技術本質之反思 ——對技術本質之派生關係與其本源現象之溯源作一種詮釋之嘗試
★ 對當代西方倫理學中代理孕母爭議的一個「性別倫理」之省思★ 鄰避現象之環境倫理涵義:以效益主義環境正義考察為例示
★ 動物的道德地位:Singer的效益主義進路動物的道德地位考察★ 從Tom Regan的動物權利觀探究台灣流浪犬問題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本文研究目的乃是希望能夠透過對海耶克「自發的秩序」理論內容之理解、分析、批判,以做為豁顯「無為而治」內在意蘊之對照參考。在自發秩序中,每個參與者有自己的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才參加這個秩序與其他成員發生關係,所謂大家的利益也就是建立一套更好的規則以創造一個條件,使大家在參與市場活動中獲得更大的好處。每一個個體的位置,是由各個成員本身的行動及與成員協調互動所形成,因此,每個人不僅是個體主義者,也是構成社會整體的參與者。
  《道德經》對於什麼是理想的政治社會秩序,提出一套想法:「無為而治」。而這個思想,也可以說是道家的形而上學及內聖之學在政治上的應用。從「無為」與「無執」並舉,說明了「無為」與「無執」,乃是修道之人的不執著與不陷溺的一種明覺境界。個體「境界的真實」─「德」,乃是個體在用心參與社會、與其他個體的互動過程中,學習不執著、不陷溺,使「德」能夠落實而到成全,成就「真實的境界」,此時「境界的真實」與「真實的境界」,雖名為而二,實而為一:觀之於個體,乃是「境界的真實」,由群體觀之,乃是「真實的境界」;而萬物歸根復命,皆能順乎自然、順乎天真本性,「道法自然」,天下有道,此即為一。
個體與為政者的關係乃是一信任委託的關係。作為參與到社會總體的個體,乃是以「我」為實踐起點,從個體出發,將家庭以外的個體乃視為與自己一樣,皆本具有—「德」,在這個基礎上體道、同返於道。所有的成員在這樣互動的關係中,進行體道活動、互師互資,此乃是一種基於信賴的信託關係,每個成員是獨立的個體,也是自然場域的參與者,參與的個體若是能夠累積誠信,亦可成為他者信任委託的對象。人人在這種信任委託的關係中,體道、行道、成道,實踐無為的工夫、成就無為的境界,也在這個個體體迴溯於道的歷程,同時將政治朝向「無為而治」的理想社會秩序邁進。
摘要(英)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thought of " Wu Wei Er Zhi "(無為而治)of the Dao De Jing (《道德經》)and presents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riticism about " Spontaneous Order " of Friedrich A.von Hayek. It seems that the theory of " Spontaneous Order " is similar to the theory of " Wu Wei Er Zhi " in the effect of establishing social order. But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core of the theory.
" Wu Wei " doesn’t mean " no action ". It refers to the activity of cultivation of Dao. " Wu Wei " means that the cultivators of Dao come off the attachment of their mind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society. The activity helps the Dao cultivators to fulfill their--" De ". Every individual cultivates Dao make progress toward the ideal world of " Wu Wei Er Zhi ". In this world, everyone will fulfill their " De " naturally and society will also function in harmony.
關鍵字(中) ★ 無為
★ 無為而治
★ 自發的秩序
★ 道德經
★ 道
★ 德
★ 道德
關鍵字(英) ★ Wu Wei
★ Wu Wei Er Zhi
★ Spontaneous Order
★ Dao De Jing
★ Dao
★ De
★ Dao De
論文目次 目 錄
頁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錄…………………………………………………………………..iv
凡例………………………………………………………………...…v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撰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觀點設限………………………………………….……2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四節 研撰次第及內容………………………………………………….…8
第二章 自發的秩序
第一節 自發的秩序之意含……………………………………………...…10
第二節 支持自發秩序的理由…………………………………………...…19
第三節 小結……………………………………………………………...…25
第三章 無為
第一節 無為與無執……………………………………………...…………32
第二節 無為與無不為…………………………………………………...…39
第三節 小結……………………………………………………………...…51
第四章 治道
第一節 治之境界……………………………………………………...……54
第二節 無為而治的理據—道…………………………………………...…64
第三節 自然…………………………………………………………...……73
第四節 小結…………………………………………………………...……91
第五章 結語……………………………………………………………...….93
參考書目………………………………………………………………….....100
參考文獻 以下各依其類別照筆劃順序排列。
一、中文書目
(一)原典資料:
王弼(著),樓宇烈(校釋),1992,《王弼集校釋》,臺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初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1973,《新校漢書集注 第三冊》,臺北市:世界書局,再版
(明)釋德清,1965,《老子道德經解》,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二)主要參考書目:
丁原明,1997,《黃老學論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初版二刷。
王邦雄,2006,《老子的哲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修訂二版二刷。
王煜,1990,《老莊思想論集》,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版三刷。
王博,1993,《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
石元康,1995,《當代自由主義理論》,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牟宗三,1991,《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初版四刷。
牟宗三,1885,《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修訂七版。
牟宗三,1991,《政道與治道》,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增訂新版四刷。
何信全,1988,《海耶克自由理論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余書麟,1975,《老子教育觀》,臺北市:文景書局,再版。
余明光(校點、注釋);余明光、張國華(白話翻譯);張純、馮禹(英文翻譯),1993,《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長沙市:岳麓書社,初版一刷。
余培林(注譯),1997,《新譯老子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版。
肖巍,2000,《女性主義倫理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一版一刷。
林安梧,1996,《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市:文海基金會,初版。
林安梧,2002,《老子道德經新譯》,台北市:讀冊文化事業公司,再版。
林安梧,1997,《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惟》,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初版二刷。
林安梧,1998,《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上海市:學林出版社,初版一刷。
金晟煥,2008,《黃老道探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一刷。
吳怡,2005,《新譯老子解義》,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七刷。
吳重慶,1993,《儒道互補: 中國人的心靈建構》,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胡楚生,1992,《老莊研究》,臺北市:臺灣生學生書局,初版。
胡適,2006,《中國古代哲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二版一刷。
徐復觀,2007,《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初版十四刷。
高亨,1996,《老子正詁》,輯於陳柱(編),《民國叢書第五篇 5》,上海市:上海書店,第一版。
袁保新,1991,《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
殷海光基金會主編,1998,《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唐君毅,1991,《中國哲學原論 導論篇》,輯於唐君毅全集編委會(編),《唐君毅全集》,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校訂版。
梁啟超,1956,《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中華書局,初版。
郭夏娟著,2004,《為正義而辯:女性主義與羅爾斯》,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版一刷。
陳麗桂,1991,《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陳麗桂,1997,《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
陳鼓應,2006,《老莊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版一刷。
陳鼓應,2007,《老子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三修七刷。
陳鼓應,2005,《莊子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修訂版五刷。
陳鼓應主編,1992,《道家文化研究》第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刷。
陳鼓應主編,1995,《道家文化研究》第6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刷。
陳鼓應主編,1996,《道家文化研究》第10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刷。
陳鼓應主編,1998,《道家文化研究》第14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陳鼓應主編,1999,《道家文化研究》第16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陳鼓應主編,2007,《道家文化研究》第22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陳德和,2005,《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市:里仁書局,初版。
湯孝純(注譯),李振興(校閱),1995,《新譯管子讀本(下)》,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勞思光,1997,《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增訂九版。
黃登山,1996,《老子釋義》,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修訂版。
馮達文,1996,《道:道歸自然》,廣東市:廣東人民出版社,第二版。
項維新、劉福增主編,1988,《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第二冊).先秦篇》,臺北市:水牛出版社,再版。
鄔昆如,1981,《中外政治哲學之比較研究(上)》,臺北市:中央文物。
劉笑敢,2007,《老子》,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修訂二版二刷。
魏元珪,1997,《老子思想體系探索》,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蕭公權,1980,《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市: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譚宇權,1992,《老子哲學評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
嚴靈峰,1987,《老子莊子》,臺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嚴靈峰,1966,《老莊研究》,臺北市: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三)中譯參考書目:
秋風(譯),Razeen Sally 等(著),2003,《哈耶克與古典自由主義》(Essays on Friedrich Hayek and the Revival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2002),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初版一刷。
姚中秋(譯),Alan Ebenstein(著),2005,《海耶克:二十世紀古典自由主義大師》(Friedrich Hayek : A Biography, 2004),臺北縣:康德出版社,初版一刷。
鄧正來(譯),Friedrich Hayek(著),1997,《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199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初版一刷。
孫佩妏、陳雅馨(譯),Philip G. Zimbardo(著),2008,《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 : understanding hwo good people turn evil,2008),台北市:商周出版,初版四刷。
陳維剛(譯),Martin Buber(著),1991,《我與你》(I and Thou,1923),臺北市:久大出版社、桂冠出版社,初版一刷。
郭志嵩(譯),John Stuart Mill(著),2004,《論自由》(On Librity,1982),臺北市:臉譜出版:城邦文化發行,初版一刷。
劉莘(譯),Will Kymlica(著),2003,《當代政治學導論》(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2001),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二、英文書目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960, The Cons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982, 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 a new statement of the liberal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三、期刊論文
王邦雄,〈老子「以天下觀天下」的無為治道〉,刊於《鵝湖月刊》第28卷第二期總號第326,(臺北縣:鵝湖月刊社,2002/8),頁12-20。
石元康,〈海耶克論自由與法治〉,刊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56期,﹙臺灣:二十一世紀雜誌社,1999年12月號﹚,頁76-89。
石元康,〈社群與個體: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論辯〉,刊於《當代》第114期,(臺灣: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10/1),頁94-104。
白金銑,〈從儒墨「積學觀」到老子「絕學」的探討〉,刊於《鵝湖月刊》第29卷第9期總號第337,(臺北縣:鵝湖月刊社,2003/7),頁42-52。
石慧瑩,〈海耶克與老子自由思想之比較〉,刊於《國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7期,(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998/12),頁25-50。
李美燕,〈當代西方漢學家李約瑟與史華茲眼中的老子「自然」觀〉,刊於《鵝湖月刊》第30卷第1期總號第349,(臺北縣:鵝湖月刊社,2003/7),頁22-28。
李漢相,〈老子的和合思想〉,刊於《鵝湖月刊》第29卷第8期總號第344,(臺北縣:鵝湖月刊社,2004/2),頁58-64。
李漢相,〈關於老子修養功夫—以道德經三章為中心〉,刊於《鵝湖月刊》第30卷第3期總號第351,(臺北縣:鵝湖月刊社,2004/9),頁42-48。
吳智雄,〈試論老子思想系統的開展—從社會秩序的觀點談起〉,刊於《中正大學中文所研究生期刊》第4期,(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2/12),頁35-49。
程林輝,〈先秦的人權思想〉,刊於《孔孟月刊》第35卷第6期總號第414,(臺北市:孔孟月刊社,1997/2),頁16-22。
陳德和,〈准南道家與黃老道家的對比性考察—「淮南子」性格的再標定〉,刊於《鵝湖月刊》第25卷第2期總號第290,(臺北縣:鵝湖月刊社,1999/8),頁16-27。
四、碩博士論文
卓伯翰(研撰),黃錦鋐(指導),《老子政治思想研究》(臺北市:私立東吳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明照(研撰),陳鼓應(指導),《先秦道家禮樂思想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5)。
馬耘(研撰),陳鼓應(指導),《論老莊哲學中「道」之無限性與人之自主問題》(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5)。
陳佩君(研撰),陳鼓應、王曉波(指導),《先秦道家的心術與主術—以【老子】、【莊子】、【管子】四篇為核心》(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8)。
指導教授 林安梧、蕭振邦 審核日期 2009-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