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34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9 、訪客IP:18.221.31.166
姓名 廖金春(Jun-chuen Liaw)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長江三峽整治工程的未來性評估:一個環境倫理視野的考察
(Evaluation of Futurity in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 Yangtze River Gorges- Field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相關論文
★ 《道德經》「無為而治」意蘊之探析★ 《莊子》苦樂觀的現代詮釋
★ 安心之道探究--以《大乘起信論》為依據的哲學詮釋★ 論《維摩詰經》之入世精神-以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為說明
★ 韓非法思想研究★ 從羅蘭.巴特符號學觀點論普普藝術︰以安迪.沃荷作品為例
★ 儒學文化精神溯原 以《論語》之「孝道」、「學★ 牟宗三對「美善衝突」的解決
★ 從《精神現象學》主奴之爭一節中看欲望詮釋的可能性★ 《莊子》主體觀探究— — 「復性」與「氣化」為核心的存有論詮釋
★ 對非人類物種的倫理反思:從價值理論探討人類應有的態度★ 探究Hans Küng之「全球倫理」的 「可普遍性」與「可實踐性」
★ 論海德格對技術本質之反思 ——對技術本質之派生關係與其本源現象之溯源作一種詮釋之嘗試★ 對當代西方倫理學中代理孕母爭議的一個「性別倫理」之省思
★ 鄰避現象之環境倫理涵義:以效益主義環境正義考察為例示★ 動物的道德地位:Singer的效益主義進路動物的道德地位考察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河川是人類生活的命脈,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關鍵;然而,近來由於建設水壩、開發水庫、過度抽取地下水、航運、環境污染和氣候變遷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全球河流面臨了空前的危機,尤其中國長江流域已成為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使得五百多個城市的飲用水水源遭受到威脅。可以說,大型水壩已徹底改變河流的自然規律,而且許多大型河流正以驚人的速度亁涸中。
中國大陸在水壩的數量和規模上堪稱世界第一,而三峽大壩的興建不僅為中國大陸國家重大的公共建設,也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資金最高的經濟功能為主軸發展的水利工程案,普遍認為,整治長江是一件長期性的工作,三峽大壩雖非唯一的防洪工程,卻是目前最迫切、最有效的計劃工程。其首要目標在於對長江三峽地區的防洪功能有效的發揮,以解決長期飽受洪水氾濫之苦,並進而發揮發電、航運及觀光等之效能。
然而,從一九九四年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以來,應屬於一個「生態工程」前景的有利工程,結果卻問題叢生,不但打破了不利於人類和環境生態永續發展的平衡狀態,也充滿著許多的疑點和備受爭議的議題。這其中顯示了中國大陸政府相關的技術官僚普遍欠缺環境倫理學的觀念與素養,以致於失去了對庫區生態環境應有的基本價值判斷,更失去了政府技術官僚哲學的價值性的實踐。
本論文研究藉由文獻了解先論述長江三峽整治工程的緣由、目的與發展,並透過對長江三峽整治工程個案之分析,凸顯其在論證過程、環境生態以及環境中生物多樣性等面向的倫理問題與困境,進而以生態中心倫理與李奧波大地倫理的環境倫理思想,進行長江三峽整治工程中相關倫理問題的考察,包括大壩工程論證及工程執行的正當性、庫區環境生態及環境中生物多樣性的完整性與健康性,提出回應這些問題的倫理分析與應用,最後對中國大陸政府提出長江三峽整治工程現在及未來應體現的環境倫理觀的建議,俾利還諸三峽庫區自然環境之自然狀態理想境地的實現。
摘要(英) Rivers, lifeline of human life, is crucial to the human cult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factors like dam and reservoir-building, excessive groundwater pumping, shipping, and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 confront global rivers with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The drainage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particular is polluted most seriously in the world, posting threats to drinking water for more than 500 cities. One may put it in this way: the giant dam radically changes the natural law, making many big rivers drying at an amazing speed.
Chinese dam is number one by its scale and numb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is not only the Mainland China’s major public works plan, but also the economics-oriented water project that is the largest, most expensive in the world.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s that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 Yangtze River takes for a long time. Although the Three Gorges Dam is not the only one flood control work, it is the most pressing and effective. The main goal of this project i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flood in this drainage area, replacing related pains once and for all with the benefits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shipping and tourism.
However, immediately after the construction in 1994, this would-be-ecological engineering has incurred many problems, such as breaking the social and natural sustainability not in favor of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bringing about much relevant suspiciousness and controversy. This suggests that Chinese technocrats’ lacking of the ideas and capacity on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leads to their poor jud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ervoir region, along with failure of philosophic value technocrats should hold.
This study looks for the cause, objectiv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Furthermor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ntire project to discover ethic problems and predicaments over the proof process, environment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and then researches the project with the ecocentric ethics and Leopold’s the land ethics, into the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 justifiability of the engineering execution, environment ecology, biodiversity, integrality and soundness of the reservoir area. At last, this study makes environmental ethic suggestions about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to China, hoping to restore the natural state of this area.
關鍵字(中) ★ 大地倫理
★ 長江三峽整治工程
★ 生態中心倫理
★ 環境倫理學
關鍵字(英) ★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 the land ethics
★ ecocentric ethics
★ environmental ethic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導論------------------------------------------------1------------------------1
前言------------------------------------------------------------------------------1
第一節 研究主題與研究目的----------------------------------------------8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之基本理論架構-------------------------------20
第三節 各章內容簡述-------------------------------------------------------32
結語------------------------------------------------------------------------------33
第二章 長江三峽整治工程執行中的困境與議題---------------------------35
前言------------------------------------------------------------------------------35
第一節 長江三峽整治工程過程中議題的評析-------------------------36
第二節 長江三峽整治工程中環境生態的倫理議題-------------------49
第三節 三峽整治工程中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倫理議題----------------62
結語------------------------------------------------------------------------------73
第三章 生態中心倫理與大地倫理---------------------------------------------75
前言-------------------------------------------------------------------------------75
第一節 生態中心倫理的概述----------------------------------------------79
第二節 李奧波的大地倫理思想--------------------------------------------85
第三節 道家與奈許的大地倫理思想--------------------------------------95
第四章 長江三峽整治工程的環境倫理分析與應用---------------------101
前言------------------------------------------------------------------------------101
第一節 三峽整治工程論證中相關議題的倫理分析與應用----------103
第二節 三峽整治工程中環境生態議題的倫理分析與應用----------116
第三節 三峽整治工程中生物多樣性議題的倫理分析與應用-------128
結語------------------------------------------------------------------------------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1
前言------------------------------------------------------------------------------141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49
參考文獻-----------------------------------------------------------------------------15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偉,1995,《生存與發展:地球倫理學》,吉林:人民出版社,初版。
王勤田,1997,《生態文化》,臺北:楊智文化,初版。
王瑞香(譯),Odum p. Eugene(著),2000,《生態學:科學與社會之間的 橋樑》,臺北:國立編譯館,初版。
王瑞香(譯),Rolston,Ⅲ Holmes(著),1996,《環境倫理學》,臺北:國立編譯館,初版。
王鴻濬、郭國偉,1998,<落實地方自然保育的政策面——自然保護區設置經營與管理>,刊於《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臺北:厚生基金會,初版一刷。
王麗娟、謝文豐,2000,《生態保育》,臺北:揚智文化,初版。
王鑫,1994,《發展教師環境教育哲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地理 學研究所,初版。
王鑫,1994,<發展教師環境教育哲學之研究>,刊於《環境月刊》,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
石慧瑩、劉阿榮,2001,<重見美麗新世界——以社群觀點論環境倫理>, 刊於《2001年生態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何穎怡(譯),David Suzuki and Amanda McConnell(著),2000,《神聖的平衡——重尋人類的自然定位》,臺北:商業周刊,初版。
余謀昌,1999,《生態倫理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初版。
吳金清,1997,<瀕危植物荷葉鐵線蕨的群落生態和生境特徵的調查與分 析>,刊於《全國第二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 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吳美真(譯),Leopold. A(著),1998,《沙郡年記》,臺北:天下文化公司,初版。
李永展,1999,<建構土地倫理——一個本土性的思考>,刊於《看守臺 灣》創刊號,臺北:看守臺灣雜誌社。
李永然、李欽漢(譯),Mathis Wackernagel and William E. Rees(著),1996,《生態足跡——減低人類對地球的衝擊》,臺北:創興出版社,初版一刷。
李伯寧,1994,《三峽工程移民條例導讀》,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初版。
宜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市三峽工委、市移民局聯合主編,2000,《三峽開發戰略研究專輯》,宜昌:宜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初版。
宜昌市移民局編,1999,《三峽移民--宜昌市一期移民概況與政策彙編》,宜昌:宜昌市移民局,初版。
明延凱、周光裕,1997,《應用生態學》,臺北:地景企業公司,初版。
林文斌等(譯),Owen E. Hughes(著),2003,《公共管理的世界》,臺北: 韋伯出版社,初版。
林旭宏、彭國棟,1999,<棲地類型分類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以美國加州為例>,《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芳珍,2003,《由環境倫理學的角度探討莊子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曜松,1999,<生物多樣性保育之省思>,刊於《環境教育季刊》第38 期,臺北:環境教育季刊。
林曜松,2000<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之展望>,《2000年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保育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金恆鑣,2001,<從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思考當代的環境倫理>,刊於《2001 年生態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 教育研究所。
金恒鑣,2006,<臺灣的普世價值:生態與環境>,刊於《當代雜誌》第226期,臺北:合志文化。
長江三峽工程論證移民專家組編,1988,《長江三峽工程移民專題論證文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初版。
長江水利委員會編,1997,《三峽工程移民研究》,湖北:科技出版社,初版。
姚關穆,2001〈淺釋「環境知識」〉,刊於《環保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臺 北:環保月刊社。
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譯),Angeles P. A(著),2001,《哲學辭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初版。
倪哲明、鮑健強(譯),Padilla, M. J(著),2004,《科學探索者——環境科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初版。
徐嵩齡主編,1999,《環境倫理學進展:評論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初版。
高柏園,2001,<道家思想的自然觀及其生態智慧>,刊於《2001年生態 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 心。
張文杰,2004,《以萬物環境共生理念探討都市河川整治模式─以臺北市 基隆河截彎取直段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張寶欣,1999,《開發性移民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初版。
莊慶信,1995,<中國佛教與生命中心主義環境哲學的對話>,刊於《哲學雜誌》第十三期,臺北:哲學雜誌社。
莊慶信,2002,《中西環境哲學─一個整合的進路》,臺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
許洋祖等(譯),Al Gore(著),2001,《瀕危的地球》,臺北:雙月書屋,第一版。
郭樹言、陸佑楣,2000,<第20屆國際大壩會議三峽工程專題討論會專題報告>,湖北:第20屆國際大壩會議三峽工程專題討論會。
陳王琨,1997,《環境教育原理與實務》,臺北:淑馨出版社,初版。
陳立人(譯),Andrew P. Dobson(著),2003,《生物多樣性》,臺北: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初版。
陳慈美,2001,〈寧靜的力量——柯倍德的環境哲學信念〉,刊於《當代雜 誌》第一六五期,臺北:當代雜誌社。
陳慈美,2001,<建構二十一世紀的保育哲學>,刊於《當代雜誌》第一 六五期,臺北:合志文化。
陳慈美,2006,<臺灣環境倫理的建構:從林茂生、蔣渭水、原住民、李奧波談起>,刊於《當代雜誌》第226期/復刊第108期,臺北:合志文化。
陳精求,1992,《三峽夢成真》,重慶:新華出版社,初版。
陳錦賜,2001,<論環境共生思想形成與理念發展>,刊於《2001第四屆 青年環境共生論壇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環境 設計學院。
章和杰,1996,《生態價值》,臺北:茂昌圖書公司,初版。
傅立國,1996,《中國稀有瀕危植物》,臺北:淑馨出版社,初版。
傅偉勳,1995,<超脫心靈、齊物心靈與環保心靈的哲理奠基>,刊於《哲學雜誌》第十三期,臺北:哲學雜誌社。
單人驊、余孟蘭,1997,《中國植物誌:第55卷,第一分冊》,北京:科學 出版社,初版。
曾春海,1995,<道家智慧如何助人超越商品經濟的文化迷思?——關愛人的性靈生命>,刊於《哲學雜誌》第十三期,臺北:哲學雜誌社。
游雲吉,2001,《以土地倫理觀點探討九二一地震重建區之社區總體營造 ---以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為例》,國立臺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湖北省水利學會水庫移民工程專業委員會編,1999,《水庫移民工程論文集》,長江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協會,初版。
舒璞、余孟蘭,1990,《南京中山植物園研究論文集》,南京:江蘇科學技 術出版社,初版。
黃朝恩,2000,<環境倫理觀的演變>,刊於《環境教育季刊》第41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楊平世,1999,《自然保育》,臺北:教育部,二版。
楊玉齡(譯),Edward O. Wilson(著),2004,《生物圈的未來》,臺北:天下遠見,第一版第三次印行。
楊冠政,1999,<邁向全球化的環境倫理>,刊於《哲學雜誌》第三十期 秋季號,臺北:葉強出版社。
楊冠政,2001,<生態中心倫理的典範---大地倫理>,刊於《2001年生態 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 究所。
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刊於《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楊麗真(譯),Marq de Villiers(著),2005,《水:了解人類最珍貴的資源》,臺北:閱讀地球文化,初版。
葉篤莊、周建人,方宗熙(譯),Charles Darwin(著),2000,《物種起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二版四刷,。
雷毅,2000,《生態倫理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版。
廖月娟(譯),Jared Diamond(著),2006,《大崩解:人類社會的明天》,臺北:時報文化,初版。
趙榮臺(譯),Michael E. Soule(著),1986,《保育生物學:探討稀有性和多樣性的科學》,臺北:國立編譯館,初版。
劉小如、黃勉善,1998,《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臺北:厚生基金會,初版。
劉耳、葉干(譯),Roston, H.Ⅲ.(著),2000,《哲學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初版。
蔡惠卿,2001,《臺灣豐采:生物多樣性探索》,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初版。
鄭勝分,2001,<新政府核四政策形成過程:「3I」決策分析>,刊於《中 國行政評論》第十卷第三期,臺北:中國行政評論社。
鄧伯宸(譯),Michael Woodin and Caroline Lucas(著),2004,《綠色全球宣言》,臺北:立緒文化,初版一刷。
黎建球,1997,<簡樸生活的倫理原則>,刊於《儉樸思想與環保哲學》, 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蕭振邦,2001,〈人類如何對待自然:一個環境倫理學的反思〉,刊於《人 文學報》第二十三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
蕭振邦、程進發,2001,<從環境倫理學中「生態旅遊」議題思索人類評價自然的根據>,刊於《2001年生態哲學與環境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蕭振邦,2007,<析評從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思考當代的環境倫理>,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上課講義。
蕭振邦,2007,<析評整合的土地倫理及生態法西斯主義>,中壢: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上課講義。
閻紀宇(譯),Peter Schwartz(著),2003,《未來在發酵》,臺北:時報文化,初版。
謝正一,2002,《環境未來學》,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第一版第一刷。
魏元珪,1995,<老莊哲學的自然觀與環保心靈>,刊於《哲學雜誌》第十三期,臺北:聯合發行中心。
釋昭慧,1999,<佛法與生態哲學>,刊於《哲學雜誌》第三十期,臺北:哲學雜誌社。
鐘丁茂,1999,<論動物生存權>,刊於《哲學雜誌》第三十期,臺北:哲學雜誌社。
二. 英文部分
Allaby, Michael. 1996, basic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U K.
Attfield, Robin,1999,〝Global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in The Ethic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West Lafayette, Indiana:Purdue University P ress.
Attfield Robin, 1999,〝Nature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in The Ethic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West Lafayette, Indiana: Purdue University Pre- ss.
Awimbo, J. A., D. A. Norton, and F. B. Overmars.,1996, An evaluation of repr-esentativeness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Hokitika ecological district, New Zealand:Biological Conservation.
Brown Lester R., Michael Renner, and Christopher Flavin. 1997. Vital Signs: The Environmental Trends That are Spaping Our Future.Worldwatch Insti-tute, W. W. Northon & Company Ltd. New York, N. Y. U.S.A.
Carson, Rachel. 1987, Silent Spring. Houghton Mifflin,Boston,U.S.A.
Elliot, Robert(Ed.)1995, Environmental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 A.
Flader, Susan L. 1974. Thinking Like a Mountain:Aldo Leopold and the Evol- utionof a Ecological Attitude toward Deer, Wolf, and Forest.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Madison, Wisconsin, U.S.A.
Holmes Rolston,Ⅲ,1986,〝Is there An Ecological Ethic?〞in Ethics reprinted in Rolston Philosophy Gone Wild, Buffalo,N. Y.:Prometheus Books.
Holmes Rolston,Ⅲ,1988, Environmental Ethic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U.S.A.
Holmes Rolston, Ⅲ, 1988,〝Values Carried by Nature〞in Environmental Ethi- c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 Philadelphia:Temple Un- iversity Press.
Joseph R. Desjardins, 1992,〝Ethics,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in Enviro- nmental Ethics: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Belmont,C- alifornia: WadsworthPublishing Company.
Leopold, Aldo R. 1949, A Sand Country Almanac-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三. 網路資料
中國三峽工程總開發工程公司,2001,<三峽工程知多少>,三峽工程樞 紐網,URL=http://www.ctgpc.com.cn/index.php。
王丁,2001,<三峽工程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維普資訊公司網,URL =http://info.cqvip.com/ QK/97929X/2001004/5609472.html。
王心瑩,2007,<長江三峽大壩一時利益績效可疑>,華夏經緯網,URL=http://140.138.155.5/ge/weblog_entry.php?e=225。
王明安,彭樹林,王明奎,呂發強,丁立生,2002,<川明參莖葉中的化學成分>,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網,URL=http://translate.google.com/ 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 n/Periodical.Articles/gdxxhxxb/gdxx2002/0208/020843.htm&sa。
王殿常,2006,<關於長江三峽工程〝十一五〞>,大紀元時報網,UR L=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BgT6qFXBtSQJ:big5.sedu.org. c n/gate/big5/database.cpst.net.cn/popul/xsjljyysk/artic/60329154232.html +%E9%95%B7%E6%B1%9F%E4%B8%89%E5%B3%BD%E6%95%B4- %E6%B2%BB%E5%B7%A5%E7%A8%8B&hl=zh-TW&strip=1。
王瑋,2003,<大工程—超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國際河網,URL=ht tp://www.ch- inariver.org/big5/articles/wangwei22.html。
王維絡,2003,<假作真時真亦假>,國際探索網,URL=http: //www.
probeinternational.org/big5/index.cfm?DSP=content&ContentID= 9140。
王維絡,2005,<環評風暴>,BBC中文網,URL=http://news.bbc. co.uk/
chinese/trad/hi/newsid_4270000/newsid_4273200/4273245.stm。
王維絡,2005,<三峽庫水變清是好事還是壞事?>,大紀元時報網,URL=http://www.epochtimes.com/bt/5/5/19/n926464.htm。
王維絡,2005,<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在哪裡?>,中國河網,URL=http://tra 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 ww.chinarivers.ngo.cn/Views/news_item.2005-05-08.3759894960&sa。
王維絡,2005,<中國共產黨和三峽大壩工程(上)>,明見網,URL=http://xinsheng.net/xs/articles/big5/2005/1/4/30424.htm。
王維絡,2007,<三峽工程加速了白及豚的滅絕>,BBC中文網,URL=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260000/newsid_6263800
/6263847.stm。
冉篤奎、李東,2005,<大型水利工程與生態平衡>,水利工程網,URL=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 CN&u= http://
www.shuigong.com/papers/shuiziyuan/20051121/paper13432.shtml&sa。
伍業鋼,2006,<水庫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星島環球網,URL=www.singtaonet.com。
余夢,2005,<中華鱘遭遇危機:產卵路被切斷>,中國網,URL=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huanjing/859558.htm。
吳英,2006,<由天堂流向地獄的長江>,大紀元時報網,URL=http://tw. Epochtimes.com/bt/6/6/4/n1339115.htm。
李盛榮、陳永柏,2001,<三峽工程的環境影響及環境保護進展>,水電 站設計網,URL=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 zhCN&u=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3FA%3Dcjlyzyyhj2004020 02&sa。
侯學煜,2006,<水庫與環境難以實現雙贏>,星島環球網,URL=http:// www.singtaonet.com:82/feitures/sanxia/sanxia7/t20060609_252470. 82ht
ml。
范曉, 2007,<巍巍大壩,安乎危乎?>,中國國家地理網,URL=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big5/index.cfm?DSP=16764。
翁立達、敖良桂,2006,<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保護回顧>,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網,RUL=http://www.shuigong.com/papers/allto//20 060206/paper16410.shtml。
袁國林,2005,<三峽工程的歷史回顧與生態環境>,科技導報網,URL =http://tra 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 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3FA%3Dcjlyzyyhj200402002&sa。
張偉、龔愛民,2005,<淺談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水信息網,URL=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h
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3 FI- d%3D 136788&sa。
張輝,2006,<論三峽工程>,大紀元時報網,URL=http://tw.epochtime s.com/bt/ 6/5/26/n1330469.htm。
許波(美國之音),2007,〈三峽工程又爆貪腐黑洞:只是冰山一角?〉,三 峽探索網,URL=http://www.threegorgesprobe. org/big5/index.cfm? DS P= content&ContentI=16916。
郭軍,2004,<淺談美國退役壩的管理與我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面對的新問題> ,中國水利水電科技網,URL=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 slate?hl=zh-TW&sl=zhTW&sl=zh-CN&u=http://www.threegorgesprobe. org/gb/index.cfm%3FDSP%3Dcontent%26ContentID%3D10539&sa。
陳世一,2001,<土地倫理的思考與實踐之路>,臺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 網,URL=http://tleda.ngo.org.tw。
陳慈美,2004,<生態保育之父李奧波「土地倫理」的啟示(一)>,臺灣 環境資訊協會網,URL=http://e-info.org.tw/column/ethics/2004/et041 00401.htm。
陸佑楣,2006,<開發利用水能資源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中國三峽建 設雜誌網,URL=http://www.ctgpc.com.cn/sxjszz/index.php。
雲居雁,2006,<三峽大壩>,discuss網,見URL=http://www5.di scuss.
com.hk/viewthread.php?tid=2801260。
黃元俊,2007,<三峽大壩與其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臺北教育網,URL=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civics/doc。
黃宏文,吳金清,許天全,王傳華,李作洲,2003,<三峽庫區特有種疏花水柏 枝的保護遺傳學研究>,生物多樣性網,URL=http://translate.googl e.com/translate?hl=zh-TW-&sl=zh- CN&u=http://scholar.ilib.cn/Abstr- act.aspx%3FA%3Dswdyx200302003&sa。
黃真理,2001,<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幾個原因>,生物多樣性網,URL=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sch olar.ilib.cn/abstract.aspx%3FA%3Dswdyx200104021&sa。
萬勁波,2002,<生態法則與道德法則的平衡>,中國教育報網,URL=http://www.riel.whu.edu.cn/show.asp?ID=311。
廖敏,2005,<三峽瀕危植物中華蚊母、疏花水柏枝移栽成功>,新華網,URL=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 Xinhuane nter/2005/06
/05/content_3046291.htm。
劉炯錫,2004,<原住民部族主體運動者與環境倫理學者的對話>,生態 關懷者協會網,URL=http://tcec.ngo.org.tw/Articles/c_dr_Rolston_dra ft.htm。
劉蔚丹,2005,<進出巍巍大山搶救瀕危植物>,湖北環境保護網,URL=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sl=zh
-CN&u=http://www.hbepb.gov.cn/show.aspx%3Fid%3D3898&sa。
潘峰,2003,<中國的治水工程究竟有多少理性?>,三峽探索新聞服務 網,URL=http://www.threegorgesprobe.org/gb/index.cfm?DSP=conten t&ContentID=6334。
衛鳴,1999,<三峽工程計畫陷於停頓>,三峽探索網,URL=http:// ww
w.prob-einternational.org/big5/ch/3g9907b5.html。
餘淩雲,2005,<三峽工程對三峽庫區的陸生植物有什麼影響?>,新華網,URL=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 hb.xinhu anet. com
/zhuanti/2005-09/22/con-tent_5196168.htm。
餘瑞冬,2002,<高峽何以出平湖----長江三峽工程來龍去脈大盤點>,中 國新聞網,URL=http://www.chinanews.com.cn/2002-10-22/26/234662. html。
魯西奇、李雨民,2001,<三峽工程對峽區風光影響的典型分析>,同程網,URL=http://www.17u.net/qyfw/newsinfo_14.html。
指導教授 蕭振邦(Jenn-bang Shiau) 審核日期 2007-7-1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