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7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0 、訪客IP:3.144.212.145
姓名 鄭婷尹(Ting-Yin Ch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以TARGET教學模式設計機器人教學單元課程活動與評量
(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Robotics Instructional Modules Based on TARGET Instructional Model)
相關論文
★ 服務學習融入師資培育: 以線上課輔活動為例★ 解題導向式教學融入線上課輔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 動機因素與鷹架輔助機制對學生圖形化程式語言學習成效之影響★ 探討國小數學概念回推策略對數位學伴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
★ 探索機器人學習活動之背景和經驗、動機、 策略與成就相關性: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線上課輔教學準備度指標之開發與應用:以數位學伴大學伴為例
★ 大學學生多媒體創作歷程研究★ 書法教學現況及教師書法教學意願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
★ 網路理情課程對國小學童網路攻擊與現實攻擊傾向的影響★ 教師部落格樣貌分析
★ 青少年部落格樣貌之探究─以「無名小站」為例★ 創意思考螺旋教學模式下師生互動模式之分析-以Topobo機器人為例
★ 無縫隙線上討論環境之建構與評估-序列行為分析與其對學習之影響★ 越南語為第二外語臺灣學習者學習策略與科技輔助之研究
★ 英語課程融入團康遊戲對國小五年級生英 語口說焦慮與英語口說成效之影響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目前的機器人教學教材內容與評量現況,並以TARGET教學模式為理論架構來規劃並設計出一套較佳的機器人教學單元課程活動與評量。研究設計以2009年SCIFEST中的機器人聯合國"Robot United Nation",簡稱為"RUN"的Workshop活動為主,採用其AI語音機器人做為本研究建構機器人教學活動之素材,並透過觀察與訪談法等質性資料,搭配機器人課程之學生態度調查問卷的課程評量結果,以修正機器人教學課程活動,希冀藉此開發出一套機器人教學課程設計與評量作為未來教學之參考。
摘要(英)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ssessment of robotics instruction, and TARGET theoretical framework was used to plan and design better robotics instructional modules and assessment activities. The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were designed for the activity "Robot United Nations" in SCIFEST 2009, referred to as the "RUN" Workshop. AI voice robot was used as the learning material in this study.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as methodology to gather data in order to evaluate and revise the robotics curriculum. In sum, a curriculum of robotics instruction design and assessment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inally,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were also addressed.
關鍵字(中) ★ 教學評量
★ 課程活動設計
★ 機器人與教育
★ AI語音機器人
★ TARGET教學模式
關鍵字(英) ★ Assessment
★ Curriculum Design
★ Robotics and Education
★ TARGET Instructioanl Model
★ AI Voice Robot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第壹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4 -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5 -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
第六節 論文架構 - 7 -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
第一節 科技輔助教學 - 8 -
第二節 機器人與教育 - 10 -
第三節 TARGET教學模式 - 13 -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0 -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0 -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21 -
第三節 研究設計 - 22 -
第四節 課程活動教學設計 - 27 -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34 -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 44 -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45 -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分析 - 45 -
第二節 「機器人課程之學生態度調查問卷」相關分析 - 53 -
第三節 機器人課程對整體學生態度之統計分析 - 54 -
第四節 機器人課程在學生態度各向度上之統計分析 - 56 -
第五節 課程活動整體規劃質性資料分析 - 61 -
第六節 研究規劃與機構執行的落差分析 - 91 -
第七節 研究者與教學者的分歧 - 95 -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98 -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8 -
第二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 - 99 -
參考文獻 - 102 -
附錄 - 107 -
附錄一、 機器人課程之學生態度調查問卷(預試) - 107 -
附錄二、 機器人課程之學生態度調查問卷(初稿) - 111 -
附錄三、 機器人課程之學生態度調查問卷(正式) - 116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1)。2008年1月2日,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石兆芬(2007)。作為教室教學伙伴之可程式化機器人。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吳東權(2008,8月)。工研院機器人技術發展現況概述。載於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舉辦之「台北國際機器人展」經貿資料專刊(頁34-35),台北。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台灣教育,614,2-8。
呂英撰(2007)。利用可設計組裝的表演說故事機器人來達到從設計中進行學習。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均清(2006年,6月12日)。“糖果小龜”讓你大開眼界。新民晚報。2008年9月2日,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ashion/2006-06/12/content_4683059.htm
李昇聰(2006)。利用機器人虛擬角色輔助學習之研究。私立元智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4YZU05392059。
杲中興(2008,8月)。中科院領銜開發智慧型災害處理機器人。載於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舉辦之「台北國際機器人展」經貿資料專刊(頁36-37),台北。
高翠霞(1998)。主題式教學的理念──國小實施課程統整的可行策略。2009年7月12日,取自http://w2.nioerar.edu.tw/basis3/25/gz3.htm
從TIMSS的再分析探討臺灣八年級學生的科學學習(2006)。2007年12月20日,取自http://140.122.146.152:8080/22se/files/publish_collective_oral/275-從TIMSS的再分析探討臺灣八年級學生的科學學習.pdf
許依嵐(2008年,6月15日)。我國學生在芬蘭SCIFEST 2008舉辦 Workshop成功吸引各國的注目,獲得主辦單位肯定。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7(6)。2008年8月24日,取自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read_news.php?nid=2210
許雅慧(2005)。應用LEGO Mindstorms視覺化環境輔助程式設計觀念學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文嘗、黃顯華(1999)。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學習的性質─從主流小學到國際小學。2008年9月2日,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hkier/content/document/OP/Op26.pdf
郭興家(2008,8月)。金屬中心機器人技術開發之動向。載於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舉辦之「台北國際機器人展」經貿資料專刊(頁38-43),台北。
陳文婷、劉旨峯、鄭婷尹、郭展馨(2008,10月)。應用專題導向學習於師培生樂高機器人課程之滿意度個案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主辦之「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學術研討會,新竹。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無日期)。機器人危害預防手冊。2009年6月24日,取自http://www.iosh.gov.tw/Book/Other_Public_Publish.aspx?P=62
游鎮嘉(2006)。應用史賓機器人於英語教室作為教師之教學伙伴。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程為山、許春梅、黃國峰、林鍾勇、葉惠嵐、彭智中等(1996年,6月)。提昇我國高職生命教育e-learning環境之行動研究。苗商學報電子期刊,14。2009年7月12日,取自http://203.71.198.1/~chaosuchen/new_page_11.files/14(95.6)/14-1.doc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顯華、朱嘉穎(2002)。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德宜(2008年,6月12日)。芬蘭科學嘉年華-機器蟑螂發威。聯合報。2008年8月29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0625
葉佳軒(2006)機器人教育之互動因素分析研究-以高職機械科與電子科學生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4NTPTC787006。
詹炳熾(2008,8月)。精機中心機器人技術發展策略。載於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舉辦之「台北國際機器人展」經貿資料專刊(頁44-45),台北。
劉世雄(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與學生學習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旨峯(2008)。機器人課程之學生態度調查問卷。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自編問卷,未出版,中壢。
劉洲(2004)。應用Lego Mindstorms在高中程式設計教學的成效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承志(譯)(2006)。R. Malone著。新世紀機器人終極百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蔡清田、魏宗明、許朝信、吳宗雄、李光榮、柯禧慧(譯)(2002)。G. J. Posner & A. N. Rudnitsky著。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學偉(2004)。問題導向學習於網路輔助電腦樂高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學偉、蕭顯勝、游光昭(2004)。問題導向學習策略在網路化「電腦樂高」教學活動上之應用。2007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erobot.com.tw/teach_on_line/paper/問題導向學習策略在網路化「電腦樂高」教學活動上之應用.pdf
機器人世界情報網(2007)。科技與玩具結合新商機-教育娛樂機器人。2008年2月14日,取自http://www.robotworld.org.tw/index.htm?pid=10&News_ID=669
鍾樹人(譯)(2007)。B. Gates著。封面故事─家家都有機器人。科學人,60,58-65。
簡幸如(2005)。數位遊戲設計之教學模式建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二、英文部分
Ames, C. (1990). Motivation: 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1(3), 409-421.
Ames, C. (1992). Achievement goals and the classroom motivational climate. In D. H. Schunk, & I. L. Meece (Eds.), Student perceptions in the classroom (pp. 327-348). Hillsdale, NJ: Erlbaum, 引自黃顯華、朱嘉穎(2002)。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Brophy, J. E. (1998).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New York: McGraw-Hill, 引自連文嘗、黃顯華(1999)。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學習的性質─從主流小學到國際小學。2008年9月2日,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hkier/content/document/OP/Op26.pdf
Brophy, J., Rohrkemper, M., Rashid, H., & Goldberger, M. (1983).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presentations of classroom tasks and students’ engagements in those task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5, 544-552, 引自黃顯華、朱嘉穎(2002)。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Butler, R. (1988). Enhancing and undermining intrinsic motivations: The effects of task-involving and ego-involving evaluation on interest and performanc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8, 1-14, 引自黃顯華、朱嘉穎(2002)。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Epstein, J. L. (1989). Family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C. Ames, & R. Ames (Eds.),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Vol. 3, pp. 259-29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引自連文嘗、黃顯華(1999)。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學習的性質─從主流小學到國際小學。2008年9月2日,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hkier/content/document/OP/Op26.pdf
Hussain, S., Lindh, J., & Shukur, G. (2006). The effect of LEGO training on pupils’ school performance in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attitude: Swedish dat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9(3), 182-194.
Järvinen, E.-M. (1998). The Lego/Logo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 experiment in a Finnish context.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9(2), 47-59.
Lindh, J., & Holgersson, T. (2007). Does lego training stimulate pupils’ ability to solve logical problems? Computers & Education, 49, 1097-1111.
Liu, E. Z. F., Cheng, S. S., Lin, C. H., Chang, Y. F., & Chen, W. T. (2008).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LEGO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material. WSEAS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7(10), 1782-1791.
Maehr, M. L., & Midgley, C. (1991). Enhancing student motivation: A schoolwide approa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3&4), 399-427, 引自連文嘗、黃顯華(1999)。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學習的性質─從主流小學到國際小學。2008年9月2日,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hkier/content/document/OP/Op26.pdf
Malone, T., & Lepper, M. (1987). Making learning fun: A taxonomy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In R. Snow, P-A. Federico, & W. Montague (Eds.), Aptitud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Vol. III.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process analysis (pp. 223-253).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引自連文嘗、黃顯華(1999)。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學習的性質─從主流小學到國際小學。2008年9月2日,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hkier/content/document/OP/Op26.pdf
Moursund, D. G. (1999). Project-based learn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trieved July 12, 2009, from Eugene, OR: ISTE. Web site: http://darkwing.uoregon.edu/~moursund/Books/PBL1999/chapter_1_of_pbl_book.htm
Norton, S. J., McRobbie, C. J., & Ginns, I. S. (2007). Problem solving in a middle school robotics design classroom.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37(3), 261-277.
Resnick, M., & Wilensky, U. (1998). Diving into complexity: Developing probabilistic decentralized thinking through role-playing activities.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7(2), 153-172.
Resnick, M., Martin, F., Sargent, R., & Silverman, B. (1996). Programmable bricks: Toys to think with. IBM systems Journal, 35, 443-452.
Roblyer, M. D. (2003).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 Columbus, Ohio: Prentice-Hall, Merrill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Voyles, M. M., Fossum, T., & Haller, S. (2008). Teachers respond functionally to stude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a technology cours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5(3), 322-345.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 D. C., Ma, Y., Prejean, L., & Ford, M. J. (2007). Acquisition of physics content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inquiry skills in a robotics summer camp.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42(2), 201-216.
WRO2008 Awards. (n. d.). Retrieved July 22, 2009, from http://www.wroj.org/wro2008/awards/kekka.html#reg
指導教授 劉旨峰(Zhi Feng Liu) 審核日期 2009-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