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25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1 、訪客IP:3.145.12.1
姓名 簡碩成(Shuo-Cheng Ji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鄭曉《吾學編》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Historian Cheng Hsiaoand His Writing Wu-hsueh-pien)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明代中後期私修國史之風盛行,鄭曉(1499-1566)《吾學編》屬發其端者,於明代史學居承先啟後之地位,然這方面研究仍相當缺乏,故本文以明代史學家鄭曉及其著作《吾學編》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透過文集、年譜來探究史學家鄭曉之生平及仕途經歷,並經由整理、爬梳鄭曉《吾學編》、《今言》等著作,來分析其史學思想與內涵。研究後發現:鄭曉一生善於博覽、學貴有用,因仕宦之便,得以閱歷官府所藏故牘,成為私修國史的重要材料;其次鄭曉對史料內容有一定程度的甄別、判斷,開明代徵實史學濫觴,以〈名臣記〉成就最高;復爰因鄭曉學行清正、秉筆公允,故《吾學編》對人物之評價屢受當時及後世讀者的肯定。
鄭曉私修國史,顯示出明代官修史學的侷限,其中以對政治禁忌的處理最能凸顯兩者間之差異。以明初「靖難之役」為例,官方的宣傳內容與敘事方式,往往悖離史實、模糊真相,致叛逆變節者未受指責,慷慨就義之士卻遭詆毀,嚴重扭曲價值觀。對此,鄭曉繼承前輩史家之努力,著力於建文朝史事及人物傳記之書寫,充分發揮史學家道德良知與私家著述較不受官方意識型態限制的優點。
本研究揭示史學家鄭曉及其著作《吾學編》於明代史學史上的意義,然部分內容猶有再進一步討論的空間,未來應持續修訂與改正,以利本文品質之提升。
摘要(英)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proliferation of historical research concerned with the Ming dynasty (AD 1368-1644), especially on historiography. The related work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They are the studies on historians and the historical writings by stages of the Ming dynasty. Cheng Hsiao (AD 1499-1566) is the first writer to attempt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up to his time, but unfortunately only a few isolated recent efforts have continued to address him. Common sense seems to indicate its importance,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esent its evidence.
The instrument consists of Cheng Hsiao’s chronicle, corpus, notes and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eng Hsiao always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documents in the archives and wrote articles of historical records. As noted previously, he was well vers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That Cheng came to be so highly esteemed by the scholars of later generations is because his writings show not only his interest in current developments, but also his keen insights and hi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ust one example for the article about “jing-nan-zhi-yi” (靖難之役) should suffice to illustrate. However, there has been much emphasis of his historical writing in “ming-chen-ji” (名臣記) of “wu-hsueh-pien”. One explanation for this is that Cheng carried forward the fore historian’s research patterns.
These findings are in line with previous studies, although no previous study has asked this question in detail. Future research is obviously required, and the article is subject to constant revision and changes in order to be improved.
關鍵字(中) ★ 鄭曉
★ 明代史學
★ 吾學編
★ 今言
★ 名臣記
★ 靖難之役
關鍵字(英) ★ ming-chen-ji
★ Ming dynasty
★ jing-nan-zhi-yi
★ wu-hsueh-pien
★ Cheng Hsiao
★ historiography
論文目次 緒論……………………………………………………………………1
第一章 鄭曉生平及其學術視野……………………………………11
第一節 時代背景……………………………………………………11
第二節 仕途經歷……………………………………………………17
第三節 思想內涵……………………………………………………24
第二章 首部紀傳體明代史《吾學編》……………………………33
第一節 撰修過程與體裁……………………………………………34
第二節 史籍內容與筆法……………………………………………37
第三節 史料來源與考訂……………………………………………68
第三章 對建文朝史事之關注………………………………………74
第一節 建文朝史實「重建」史……………………………………75
第二節 〈遜國記〉探析……………………………………………82
第三節 〈遜國臣記〉探析…………………………………………87
第四章 《吾學編》與當代歷史書寫………………………………95
第一節 《大明英烈傳》作者與創作動機…………………………95
第二節 紀傳體史籍對《吾學編》之繼承…………………………99
結論……………………………………………………………………104
參考書目………………………………………………………………110
附錄……………………………………………………………………116
參考文獻 壹、史料文獻
一、實錄、正史
《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太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仁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宣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英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憲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孝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武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穆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神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熹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1997六刷)。
二、別史、譜表
尹守衡,《明史竊》,民國23年東莞博物館刊本,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
何喬遠,《名山藏》,明崇禎13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1。
鄧元錫,《皇明書》,明萬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別史類
2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鄭曉,《吾學編》,明隆慶元年鄭履淳刻本,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
刊》史部雜史類12,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鄭曉,《徵吾錄》,明嘉靖海鹽夏儒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
別史類2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鄭履淳,《鄭端簡公年譜》,明嘉靖萬曆間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傳記類8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三、筆記、雜史
王世懋,《窺天外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103,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不著撰者,《革除編年》,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雜史類90,台
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永瑢等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商務出版社,1933。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郁袞,《革朝遺忠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傳記類90,台南:
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姜清,《姜氏秘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7。
徐咸,《皇明名臣言行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傳記類90,台
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許相卿,《革朝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雜史類47,台南:莊
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郭勳,《大明英烈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4。
屠叔方輯,《建文朝野彙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雜史類51,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黃景昉,《國史唯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潘檉章,《國史考異》,台北:學生書局,1968。
鄭曉,《今言》,收入《元明史料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84。
鄭曉,《吾學編餘》,收入《百部叢書集成》97,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
鄭曉,《古言》,明嘉靖45年項篤壽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
雜家類86,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奏議、文集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
鄭心材,《鄭京兆文集》,日本尊經閣文庫影印本,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
心藏。
鄭曉,《鄭端簡公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85,台
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五、地方志
胡震亨等纂修,〈鄭曉傳〉,《海鹽縣圖經》,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
部地理類20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貳、現代論著
一、專書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000。
王崇武,《明靖難史事考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8
初版、1992重印。
王興亞,《明代行政管理制度》,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王記彔,《中國史學思想通史清代卷》,合肥:黃山書社,2002。
方駿、王秀麗、羅天佑(譯),《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北京:三聯書店,
2004。Brook, Timothy,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向燕南,《中國史學思想通史明代卷》,合肥:黃山書社,2002。
多洛肯,《明代浙江進士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李瑞良,《中國目錄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李紀祥,《時間‧歷史‧敘事 : 史事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台北:麥田
出版,2001。
李樹,《中國科舉史話》,濟南:齊魯書社,2004。
吳天任,《正史導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吳懷祺,《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宋遼金卷》,合肥:黃山書社,2002。
何茲全等著,《中國古代史學人物》,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89。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5。
杜維運,《中國史學史》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1993。
杜維運,《中國史學史》第二冊,台北:三民書局,1998。
杜維運,《中國史學史》第三冊,台北:三民書局,2004。
杜繼東(譯),《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南京:江蘇
人民出版社,2000。Cohen, Paul A.,History in Three Keys :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 : 歷史、思想與實踐》,台北: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2003。
汪榮祖,《史學九章》,台北:麥田出版,2002。
汪榮祖,《詩情史意》,台北:麥田出版,2005。
林聰舜,《史記的人物世界》,台北:三民書局,2003。
孟森,《明史講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周樑楷等,《史學導論》,台北縣蘆洲:空中大學,1995。
周少川,《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元代卷》,合肥:黃山書社,2002。
武新立,《明清稀見史籍敘錄》,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姜公韜,《明清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90。
姜建設,《政事綱紀:尚書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胡敏、馬學強,《集權與裂變 : 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的中國故事》,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莊昭(編),《名家談歷史要籍》,香港:商務印書館,2001。
陳捷先,《明清史》,台北:三民書局,1990。
陳支平、楊國楨,《明史新編》,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
陳平原,《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4。
陳時龍、許文繼,《正說明朝十六帝》,北京:中華書局,2005。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里仁書局,1982。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台北:里仁書局,1997。
張書生等(譯),《劍橋中國明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Mote, Frederick W. and Twitchett, Deni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7,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part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黃俊傑,《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3。
傅玉璋、傅正,《明清史學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
楊琳,《古典文獻及其利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趙前,《明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
潘德深,《中國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
潘星輝,《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樊樹志,《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北京:中華書局,2004。
劉承干,《明史例案》,台北:世界書局,1961。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台北:三民書局,1973。
錢茂偉,《明代史學編年考》,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
錢茂偉,《明代史學的歷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錢茂偉,《國家、科舉與社會:以明代為中心的考察》,北京:北京圖書館
出版社,2004。
謝國楨,《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謝貴安,《明實錄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謝思煒,《燎之方揚》,北京:中華書局,1997。
瞿林東,《中國簡明史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
Franke, Wolfga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s of Ming History, Singapore:
Kuala Lumpur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1968.
Hobsbawm, Eric J.,On history,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1997.
Swain, Harriet,Big Questions in History, London: Jonathan Cape, 2005.
Wilkinson, Endymion Porter,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 : A Research
Guide, Cambridge, Mass.: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二、學位論文
金澤中,〈明清之際在野知識份子的歷史意識─以談遷《國榷》為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廖瑞銘,〈明代野史的發展與特色〉,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三、期刊論文
吳振漢,〈王世貞史乘考誤所論嘉隆之際史事考釋〉,《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
人文學報》第17期,1998年6月。
吳振漢,〈王守仁撫贛時期的文人領軍〉,《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9期,
1999年6月。
吳振漢,〈明代中葉私修國史之風探析〉,《史匯》第6期,2002年。
吳振漢,〈宋端儀《立齋閒錄》研析〉,《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
27期,2003年6月。
張曉松,〈大禮議之爭對明代史學的影響〉,《漳州師院學報》第1期,1997
年。
姜勝利,〈明代野史述略〉,《南開大學學報》第2期,1987年。
楊豔秋,〈明代中後期的史學思潮〉,《史學史研究》102期,2001年
錢茂偉,〈論明中葉史學風氣的變化〉,《史學史研究》102期,2001年。
錢茂偉,〈鄭曉生平著述考略〉,《歷史文獻研究》北京新2輯,1990年,頁
312。
錢茂偉,〈論鄭曉《吾學編》〉,《浙江文化史研究》,1996年1月。
黃彰健,〈明實錄校勘記〉,《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4),頁9。
四、研討會論文
吳振漢,〈地方志與中國社會史研究〉,「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
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組,1992)。
吳振漢,〈明代後期舉貢出身文官之仕途〉,「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
會」(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0.4.29)
指導教授 吳振漢(Cheng-Han Wu) 審核日期 2006-7-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