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族譜(按族譜名稱首字筆劃排序)
族譜名稱 版本 冊數 上海圖書館館藏號
上海王氏家譜 民國鈔本 4 JP149
上海王氏家譜 清鈔本 4 長347399-402
上海朱氏族譜 民國木活字本 8 905775-82
上海周氏族譜 民國鈔本 1 JP1140
上海倪王氏家乘 民國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 2 長260327-328
上海馬氏家譜 民國鈔本 1 JP993
上海葛氏家譜 民國鉛印本 3 JP789
上海潘氏家譜 民國木活字本 6 907302-07
千乘世譜 清鈔本 1 JP449
王氏支譜 清刻本 1 JP156
申江吳氏家譜 民國鉛印本 1 JP419
朱氏家乘 清刻本 27 912373-99
朱氏家譜 民國鈔本 10 JP377
西城張氏宗譜 民國木活字本 6 JP218
吳氏宗譜 清木活字本 40 902132-71
呈公裔十五代世系考 民國鈔本 1 JP293
宋氏世譜 清木活字本 37 3270/A
李氏家譜 民國油印本 1 JP663
沈氏世譜 清木活字本 16 3706/A
周浦朱氏家譜 民國鉛印本 1 914186
奉賢張氏家譜 清刻本 2 JP222
忠誠趙氏支譜 民國鉛印本 1 JP919
法華李氏宗譜 民國木活字本 5 JP658
泗涇秦氏宗譜 民國鉛印本 4 JP943
金山錢氏支莊全案 清木活字本 1 長002710
青浦趙氏家譜 民國鉛印本 1 JP933
南翔陳氏宗譜 民國鉛印本 4 JP817
南匯一團盛氏支譜 民國鉛印本 4 908973-76
南關楊公鎮東支譜 民國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 2 JP864
姚氏宗譜 清刻本 12 907923-34
封氏世譜 民國鈔本 2 JP736
施氏先世事略 民國鉛印本 4 922988-91
郁氏家乘 民國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 1 長024086
倪氏宗譜 清鈔本 2 JP449
徐氏宗譜 民國鉛印本 2 JP499
殷氏宗譜 清木活字本 6 925801-6
秦氏宗譜 清木活字本 24 901565-88
陸氏世譜 清刻本 19 JP1033
陶氏宗譜 清刻本 12 923021-32
傅氏續修家譜 民國油印本 1 JP347
喬氏宗譜 民國鉛印本 8 JP308
雲間珠溪陸氏譜牒 民國石印本 5 JP1028
葉氏家譜 清刻本 2 JP839/A
楊氏宗譜 民國油印本 1 長65338
楊氏宗譜 清鈔本 1 JP882
楊氏家乘 清刻本 46 912400-45
楓涇沈氏支譜 民國鉛印本 1 906962
萸溪夏氏家譜 清鈔本 5 JP180
嘉定王氏重修支譜 清刻本 4 JP151
嘉定莊氏家譜 清鈔本 4 JP745
嘉定廖氏宗譜 民國鉛印本 2 長55346-47
樂安孫氏支譜 民國鉛印本 1 JP285
潘氏家譜 民國鈔本 1 JP576
練西黃氏宗譜 民國鉛印本 4 JP817
龍氏家譜 民國弨本 1 JP42
羅陽朱氏家譜 民國鉛印本 4 914210-213
羅溪王氏家譜 民國鈔本 1 JP140
鐘氏族譜 民國刻本 1 7185
方志(按原出版年代排列)
應寶時、俞樾等纂,《上海縣志》(1871),1975
龔寶琦、黃厚本等纂,《金山縣志》(1878),1974
楊開第、張文虎等纂,《重修華亭縣志》(1878),1970
韓佩金、張文虎等纂,《奉賢縣志》(1878),1970
方瀛、俞樾等纂,《川沙廳志》(1879),1975
金福曾、張文虎等纂,《南匯縣志》(1879),1970
汪坤厚、程其玨等纂,《婁縣續志》(1879),1974
其元、熊其英等纂,《青浦縣志》(1879),1970
陳其玨、楊震福等纂,《嘉定縣志》(1880),上海書店,1991
梁蒲貴、朱延射等纂,《寶山縣志》(1881),1983
博潤修、姚光發等纂,《松江府續志》(1884),1974
楊逸等纂,《上海市自治志》,(1915),1974
張仁靜、錢崇威等纂,《清浦縣續志》(1917),1975
吳馨、姚文枬等纂,《上海縣續志》(1918),1970
張允高、錢淦等纂,《寶山縣續志》(1921),1975
曹炳麟纂修,《崇明縣志》(1929),1975
嚴偉、秦錫田等纂,《南匯縣續志》(1929),1983
范鐘湘、金念祖等纂,《嘉定縣續志》(1930),1975
吳葭、王鐘琦等纂,《寶山縣再續志》(1931),(1970)
趙恩炬、王鐘琦等纂,《寶山縣新志備稿》(1931),中研究院史語所線裝書
吳馨、姚文枬等纂,《民國上海縣志》(1935),1975
方鴻鎧、黃炎培等纂,《川沙縣志》(1937),1974
以上方志除特別標明者外,其餘均收入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江蘇省中,由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 )內為原刊行年,其後為成文出版社重印出版年
檔案(按原出版年代排列)
上海清節堂,《上海清節堂徵信錄》,1886
上海商務總會編,《上海商務總會入會同人錄》,1908
上海商務總會編,《上海商務總會入會同人錄》,1909
上海城自治公所議事會,《上海城自治公所議事會宣統二年報告書》,1910
上海商務總會編,《上海商務總會入會同人錄》,1910
上海商務總會編,《上海商務總會入會同人錄》,1911
上海縣勸學所,《上海縣勸學所調查各學堂一覽表》,1912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同人錄》,1916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彙編商會法規》,1916
上海新普育堂,《上海新普育堂徵信錄》,1917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同人錄》,1918
費鼎,《移建振華堂棉布公所並創見事務所記》,1918
不著撰人,《上海郁公屏翰榮哀錄》,1919?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同人錄》,1919
郁懷智,《素癡老人遺集》,1919?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同人錄》,1920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同人錄》,1921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同人錄》,1922
上海總商會編,《上海總商會同人錄》,1927
振華堂棉布公所,《振華堂棉布公所董事會、執行委員會、會員大會會議記錄》,1927
上海市社會局,《私立上海郁氏普字義務小學呈請立案文件》,1930?
上海市社會局,《英商老公茂洋行呈請立案文件》,1931?
上海市社會局,《郁良心堂呈請立案文件》1939
史料(按原出版年代排列)
馮桂芬,《校邠廬抗議》,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1861)
馮桂芬,《上海守城記》,成都:巴蜀書社,2000,(1876)
胡祖德,《滬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922)
李平書,《且頑老人七十自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922)
陳伯熙編,《上海軼事大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1924)
姚公鶴,《上海閑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926)
汪仲賢、許曉霞,《上海俗語圖說》,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1935)
郁慕俠,《上海麟爪》,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1933-1935)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台北:中國出版社,1973,(1935)
上海通社,《上海研究資料續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1939)
中文專書(按作者、出版單位名稱字首筆劃順序排列)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編,《上海方志資料考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7
上海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編,《上海碑刻資料選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目錄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譜牒研究──全國譜牒開發與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上海圖書館編,《歷史文獻的開發與利用論文選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于希賢,《簡明中國方志學大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中國譜牒學研究會編,《譜牒學研究》(一)--(四),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1991、1993、1995(第二輯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中華書局編輯部,《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4
王先明,《近代紳士──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王亞新、梁治平編,《明清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1997
王滬寧,《當代村落家族文化──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項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王銘銘,《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閩台三村五論》,北京:三聯書店,1997
王銘銘,《社會人類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0
王銘銘,《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97
史鳳儀,《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任建樹、羅蘇文等主編,《現代上海大事記》,上海:上海辭書版社,1996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辛亥革命親歷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
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朱英,《近代中國商人與社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朱英主編,《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朱國棟、王國章主編,《上海商業史》,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吳吉遠,《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職能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吳成平,《上海名人辭典(1840-1998)》,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吳圳義,《清末上海租界社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李中清、郭松義、定宜庄編,《婚姻家庭與人口行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李文治、江太新,《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李瑊,《上海的寧波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沈大德、吳廷嘉,《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探析》,台北:南天書局,1998
汪敬虞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全三冊)
佟斯,《人口社會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忻平,《從上海發現歷史──現代化進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會生活(1927-1937)》
林耀華,《金翼》,北京:三聯書店,2000
林耀華,《義序宗族的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0
芮逸夫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分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1971}
施正鋒,《族群與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
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唐力行,《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徐正光編,《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
徐揚杰,《中國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徐揚杰,《家族制度與前期封建社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徐新吾、黃漢民主編,《上海近代工業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秦永洲,《中國社會風俗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馬小泉,《清末地方自治與憲政改革》,開封:河南出版社,2001
馬敏,《商人精神的嬗變──近代中國商人觀念研究》,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馬敏、朱英,《傳統與近代的二重奏──晚清蘇州商會個案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3
高應篤,《地方自治學》,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2,第二版
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張研,《清代生活的慢變量──從清代基層社會組織看中國封建社會結構與經濟結構的演變趨勢》,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張晉藩,《清代司法綜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張桓忠,《上海總商會研究》,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
張樹棟、李秀領,《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台北:南天書局,1996
陳支平,《近五百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上海:三聯書店,1991
陳支平,《福建族譜》,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陳捷先,《中國的族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
陸堅心、完顏紹元,《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全十冊)
陶水木,《浙江商幫與上海經濟近代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出店,2001
麻國慶,《家與中國社會結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彭文宇,《閩台家族社會》,台北:幼獅文化,1998
湯志鈞主編,《近代上海大事記》,上海:上海辭書版社,1989
費成康,《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費孝通,《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香港:中華書局,1987
馮爾康,《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馮爾康,《中國社會史研究概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
黃葦、夏林根編,《近代上海地區方志經濟史料選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楊志剛,《中國禮儀制度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楊念群主編,《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葉世昌、潘連貴,《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虞和平,《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熊月之主編,《老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熊月之主編,《上海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全十五冊)
趙秀玲,《中國鄉里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趙岡、陳鍾毅,《中國棉業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
劉廣京,《經世思想與新式企業》,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
劉黎明,《祠堂、靈牌、家譜──中國傳統血緣親族習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劉瞱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祭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歐陽宗書,《中國家譜》,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蔡豐明,《上海都市民俗》,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蔡麗玉,《認知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
鄭振滿,《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鄭祖安,《百年上海城》,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鄧正來編,《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途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錢杭,《中國宗族制度新探》,香港:中華書局,1994
錢杭,《血緣與地緣之間──中國歷史上的聯宗與聯宗祖織》,上海:上海社會學院出版社,2001
錢杭,《傳統與轉型:江西泰和農村宗族型態──一項社會人類學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
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2,第五版
閻廣芬,《經商與辦學──近代商人教育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聯合報國學文獻館編,《第一-七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記錄》,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1986、1987、1990、1991、1993、1996
薛理勇主編,《上海掌故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謝繼昌、莊英章編,《中國家族及其儀式行為》,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2
羅香林,《中國族譜研究》香港:香港中國學社,1971
嚴中平,《中國棉紡織史稿(1289-1937)》,北京:科學出版社,1963
嚴中平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1840-189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全二冊)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5
日文專書(按作者、出版單位名稱字首筆劃順序排列)
夫馬進,《中國善会善堂史研究》,東京:同朋社,1997
仁井田陞,《中国身分法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会,1983,復刻版
石田浩,《中国同族村落の社会経済構造研究──福建伝統農村と同族ネットワークー》,大阪:関西大学出版部,1996
池澤優,《「孝」思想の宗教学的研究:古代中国における祖先崇拝の思想的発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会,2002
和田清,《中国地方自治発達史》,東京:汲古書院,1975
横山英,《中国の近代化と地方政治》,東京:勁草書房,1985
岸本美緒,《明清交替と江南社会──17世紀の秩序問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9
根岸佶,《上海のギルド》,東京:大空社,1998,(1951)
横山英,《中国の近代化と地方政治》,東京:勁草書房,1985
潘宏立,《現代東南中国の漢族社会 閩南農村の宗族組織とその変容》,東京:風響社,2002
瀬川昌久,《族譜―華南漢族の宗族・風水・移住》,東京:風響社,1996 中譯本,錢杭譯,《族譜──華南漢族的宗族、風水、移居》,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
瀨川昌久,《客家──華南漢漢族のエスニシティーとその境界》,東京:風響社,1993
瀨川昌久,《中国人の村落と宗族──香港新界農村の社会人類学的研究》,東京:弘文堂,1991
英文專書
Butler, Thomas. ed. Memory,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Mind. London and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Inc, 1989.
Chang Chung-li. Chinese Gentry: Studies on Their Role in 19th Century Chinese Societ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55. 中譯本,李榮昌譯,《中國紳士》,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Chang Chung-li. The Income of Chinese Gentry: A Sequel to The Chinese Gentry, Studies on Their Rol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ese Societ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2. 中譯本,費成康、王寅通譯,《中國紳士的收入》,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Duara, Prasenjit. 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中譯本,王福明譯,《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
Eastman, Lloyd E. Family, Fields, and Ancestors: Constancy and Change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y History 1550-1949.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Ebrey, Patricia Buckley and James L. Watson, eds. Kinship Organiz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000-1940.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Ebrey, Patricia Buckley. trans. Chu Hsi's Family Rituals : A Twelfth Century Chinese Manual for the Performance of Cappings, Weddings, Funerals, and Ancestral Ri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Faure, David.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Fewsmith, Joseph. Party, State and Local Elites in Republican China: Merchant Organization and Politics in Shanghai, 1890-1930.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5.
Fincher, John. Chinese Democracy: The Self-Government Movement in Local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Politics, 1904-1914.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1981.
Freedman, Maurice.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The Athelone Press, 1965. 中譯本,劉曉春譯,《中國東南的宗族組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Freedman, Maurice.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66.
Glosser, Susan. Chinese Visions of Family and State 1915-1953.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Goodman, Bryna. Native Place, City and Nation: Regional Networks and Identity in Shanghai, 1853-1937.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Halbwachs, Maurice. On Collective Memory. Lewis Coser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Honig, Emily. Creating Chinese Ethnicity: Subei People in Shanghai, 1850-1980.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Liu Wang Hui-ch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lan Rules. New York: J.J. Augustin Incorporated, 1959.
Michael, Mike. Constructing Identities: The Social, the Nonhuman and Change. London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 1996.
Szonyi, Michael. 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Wakefield, David. Fenjia: Household Division and Inheritance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Watson, James and Evelyn Rawski, eds. Death Rituals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Wheelis, Allen. The Quest for Identit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1958.
Yan Yun-xiang. The Flow of Gifts: Reciprocity and Social Networks in a Chinese Villag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中譯本:閻雲翔著,李放春、劉瑜譯,《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中文期刊、專書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方小芬,〈家法族規的發展歷史和時代特徵〉《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第55期,1998.08,頁154-162
王日根,〈近代工商性會館的作用及其與商會的關係〉《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32期,1997.10,頁24-28
王先明,〈中國近代鄉村史研究與展望〉《近代史研究》,第128期,2002.03,頁259-303
王育民,〈上海地區開埠以前歷史人口的變遷〉《上海研究論叢》,第8輯,1993,頁257-278
王明珂,〈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第91期,1993.11,頁6-19
王明珂,〈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第5卷第3期,1994.09,頁119-140
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第34卷第3期,1996.09,頁147-184
王家範,〈帝國時代商人的歷史命運〉《史林》,第58期,2000.05,頁1-16
王笑天、陸玉,〈鄉村社會重修族譜現象的思想──兼論宗族意識與農村現代化的關係〉《社會科學研究》,第107期,1996.11,頁75-81
王崧興,〈臺灣漢人社會研究的反思〉《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47期,1991.12,頁1-11
史梅定,〈上海市檔案館館藏歷史檔案簡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8期,1999.09,頁100-109
朱勇,〈國家法與宗族法:清代宗族法與國家法律之比較及宗族政策之演變〉《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9期,1995.09,頁49-77
朱英,〈戊戌至辛亥地方自治的發展──湖南保衛局與上海總工程局之比較〉《近代史研究》,第112期,1999.7,頁88-108
江沛,〈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沿海城市社會文化觀念變動評析〉《史學月刊》,252期,2001.07,頁117-123
臼井佐知子,〈徽州汪氏家族的遷徙與商業活動〉《江淮論壇》,第149、150期,1995.02、1995.04,頁68-75、60-67
余子道,〈國民政府上海都市發展規劃述論〉《上海研究論叢》,第9輯,1993,頁335-352
吳桂龍,〈清末上海地方自治運動論述〉《近代史研究》,第13期,1982.07,頁161-182
吳桂龍,〈清末地方自治思想的輸入及思潮的形成〉《史林》,第60期,2000.11,頁68-77
吳滔,〈宗族與義倉:清代宜興荊溪社區賑濟實態〉《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2001.05,頁56-71
吳燕和,〈中國宗族之發展與其儀式興衰的條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9期,1986.06,頁131-142
宋鉆友、葉斌〈一部研究同鄉團體的佳作─讀顧德曼教授的《籍貫、民族和城市》〉《史林》,第58期,2000.05,頁105-108
李亦園,〈中國家族與其儀式──若干觀念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9期,1986.06,頁47-61
李亦園,〈民族誌與社會人類學──臺灣人類學研究與發展的若干趨勢〉《清華學報》,新23卷第4期,1993.12,頁341-360
李亦園,〈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遷──一個人類學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4期,1982.07,頁7-23
杜正勝,〈中國傳統家族特質之現代反省〉《大陸雜誌》,第95卷4期,1997.10,頁1-17
沈懷玉,〈清末地方自治之萌芽(1898-1908)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期,1980.07,頁291-320
沈懷玉,〈清末西洋地方自治思想的輸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期,1979.10,頁159-182
忻平,〈近代上海變易民俗文化之研究〉《上海研究論叢》,第8輯,1993,頁362-375
周育民,〈開埠初期上海游民階層研究──以上海小刀起義為中心〉《上海研究論叢》,第9輯,1993,頁25-36
周武、張劍,〈魏斐德與《上海警察》〉《史林》,第57期,2000.02,頁102-108
周振鶴、傅林祥,〈上海行政建置沿革述略〉《上海研究論叢》,第10輯,1995,頁139-153
所集刊》,第72期,1993.04,25-61
林天蔚,〈方志與族譜之關係及其聯合研究之價值〉《中國文化復興月刊》,第14卷6期,1981.06,頁14-21
侯杰,〈晚清社會文化與民間史觀〉《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2000.08,頁63-70
姚誠,〈人與土地的思考──論「族群意識」與「鄉土意識」〉《國際人文年刊》,第5期,1996.06,159-173
柯塞(Lewis Coser)原著,邱澎生譯,〈阿伯瓦克(Maurice Halbwachs)與集體記憶〉《當代》,第91期,1993.11,頁20-39
柳立言,〈族譜與社會科學研究〉《漢學研究》第6卷2期,1988.12,頁237-273
唐振常,〈市民意識與上海社會〉《上海研究論叢》,第9輯,1993,頁1-23
高長林,〈人口遷移與近代上海都市化〉《上海研究論叢》,第8輯,1993,頁279-290
張仁善〈清末官僚法律心理的演變與傳統禮法制度的消亡〉《史學集刊》,第82期,2001.01,頁34-40
張研,〈試論清代的社區〉《清史研究》《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1997.05,頁1-11
張鴻奎,〈移民與上海地名的變遷〉《史林》,第39期,1995.08,頁86-92
曹樹基、陳意新,〈馬爾薩斯理論和清代以來的中國人口─評美國學者近年來的相關研究〉《歷史研究》,第275期,2002.02,頁41-54
莊英章,〈漢人社會研究的若干省思〉《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80期,1996.04,頁27-35
許洪新,〈略論上海譜牒的特點和資料價值〉《上海研究論叢》,第11輯,1997,頁145-157
許懷林,〈財產共有制家族的形成與演變──以江州義門陳氏與撫州義門陸氏為例〉(上)、(中)、(下)《大陸雜誌》,第97卷2、3、4期,1998.08、1998.09、1998.10,頁33-48、43-48、39-47
陳其南,〈漢人宗族制度的研究──弗里曼宗族理論的批判〉《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47期,1991.12,頁51-77
陳奕麟,〈重新思考 Lineage Theory 與中國社會〉《漢學研究》,第2卷2期,1984.12,頁403-445
陳奕麟,〈解構中國性:論族群意識作為文化作為認同之曖昧不明〉《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3期,1999.3,頁103-131
景軍,〈社會記憶理論與中國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集刊》,第12期,1995.08,頁41-51
湯偉康,〈辛亥上海光復後滬城風俗的演變〉《上海研究論叢》,第8輯,1993,頁351-361
程郁,〈民國時期妾的法律地位及其變遷〉《史林》,第66期,2002.05,頁72-83
程愷禮,〈十九世紀上海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上海研究論叢》,第9輯,1993,頁353-359
馮筱才,〈中國大陸最近之會館史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0期,2000.09,頁90-108
馮筱才,〈中國商會史研究之回顧與反思〉《歷史研究》,第273期,2001.10,頁148-167
馮爾康,〈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家譜修纂和譜例的改革〉《淡江史學》,第11期,2000.6,頁233-247
馮爾康,〈擬制血親與宗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8卷4期,1997.12,頁943-986
葉顯恩、韋慶遠,〈從族譜看珠江三角洲的宗族倫理與宗族制的特點〉《學術研究》,第157期,1997.12,頁41-46
葛濤,〈研究上海公共性與國家關係的新作──小濱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和國家》介紹〉《史林》,第61期,2001.02,頁97-106
熊月之,〈論近代上海特殊的市政格局〉《上海研究論叢》,第9輯,1993,頁325-334
趙世瑜、鄧慶平,〈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史的研究與思想〉《近代史研究》,第274期,2001.12,頁157-172
趙世瑜、鄧慶平,〈魯班會:清至民國初年北京的祭祀組織與行業組織〉《清史研究》,2001年第1期,2001.02,頁1-12
樊樹志,〈上海古鎮探微〉(上)、(下)《上海研究論叢》,第1、2輯,1988、1989,頁35-48、88-101
鄭振滿,〈神廟祭點與社區發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證〉《史林》,第37期,1995.02,頁33-47
蕭阿勤,〈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與言》,第35卷第1期,1997.03,頁247-296
錢杭,〈莫里斯‧弗利德曼與《中國東南部的宗族組織》〉《史林》,第59期,2000.08,頁73-78
錢杭,〈論通譜〉《史林》,第57期,2000.2,頁1-18
錢杭,〈論漢人宗族的內源性根據〉《史林》,第39期,1995.08,頁1-15
戴建國,〈宋代家族制度初探〉《大陸雜誌》,第99卷4期,1999.10,頁5-25
謝長法,〈清代族譜的纂修及其倫理教化〉《中國研究》,第3卷1期,1997.4,頁61-65
日文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小浜正子,〈民国期上海の都市社会と慈善事業〉《史學雜誌》第103 第9号,1994.09,頁1629-1661
山本進,清代後期江浙の財政改革と善堂〉《史學雜誌》,第104編第12号,1995.12,頁2046-2068
山根幸夫,〈呉仁安著明清時期上海地區的著姓望族〉《東洋學報》,第81巻第2号,1999.9,頁87-94 (書評)
井上徹,〈清朝と宗法主義〉《史学雑誌》第106編第8号,1997.8,頁1-33
寺田浩明,〈清代土地法秩序における「慣行」の構造〉《東洋史研究》,第48巻第2号,1989.09,頁130-158
帆刈浩之,〈近代上海における遺体処理問題と四明公所:同郷ギルドと中国の都市化〉《史學雜誌》第103編第2号,1994.02,頁217-243
帆刈浩之,〈清末上海四明公所の「運棺ネットワーク」の形成:近代中国社会における同郷結合について〉《社会経済史学》第59卷第6期,1994.03,頁 725-756
佐藤仁史,〈清末‧民國における一在地方有力者と地方政治──上海県の《鄉土史料》に即して〉《東洋學報》,第80巻第2号,1998.2,頁84-121
佐藤仁史,〈清末‧民国初期上海県農村部における在地有力者と卿土教育──『陳行鄉土志』とその背景〉《史学雑誌》第108編第12号1999.12,頁1-36
金子肇,〈一九三〇年代の中国における同業団体と同業規制:上海の工商同業公会を素材として〉《社会経済史学》第63卷第1期,1997.05,頁87-116
高橋孝助,〈徴税‧徴租と牧民官──近代初期の江南を例とした場合〉《東洋研究》,第39巻第2号,1980.9,頁89-109
黄東蘭,〈清末地方自治制度の導入と地域社会の対応:江蘇省川沙県の自治風潮を中心に〉《史學雜誌》第107編第11号1998.11,頁1940-1963
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方平,〈清季上海的公共領域與社會變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0
朱家嶠,〈漢人宗族意識與宗族表現〉,台北: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達嘉,〈商人與政治──以上海為中心的探討(1895-1914),台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范繼忠,〈晚清《申報》與上海城市文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屠雪華,〈1905-1928年蘇州商會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1996
常建華,〈明代宗族祠廟祭祖研究〉,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0
郭雅瑜,〈歷史記憶與族群的建構──以鹿港郭氏為例〉,新竹: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廖慶六,〈我國族譜文獻蒐集整理與資訊化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賴玉玲,〈新埔枋寮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楊梅地區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