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5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9 、訪客IP:18.190.153.111
姓名 蔡智惠(Chi-Hui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明代婦女財產權研究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明代婦女財產權的情況,從財產的來源、財產的管理處分及財產的保障等三個層面來論述,並以法律的觀點與實際狀況相互比較、印證,藉以瞭解明代婦女在家庭及社會上經濟地位的真實面貌。
本文所運用的史料,按種類可分為官書、法律文書、地方志、文集、筆記等五大類,以歸納、分析、比較等研究方法為主,從各種史料中匯集、整理出明代婦女在擁有及管理財產方面的表現,並以明代施行的律法為主幹,以期能完整地呈現明代婦女在有關財產方面的各種情況。
在財產來源方面,以婦女可能獲得的財產方式,分為被動來源及主動來源兩個部分來討論。在被動來源方面,分為財產繼承、嫁資和他人贈與等;而主動來源則以明代婦女主要從事的各種職業和勞動所得為主。
在管理處分財產方面,明代婦女大多仍以家庭為主要活動範圍,因此以婦女得以掌管的家中經濟為主要探討內容;其二,由於明代經濟十分發達,因此具有才能的女性亦能掌握家中大權,因此合併討論婦女在買賣契約文書中的權力與地位。
保障婦女財產方面,分為宗族、社會以及法律等三個層面來討論。明代的宗族組織依然十分興盛,在許多的族規中,不難看見對於婦女經濟生活保障的條例。另一方面,當族中遇有糾紛時,族長通常具有審判權,但由於明代個人意識的覺醒,因此當族內遇有財產糾紛時,族長無法發揮應有的功效,因而仍以訴諸官府的情況為多;社會方面,明初雖設立里老制,但其效力不及國家律法,因此成效不彰;國家法律方面,明律雖對女性有不平之處,但為維持社會的穩定性,因而大致能保障婦女的財產權。
明代中葉以後經濟更為發達,使得女性得以加入生產的行列,不僅提升了經濟地位,亦使得婦女的活動範圍與生活方式亦有了極大的轉變。許多婦女不再侷限於家庭之內,能夠依靠其能力,投入商場,進而經商致富;生活的富裕,提升了物質上的享受。伴隨著社會的開放,部分婦女亦得以接受更多元的教育,造就了不少才女。總而言之,明代婦女的經濟地位不若想像中低落,相對於以往有了顯著的提升。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inquiring into the condiction of women’s property right of the Ming Dynasty, discussing from three levels as the 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guarantee of the proper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law and comparing with actual condition, we aim to understand the true feature of the economic positions at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of the women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economy is more flourishing after the middle phase of Ming Dynasty. This booming development makes women enter the production sphere. The result not only promotes women’s economic status, but also brings tremendous changes of lifestyle. Instead of being confind in the family circle, women can enter the business world and amass great fortune. Wealth also upgrades the standard of living. With the opening of society, some women can receive more diverse education. Thus, women with literary gifts play a part. To sum up, women’s economic status has promoted and is not low as we imagine.
關鍵字(中) ★ 明代司法
★ 婦女保障
★ 管理處分
★ 繼承權
★ 明代法律
★ 經濟地位
★ 明代婦女
★ 財產權
★ 婦女地位
關鍵字(英) ★ the Ming Dynasty judicial decision
★ the right of inheritance
★ The Ming Dynsaty women
★ the ecomomic status
★ the women status
★ the property rights
★ the Ming Dynasty law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二章婦女財產之來源10
第一節被動來源-繼承與嫁資、贈與10
第二節主動來源-參與生產活動32
第三章婦女財產之管理處分56
第一節財產管理56
第二節財產處分70
第三節親族鄰里之救濟與公益捐輸98
第四章婦女財產之保障123
第一節宗族、社會對婦女財產之保障123
第二節司法對婦女財產之保障143
第五章結論173
參考書目181
附錄一196
附錄二199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 史料
(一)官書
唐˙劉煦,《舊唐書》,收入唐家駱主編,《新舊唐書合鈔》,台北:鼎文,1972年。
元˙脫脫撰,《新校本宋史》,台北市:鼎文,1980年。
《明太祖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太宗、仁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宣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英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憲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孝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世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神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光宗、熹宗實錄》,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4年。
明․佘自強,《治譜》,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職官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宋濂等撰,《元史》,台北市:藝文,1972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鼎文,1975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
清․嵇璜、曹仁虎等奉敕撰,《欽定續文獻通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629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二)經典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416卷》,板橋:藝文,1979年。
漢․鄭玄注,《周禮》經部,卷3,〈地官司徒第二〉,北京市:北京圖書館,2003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416卷》,板橋:藝文,1979年。
唐˙鄭氏撰,《女孝經》,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社會科學類》,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清˙魏荔彤撰,《大易通解》,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台北市:商務,1970年。
(三)法律文書
不著撰著,影印元刻本,《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六十卷集至治條例不分卷》,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1996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收入《叢書集成新編》27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宋․不著人撰,《名公書判清明集一卷》,收入《叢書集成新編》53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宋․竇儀,《宋刑統》,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
宋․竇儀撰,《重詳定刑統三十卷附錄一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元˙至正中,《大元通制條格》,收入《中華文史叢書第七輯》,台北:大中國,1968年。
明˙姚思仁注,《大明律附例注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8月。
明˙徐溥等撰,李東陽等重修,《明會典》,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張四維輯,《明公書判清明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劉惟謙等撰,《大明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曾漫之主編 ,《唐律疏議譯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黃彰健,《明代律例彙編》,台北市:史語所,1979年。
《中國民商事習慣調查報告錄》下冊,司法行政部編,台北市:進學,1969年6月。
(四)地方史料集、檔案
明˙曹叔明等輯,《休寧名族志》,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出版,2003年12月。
明․顏俊彥,《盟水齋存牘》,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黃時鑑輯點,《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浙江古籍出版社:新華書店,1988年。
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北京市:北京大學,1996年。
傅玉璋、王鑫義主編,《明實錄安徽經濟史料類編》,合肥市:黃山書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收藏,《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編》,石家莊市:花山文藝,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所藏,《明清徽州社會經濟資料叢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
(四)地方志
明˙牛若麟修,王煥如纂,崇禎《吳縣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明˙何喬遠(1558-1632),《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1995年。
明˙吳寬、王鏊修,正德《姑蘇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11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明˙黃天錫等纂,嘉靖《贛州府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12冊,台北:新文豐,1985年。
明˙曾惟誠撰,萬曆《帝鄉紀略》,收入《中華方志叢書》第700號,台北:成文,1983年。
明˙楊承父修,王元賓纂,萬曆《滕縣志》,收入《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新華書店,1992年11月。
明˙楊逢春修,方鵬纂,嘉靖《崑山縣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明˙趙錦修、張袞纂,嘉靖《江陰縣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5冊,台北:新文豐,1985年。
明․關廷訪著,張慎言修,嘉靖《太原府志》,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明˙顧清等修,正德《松江府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5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清˙丁元正等修,倪師孟等纂,乾隆《吳江縣志》,台北市:台北市中國地方文獻學會,1975年。
清˙丁元正等修,倪師孟等纂,乾隆《吳江縣志一》,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19冊,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
清˙甘山等修,程在嶸等纂,乾隆《霍山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716號,台北:成文,1974年。
清˙沈翼機等撰,乾隆《浙江通志》,台北:華文,1967年8月。
清˙吳吉祜纂,《豐南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17冊,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
清˙吳甸華等原修,吳子珏等續修,同治《黟縣志》,收入《中華方志叢書》725冊,台北市:成文,1983年。
清˙馬步蟾修,夏鑾纂,道光《徽州府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235號,台北市:成文,1975年。
清˙高錫爵纂修,康熙《臨洮府志》,台北:學生書局,1967年12月。
清˙曾國荃、張煦等修,王軒、楊篤等纂,光緒《山西通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64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靳治荊、吳苑等纂修,康熙《歙縣志》,收入《中華方志叢書》713冊,台北市:成文,1983年。
清․趙弘恩等監修,黃之雋等編纂,《江南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512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清˙廖騰煃修,汪普等纂,康熙《休寧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90號,台北市:成文,1975年。
清˙蔡蓉升原纂,蔡蒙續纂,《雙林鎮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22冊,上海市:上海書店,1992年7月。
清․劉於義等監修,沈青崖等編纂,《陜西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台北市:商務,1983年。
清․邁柱等監修,夏力恕等編纂,《湖廣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533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五)文集、年譜  
宋․方岳撰,《秋崖集》,收入《四庫全書珍本》250冊,台北市:台灣商務,1982年。
宋․呂大鈞撰,《呂氏鄉約》,收入清․陳宏謀輯《五種遺規․訓俗遺規》,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5。
宋˙袁采,《袁氏世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33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宋․黃榦,《勉齋集》,收入《四庫全書珍本》457冊,台北市:台灣商務,1971年
宋˙錢公輔,《褒賢祠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82冊,台南:莊嚴文化,1996年。
元․王結撰,《文忠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06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丁紹軾,《丁文遠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25冊,北京市:北京,2000年。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79-1283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王世貞,《弇州續稿》,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84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王禕《王忠文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26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王立道撰,《具茨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77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王叔果撰,《半山藏稿》,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11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據明萬曆刻本,1999年。
明˙王直,《抑菴文後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42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王演疇撰,《講宗約會規》,收入清․陳宏謀輯《五種遺規․訓俗遺規》,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明․王士晉撰,《宗規》,收入清․陳宏謀輯《五種遺規․訓俗遺規》,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5。
明˙方孝儒,《遜志齋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35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方弘靜,《素園存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121冊,台南:莊嚴文化,1996年。
明˙何良俊撰,《四友齋叢說》,收入《百部叢書集成之16》,板橋市: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何喬遠,《鏡山全集》,明崇禎十四年(1641)序刊本,國家圖書館,微卷資料。
明˙呂坤,《呂公實政錄》,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年8月。
明˙沈周撰,華汝德編,《石田詩選》,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49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沈鯉,《亦玉堂稿》,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88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153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年。
明.李廷機撰,沈雲龍主編,《李文節集》,收入《明人文集叢刊》28冊,台北市:文海,1970年。
明․李賢撰,程敏政編,《古穰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44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汪道昆,《太函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117-118冊,台南:莊嚴文化,1997年。
明˙吳寬,《家藏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55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汪思,《方塘汪先生文粹》,明萬曆三年(1575)序刊本,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明․佘自強,《治譜》,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職官類》75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邵寶撰,《容春堂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58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范景文,《王忠文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26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姚淶,《明山先生存集》,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明別集類》105冊,北京市:書目文獻據明嘉靖36年姚稽劇本影印,1998年。
明․胡直,《衡廬精舍藏稿》,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87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孫承恩,《文簡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71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孫繼臯,《宗伯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371-372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孫緒,《沙溪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64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徐有貞撰,《武功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84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徐溥撰,《謙齋文錄》,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334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唐順之撰,《荊川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76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倪謙撰,《倪文僖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81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閔景賢輯,《法楹一卷》,收入《叢書集成續編》78冊,上海:上海書局,1994年。
明˙章懋,《楓山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93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屠隆,《由拳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180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年。
明˙馮琦,《北海集》,台北市:文海,1970年。
明․許相卿,《許雲邨貽謀一卷》,收入《叢書集成新編》33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明˙張寧,《方洲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47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陶安撰,《陶學士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25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黃仲昭,《未軒文集˙補遺卷上》,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54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974-978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溫純撰,《溫恭毅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228冊,台北市:台灣商務,1983年。
明˙溫以介,《溫氏母訓》,收入《叢書集成新編》33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明˙程敏政撰,《篁墩文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52-1253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程敏政編,《明文衡》,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374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楊士奇撰,《東里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38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楊士奇,《東里續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38-1239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楊榮,《文敏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40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楊繼盛撰,《楊忠愍公傳家寶訓》,收入《叢書集成續編》60冊,台北市:新文豐,1988年。
明˙楊繼盛,《楊忠愍公遺筆》,收入《叢書集成新編》33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明˙楊寅秋,《臨皋文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91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董復亨撰,《繁露園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174冊,台南縣:莊嚴文化,1997年。
明˙葉春及,《石洞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86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鄭岳,《鄭山齋先生文集》,收入《明人文集叢刊》16冊,台北市:文海,1970年。
明˙劉球,《兩谿文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43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歸有光,《震川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89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謝肇淛,《小草齋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175-176冊,台南:莊嚴文化,1996年。
明˙霍韜,《家訓》,收入《叢書集成續編》33冊,上海:上海書局,1994。
明˙韓邦奇,《苑洛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69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魏校撰,《莊渠遺書》,《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67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明․蕭雍撰,《赤山會約》,收入《涇川叢書》30冊,板橋市:藝文,1966年。
明˙龐尚鵬,《龐氏家訓》,收入《叢書集成新編》33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明․顧夢圭,《疣贅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82冊,台南:莊嚴文化,1996年。
明․顧憲成,《涇臯藏稿》,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292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清˙汪琬(1624-1690),《堯峰文鈔》,收入《四部叢刊》89冊,台北市:商務,1979年。
清˙沈季友編,《檇李詩繫》,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75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清․施閏章,《學餘堂文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313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清․黃宗羲撰,《明儒學案》,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457冊,台北市:商務,1983年。
(六)筆記
宋˙王楙撰,《野客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月。
宋•何薳,《春渚紀聞》,收入《叢書集成新編》82冊,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
宋˙呂祖謙,《少儀外傳》,收入《百部叢書輯成》40輯,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台北:新興書局,1968年。
宋˙趙鼎,《家訓筆錄》,收入《百部叢書輯成》37輯,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于慎行,《穀山筆塵》,收入《元明筆記史料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6月。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
明˙沈氏(佚名),《沈氏農書》,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學海類編》228冊,台北縣:藝文,1966年。
明˙呂近溪,《女小兒語˙四言》,收入清․陳宏謀輯《五種遺規》,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22編,台北:新興,1978年。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王雲五主編,收入《國學基本叢書400種》6冊,台灣:商務,1986年6月台一版。
明˙陸粲,《庚己編》,收入《百部叢書集成》16輯,77種,板橋市: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陳留、謝肇淛撰,《五雜組》,台北:偉文,1977年4月。
明˙張瀚,《松窗夢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明․華亭叔子范濂識,《雲間據目抄》,收入《叢書集成三編․史地類》83冊,台北市:新文豐,1996年。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收入《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天一出版社,1985年。
清˙洪玉圖撰,《歙問》,收入《叢書集成續編》224冊,台北:新文豐,1989年台一版。
清˙徐士俊,《婦德四箴》,收入《叢書集成續編》62冊,台北市:新文豐,1988年。
清˙張師戴輯,《課子隨筆鈔》,收入《叢書集成續編》61冊,台北市:新文豐,1988年。
二、 現代專書
王振忠,《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
王基倫著,龔鵬程編,《明德慎刑-中國的法律》,台北市:幼獅,1990年。
朱倩如,《明人的居家生活》,明史研究叢刊之8,明史研究小組,台北市:樂學,2003年8月。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2002年。
曲彥斌,《典當史》,台北市:華成,2004年。
江慶柏,《明清蘇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邱紹雄,《明清商賈小說與經商管理藝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
李紹強、徐建青著,《中國手工業經濟通史˙明清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金性堯、高海夫編輯註釋,《詩經》,台北:地球出版社,1993年6月。
馬小紅,《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觀》,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大象出版社,1997年4月。
范金民、金文,《江南絲綢史研究》,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年10月。
笑笑生原著,齊煙、汝梅點校,《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香港:三聯,1990年。
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徐揚杰,《中國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徐朝陽,《中國訴訟法溯源》,台北:台灣商務,1973年7月。
徐祥民、胡世凱主編,梁夙榮、袁兆春、林明副主編,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陳大康,《明代商賈與世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陳瑛珣,《明清契約文書中的婦女經濟活動》,台北:台明文化,2001年。
陳顧遠,《中國法制史概要》,台北:三民,1997年。
常建華,《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曹漫之主編,《唐律疏議譯注》,吉林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
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台北市:聯經,1984年。
童光政,《明代民事判牘研究》,廣西師範大學,1995年5月。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徽商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游惠遠,《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定位》,台北:新文豐,1998年。
黃時鑑,《大元通制節文》,收入《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市:浙江古籍,1988年。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中和市:谷風,1986年12月。
楊國楨,《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
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台灣:食貨,1973年。
趙東玉、李健勝編著,《中國歷代婦女生活掠影》,瀋陽:瀋陽出版社,2003年5月。
鄭昌淦,《明清農村商品經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89年4月。
劉永聰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台北市:台灣商務,1995年。
劉秋根,《明清高利貸資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1992年9月。
韓秀桃,《明清徽州的民間糾紛及其解決》,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市:三民,1998年10月11版,頁190-194。
譚嘉定編,《三言兩拍資料》,台北:民主出版社,1983年。
羅麗馨,《十六、十七世紀手工業的生產發展》,台北:稻鄉,1997年9月。
羅久蓉、呂妙芬主編,呂妙芬著,〈婦女與明代理學的性命追求〉,收入《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1600-1950)》,台北市:中研究近史所,2003年,頁137-176。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市:里仁,1982年。
白凱(Kathryn Bernhardt)著,《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2月。
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遺》,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刊,1983年復刻版。
日․寺田隆信著、張正明等譯,《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
日․島田正郎主編,《中國法制史第一輯》,台北:鼎文,1979年,頁92-93。
日․清水盛光著,宋念慈譯,《中國族產制度考》,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6年。
日․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
滋賀秀三等著,《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三、 學位論文
王龍鳳,〈明代家訓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石璠,〈宋代弱勢群體法律地位探析-以寡婦、贅婿和養子為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4月。
巫仁恕,〈明清湖南市鎮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李媛真,〈明代的命婦生活〉,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李世珍,〈傳統婦女「忍苦成家」故事之研究—以明清短篇小說為主的論述〉,台中: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
李亮茹,〈魏晉南北朝婦女社會地位研究〉,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4月。
李競豔,〈明代中後期社會文化探析〉,河南: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5月。
李淑媛,《唐宋家庭財產繼承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博士論文,1999年6月。
林美惠,〈明代江南地區的婦女〉,台北: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馬永娟,〈宋代舉告制度研究〉,河北:河北大學中歷史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6月。
苗玉勤,〈試論宋代婦女的地位及其社會作用〉,河南:鄭州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紀慶芳,〈近代中國女性法律地位的嬗變〉,河南:河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5月。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梁淑萍,〈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6月。
黃琛,〈從"三言""二拍"看明代商業及其道德〉,湖北: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年。
鄧萬春,〈明代中後期城市通俗文化消費研究-以江浙地區為中心〉,湖北:武漢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5月。
鄭桂瑩,《元朝婦女的守節與再嫁-以律令為主的討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5年7月。
賴文華,〈「三言二拍」中的游民探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6年。
鍾豔攸,〈明清家訓族規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四、 期刊論文
于海根,〈試析明清徽州鹽商文化人格〉,《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3期,1994年,頁 88-93。
王日根,〈論明清鄉約屬性與職能的變遷〉,《厦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3年,頁69-76。
王平宇,〈《名公書判清明集》中所見的女使訴訟-傳統婦女法律地位的一個側面〉,《宋代社會與法律-〈名公書判清名集〉討論》,台北:東大,2001年4月,頁213-236。
王猛,〈《金瓶梅》與明代社會的金錢觀念〉,《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4年12月,頁148-152。
王波,〈分取一半榮耀去 商婦也應史留譽-談談徽商和徽州婦女〉,《商業文化》,第5期,1995年,頁30-31。
王波,〈明清時期徽州婦女的重商精神〉,《文史知識》,第7期,1995年,頁50-62。
王萌,〈論明清時期女性群體漸趨自覺的創作趨向〉,《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第1期,2004年,頁47-50。
王厚香,〈唐代家庭財產和繼承制度述論〉,《文史雜誌》,第4期,2003年,頁66-68。
王明霞,〈從明律看封建家庭的夫妻關係〉,《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2年,頁74-77。
王裕巽,〈試論明中、後期的私鑄與物價〉,《中國錢幣》,第3期,2001年,頁3-7。
方志遠,〈明清江南"好訟"成風〉,《小康》,10期,2004年,頁74-76。
方利山,〈徽商家庭淺論〉,《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1期,1999年1月,,頁24-31。
左衛民、辛國清、周波,〈中國傳統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論綱(上)-以明清為契入點〉,《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總24卷第6期,2003年6月,頁201-211。
左衛民、辛國清、周波,〈中國傳統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論綱(下)-以明清為契入點〉,《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總2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02-110。
全漢昇,〈宋代女子職業與生計〉,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1992年9月再版,頁193-204。
李江、曹國慶,〈明清時期中國鄉村社會中宗族義田的發展〉,《農業考古》,3期,2004年,頁198-220。
巫仁恕,〈明代的司法與社會-從明人文集中的判牘談起〉,《法制史研究》,第2期,2001年12月,頁61-88。
邢鐵、高崇,〈宋元明清時期的婦女繼產權問題〉,《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6年,頁45-50。
邢鐵,〈唐代的遺囑繼產問題〉,《人文雜誌》,第5期,1994年,頁90-92。
阿風,〈明清時期徽州婦女在土地買賣中的權利與地位〉,《歷史研究》,第1期,2001年,頁73-85。
宋東俠,〈淺議宋代婦女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青海社會科學》,第6期,2000年,頁92-95。
宋東俠,〈宋代婦女的法律地位略論〉,《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7年,頁62-65。
宋東俠,〈宋代厚嫁論述〉,《蘇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頁62-66。
宋立中,〈論明清江南婚嫁論財風尚及其成因〉,《江海學刊》,2005年2月,頁140-146。
李伯重,〈從「夫婦並作」到「男耕女織」-明清江南農家婦女勞動問題探討之一〉,《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1996年,頁99-107。
李伯重,〈「男耕女織」與「婦女半邊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農家婦女勞動問題探討之二〉,《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1997年,頁10-22。
杜芳琴,〈明清貞節的特點及其原因〉,《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1997年10月,頁41-46。
林麗月,〈從《杜騙新書》看晚明婦女生活的側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月,頁3-20。
邵金凱、郝宏桂,〈略論晚明社會風尚的變遷〉,《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2期,2001年5月,頁58-62。
馬憶南,〈中國婦女在古代婚姻家庭法上的地位〉,《中國古籍與文化》,第3期,1994年,頁17-24。
南德慶,〈中國傳統社會析產習俗述評〉,《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4年,頁9-12。
柳立言,〈宋代的家庭糾紛與仲裁:爭財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世家族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會議論文集之五,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1998年6月,頁1-48。
柳立言,〈宋代分產法「在室女得男之半」新探(上)〉,《中國法制史研究》,第6期,頁61-121。
段塔爾,〈唐代女性家庭角色及其地位〉,《中國文化研究》,春之卷,2002年,頁141-149。
段塔麗,〈從夫妻關係看唐代婦女家庭地位的變化〉,《蘇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6期,2001年,頁53-58。
洪璞,〈試述明清以來宗族的社會救助功能〉,《安徽史學》,第4期,1998年,頁38-41。
唐力行,〈論徽州宗族社會的變遷與徽商的勃興〉,《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2期,1997年,頁28-36。
唐力行,〈論商人婦與明清徽州社會〉,《社會學研究》,第4期,1992年,頁110-118。
唐自斌,〈略論南宋婦女的財產與婚姻權利問題〉,《求索》,第6期,1994年,頁125-128。
徐適端,〈元代平民婦女婚姻生活考〉,《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3年3月,頁124-128。
徐泓,〈明代家庭的權力結構及其成員間的關係〉,《輔仁歷史學報》,第5期,1993年,頁176-202。
高楠,〈宋代家庭中的奩產糾紛-以已婚女為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3期,2004年,頁30-33。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8月,頁21-50。
袁俐,〈宋代女性財產權述論〉,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1991年4月,頁173-213。
孫禮祥,〈論王世貞商人傳記中的商婦形象-兼論王世貞的婦女觀〉,《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期,2004年,頁109-117。
栾成顯,〈明清契約文書的研究價值〉,《史學月刊》,第12期,2005年,頁7-9。
張立高,〈試論明清宗族恤孤〉,《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6卷第1期,2005年1月,頁39-42。
張正明,〈明中葉以來山西民風的變化〉,《晉陽學刊》第3期,1995年,頁95-101。
張民服、王新田,〈明代中後期中原商品經濟發展探析〉,《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1期,2000年,頁5-13。
張民服,〈明代中原商路與商品經濟〉,《史學月刊》第11期,2004年,頁32-38。
張崇旺,〈明清時期江淮地方官的桑棉情結及其啟示〉,《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4期,2005年7月,頁87-91。
張崇旺,〈明清時期江淮地方官的桑棉情結及其啟示〉,《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4期,2005年7月,頁87-91。
張和平,〈一條鞭法與晚明社會的奢靡之風-兼論中國傳統社會的周期性危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3期,2004年,頁34-40。
張明富,〈明清士大夫女性意識的異動〉,《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6年,頁14-19。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的問題〉,《新史學》,第10卷第2期,1999年6月,頁29-75。
張立高,〈試論明清宗族恤孤〉,《喀什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頁39-42。
許宗元,〈論徽州旅遊文化及文化旅遊〉,《江淮論壇》,第4期,1994年,頁89-95。
許周鶼,〈論明清吳地婦女的經濟地位〉,《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3年,頁98-103。
許周鶼,〈明清吳地社會對女子的期望與寬容〉,《社會科學》第1期,1998年,頁61-64。
許周鶼,〈從婦女角度看明清時期吳地的開放風氣〉,《吳中學刊(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6年,頁45-49。
許周鶼,〈論明清吳地女性自強意識的初醒〉,《學術月刊》,第5期,1995年,頁62-66。
許周鶼,〈明清吳地婦女與通俗文學〉,《鐵道師院學報》,第15卷第5期,1998年10月,頁50-54。
陳忠平,〈明清徽商在江南市鎮的活動〉,《江淮論壇》,第5期,1985年,頁58-64。
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文化的代表作《商賈便覽》-明清商書研究系列之十〉,《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6年3月,頁4-16。
陳學文,〈土地契約文書與明清社會、經濟、文化的研究〉,《史學月刊》,第12期,2005年,頁9-11。
陳瑛珣,〈從經濟觀點看唐至北宋的婦女權益〉,《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報)》,第6期,1998年,頁1-175。
陳瑛珣,〈由明清家訓探討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婦女角色〉,《僑光學報》,第17期,1999年10月,頁101-114。
陳俊杰,〈明清士人階層女子守節現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7期,1995年2月,頁98-107。
章尚正,〈徽商的生活情態與價值觀念-從明清小說看徽商存在〉,《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7年,頁24-30。
郭麗冰,〈宋代婦女奩產權的探討〉,《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5年6月,頁55-58。
郭麗冰,〈《夷堅志》中的勞動婦女〉,《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2003年5月,頁55-71。
郭春萍,〈晚明性靈小品中的婦女形象〉,《福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2-15。
梁瑞敏,〈唐代婦女的家庭地位〉,《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1997年7月,頁85-88。
陶道強、劉剛正,〈明清寡婦生活淺探〉,《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2001年9月,頁13-18。
程似錦,〈談《醒世恒言》的成書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法商學報》(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夜間部),27期, 1992年12月,頁300-336。
黃嫣梨,〈中國傳統社會的法律與婦女地位〉,《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7年,頁103-110。
游惠遠,〈宋代婦女的職類別所反映的婦女社會地位〉,《勤益學報》,第12期,1994年11月,頁239-255。
游惠遠,〈元代的家產觀念與婦女財產權〉,《勤益學報》,20卷第2期,2002年,頁563-587。
楊虹,〈解讀明清小說中的明清商人〉,《廣西社會科學》,第8期,2003年頁141-143。
楊愛華、胡菊虹,〈宋與明清家規對女性管理之比較〉,《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3期,2001年7月,頁64-67。
董芳,〈女性自我的失落與蛻變:簡析《金瓶梅》《紅樓夢》的婦女觀〉,《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5卷第1期,1995年1月,頁57-62。
趙世瑜,〈冰山解凍的第一滴水-明清時期家庭與社會中的男女兩性〉,《清史研究》,第4期,1995年,頁93-99。
趙崔莉,〈明代婦女的法律地位〉,《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4年,頁106-111。
趙崔莉,〈明代婦女的二元性及其社會地位〉,《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2004年9月,頁82-85。
鄭必俊,〈關於中國古代婦女立世精神的幾點思考〉,《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期,1994年,頁5-16。
錢梅,〈論明清徽州商人婦對徽商的作用〉,《文化時空》,第11期,2003年,頁99-101。
錢曉鴻,〈明清時期的陜西商人資本〉,《中國經濟史研究》,第1期,1996年,頁105-119。
錢曉鴻,〈明清人的"奢靡"觀念及其演變-基於地方志的考察〉,《歷史研究》,第4期,2004年,頁96-19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6年,頁130-133。
魏道明,〈略論唐宋明清的析產制度〉,《青海社會科學》,第3期,1997年,頁81-85。
羅麗馨,〈明代紡織手工業中婦女勞動力之探討〉,《興大歷史學報》,第9期,1999年6月,頁36-37。
譚曉琳,〈元代婚姻法規中的婦女問題再探-兼與徐適端先生商榷〉,《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2卷增刊,2006年6月,頁17-21。
顧盼、張純寧,〈明代徽州婦女繼承、處置夫家產業之權限-以徽州散件賣契為例〉,《東吳歷史學報》,第9期,2003年3月,頁145-182。
貳、外文著作
一、 專書
矢沢利彥,《西洋人の見た十六∼十八世紀の中國女性》,東京:株式會社東方書店,1990。
仁井田陞,〈宋代の家產法におけゐ女子の地位〉,《中國法制史研究》,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1年。
仁井田陞,《唐令拾遺》,東京:東京大學,1983年。
指導教授 吳振漢(CHENG-HAN WU) 審核日期 2007-5-1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