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503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0 、訪客IP:18.223.172.82
姓名 杜麗英(Li-Ying T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 華國鋒之研究★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1950年代前期美國對中華民國之政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李國鼎,1910年生於南京,2001年病逝於台北,享年92歲。
李國鼎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曾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低溫超導,來台後,開始參加台灣的經濟建設工作。1953年受邀擔任經安會工業委員會的專任委員,協助尹仲容推動台灣的工業發展,之後歷經美援會秘書長、經合會副主任委員、經濟部長、財政部長等財經要職,陸續推動多項重要財經政策,對台灣的產業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
1976年,李國鼎調任政務委員,兼任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召集人,旋召開「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研訂「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促成台灣經濟由勞力密集產業轉型為高科技產業,並因此贏得「科技之父」的美名。
綜觀李國鼎的一生,自加入經建團隊以來,即以推動台灣的工業化為職志,在台灣的產業經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將以李國鼎的職務為經,財經政策為緯,依序說明李國鼎對台灣產業經濟的影響。
摘要(英) K. T. Li was born on January 28, 1910 in Nanjing, and died on his age of 92, 2001 in Taipei. He was graduated a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of Nanjing majoring in physics, and once left for Cambridge University to study superconductivity at liquid helium temperatures.
Li came to Taiwan starting his reconstruction on Taiwan’s industry on 1948. He was drafted to a new organizati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IDC) under the Economic Stabilization Board(ESB)in 1953, worked together with K.Y. Yin to restructure existing industries and also promote new ones.
Afterwards, Li had been the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for U.S. Aid(CUSA), vice chairman of the 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CIECD), Finance Minister and Minister of State, carried out remarkable success and dedication.
In 1976, an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mittee had been set up under the cabinet of Li, and the first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gress was called early in1977. This overall development program supported the R&D activitie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trategic areas, moving Taiwan’s traditional industry toward high-tech business. Li thus has been honored The Father of Technology of Taiwan.
Li’s great contribution and success on Taiwan’s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him the indelibly name in the histo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is policie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his career movement, which influence the Taiwan’s economy permanently.
關鍵字(中) ★ 李國鼎 關鍵字(英) ★ K. T. Li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李國鼎的生平及性格作風 10
第一節 家世背景及童年 10
第二節 從中學到大學 18
第三節 投筆從戎 23
第三章 李國鼎與台灣經濟發展之關係-從經安會到經濟部長(1953-1969) 30
第一節 進入財經決策核心的歷程 31
第二節 由經合會到經濟部長之路 58
第四章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從財政部長到總統府資政時期(1969-2001) 65
第一節 財政部長任內之改革(1969-1976) 66
第二節 政務委員時期(1976-1988) 75
第五章 結論 85
參考書目 100
一、專書論文 100
二、報紙 107
三、光碟 108
四、相關網站 108
附錄一 李國鼎大事年表、國內相關大事記 110
附錄二 李國鼎先生簡歷 130
附錄三 經濟設計機構和主管人事的演變(一九四八至一九七七年) 135
附錄四 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 138
附錄六 總統府褒揚令華總褒字第八四六號 145
附錄七 146
參考文獻 一、 專書論文
丁萬鳴,〈我國獎勵投資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 從「獎勵投資條例」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于宗先,楊雅惠主編,《台灣產業發展與政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5。
于宗先、孫克難,《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5。
尹仲容,〈美援運用之檢討〉,《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全集(續篇)》,台北,美援會, 1959。
文馨瑩,《台灣奇蹟的背後— 台灣美援經驗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0。
王中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在科技發展政策中角色與功能之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王立達,〈產業研究行政之法政策研究:論經濟部資訊硬體業科技專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王作榮,〈李國鼎先生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傳記文學》,第79 卷,第1期,2001。
王作榮,《壯志未酬》,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9。
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9。
王作榮,《補上幾堂課— 觀念辨正與人物評介》,王作榮全集10,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6。
王剛,〈農業與經濟發展〉,《30 年來台灣之農業經濟》,農復會叢刊第10號,1987。
王振寰,〈台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4 期,1993。
王駿,《財經巨擘— 俞國華生涯行腳》,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9。
台灣省新聞處,《經濟建設》,台中,台灣省新聞處印刷廠,1981。
立法院,獎勵投資條例立法參考資料,1960。
朱雲鵬,〈台灣地區經濟發展階段之認定〉,《台灣銀行季刊》,第28 卷,第4 期, 1977。
行政院,《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台北,行政院,1979。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中美合作經援概要》,台北,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60。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民國八十一年)》,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民國八十九年)》,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0。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民國八十四年)》,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6。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十年長程計畫》,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86。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第三次科學技術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86。
何宜慈,〈篳路藍縷建園區〉,《科學工業園區20 週年紀念專刊》,台北: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2000。
吳濟華,〈加工出口區營運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再發展之方向〉,《台灣銀行季刊》,第53 卷,第2 期,2002。
吳濟華,〈加工出口區營運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再發展方向之探討〉,《台灣銀行季刊》,第53 卷,第2 期,2002。
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梁國樹編,《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4。
吳聰敏,〈美援與台灣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 卷,第1 期, 1988。
宋鎮照,〈重商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之歷史與理論連結〉,《思與言》,第31 卷,第4 期, 1993。
李文志,〈美援來華(1946-1948)之政治經濟分析— 歷史結構的觀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李宗哲主編,《產業經濟》,《台灣經濟研究論叢第六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1。
李怡庭,〈台灣惡性物價膨脹之始末:1945-1951〉,《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 卷,第2期,1989。
李國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之推展及成果〉,《自由中國之工業》,5 月號,1997。
李國鼎,〈三十年來經建計劃及經建機構變遷的回憶〉,《自由中國之工業》,第61 卷,第3 期,1984。
李國鼎,〈工程師在開發中國家的使命〉,《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 1978。
李國鼎,〈引進技術與技術生根之一途〉,《台灣經濟發展中的科技與人才》,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1998。
李國鼎,〈出口擴張與經濟發展〉,《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1978。
李國鼎,〈加工出口區〉,《台灣經濟發展背後的政策演變》,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1999。
李國鼎,〈台灣的科技政策與管理〉,《台灣經濟發展中的科技與人才》,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 1998。
李國鼎,〈如何改善投資環境〉,《台灣經濟高速發展的經驗》,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 1999。
李國鼎,〈如何做成一個更大的餅〉,《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1978。
李國鼎,〈如何發展高雄新興工業區〉,《工程月刊》,1 月號,1963。
李國鼎,〈法律與經濟發展〉,《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1978。
李國鼎,〈政府在工程技術的應用方面應負擔的任務〉,《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1978。
李國鼎,〈科技顧問組20 年〉,《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 週年紀念專刊》,台北,行政院,1999。
李國鼎,〈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80 週年紀念慶祝大會賀詞〉,《台灣經濟發展中的科技與人才》,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1998。
李國鼎,〈租稅改革配合經濟發展之檢討〉,《稅務旬刊》,第361 期,1961。
李國鼎,〈財經內閣的開創者— 追憶俞鴻鈞先生〉,《中外雜誌》,4 月號,2000。
李國鼎,〈園區20 年憶往〉,《科學工業園區20 週年紀念專刊》,台北,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2000。
李國鼎,〈論台灣的工業發展〉,《新時代》,第1 卷,第6 期, 1961。
李國鼎,《工作與信仰》,台北,天下文化,1987
李國鼎,《台灣的高新技術與現代化》,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1999。
李國鼎,《台灣財政金融與稅務改革﹙下﹚》,台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1999。
李國鼎,《台灣經濟發展背後的政策演變》,台北,資訊與電腦出版社,1997。
李國鼎,《經驗與信仰》,台北,天下文化,1991。
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下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7。
李國鼎先生紀念活動推動小組,《李國鼎先生紀念文集》,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台北,2002。
沈戈鋒,〈蔣經國說真話〉,《新聞天地》,第925 期,1965。
沈雲龍,《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
阮登發,《台灣產業發展與政策評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9。
周育仁,〈台灣政經關係變遷之研究〉,《政治學報》,25 期,1995。
周添城,〈加工產業政策及其影響〉,《區域主義下的台灣經濟》,台北,正中書局,1995。
周濟,〈1980 年代以來總體經濟表現〉,《1980 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9。
林忠山,〈開發中國家科學政策之研究— 中華民國個案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林峻民,〈我國獎勵投資條例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林崇熙,〈台灣科技政策的歷史研究( 1949-1983)〉,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林博文,〈我國科技計畫之規劃與執行模式探討— 以國科會衛星計畫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林景源,〈台灣工業化:1946-1972〉,收錄於于宗先編,《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圖書公司,1976。
林景源,《台灣工業區的開發》,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94。
侯承旭,〈以台灣發展經驗檢視發展取向國家機關〉,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南京文獻社編輯委員會,《南京文獻》第一輯,台北,南京文獻社,1997。
美援會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加速經濟發展計劃》,台北,:美援會,1960。
孫克難,〈台灣產業租稅獎勵措施的沿革與成效〉,楊雅惠主編,《台灣產業發展與政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5。
孫運璿,〈欣見園區20 年有成〉,《科學工業園區20 週年紀念專刊》,台北,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2000。
馬凱主編,《經濟發展與政策》,《台灣經濟研究論叢第一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1。
高希均,〈台灣經濟發展過程〉,《台灣經驗四十年(1949~一1989)》,台北,天下文化,1990。
高碩泰,〈美援與70 年代美國外交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 話說台灣經驗》,台北,卓越圖書公司,1993。
張希哲,〈記抗戰時期中央設計局的人與事〉,《傳記文學》,第27 期,第4 卷,1962。
張忠謀,《張忠謀自傳(上冊)1931-1964》,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8。
曹祥炎,〈蔣經國主政期間的政治經濟分析( 1972-1988)〉,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
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卷一﹚》,台北:文英堂,1998。
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卷二﹚》,台北:文英堂,1998。
許松根,〈獎勵投資條例的沿革與實績〉,《中國經濟學會產業政策研討會論文集》,1985。
許師慎編,《國民政府建制職名錄》,台北,國史館,1984。
許書銘,〈研發補助及租稅獎勵政策對產業結構及主要高科技產業發展之影響分析〉,中壢: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郭逢耀等著,〈民國26 年至39 年台灣地區國內生產毛額之推估〉,台灣大學《經濟論文叢刊》,第25 輯,第2 期,1997。
陳文宇,〈我國科技社群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陳明璋主編,《台灣中小企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1994。
陳為忠,《李國鼎先生論著目錄》,苗栗,聯合工專,1986。
陳添壽,《台灣政經發展策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6。
陳聖怡,《工業化之研究》,台北,聯經,1982。
陳潔如,《陳潔如回憶錄》,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1992。
傅啟學,《三十年來中美關係的演變》,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彭懷恩,《中華民國政治體系分析》,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5。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
曾玉明,〈傳奇的誕生— 從加工出口區到新竹科學園區〉,《能力雜誌》,4 月號,1998。
黃子華, 1996,〈尹仲容的經濟政策與經濟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台北,允晨,1990。
黃浚欽,〈國家機關、產業與市場之政經分析— 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楊艾俐,〈李國鼎談帶動工業升級三部曲〉,《天下雜誌》,3 月號,1985。
楊艾俐,《IC 教父— 張忠謀的策略傳奇》,台北,天下出版社,1998。
楊艾俐,《孫運璿傳》,台北,天下出版社,1993。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中華民國加工出口區創立與發展》,高雄,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87。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加工出口區35 週年區慶特刊》,高雄,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2001。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編,《中華民國加工出口區30 年來之回顧與前瞻》,高雄,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96。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編,《加工出口區技術合作案效益之分析》,高雄,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94。
葉萬安,〈1980 年代以前的經濟發展回顧〉,《1980 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9。
葉萬安,〈台灣工業發展政策的制訂及實施〉,收錄於于宗先、劉克智(編)《台灣的工業發展》,台北,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984。
葉萬安,〈李國鼎先生與台灣經濟發展〉,《自由中國之工業》,7 月號,2001。
葉學晢,《國際資金流入》,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1。
葛震歐,《加工出口區的創設》,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漆高儒,《蔣經國評傳》,台北,正中書局,1998。
趙耀東,《我們不能再等待》,台北,天下文化,1987。
遠流台灣館,《台灣歷史年表》,台北,遠流圖書公司,2000。
遠流台灣館編,《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劉素芬,《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台北,遠流,2005。
劉敏誠、左洪籌,《改善投資環境》,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樊沁萍,〈經濟發展中之儲蓄與金融中介— 台灣的實證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蔣經國,〈立法院第52 會期第1 次會議口頭施政報告〉,《科學發展》,第1 卷,第12 期,1973。
蔣經國,〈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教育與文化》, 第406 期,1973。
蔣碩傑,《蔣碩傑先生學術論文集》,吳惠林編,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
蔡政文、林嘉誠,〈科技專家階層的崛起、流動及影響— 兼論我國科學技術人員之政治流動及影響〉,《社會文化與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83。
鄭竹園,《台灣模式與大陸現代化》,台北,聯經,1989。
鄭米蓮,〈加工出口區勞動力供需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 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公司,1994。
蕭峰雄,〈我國後工業化時期之產業政策方向〉,《自由中國之工業》,第84 卷,第4 期,1995。
錢昌照,〈「資源委員會」始末記〉,《傳記文學》,第64 卷,第1 期,1994。
鍾岳勳,〈台灣科技政策決策機制變遷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二、 報紙
卜大中,〈工程師治國VS.律師治國〉,《中國時報》,2001,5 月1 日。
中時社論,〈典範在夙昔〉,《中國時報》,2001,5 月22 日。
中晚社評,〈務實,不要搖擺〉,《中時晚報》,2001,2 月16 日。
方寒星,〈李國鼎大陸行〉,《聯合報》,2002,6 月26 日。
王仕琦,〈撫今思昔,科技政策官僚今不如昔 〉,《工商時報》,2001,4 月19 日。
王美惠,〈新華社指宏觀調控已獲績效〉,《聯合報》,1993,7 月30 日。
王銘義,〈海基會龍頭 高層無意換人〉,《中國時報》,2001, 5 月20 日。
王駿,〈產升條例屆期,財政經部減稅看法迥異〉,《工商時報》,1998,3 月21 日。
白德華,〈李國鼎思想,吹起彼岸經改風〉,《中國時報》,2001,9 月17 日。
何榮幸,〈長扁「律師性格」為兩岸加溫〉,《中國時報》,2001, 2 月19 日。
吳慧芬,〈李國鼎病情惡化、已無反應〉,《中時晚報》,2001,5 月21 日。
李若松,〈企劃典範金像獎〉,《聯合報》,1993,12 月10 日。
周庭萱、夏淑賢,2002,〈黃永仁獲李國鼎管理獎章〉,《經濟日報》,2 月12 日。
周煒光,〈重政治輕經濟,前景堪憂〉,《中國時報》,2001, 5 月17 日。
林文集、于國欽,〈推動台灣經濟、科技奇蹟的舵手─李國鼎〉,《工商時報》,2001,6 月1 日。
林志成,〈台灣財經科技奇蹟的舵手〉,《中國時報》,2001,5 月22 日。
林志成,〈兩岸經改,都有他的影子〉,《中國時報》,2001,6 月1 日 。
林貞美,〈兩岸利害關係漸趨一致時,合作範圍將擴大〉,《經濟日報》,1993,8 月2 日。
林馨琴,〈財經之父、打造台灣奇蹟〉,《中時晚報》,2001,5 月21 日。
張黎文,〈中國時報〉,《李國鼎病危、尚未脫離險境》,2001,5 月21 日。
曹以會,〈李國鼎清廉有遠見、令人敬佩〉,《中時晚報》,2001,5 月21 日。
曹正芬,〈發展超導科技、台灣極具優勢〉,《經濟日報》,2002,3 月11 日。
陳英姿,〈龍應台偕古蹟專家會勘,李國鼎故居擬予保存〉,《聯合報》,2002,4 月17 日。
黃庭郁,〈祈李國鼎康復、各界大老絡繹探訪〉,《中國時報》,2001,5 月22 日。
楊維敏,〈畢生奉獻、人如其名〉,《中國時報》,2001,5 月22 日。
三、光碟
中央研究院,1999,「現代化之路— 李國鼎與台灣經驗」光碟一式兩片,1 月28 日。
鄭崇華,2002,「競走財經版圖— 李國鼎」,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5 月11 日。
四、相關網站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國鼎資料庫http://archives.sinica.edu.tw/main/lee.html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有關戰後台灣經濟之數位化檔案http://archives.sinica.edu.tw/
中時電子報焦點企劃科--技教父李國鼎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
中國期刊網 http://caj.ncl.edu.tw/
中華民國出版圖書目錄彙編電子書光碟系統資料庫http://cdlink.ncl.edu.tw/cgi-bin/flylink/
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李國鼎穿石獎http://iicm.cc.ntu.edu.tw/award/lee/
天下網站--人物報導--李國鼎http://www.cw.com.tw/Files/bestofcw/people/
行政院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網站http://www.df.gov.tw/
我的台灣經驗--李國鼎台灣紀念網站http://www.bookzone.com.tw/
李國鼎先生私人檔案資料整理紀要http://www.lib.ncu.edu.tw/c/book/n25/n25-6.htm
李國鼎先生照片資料庫 http://db1.sinica.edu.tw/~linshi/ktli/
李國鼎網站 http://ktli.sinica.edu.tw/
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http://www.ktli.org.tw/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紀念網站http://www.iii.org.tw/ktli/
國史館資源委員會檔案 http://academia.drnh.gov.tw/ddrnh2/1223.htm
清華大學校史館李國鼎先生大事年表http://www.lib.nthu.edu.tw/his/LKT/list.html
莊永明的台灣古早味—歷史上的今天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folk/taiwan/diary/d-1001b.htm
劉遵義〈台灣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悼李國鼎〉http://www.lib.nthu.edu.tw/
競走財經版圖--李國鼎紀錄片座談會http://www.npo.org.tw/Bulletin/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07-1-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