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135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2 、訪客IP:18.119.108.202
姓名 柯雅惠(Ya-hui K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戰後海運事業的接收及臺航之成立 (1945〜1947)
(Transfer of Taiwan’s Transport Business from Japanese to the KMT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Taiwan Shipping Industry Company after World War II (1945〜1947) )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討論的主題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成立之行政長官公署對臺灣海運之接收情形,以及臺灣航業公司成立的背景。在此將本文分為海運接收的組織問題、交通處人員的任用、接收效率的問題、檢討接收後交通的運輸效益與影響等四個部分來加以探討。
海運接收的組織方面:戰後海運的接收原屬交通處港務局所管轄,然而,國民政府於民國35年1月又設「航運恢復委員會」,「航運恢復委員會」中委員多由交通處長官兼任,權責劃分不清。在接收員工方面:「航運恢復委員會」曾呈請暫時酌留原船舶救難修理部之日籍員工,本文對於留用日籍員工之人員數目多寡、留臺期間長短、工作內容、薪資等部份加以討論。接收效率的問題:我們透過檔案分析交通處的組織運作,發現戰後初期臺灣海運的恢復情況並不如國民政府原來的預期與規劃。海運的恢復攸關對外交通的門路是否暢通,國民政府對於海運相當重視,特別於民國35年7月設立「臺灣航業公司」,以統籌辦理船舶和船運公司的接收。本文透過檔案中船舶及船運公司等的接收情形,探討「航運恢復委員會」及「臺灣航業公司」組織之營運情形及其效率。於接收後交通的運輸效益與影響方面:日治末期因受戰爭破壞,港灣設施及船舶毀壞殆盡,及戰後又必須運送國軍人員軍品、遣返日僑和旅外臺胞之接送等影響,正常客貨運大受影響。而陳儀於民國34年10月25日接收臺灣後,10月30日宣布糧食禁止出口,11月30日公布禁止食砂糖私運出省,民國35年3月1日國民政府公布「進出口貿易暫行辦法」,當時物價大漲與海運及貿易政策有重要關聯。我們同時藉由分析戰後海運運輸的狀況亦反映了當時臺灣社會的情形。
本論文之核心在於戰後初期海運運輸事業接收情形之探究,藉由「航運恢復委員會」及「臺灣航業公司」的成立以及接收、復原、營運、人事任用等數個面向所產生的問題來加以討論。
摘要(英) This thesis has two main topics. We discuss the situation of the transfer of the transport business in Taiwan from Japan to the KMT government and the backgroun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aiwan Shipping Industry Company. The issues include: 1) organization for the transfer work, 2) personnel appointment in the government, 3)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er work, and 4) benefit and influence on Taiwan’s transport system from the transfer. They are briefly noted as follows.
1) Organization for the transfer work: The transfer should have be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nsportation Port Authorities after World War II. However, in Jan. 1946, the KMT government set up Shipping Recovers Committee, in which the personnel’s were not fully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fer. It led to an ambiguity in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transfer. We will discuss in details. 2) Personnel appointment in the government: Shipping Recovers Committee had asked to temporarily retain some of the Japanese employee who did the repairing of ships. We discuss in details the number of the Japanese employee retained, the duration they stayed, the work they did, and the wages they got. 3)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er work: We found that the recovery situation of shipping did not satisfy the expectation of the KMT government. An unobstructed transport depends on a full recovery of shipping, thus, the government paid a large attention to it. The government set up Taiwan Shipping Industry Company in July 1946 to treat the transfer of shipping business.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Shipping Recovers Committee and Taiwan Shipping Industry Company via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er of shipping. 4) Benefit and influence on the Taiwan’s transport system: The harbor and shipping facilities were totally destroyed by the war.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needed to ship the military staffs and repatriate the Japanese, etc. Thus, the regular shipping business was strongly affect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s chairman, Chen Yi, announced a forbiddance order of the rice and sugar export after the KMT government was in charge with Taiwan. The rise of stuff’s price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ing and trade policy. This thesis also has exhaustive discussion to this topic. We will also discuss the situation of the Taiwanese society via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port business.
關鍵字(中) ★ 臺灣航業公司
★ 戰後交通
★ 接收
★ 行政長官公署
關鍵字(英) ★ transfer of the transport business in Taiwan fro
★ Shipping Recovers Committee
論文目次 緒論・・・・・・・・・・・・・・・・・・・・・・・・・・・・・・・・・・・・・・・・・・・・・・・・・1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1
二、研究回顧・・・・・・・・・・・・・・・・・・・・・・・・・・・・・・・・・・・・・・・・・4
三、研究斷限與研究範圍・・・・・・・・・・・・・・・・・・・・・・・・・・・・・・・・11
四、研究方法與史料・・・・・・・・・・・・・・・・・・・・・・・・・・・・・・・・・・・13
五、章節安排・・・・・・・・・・・・・・・・・・・・・・・・・・・・・・・・・・・・・・・・15
第一章 臺灣海運事業的背景・・・・・・・・・・・・・・・・・・・・・・・・・・17
第一節 清領時期的海運事業・・・・・・・・・・・・・・・・・・・・・・・・・・・・18
第二節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命令航路」・・・・・・・・・・・・・・・・26
第二章 戰後初期臺灣海運事業的接收・・・・・・・・・・・・・・・・・・34
第一節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成立・・・・・・・・・・・・・・・・・・・・・・・35
第二節 航運恢復委員會的籌組、成立與運作・・・・・・・・・・・・・・・・41
第三節 臺灣航業公司的籌組、成立與運作・・・・・・・・・・・・・・・・・・54
第三章 航運恢復委員會和臺灣航業公司的人事任免・・・・・・69
第一節 航運恢復委員會之人事任免・・・・・・・・・・・・・・・・・・・・・・・70
第二節 臺灣航業公司的人事任免・・・・・・・・・・・・・・・・・・・・・・・・・77
第三節 日籍、臺籍員工的徵用與待遇・・・・・・・・・・・・・・・・・・・・・・79
第四章 戰後海運事業的接收與二二八事件・・・・・・・・・・・・・・・86
第一節 戰後初期的航業政策・・・・・・・・・・・・・・・・・・・・・・・・・・・・・87
第二節 海運接收中的弊端・・・・・・・・・・・・・・・・・・・・・・・・・・・・・・・95
第三節 海運接收與二二八事件・・・・・・・・・・・・・・・・・・・・・・・・・・・97
結論・・・・・・・・・・・・・・・・・・・・・・・・・・・・・・・・・・・・・・・・・・・・・・・・・101
參考書目・・・・・・・・・・・・・・・・・・・・・・・・・・・・・・・・・・・・・・・・・・・・・104
附錄・・・・・・・・・・・・・・・・・・・・・・・・・・・・・・・・・・・・・・・・・・・・・・・・・124
附錄
附錄一 陳儀原擬呈之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綱要」
附錄二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
附錄三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系統表
附錄四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1945 年10 月25 日~1947 年5 月15 日)
附錄五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組織系統圖
附錄六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組織系統圖
附錄七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組織規程
附錄八 〈交通處航運恢復委員會組織規程〉
附錄九 〈交通處航運恢復委員會組織規程〉
附錄十 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任免職員一覽表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檔案、公文資料: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列出檔名及卷號)
〈修正航務管理局組織規程〉,41 卷。
〈交通處航運恢復委員會組織規程〉,49 卷。
〈交通處組織規程〉,51 卷。
〈解除徵用日僑人員及家屬名冊送日僑管委會〉,109 卷。
〈徵用日籍人員法則及表冊〉,110 卷。
〈本省公務員任用資格通用條例〉,130 卷。-
〈交通處處長移交〉,309 卷。
〈航運恢復委員會移交〉,310 卷。
〈本省航業公司組織規程〉,399 卷。
〈航業公司處理房屋〉,472 卷。
〈航業公司房屋重建協會接受杜萬金房屋〉,498 卷。
〈接管前航務局銅鑼房屋〉,500 卷。
〈各縣市卅五年工作總報告〉,533 卷。
〈民政處接收日偽事業機構資產簡報表〉,535 卷。
〈交通處接收概報表〉,541 卷。
〈交通部派驗本省人員任免〉,586 卷。
〈本省航業公司籌備處人員任免〉,1437-1438 卷。
〈交通處人員任免〉,1476-1486 卷。
〈航務局航委員人員任免〉,1487-1489 卷。
〈航務恢復委員會人員任免〉,1491 卷。
〈交通處航務局航運處人事任免〉,1554 卷。
〈任交通處長就職〉,1615 卷。
〈交通處各監理委員任免〉,1617 卷。
〈交通處管理委員會人事任免〉,1618-1638 卷。
〈交通處人事任免〉,1639-1657 卷。
〈交通處基隆港務局人事任免〉,1658-1667 卷。
〈交通處高雄港務局人事任免〉,1668-1675 卷。
〈交通處航業公司籌備處人事任免〉,1676-1679 卷。
〈交通處臺中築港所人事任免〉,1680-1681 卷。
〈交通處航運恢復委員會人事任免〉,1682 卷。
〈交通處航務管理局人事任免〉,1683-1687 卷。
〈交通處航運公司人事任免〉,1689 卷。
〈航業公司董事任免〉,1744 卷。
〈交通處人員考績〉,1876 卷。
〈交通處港務局人員考績〉,1904 卷。
〈交通處人員考績〉,1905 卷。
〈交通處職員懲戒〉,1921 卷。
〈交通器材被竊〉,1934-1936 卷。
〈交通處辦理竊盜案件〉,1937 卷。
〈徵用日韓僑名額及遣送名額卷〉,1948 卷。
〈運送日韓僑俘數目〉,1949 卷。
〈徵用日籍人員法則及表冊〉,1950-1953 卷。
〈交通處航務局航運處人員任免〉,1554 卷。
〈日人留用及遣送之處埋〉,1955-1956 卷。
〈交通處留用日籍人員監護辦法〉,2023 卷。
〈交通處訂定合同契約規定〉,2026 卷。
〈交通器材管制辦法〉,2103 卷。
〈交通職員支領安旅費搭乘輪隻辦法〉,2371 卷。
〈交通處約員安旅費〉,2408-2409 卷。
〈交通處接收日人土地登記表〉,2479-2480 卷。
〈接收航運務局船運處台東代理店〉,2517 卷。
〈交通處接管新南群島之長島產業〉,2522 卷。
〈臺中交通株式會社之接收〉,2584 卷。
〈航運恢復委員會撤銷及交代〉,2704 卷。
〈交通處附屬機關組織編制〉,2813 卷。
〈交通處暨所屬工作報告〉,2826-2828 卷。
〈關於航政規章及法令〉,2855 卷。
〈交通處處理敵產案〉,2862-2865 卷。
〈航業公司接收案〉,2876 卷。
〈交通處人員任免〉,3532-3536 卷。
〈航業公司人員任免〉,3555 卷。
〈交通處人員任免〉,3586-3594 卷。
〈航業公司人員任免〉,3618-3619 卷。
〈交通處接收日本現存款項及資產變賣表〉,4521 卷。
〈修改餘留日僑管理暫行辦法〉,4688 卷。
〈本省餘留日僑管理辦法〉,4689 卷。
〈本省餘留日僑管理辦法〉,4690 卷。
〈留用日籍人員辦法〉,4698 卷。
〈留用日僑管理原則〉,4699 卷。
〈徵用日籍人員人事管理暫行辦法〉,4700 卷。
〈留用日僑工作實況〉,4707 卷。
〈遣送日僑日俘〉,4716 卷。
〈接收日產處理辦法〉,4718 卷。
〈訂定臺灣省接收日產處理準則公告眾知〉,4719 卷。
〈日產處理辦法廢止〉,4720 卷。
〈日產處埋〉,4721 卷。
〈日治時期法令廢止〉,4474-4475 卷。
〈日僑遣送第15 卷民政處遣送日僑歸國案〉,4506 卷。
〈日籍人員志願留華籍不志願留名冊〉,5064 卷。
〈徵用日籍人員暫行辦法〉,5065-5066 卷。
〈徵用日籍人員〉,5067 卷。
〈日籍人員留用與遣散〉,5287 卷。
(二)政府出版品
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稿》卷十〈光復志〉,臺北:臺灣省文獻會,1952
年。
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編,《臺灣民政》,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
處,1946 年。
3.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陳長官治臺言論集》,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
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 年。
4.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臺灣一年來之宣傳》,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 年。
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機要室編,《陳長官通知輯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機要室,1946 年7 月。
6.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省營臺航現況及其發展途徑》,臺中:
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1 年8 月。
7.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出版,《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北:光華印書公
司,1946 年。
(三)史料彙編
1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資料選輯》一~六集,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
所,1992 年。
2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1990 年。
3 李敖編,《二二八研究》一~三集,臺北:李敖出版社,1989 年。
4 林 忠編,《臺灣光復前後史事概述》,臺北:皇極,1983 年。
5 河源功編,《臺灣引揚、留用紀錄》,東京:ゆまに書房,1997 年。
6 張瑞成編,《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90 年。
7 張瑞成編,《臺籍志士在祖國的復臺努力》,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90 年。
8 張瑞成編,《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90
年。
9 侯坤宏編,《國史館藏二二八檔案史料》,臺北:國史館,1997 年)
10 陳鳴鐘、陳興唐編,《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年。
11 陳興唐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
間,1992 年。
12 臺灣省文獻會編,《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省文獻會,1994 年。
13 臺灣省文獻會編,《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省文獻會,1991 年。
14 臺灣省文獻會編,《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省文獻會,1992 年。
15 鄧孔昭,《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1991 年。
16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1994 年。
17 薛月順,《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一集,臺北:
國史館,f996 年。
18 薛月順,《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二集,臺北:
國史館,1998 年。
19 薛月順,《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三集,臺北:
國史館,1999 年。
20 簡笙簧,《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臺北:國史館,1999 年。
(四)回憶錄及口述歷史
1 Shackleton Allen 著、宋伯亞譯,《福爾摩沙的呼喚:一位紐西蘭人在臺灣二二八
事件的親身經歷》,臺北:望春風文化,1999 年。
2 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口述歷史第三期—二二八事件專號》,
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2 年。
3 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口述歷史第四期—二二八事件專號》,
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3 年。
4 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口述歷史第五期—日據時期臺灣人赴
大陸經驗》,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 年。
5 丘念臺,《嶺海微飄》,臺北:中華日報,1962 年。
6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年1 月15 日增訂版第三刷。
7 張炎憲等採編,《基隆雨港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1994 年。
8 張炎憲等採編,《悲情車站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1993 年。
9 張炎憲等採編,《嘉義北迴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1994 年。
10 張炎憲等採編,《嘉義驛前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1995 年。
11 許雪姬等編,《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5
年。
12 陳芳明編,《蔣渭川和他的時代》,臺北:前衛,1995 年。
13 黃朝琴,《我的回憶》,臺北:黃陳印蓮出版,1981 年。
14 葉榮鍾,《葉榮鍾文集》,臺中:晨星,2000 年。
15 謝東閔,《歸返》,臺北:聯經,1988 年。
16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臺北:前衛,1993 年。
17 韓石泉先生逝世三週年紀念專輯委員會編,《六十回憶》,臺北:韓石泉逝世三
週年紀念委員會,1966 年。
二、專書
(一)中文專書
1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臺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集》,臺北:人間,1991
年。
2 于宗先,《臺灣的對外貿易發展》,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981 年。
3 中央通訊社徵集部編,《接收與清查》,臺北:政大社資中心,1946 年。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戰區受降始
末》,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 年。
5 呂實強,《中國早期的輪船經營》,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76 年。
6 朱匯森主編,《航政史料》,「中華民國交通史料(一)」,臺北:國史館,1989 年。
7 王洸,《抗戰時期水運紀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
8 王洸,《航業與航政》,臺北:中華書局,1967。
9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1999 年。
10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的建立》,臺北:三民書局,1997 年。
11 民治出版社編,《臺灣建設》,臺北:民治出版社,1950 年。
12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縣中和:吳三連臺
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4 年。
13 矢內原忠雄著、陳茂源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臺灣叢書譯本第一種,1952 年6 月。
14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北京:文史出版社,
1987 年。
15 吳若予,《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出版,1992 年。
16 呂紹理,《水鑼響起》,臺北:遠流,1998 年。
17 李純青,《臺灣問題研究》,臺北:華藝,1992 年。
18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臺北:玉山社,1996 年。
19 李筱峰,《臺灣戰後初期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1987 年。
20 林木順,《臺灣二月革命》,臺北:前衛出版,1990 年。
21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聯經出版,1997
年。
22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博揚文化,2002 年。
23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博揚文化,2004 年。
24 周憲文,《臺灣經濟史》,臺北:開明書局,1980 年。
25神田外茂夫編,《大阪商船株式會社五十年史》,大阪:大阪商船株式會社,
1934 年6 月20 日。
26 段承璞,《臺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1992 年。
27 夏榮和、林煒盛、陳俐甫,《臺灣、中國、二二八》,臺北:稻香,1991 年。
28 翁嘉禧,《臺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1945-1947)》,高雄:復文圖書,1998
年。
29 袁穎生,《光復前後的臺灣經濟》,臺北:聯經,1998 年。
30 許毓良,《清代臺灣的海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年7 月。
31 章子惠,《臺灣時人誌》,臺北:國光出版社,1947 年3 月。
32 戚嘉林,《臺灣史》,臺北:作者發行,1985 年。
33 陳兆偉,《國家經營下的臺灣糖業(1945-1953)》,臺北:稻鄉,2003 年。
34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 年。
35 陳金滿,《臺灣肥料的政府管理與配銷(1945-1953):國家與社會關係之—探討》,
臺北:稻鄉,2000 年。
36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1993 年。
37 黃純青、林熊祥主修,《臺灣省通志稿》,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3 年。
38 基隆港務局編,《基隆港建港百年紀念文集》,1985 年11 月9 日,頁23-128。
39 楊正寬,《從巡撫到省主席一臺灣省政府組調適之研究》,臺中:臺灣省新聞處,
1990 年。
40 楊錦麟,《李萬居評傳》,臺北:人間,1993 年。
41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稿》,臺北市:捷幼出版社,1999 年。
42 劉進慶著、王宏仁等譯,《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2001 年。
43 鄭 梓,《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臺北:新化圖書,
1994 年。
44 鄭 梓,《戰後臺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菁英與議會政治》,臺北:華世,
1987 年。
45 鄭 梓,《國民政府對於收復臺灣之設計》,臺北:自刊,1994 年3 月。
46 蕭友山、徐瓊二著、陳平景譯,《臺灣光復後的回顧與現狀》,臺北:海峽出版
社,2002 年。
47 賴澤涵,《「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1994 年。
48 賴澤涵、馬若孟(Myers,Roman H.)、魏萼著、羅珞珈譯,《悲劇性的開端—二二
八事變》,臺北:時報,1996 年。
49 賴澤涵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研院人社所,1993 年。
50 戴國煇,《愛憎二二八》,臺北:遠流,1992 年。
51 戴國煇,《臺灣結與中國結》,臺北:遠流,2002 年。
52 戴寶村,《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2000 年。
53 George Kerr 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前衛,1991 年。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
1 呂芳上,〈臺灣革命同盟會與臺灣光復運動〉,《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
3 輯,1973 年9 月,頁255-316。
2 李文環,〈戰後初期臺灣關貿政策之分析(1945-1949)〉(上、下),《臺灣風物》49
卷4 期; 50 卷1 期,1999 年12 月; 2000 年3 月,頁129-170; 頁69-106。
3 李西勳,〈臺灣光復初期推行國語運動情形〉,《臺灣文獻》46 卷3 期,1995 年
9 月,頁173-208。
4 張公權著、姚嵌齡譯,〈臺灣光復初期與大陸之經濟關係〉,《傳記文學》37 卷
6 期,1980 年6 月。
5 陳君愷,〈光復之疫:臺灣光復初期衛生與文化問題的鉅視性觀察〉,《思與言》
31 卷1 期,1993 年3 月,頁l11-138。
6 陳亮州,〈戰後禁止日產移轉日期爭議初探〉,《臺灣風物》51 卷3 期,2001 年
9 月,頁73-90。
7 陳清文,〈臺灣運輸業之史的研究〉,《臺灣銀行季刊》1 卷2 期,1947 年9 月,
頁63-77。
8 陳漢光,〈臺灣光復前夕的史事日誌〉,《臺灣文獻》24 卷2 期,1972 年6 月,
頁56-70。
9 曾壁中,〈逃出臺灣二二八的鬼門關〉,《臺灣文獻》53 卷3 期,2002 年9 月,
頁261-266。
10 湯熙勇,〈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辦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
人(1945.10-1947.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 卷1 期,1991 年11 月,頁391-425。
11 程玉鳳,〈資源委員會對臺灣糖業的接收與重建造(1945-1949)〉,《國史館館刊》
復刊第24 期,1998 年6 月,頁91-132。
12 廖風德,〈臺灣光復與媒體接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2 期,1995
年5 月,頁201-239。
13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臺灣光復後之交通事業〉,《臺灣銀行季刊》1 卷
2 期,1947 年6 月,頁196-209。
14 臺灣省通運公司,〈臺灣省通運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1 卷2 期,1947
年9 月,頁139-142。
1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調查科,〈長官公署時期臺灣經濟〉,《臺灣銀行季刊》1
卷2 期,1947 年9 月,頁149-189。
16 劉士永,〈陳儀的經濟思想及其政策〉,《臺灣風物》40 卷2 期,1990 年6 月,
頁55-88。
17 劉明憲,〈日記中的歷史:唐秉玄《日記簿》中的臺灣行政幹部訓練班〉,《近
代中國》161 卷,2005 年6 月,頁48-78。
18 劉志偉、柯志明,〈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地主
與農民(1945-1953)〉,《臺灣史研究》9 卷1 期,2002 年6 月,頁。
19 歐素瑛,〈戰後初期在臺日人之遣返〉,《國史館學術集刊》3 期,2003 年9 月,
頁201-227。
20 蔡相煇,〈中央訓練團臺灣行政幹部訓練班〉,《臺灣文獻》46 卷3 期,1995
年9 月,頁47-62。
21 蔡相煇,〈臺灣光復之準備—臺灣行政幹部訓練班之成立〉,《空大學訊》344
期,2005 年5 月,頁73-83。
22 蔡相煇,〈臺灣光復之準備一臺灣行政幹部訓練班之運作〉,《空大學訊》345
期,2005 年6 月,頁96-104。
23 蔡龍保,〈日治時期臺灣鐵路與觀光事業的發展〉,《臺北文獻》直字142 期,
2002 年12 月,頁69-86。
24 蔡龍保,〈日治時期公路運輸之興起與交通體系之變遷(1910-1936)〉,《近代中
國》第156 期,2004 年3 月,頁88-121。
25 鄭 梓,〈戰後臺灣省制之變革—從行政長官公署到臺灣省政府(1945-1947)〉,
《思與言》26 卷1 期,1988 年3 月。
26 賴澤涵,〈陳儀和二二八事件〉,《臺灣風物》40 卷2 期,1991 年11 月,頁161-178。
27 薛月順,〈陳儀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興廢〉,《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4 期,1998 年6 月,頁27-50。
(二)學位論文
1 何鳳嬌,〈戰後初期臺灣土地接收與處理(1945-195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
博士論文,2003 年。
2 吳若予,〈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2 年。
3 吳純嘉,〈人民導報研究(1946.1947),一兼論其反映出的戰後初期臺灣政治、
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 年。
4 孟祥翰,〈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政府遷臺初期的經濟發展19-195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1 年。
5 林虹妤,〈戰後的省營商業銀行,以彰化商業銀行為例(1945-1957)〉,國立中央
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 年。
6 洪瑞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教育的接收與推展(1945-1947)〉,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 年。
7 施志汶,〈抗戰前十年中國民營航運業(1928-193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
所碩士論文,1986 年。
8 張綠薇,〈戰後警政的接收與重建一中樞遷臺前後警政發展之探討〉,中國文化
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96 年。
9 許玉芬,〈戰後初期臺灣行政區域調整之研究〉,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2001 年。
10 許禎庭,〈戰後初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省參議會的關係〉,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4 年。
11 許毓良,〈清代臺灣的海防〉,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 年。
12 陳純瑩,〈光復後之警政(1945-195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3 年。
13 陳亮州,〈戰後臺灣日產的接收與處理〉,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
年。
14 陳伯炎,〈日治時期官營林業一以八仙山為例(1915-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
史所碩士論文,2000 年。
15 陳思宇,〈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1949-1953)一以公營事
業為中心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 年。
16 陳淑芬,〈戰後之疫—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1954)〉,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 年。
17 陳畢慧,〈戰後臺灣師範學校教育之研究(1945-1967)〉,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
文,1999 年。
18 陳景峰,〈國府對臺灣電影產業的處理策略(1945-1949)〉,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
碩 士論文,2001 年。
19 程玉鳳,〈資源委員會與臺灣糖業(1945-195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論文,2003 年。
20 黃淑英,〈《民報》與戰後初期的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2003 年。
21 黃雅玲,〈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取向之研究-新公共管理之觀點〉,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2 年。
22 鄭智哲,〈日據時期台灣的海洋貿易政策發展-以大阪商船會社與日本郵船
會社的營運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23 歐素瑛,〈光復初期臺灣職業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
文,1997 年。
24 蔡龍保,〈日治中期臺灣國有鐵道之研究(1910-193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
所碩士論文,2000 年。
25 蔡彣涓,〈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敵偽產業政策之形成—論臺灣公營事業之起源〉,
國立中央大學產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26 戴寶村,〈近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
所博士論文,1988 年。
27 蕭明禮,〈戰爭與海運─戰時南進政策下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海運事業〉,
國立暨南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3 年。
28 顏崑智,〈戰後臺灣農會之研究—以臺灣省農會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
所碩士論文,1998 年。
29 顧純仁,〈戰後台灣航運業的發展〉,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三)會議論文及其他論文
1 吳乃德、陳明通,〈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收
錄於賴澤涵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所,1993 年,頁303-334。
2 徐茂炫、黃登興,《日據時期臺灣各港口貿易之榮枯》,2000 年東吳經濟學術研
討會會議論文,2000 年,頁119-139。
3 陳三井,〈臺灣光復的序曲:復臺準備與接收〉,收錄於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
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第四冊—抗戰勝
利與臺灣光復史》,臺北: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1985
年12 月,頁226-248。
4 吳 鐸,〈臺灣鐵路〉,收錄於《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五冊,臺北:正中書
局,1973 年,頁170-197。
5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陳儀治臺論〉,收錄於賴澤涵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 年,頁223-302。
6 陳純瑩,〈光復初期臺灣警政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時期為討論中心〉,
收錄於賴澤涵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
研究所,1993 年,頁21-78。
7 陳翠蓮,〈「大中國」與「小臺灣」的經濟矛盾—以資源委員會與臺灣行政長官
公署的資源爭奪為例〉,收錄於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
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4 年,頁51-78。
8 陳翠蓮,〈戰後初期臺灣政治結社與政治生態〉,收錄於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
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2001 年,頁
289-328。
9 曾健民,〈光復初期的臺灣教育〉,「光復初期的臺灣(1945-1949)學術研討會」,
臺北: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3 年。
10 湯熙勇,〈戰後初期臺灣的航運與貨物運輸〉,國科會研究報告,1998 年;湯
熙勇,〈戰後初期台灣的海運與貨物運輸〉,「傳統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廣
東社科院主辦,1999 年3 月28 日至31 日。
11 湯熙勇,〈從人事任用談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以戰後初期臺灣省氣象局為中心〉,收錄於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會》第二冊,臺北:
國史館,2000 年,頁1983-2006。
12 湯熙勇,〈戰後初期臺灣的日本人之遣返〉,「國科會臺灣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發表」研討會,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1 年。
13 湯熙勇,〈戰後初期臺灣省政府的成立及人事佈局〉,收錄於黃富三、古偉瀛、
蔡采秀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籌備處,1997 年,
頁125-150。
14 黃俊傑,〈光復初期土地改革前後自耕農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收錄於賴澤涵
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 年,
頁1-20。
15 劉明憲,〈失敗的種子:論臺灣行政幹部訓練班的成立及其困境〉「歷史視野中
的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4 年。
16 歐素瑛,〈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留用日籍師資〉,「九十二年度林本源中華文教
基金會年會暨臺灣史研討會」,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臺灣大學歷史學
系、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2003 年。
17 蔡采秀,〈日本的海上經略與臺灣的對外貿易(1974-1945)〉,發表於中研院臺史
所籌備處主辦「臺灣商業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1996 年12 月。
18 蔡相煇,〈中央訓練團臺灣行政幹部訓練班初探〉,收錄於國父建黨革命一百
週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國父建黨革命一百週年學術討論集》第四冊,
臺北:近代中國,1995 年,頁218-246。
19 蔡龍保,〈日治中期臺灣國鐵之發展(1910-1936)—以改良事業的考察為中心〉
收錄於胡春惠、周惠民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 年。
20 鄭 梓,〈戰後臺灣地方與中央關係之演進與轉折〉,收錄於國史館編《中華
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會》第二冊,臺北:國史館,2000 年,頁2025-2052。
21 劉素芬,〈日治初期臺灣的海運政策與對外貿易(1985-1914)〉,收錄於湯熙勇主
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1999 年3 月,
頁637-694。
22 劉素芬,〈日治初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與臺灣海運發展〉,收錄於劉序楓主編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2005 年5 月,頁
377-435。
23 劉序楓,〈清政府對出洋船隻的管理政策(1684~1842)〉,收錄於劉序楓主編《中
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2005 年5 月,頁331-376。
24 賴澤涵,〈陳儀與閩、臺、浙三省省政(1926-1949)〉,收錄於中華民國建國八十
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
近代中國,1992 年,頁232-356。
25 簡笙簧,〈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組織之探討〉,收錄於國父建黨革命一百
週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國父建黨革命一百週年學術討論集》第四冊,
臺北:近代中國,1995 年,頁247-271。
26 顏清梅,〈光復初期臺灣米荒問題初探〉,收錄於賴澤涵編《臺灣光復初期歷
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 年,頁79-106。
指導教授 賴澤涵(Jen-hang Lai) 審核日期 2007-7-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