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41305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7 、訪客IP:3.14.248.252
姓名 謝依純(I-Chun Hsi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康生之研究(1898-1975)
(A Study of Kang Sheng (1898-1975))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有三:第一,康生如何利用整風運動來徹底肅清王明等留蘇派的影響,將中共黨內原先對共產國際與王明的崇拜轉為對毛澤東自己崇拜,是相當值得探討的問題。第二,十年文革之中,康生順遂地一路從中央文革顧問爬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繼而青雲直升中國共產黨的副主席。在中共詭譎多變的政局中,康生如何在政治風暴中屹立不搖並高升至中共副主席,在此將做深入討論。第三,康生死前為何一反常態,向毛澤東揭發其長期合作的盟友江青與張春橋的歷史問題,本文也將深入研究探討。
康生因其特務長才與為蘇共實施「鎮反肅托」等豐富經歷,使毛澤東重用康生來整合中共情報機構並推行延安整風。文革時期康生也一路從中央文革顧問、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中共副主席,地位僅次於毛澤東之下。而從歷史淵源來看,康生在文革時期的影響,與他長期和毛澤東、江青合作有很大的關係,他在文革中的角色、功能與作為均取決於毛澤東的態度,奉承毛澤東的旨意辦事。而康生最幸運的是,他比毛澤東早九個月過逝,因此在有生之年得以保全住自己聲望。
摘要(英) The thesis aims to discuss three issues: First, how Kang Sheng made use of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hose who studying abroad in Soviet Union comprised of Wang Ming and to transform the admiration of the members of Communist Party toward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Wang Ming into Mao Zedong.
Second, during the 10-year Cultural Revolution, Kang Sheng was promoted from the Central Cultural Revolution Consultant to the member of Standing Committee of Political Bureau of Central Committee then directly the Vice-President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We will explore how Kang Sheng would stand in the storm of CPC and how he was promoted to the Vice-President of CPC.
Third, why Kang Sheng chose to report the historical problem of his long-term ally (Jiang Qing and Zhang Chunqiao) to Mao Zedong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ang Sheng was trusted with real responsibility by Mao Zedong for his ability of secert agent and rich 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Suppression and Elimination’ for Russian Communist Party for integrating CPC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introducing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Kang Sheng was promoted from the Central Cultural Revolution Consultant, the member of Standing Committee of Political Bureau of Central Committee then the Vice-President of CPC whose status was merely lower than Mao Zedong.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the influence of Kang Sheng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elated to his long-term collaboration with Mao Zedong and Jiang Qing. His role, capacity and deeds were decided by Mao’s attitude and accordingly he handled business in compliance with Mao’s point of view. It was fortunate for Kang Sheng that he died 9 months earlier than Mao Zedong, so that he could keep a fine reputation in his living years.
關鍵字(中) ★ 延安整風
★ 文革
★ 康生
★ 毛澤東
關鍵字(英) ★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 Mao Zedong
★ Kang Sheng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辭…………………………………………………………iii
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康生崛起的歷史背景……………………………………9
第一節 上海時期的康生…………………………………………9
第二節 康生的三次政治轉向……………………………………16
第三節 康生與毛澤東、江青的關係……………………………25
第三章 康生與延安整風…………………………………………33
第一節 整風背景…………………………………………………33
第二節 王實味事件………………………………………………37
第三節 審幹反奸…………………………………………………42
第四節 結束整風…………………………………………………48
第四章 康生與文革(一)………………………………………55
第一節 文革發軔…………………………………………………55
第二節 文革時期的工作組………………………………………65
第三節 打倒劉少奇的專案組……………………………………74
第五章 康生與文革(二)………………………………………85
第一節 九大前後…………………………………………………85
第二節 國家主席之爭……………………………………………93
第三節 九屆二中全會……………………………………………99
第四節 最後的揭發………………………………………………107
第六章 結論………………………………………………………115
徵引書目………………………………………………………………121
參考文獻 檔案暨史料彙編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1月)。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1月)。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月)。
丁望主編,《原版文革密件第一卷:關於四人幫事件(1976)》(香港:當代名家出版社,2006年9月)。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四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3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6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傳(1898-1976)》,第一~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二十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資料》,上、中、下冊(北京:國防大學,1988年10月)。
宋永毅,《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出版,2002年)。
專書
Peter Vladimirov著、周新譯,《延安日記》(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5年4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著,《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巴彥泰,《毛澤東與康生——鬥爭哲學大師與整人專家》(香港:明鏡出版社,2000年7月)。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
王力,《王力反思錄》,下冊(香港:北星出版社,2001年10 月)。
王大學主編,《中國大審判: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十名主犯》(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江明武編著,《周恩來生平全記錄》,上、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1月)。
艾克恩編,《延安文藝回憶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何方,《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下冊(香港,利文出版社,2005年)。
吳法憲,《吳法憲回憶錄》,下卷(香港:北星出版社,2006年9月)。
吳潤生,《林彪與文化大革命》(香港:明鏡出版社,2006年4月)。
宋永毅主編,《文化大革命:歷史真相和集體記憶》,上冊(香港:田園書屋出版,2007年3月)。
李志綏,《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臺北市:時報文化,1994年)。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下冊(北京:中央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4月)。
李銀橋、韓桂馨,《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李德生,《李德生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杜導正、廖蓋隆主編,《「炎黃春秋」精品系列¬¬——政壇高層動態」》(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3月)。
杜導正、廖蓋隆主編,《「炎黃春秋」精品系列——歷史謎案揭密」》(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3月)。
汪東興,《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
辛子陵,《毛澤東全傳¬¬》,卷3(台北:書華出版,1993年)。
岳付玉編,《中統巨梟——徐恩曾》(北京:團結出版社,2000年11月)。
林青山,《康生外傳》(台北: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6月)。
約翰‧拜倫(John Byron)、羅伯特‧帕克(Robert Pack),《龍爪:毛澤東背後的邪惡天才康生》(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5月)。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唐純良,《李立三全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師秋朗筆錄,《我的一生——師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師哲,《峰與谷——師哲回憶錄》,(北京:紅旗出版社,1992年7月)。
徐向前,《歷史的回顧》(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10月)。
徐景賢,《十年一夢——前上海市委書記徐景賢文革回憶錄》(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
珠珊,《江青秘傳》(台北: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10月)。
郝在今,《「文革」前史——延安「搶救運動」紀實》(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4月)。
馬繼森,《外交部文革紀實》(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香港:明鏡出版社,2003年4月)。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逄先知,金沖及,《毛澤東傳(1949-1976)》,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2月)。
張玉鳳等著,《毛澤東軼事》(臺北市:新潮社,1993年)。
張佐良,《周恩來保健醫生回憶錄(1966-1976)》,(香港:三聯出店有限公司,1998年4月)。
張雲生,《毛家灣紀實——林彪秘書回憶錄》(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年)。
陳丕顯,《陳丕顯回憶錄:在「一月風暴」的中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2004)。
陳明顯,《晚年毛澤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陳曉農編纂,《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香港:星克爾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6月)。
陶涵,《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台北:時報文化,2000年10月)。
章學新主編,《任弼時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黃崢,《王光美訪談錄》(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
黃崢,《劉少奇的最後歲月(1966-196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12月)。
楊奎松,《走向破裂——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12月)。
齊茂吉,《毛澤東和彭德懷、林彪的合作與衝突1954-1971》(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
劉青峰編,《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年)。
聶元梓,《文革「五大領袖」——聶元梓回憶錄》(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
聶榮臻著,《聶榮臻元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8月)。
羅克珊‧維特克(Roxane Witke),《紅都女皇——江青同志》(香港:星克爾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譚德山主編,《中國大審判: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十名主犯》(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2月)。
報紙期刊
《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編寫組,〈胡喬木回憶延安整風(上)〉,《黨的文獻》,期1(1994年),頁37-48。
丁長清,〈瞿秋白的「盲動」和李立三的「冒險」〉,《黨史天地》,期10(2005年),頁42-45。
又心,〈無名的豐碑——紀念中央社會部成立六十周年〉,《國家安全通訊》,期5(1999年),頁2-4。
孔德生,〈李立三與王明〉,《文史精華》,期8(1997年),頁35-37。
王文耀、王保春,〈關於陳伯達起草九大報告的前前後後〉,《中共黨史研究》,期2(2003年),頁88-91。
王春南,〈漢奸王克敏生平紀析〉,《學海》,期2(1995年),頁82-86。
王珺,〈康生在中央社會部〉,《百年潮》,期5(2003年),頁21-29。
王景奇,〈試析共產國際對瞿秋白和李立三兩種「左」傾錯誤的態度之區別〉,《世紀橋》,期3(2001年),頁7-9。
王鐵群,〈話說中央特務科〉,《黨史文苑》,期1(1994年),頁33-35。
北大黨史校史研究室黨史組,〈康生、曹軼歐與「第一張大字報」〉,《百年潮》,期9(2001年),頁32-38。
石肖岩,〈送往草嵐子監獄的——孔祥禎同志談「六十一人」出獄〉,《文史精華》,期12(1995年),頁52-55。
印紅標,〈曹軼歐與「第一張大字報」關係再考訂〉,《文史精華》,期1(2004年),頁57-63。
何方,〈康生一生中的三次政治投機〉,《文史精華》,期10(2002年10月),頁16-21。
何方,〈讀有關康生的兩篇文章所想到的〉,《文史精華》,期2(2003年),頁60-64。
李沙、李英男,〈我和李立三在蘇聯的生活(上)〉,《縱橫》,期1(1997年),頁21-28。
李沙、李英男,〈我和李立三在蘇聯的生活(下)〉,《縱橫》,期2(1997年),頁41-45。
李東朗,〈康生與「五人反黨集團」冤案的形成〉,《黨史博覽》,期11(2002年),頁19-21、25。
李東朗,〈康生與延安搶救運動〉,《百年潮》,期5(2002年),頁43-50。
沈友志,〈王實味——被康生整死的紅色翻譯家〉,《湖南檔案》,期5(2002年),頁36-38。
周恩來,〈關於上海的武裝起義——起義指揮部領導人周恩來在軍事委員會的報告〉,《黨的文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期1(1994年),頁75-80。
納新,〈黨內大奸的無恥嘴臉——康生其人其事〉,《福建黨史月刊》,期3(2003年),頁8-11。
張承先,〈「文革」初期的北大工作組〉,《百年潮》,期5(1998年),頁24-34。
梁紅伍,〈康生死前為何揭發江青與張春橋〉,《百年潮》,期9(2006年),頁19-22。
章易,〈「紅隊」的三任負責人〉,《黨案天地》,期3(2006年),頁10-11。
項明權,〈試論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形成的原因和危害〉,《重慶三峽學院學報》,期3(2001年),頁74-77。。
楊尚昆,〈延安歲月〉,《百年潮》,期9(2001年),頁11-16。
楊尚昆,〈關於「28個半布爾什維克」問題〉,《百年潮》,期8(2001年),頁10-22。
煥然,〈康生是怎樣逐漸取得毛澤東信任的〉,《黨史博采》,期2(2005年),頁40-46。
賈蘭勛,〈貼身士衛憶劉少奇蒙難——寫在劉少奇離開我們三十周年的日子裡〉,《百年潮》,期1(2000年),頁9-18。
齊茂吉,〈林彪與江青交惡之始末〉,《兩岸發展史研究》,期3(2007年6月),125-163。
閻明復,〈康生極力取悅毛澤東〉,《炎黃春秋》。摘自http://www.chinapressusa.com/gjys/200611130388.htm 2006/02/16
榮華、江安,〈蔣介石的匕首——戴笠〉,《炎黃春秋》,期5(1994年),頁63-71。
劉良,〈毛澤東三讓王明〉,《黨史博采》,期2(1994年),頁25-28。
樊劍英,〈為了大地的呼喚——革命風雲中的李立三〉,《黨史天地》,期12(1997年),頁16-18。
鄭大綸,〈「中統」調查科的組織和特務活動〉,《武漢文史資料》,期3(1994年),頁81-88。
黎辛,〈《野百合花》‧延安整風‧《再批判》——捎帶說點《王實味冤案平反紀實》讀後感〉,《新文學史料》,期4(1995年),頁68-87。
穆欣,〈陳伯達和康生的明爭暗鬥〉,《紅岩春秋》,期3(1996年),頁34-40。
戴煌,〈「六十一人案」平反昭雪的前後〉,《炎黃春秋》,期12(1995年),頁23-28、50。
霞飛,〈康生的人生浮沉(上)〉,《黨史天地》,期6(2006年),頁10-15。
霞飛,〈康生的人生浮沉(下)〉,《黨史天地》,期7(2006年),頁10-16。
羅道全,〈周恩來領導下的中央特科與我黨早期的秘密工作〉,《長白學刊》,期3(2001年),頁88-90。
譚紅星,〈中國第一陰謀家——康生〉,《檔案時空》,期11(2004年),33-35。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07-11-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