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5126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0 、訪客IP:18.226.28.255
姓名 林麗雯(Li-We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從三峽祖師廟中學院背景作品談李梅樹主導之意義
(Discussion of the Ideas Propounded by Li Mei-shu as Exemplified in the Academic-Style Background of sculptures in Sanhsia Tu-shi Temple)
相關論文
★ 台灣廟宇敘事性雕繪題材分析-以桃竹苗地區廟宇為例★ 荒誕寫實 夏卡爾之《死魂靈》插畫 (1923-27)
★ 流動的疆界:以漫畫為例看民初上海高階與通俗美術的分類與界線問題★ 「自由談」刊頭女性圖像研究 ( 1911-1935 )
★ 陳子福電影海報研究★ 唐納•賈德藝術中的曖昧與深度
★ 從狄德羅的沙龍評論 看夏爾丹的靜物畫在法國繪畫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宜蘭老畫家王攀元
★ 日治時期台灣地方意識的建立:以顏水龍美術、廣告與工藝創作為例★ 清末民初女子藝術教育之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
★ 民國初年觀畫論畫的現代轉型--以上海地區的西畫活動為例★ 藝術自主性與社會功能的結合—以費農.雷傑(Fernand Léger, 1881-1955)1918-1955年作品為例
★ 東西的交響—以惠斯勒日本風味油畫作品為例★ 從哲學化到體制化:早期觀念藝術的終結、離散或轉型
★ 地方意象:尤特里羅繪畫研究★ 延伸的空間——艾德華.威亞爾《公園》飾板組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李梅樹(1902-1983),這位以繪事著稱的台灣前輩美術家,在他藝術生涯的顛峰即接下了日後長達三十六年的三峽祖師廟重建主持工作。儘管說三峽祖師廟內的裝飾作品在執行製作的層次上多出自眾多優秀匠師與藝專學生之手,但其審美觀與內涵精神,都緊密地由李梅樹所主導、影響,更可以說是源出於李梅樹個人背景及意志下的產物。正因如此,在對廟中李梅樹涉及最深刻的學院背景作品分析時,李梅樹主導祖師廟所呈顯的意識與概念便逐漸浮現出來,成為祖師廟整體規劃的核心主軸。
本文研究方法是將祖師廟前殿、中殿、及東西護室中的學院背景作品分成三類:名家畫稿石刻、藝專學生製作的(仿)銅塑浮雕及圓雕,進行形式上的分析與製作背景與影響來源的探尋,並整合起來作一歷史性的說明與分析,藉此重構這些作品背後的動機、藝術概念與當時社會環境(包括教育、政治、宗教文化等現象)間的影響,以探尋李梅樹在民間廟堂中安排這類學院作品的可能用意,進而彰顯李梅樹於其中所主導的意義。
在研究結果方面,本文認為李梅樹於祖師廟中學院作品的主導的意義,展現在以下三個層面:一、以藝術家身份長期且深刻涉入民間宗教藝術的創作領域,以及以學院藝術概念經營地方信仰廟宇的重建;二、對台灣尚在發展中的學院雕塑教育而言,李梅樹的主導扭轉了一些原本偏重西式雕塑訓練的課程重心,不但藉此培養從事民間性宗教藝術創作的年輕雕塑家,同時也刺激了民間雕塑的轉型。三、從宗教藝術及信仰的角度來看,祖師廟在李梅樹的主持下,產生了幾種不同於其他廟宇的圖像題材及其材質、製作方式的特殊性,在在都反映了台灣信仰複雜的包容性及含糊性。
摘要(英) Li Mei-Shu ( 1902-1983 ), one of the celebrated painter in Taiwan, who took charge of a 36 yearlong rebuilt plan of Sanhsia’s Zu-shi Temple in his prime of life. Although decorative works in Zu-shi Temple were made by many great craftsmen and students of the National Taiwan Academy of Arts, but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content in these works were led by Li’s domination profoundly. Even we can say that Li’s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will are the spring of the Zu-shi Temple. Therefore, the more to discuss these works of the Academy style that Li had deeply participate, the more the meanings and the concepts of Li’s domination appear gradually, and become the core sprit of the rebuilt plan.
About these works of the Academy style in the Front Hall, Main Hall, East and West Side Halls of Zu-shi Temple, this essay i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carvings based on the paintings of some famous artists of the time, the relief and sculptures were made by Li’s students. Though the formal analyses and the searches for the background of creation and influences, this study will try to provide several explains to reconstruct the motives, aesthetic concepts and some effects caused by social conditions ( including education, politics, religious culture etc.) at that time behind these works. So that we can realize the possible intentions of Li‘s plan, and as above
illustrations, to see the meanings of Li’s domination more clearly.
To sum up with, this essay talks of the meanings from three dimensions: first, as an artist, rarely and deeply, Li participated in the creation of folk, religious arts, and operated the construct of local temples with the art concepts of academy . Secondly, to the developing sculpture education of academy colleges in Taiwan, Li was a pioneer to make changes in the course that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Western Sculpture trainings, and to cultivate a batch of young students to create folk arts. And it also excited the transformations of folk carvings and sculptures. Finally, from the angle of religious arts, under Li’s charge, the Zu-shi Temple shows several unique materials, making, and motives that are wildly different from other temples. And thus reflects the complicate comprehensibility and vagueness of religion or belief in Taiwan exactly.
關鍵字(中) ★ 三峽(清水)祖師廟
★ 李梅樹
★ 台灣美術史
★ 中國美術史
★ 日本古代佛教雕塑
★ 學院雕塑
★ 台灣民間信仰
關鍵字(英) ★ Folk Belief in Taiwan
★ Academy Sculptures
★ Sanhsia ( Ching-shui ) Zushi Temple
★ Li Mei-Shu
★ Art History of Taiwan
★ Art History of China
★ Ancient Japanese Buddhist Sculptures
論文目次 論文提要 …………………………………………………………… Ⅰ
序 …………………………………………………………………… Ⅱ
目錄 ………………………………………………………………… Ⅲ
圖版目次 …………………………………………………………… Ⅴ
圖目次 ……………………………………………………………… Ⅷ
表目次 ……………………………………………………………… Ⅸ
圖版 ………………………………………………………………… Ⅹ
前言
研究動機 …………………………………………………………. 1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 3
研究範圍及定義問題之說明 ……………………………………. 4
第一章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的重建
第一節 李梅樹對三峽清水祖師廟重建的理想 …………………. 7
第二節 重修的重要傳統匠師與營建過程簡述 …………………. 10
第二章 與學院背景有關的雕塑作品——說明與分析
第一節 本文論述作品相關位置說明 …………………………….18
第二節 李梅樹與友人提供之畫稿作品 ………………………… 34
第三節 藝專學生參與祖師廟雕塑之背景 ………………………. 40
第四節 藝專學生的浮雕作品 ……………………………………. 42
第五節 藝專學生的圓雕作品 ……………………………………. 61
第三章 李梅樹主導的祖師廟作品及其規劃對台灣學院雕塑、民間工
藝影響之觀察
第一節 先前的雕塑界與藝專雕塑科的創立背景 ……………… .70
第二節 李梅樹與祖師廟中的民間匠師 …………………………..75
第三節 三峽祖師廟中的日式源流 ………………………………..83
第四節 小結 ………………………………………………………. 91
第四章 對李梅樹主導祖師廟重建在歷史意義上的進一步思考
第一節 祖師廟重建階段在台灣美術發展上的觀察 …………… 95
第二節 文化古蹟的觀念:李梅樹與林衡道、席德進… … … … … 112
第三節 李梅樹之後「藝術/民間信仰」之間的衝突……………121
第四節 小結 ………………………………………………………123
結語 ………………………………………………………………….128
參考書目 …………………………………………………………… 133
附錄
一、三峽祖師廟重建前台灣地區日據至光復初較具代表的寺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二、三峽祖師廟建廟以來的匠師 … … … … … … … … … … … … 143
三、訪談記錄
訪談記錄1:黃源龍部分 … … … … … … … … … … … … … … 145
訪談記錄2:何恆雄部分 … … … … … … … … … … … … … … 148
訪談記錄3:方建明部分 … … … … … … … … … … … … … … 152
訪談記錄4:李景文部分 … … … … … … … … … … … … … … 157
訪談記錄5:吳進生部分 … … … … … … … … … … … … … … 160
訪談記錄6:鄭有財部分 … … … … … … … … … … … … … … 166
四、三峽祖師廟興建、重修大事記與李梅樹年表 … … … … … 169
參考文獻 【專書論文部分】
1.清水公照、狹川宗玄、平岡定海著,東大寺教學部編,《東大寺》,東京:學生社出版,1973.11,pp.129-131
2.席德進,《台灣的民間藝術》,台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1976.6
3.台陽美術協會編,《台陽美術》,台北:台陽美術協會,1977
4.石田茂,《佛教考古學論攷:佛像編》,京都:思文閣出版,1977.8,pp.93-112
5.林衡道口述,陳秀芳筆錄,《台灣古蹟概覽》,台北:幼獅文化出版公司,1977.11
6.上原昭一、鈴木嘉吉編著,《日本美術全集4:天平美術——南都七大寺》,東京:學習研究社,1980.4
7.邢福泉,《台灣的佛教與佛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5第一版
8.沈從文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1981.9第一版,1992.8增訂本第一版,pp.25、184-185。
9.林志浩、黃憲國、郭正廷,《三峽祖師廟之研究》,台北:中國市政建築專科學校建築學會,1983
10.李乾朗,《傳統建築入門》,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印行,1984.6
11.李乾朗,《台灣的寺廟》,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廳,1986
12.林衡道口述,鄭木金記錄,《台灣史蹟源流》,台北:青年日報社,1987.2
13.國立歷史博物館編委會編,黃永川編著,《唐三彩》,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88.1,pp.4-11
14.曾永義、莊伯和等著,《鄉土的民族藝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8.9,pp.4-14、156-173。
15.林衡道,《台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11
16.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台北:雄獅出版社,1989
17.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黃土水雕塑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89.12
18.阮昌銳,《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1990.6 ,pp.376-377
19.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研究論集》,台中:伯亞出版事業公司,1991.2
20.王慶臺,《台灣美術全集五:李梅樹》,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
21.《三峽‧寫實‧李梅樹》,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10
22.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台北:
23.《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台北:李梅樹紀念館,1995.4
24.倪再沁,《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李梅樹》,台北:錦繡出版社,1995
25.王耀庭,《木雕:李松林藝師》,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1995
26.倪再沁,《茲土有情:李梅樹和他的藝術》,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6
27.名越荒之助、草開省三編著,《台灣 日本‧交流秘話》,日本:展轉社,1996.4,pp.79-81
28.曾勤良,《三峽祖師廟雕繪故事探源》,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4
29.台灣省立美術館編,《台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4)水彩畫、版畫、雕塑專輯》,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6.6.15
30.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李乾朗等著,《台閩地區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6
31.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策畫編輯,《木雕:黃龜理藝師作品圖鑒》,台北:教育部,1996
32.李乾朗,《台灣建築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11
33.《風土民情——李梅樹作品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7.3
34.楊維中、楊明、陳利權、吳洲,《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儀軌卷》,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5,pp.19-23、422-425
35.劉道廣,《中國佛教百科叢書:雕塑卷》,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5,pp196-197
36.顏娟英編著,《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37.倪再沁、廖瑾瑗,省立美術館策畫,《台灣美術評論全集——席德進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6
38.蕭瓊瑞編著,《世紀黎明——國立成功大學1998年雕塑展》,高雄:山藝術基金會,1999
39.許雅芬等,《穿越時空看家園》,台北:大地地理出版公司,2000.2
40.中國畫像石全集編委會編,蔣英炬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1》,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6
41.中國畫像石全集編委會編,蔣英炬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3》,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6,pp.1-13
42.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8,pp.39-65
43.藤島亥治郎原著,趙芳如翻譯,《台灣原味建築》,台北: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12
44.江燦騰,《日據時期台灣佛教文化發展史》,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1.1
45.莊玉明主編,《「李梅樹教授與歷史對話紀念展」導覽手冊》,台北:台北縣文化基金會,2001.2
46.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3,pp.126-132、441-444
47.徐明福、蕭瓊瑞,《雲山麗水——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之研究》,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4
48.陳清香,〈李梅樹的佛像畫〉,《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編,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2001.8,pp.72-91
49.李俊英,《清水祖師研究與李梅樹重建三峽祖師廟詮釋人文價值之對應觀察》,《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編,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2001.8,pp.116-155
50.蕭瓊瑞,《李梅樹作品中的中國意識》,《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編,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2001.8,pp.458-473
51.菊池裕子著,陳彥豪譯,《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從比較的角度看台灣鄉土的「現代性」》,《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編,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2001.8,pp.190-217
指導教授 吳方正(Fang-Cheng Wu) 審核日期 2002-7-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