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126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9 、訪客IP:3.145.87.19
姓名 李麗芬(Li-Fan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
相關論文
★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研究 兼論乾隆朝畫院設色山水創作★ 畫學復興思救國-論黃賓虹畫學中的救國思想與其晚年的北宋畫風
★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
★ 李日華繪畫鑑藏品味之研究★ 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前畫作為例
★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 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 梁鼎銘(1898-1959)大陸時期西畫創作研究★ 休寧貴公子,邗上大畫師-查士標生平與繪畫研究
★ 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 梅清(1623-1697)的生平與藝術
★ 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 乾隆宮廷製作之西湖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研究,起因於1933年留日期間,因不滿日人伊勢專一郎的研究成果,於是促使他著手研究該文。1933年以後,傅氏又陸續投注了6、7年的時間,關鍵性地解決了文中疑難之處,使得該文達致了初步可解的程度。究傅抱石為文的時代背景,一為1933年的留日期間,一為1940年左右的抗日時期,前一階段沿續著他一貫強調的,必須中國人自己擔負起整理國故的重責大任,後一階段則是在抗日的背景之下,此項研究在當時,無論就傅抱石本人,亦或國人的認知,都將其視為在學術領域內也打倒日人的偉大成就,顯然已被上綱為民族主義、愛國情操之下的具體表現。
  除了外緣的時代意義之外,傅抱石對此文的研究,就畫家本人實際的繪畫創作,也具有特殊的意涵。傅抱石曾說:「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此文或可說是其繪畫思想轉變的一個重要關鍵;在對傳統畫學的研究思索中,致使一位極為重視歷史經驗的畫家重新思索其藝術理念,為其日後的繪畫創作提供了變革的「參照系」。另外,傅氏變革風格中有意弱化線條的表現,雖符合二十世紀初以來,中國畫壇為因應寫實之需,而在「沒骨」意味的墨法上求變化的時代趨勢,然傅抱石無疑地是屬於時代的先鋒。這種對於中國傳統繪畫線條表現的反思,卻又與<畫雲台山記>不無關係。
關鍵字(中) ★ <畫雲台山記>
★ 國畫改革
★ 學術抗日
★ 實對
★ 寫實理念
★ 空間表現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研究動機
文獻資料來源與研究內容
第一章 民初中國美術史的研究與傅抱石的學術成就
 第一節 民初中國美術史的研究
 第二節 傅抱石的「史癖」及其學術成就
  1.傅抱石的「史癖」...
   (1).早年的學習生涯及長期擔任教職
   (2).留學日本
  2.學術成就
第二章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研究及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重建
 第一節 緣起
 第二節 研究的內容
  1.重行斷句,解決疑難之處,認定此文為顧愷之基於「實對」的理念
   (1).1933年<論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史的問題>
   (2).1940年<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之研究>
  2.依研究成果制成<畫雲台山記>設計圖,並渲染成山水畫
  3.<雲台山圖>的風格:新舊技法的融合
 第三節 以<畫雲台山記>為基礎,對中國古代山水畫史進行重建
 第四節 其它學者有關<畫雲台山記>的研究
   (1).<畫雲台山記>是一篇依據實景的「山水畫」設計圖
   (2).<畫雲台山記>是一篇豫想之物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畫雲台山記>對傅抱石思想及創作層面的影響
 第一節傅抱石對國畫改革的認知
  1.「寫實」與「寫意」的結合.
  2.以「水墨」取代「線條」的造型模式
  3.小結
 第二節 作品分析
  1.山水體材—以「雨景」及「水口」為例
  2.用筆用墨—弱化線條、散鋒用筆的描繪性
  3.構圖及空間表現模式
 第三節 抗戰時期的背景—強烈的文化自尊心
結論
附 錄
附錄一 傅抱石著述要目
附錄一 有關<畫雲台山記>研究的文章
附錄三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一)書籍
傅抱石,《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上海:四聯出版社,1954。
傅抱石,《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傅抱石,《中國美術年表》,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76。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里仁書局,民89。
傅抱石,《明末民族藝人傳》,高雄:啟聖圖書公司,民61。
傅抱石,《中國的繪畫》,香港:學津書店,1958。
傅抱石,《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
傅抱石,《石濤上人年譜》,葉宗鎬編,《傅抱石美術文集》(以下簡稱《美術文集》),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6。
傅抱石,《山水人物技法》,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
金原省吾著、傅抱石譯《唐宋之繪畫》,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傅抱石編譯,高島北海著,《寫山要法》,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
傅抱石,<中華民族美術之展望與建設>,《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日本工藝美術之幾點報告>,《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中華民族之展望與建設>,《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民國以來國畫之史的觀察>,《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從中國美術的精神上來看抗戰必勝>,《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中國繪畫思想之進展>,《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中國繪畫山水、寫意、水墨之史的考察>,《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六朝時代之繪畫>,《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壬午重慶畫展自序>,《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美術文集》收錄。
傅抱石,<談山水畫寫生>,伍霖生編錄,何懷碩校訂《傅抱石畫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收錄。
傅抱石,<中國畫的特點>,《傅抱石畫論》收錄。
傅抱石,<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表現>,《傅抱石畫論》收錄。
傅抱石,<論皴法>,《傅抱石畫論》收錄。
傅抱石,<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傅抱石畫論》收錄。
傅抱石,<談山水畫創作>,《傅抱石畫論》收錄。
傅抱石,<中國山水畫論>,何懷碩主編,《中國近代畫論集》第三集收錄。
羅時慧,<談談傅抱石美術文集的出版>,《美術文集》。
葉宗鎬,<編者後記>,《美術文集》。
常書鴻,<懷念抱石>,《紀念集》。
秦宣夫,<回憶傅抱石先生>,紀念傅抱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籌備委員會編,《傅抱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集》(以下簡稱《紀念集》),1985。
鹽出英雄,<追憶傅抱石先生>,《紀念集》。
金原卓郎,<傅抱石先生和金原省吾>,《紀念集》。
傅小石、傅二石,<回憶點滴>,《紀念集》。
伍霖生,<紀念傅抱石老師>,《紀念集》。
曹汶,<抱石先生二三事>,《紀念集》。
喻繼高,<深切懷念抱石老師>,《紀念集》。
董慶生,<懷念抱石師>,《紀念集》。
王廷芳,<記郭沬若與傅抱石的真摯友誼>,《紀念集》。
宋文治,<傅抱石創作思想創作方法點滴>,《紀念集》。
夏普,<試論傅抱石山水畫的皴法美>,《紀念集》。
葉宗鎬,<概述傅抱石先生的美術論著>,《紀念集》。
陳傳席,<吞吐宇宙的藝術-傅抱石研究(修定稿)>,中國畫研究編輯部編,《中國畫研究第8集-傅抱石研究專集》(以下簡稱《研究專集》),北京:人民美術出術出版社,1994。
夏春,<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先驅—傅抱石先生在美術研究方面的貢獻>,《研究專集》。
葉宗鎬,<傅抱石先生作品研究>,《研究專集》。
李松,<最後摘的果子總成熟些-訪問傅抱石筆錄>,《研究專集》。
傅益瑤,<永恒的友誼-記父親與金原省吾先生的親情>,《研究專集》。
王魯相,<天風海嘯抱石-傅抱石的繪畫精神>,《研究專集》。
米澤嘉圃,<傅抱石先生的日本留學>,傅抱石紀念館編《傅抱石研究1》,1997。
黃苗子,<畫雲台山記圖卷小引>,《傅抱石研究1》。
葛洪,《神仙傳》,台北:廣文書局,1989。
樂史,《太平寰宇記》,《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6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
康有為著,蔣貴麟編,<萬木草堂藏中國畫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
陳師曾《中國繪畫史》,濟南:翰墨緣美術院,1925。
陳師曾,<文人畫之價值>,收錄於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台北:藝文出版社,1975。
俞劍華,<畫雲台山記試論>,俞劍華、羅叔子、溫肇桐編著《顧愷之研究資料》,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
徐悲鴻,<中國畫改良之方法>,徐自陽、金山合編《徐悲鴻藝術文集》(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7。
徐悲鴻,<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徐悲鴻藝術文集》(下)。
徐悲鴻,<西洋美術對中國美術之影響>,《徐悲鴻藝術文集》。
俞劍華,《中國繪畫史》,台北:華正書局,1984。
鄭昶,《中國美術史》,台灣:中華書局,1982。
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7。
鄭昶,《中國畫學全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7。
潘天壽,《中國繪畫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潘天壽,《顧愷之》,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
王扆昌,《中華民國三十六國美術年鑑》,上海:上海市文化運動委員會,1948。
李霖燦,<顧愷之研究的新發展>,《中國名畫研究》,台北: 藝文印書館,1973。
潘天壽,《潘天壽美術文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伍蠡甫,<讀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中國畫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台北:廣文出版社,1971。
溫肇桐,《顧愷之新論》,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5。
張少俠、李小山,《中國現代繪畫》,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6。
宗白華,<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
王震,《徐悲鴻研究》,江蘇美術出版社,1991。
徐伯陽、金山合編,《徐悲鴻年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
伍霖生,<傅抱石的藝術道路>,《傅抱石畫論》附錄。
伍霖生,<傅抱石畫蹟辨真>,《傅抱石畫論》附錄。
張國英,《傅抱石研究》,台北市 : 台北市立美術館,1991。
廖靜文,《徐悲鴻的一生》,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
水中天,劉曦林,《20世紀中國著名畫家蹤影》,青島:青島出版社,1992。
大村西崖著,陳彬龢譯,《中國美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萬青力,<關於潘天壽及中國現代繪畫的評價>,《中國近現代名畫家集》,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
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文化科學、藝術》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
余英時,<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Wen Fong著,呂衛民譯,洪再辛校,<山水畫的結構分析>,《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沈左堯,《傅抱石的青少年時代》,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沈左堯,<傅抱石畫屈原九歌圖集>,《傅抱石卅屈原賦》,香港:翰墨軒出版社,1995。
陳傳席,《傅抱石》,台北:台灣麥克出版社,1996。
薛永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台北:東大圖書,1996。
胡志亮,《傅抱石傳》,台北:冊府出版有限公司,1997。
何懷碩,<解衣般礡 縱橫排奡—論傅抱石>,《傅抱石畫論》附錄。
徐善,《傅抱石山水畫技法解析》,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
鶴田武良,《中國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和泉市 : 和泉市久保紀念美術館,1997。
承名世,《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8。
林木,《20世紀中國畫研究(現代部份)》,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
馬采,<顧愷之畫雲台山記的空間結構在中國畫學思想上的意義>,《藝術學與藝術史文集》,廣州:中山大學,1997。
(二)期刊
呂澂,<美術革命>,《新青年》6卷1號,1917.1。
陳獨秀,<美術革命-答呂澂>,《新青年》6卷1號,1917.1。
傅抱石,<論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史問題>,《東方雜誌》32卷第19號,1935.10。
傅抱石,<中國繪畫之精神>,《京滬週刊》第1卷38期,京滬週刊發行社,1947.9。
傅抱石,<政治掛了帥,筆墨就不同-從江蘇省中國畫展覽會談起>,《美術》,1959 年1月號。
俞建華,<遷想妙得>,《中國畫》創刊號,1957。
豐子愷,<中國的繪畫的思想-金原省吾的畫六法論>,《東方雜誌》27卷1號,1930。
薛慧山,<傅抱石腕底縱橫>《藝文誌》147期,1967.12。
沈以正,<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一文之研究>,《東西文化》7期,1968.1。
魯凡之,<傅抱石論國畫裡的寫實主義>,香港《南北極》132期,1981.5。
呂理尚,<傅抱石論>《雄獅美術》125期,1981.7。
張光賓,<追懷與感念-紀念先師傅抱石逝世十九週年>,《雄獅美術》162期,1984.8。
夏春,<傅抱石與徐悲鴻>,《朵雲》第7集,1984.11。
艾瑞慈著,朱慧良譯,<藝術家與山水-中國畫中自然觀之改變>,《故宮季刊》12卷4期,1978。
內山武士作,許美玲,<1910-1930京都之日本畫-受西風影響下之日本畫>,《現代美術》25期,1989.5。
李鑄晉,<民國以來對中國現代美術史的研究>,《藝術家》第173期,1989.10。
傅二石,<一半山川帶雨痕-談父親傅抱石畫雨>,《名家墨翰》10期,1990.1。
石守謙,<探索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新境>,《當代》第45期,1990.1。
李欽賢,<近代日本美術流變史>,《現代美術》36期,1990.4。
施叔青,<傅抱石藝術研究研討會>《藝術家》184期,1990.9。
羅時慧,<傅抱石愛書如命>,《名家翰墨》9期,1990.10。
王廷芳,<會看破壁起飛龍-郭沫若所藏傅抱石畫作小記>,《名家翰墨》19期,1991。
蔣勳,<中國近化水墨畫的發展初探>,《探討我國近代美術演變及發展藝術研究會專輯》,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1。
伍霖生,<一代宗師 藝術永存—再論傅抱石卓越的藝術成就>,《名家翰墨》19期,1991.8。
傅小石口述,羅來英整理,<回憶與父親在金剛坡的日子>,《名家翰墨》45期,1993。
羅青,<二十世紀水墨畫-形式與美學>,《談藝錄7-專題演講專題(二)》,台灣省立美術館。
沈以正,<傅抱石學術與繪畫的成就之我見>,《美育月刊》43期,1994.1。
何懷碩,<境由心生與借景寄情-略論傅李兩大家前後作品之差異>,《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4卷第1期,1994.1。
沈左堯,<傅抱石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活動綜述>,《名家翰墨資訊》3期,1995.5。
包立民,<傅徐之交>,《名家翰墨資訊》4期,1995.11。
鄭旗,<當代江蘇畫派發展的兩個階段>,《東南文化》112期,1996.2。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
黃永川,<顧愷之畫雲台山記的創作背景與繪畫意涵>,《史博館學報》16期,2000.3。
(三)報紙
傅抱石,<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之研究>,《時事新報》重慶版副刊<學燈>第117、114期,1941年4月7、14日。
徐悲鴻,<傅抱石先生畫展>,《中央日報》,1942年10月11日。
呂斯百,<一位畫家的發現>,重慶《中央日報》,1942年10月16日。
張道藩,<論傅抱石之畫>,《中央日報》,1945年11月12日。
陳曉南,<傅抱石中國山水畫>,《中央日報》,1945年11月12。
張安治,<中國自然主義的寵兒:介紹抱石畫展>,《中央日報》,1945年11月12、13日。
(四)論文
張瀚云,《鄭午昌研究-兼論民初上海美術史著作》,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二、日文部份
金原省吾,《支那上代畫論》,東京市:岩波書店,1924。
金原省吾,《東洋畫》,東京市:春秋社,1929。
金原省吾,《支那繪畫史》,東京市 :古今書院,1938。
金原省吾,《線の研究》,東京市:古今書院,1927。
伊勢專一郎,《自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史》,京都: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1934。
伊勢氏專一郎,<顧愷之の山水畫論-支那畫の對象>,《東方學報》第二冊,京都,1931。
小林太市郎,<支那畫の構圖とその理論>,原載於《支那學》10卷1號,《中國繪畫史論考》收錄,1947。
米澤嘉圃,《中國繪畫史研究:山水畫論》,東京:平凡社, 1962。
小林太市郎,<支那畫の構圖とその理論>,原載於《支那學》10卷1號,《中國繪畫史論考》收錄,1947。 
隈元謙次郎,《近代日本美術の研究》,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1964年。
高居翰,<中國近百年の文人畫>,《文人畫粹編10》,東京:中央公論社,1976。
鶴良武良,<留日美術學生-近百年中國繪畫史研究(五)>,《美術研究》367號,1997.6。
味岡義人,<近代日中美術交流と傅抱石>,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編,《20世紀中國畫壇の巨匠—傅抱石—日中美術交流のかけ橋》,讀賣新聞社,1999。
佐藤道信,<日本畫の誕生>,《日本の近代美術》,東京:株式會社 大月書店),1994。
三、西文部份
Michael Sullivan, " The birth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 ",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2
Ralph Croizier, “Art and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Michael Sullivan,“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四、畫冊
《文人畫粹編10》,東京:中央公論社,1976。
余毅編,《傅抱石畫續集》,台北:中華書畫出版社,1983。
《傅抱石畫集》,杭州: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台北:錦鏽出版社,1993。
陳傳席,《傅抱石》,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6。
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編,《20世紀中國畫壇の巨匠—傅抱石—日中美術交流のかけ橋》,讀賣新聞社,1999。
《名家翰墨》19期,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1。
徐悲鴻紀念館、北京出版社合編《徐悲鴻畫集2》,北京出版社,1983。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明畫篇(一)》,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1987。
指導教授 周芳美(Fang-Mei Chou) 審核日期 2002-1-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