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胡至倫(Chih-lun Hu)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藝術學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自由談」刊頭女性圖像研究 ( 1911-1935 )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民初對於西方事物的學習,成為中國政府與知識份子以國家利益考量之下的首要之途。然而對於新價值的引入除了透過知識份子為振興國力的主動引介之外,還有另一種被動的方式,透過物質文化夾帶進來的西方價值系統。因此,處於藝術世界邊緣的《申報》「自由談」刊頭,便是一個考察這種被動模式的範圍。
視覺藝術的發展是遍及於社會的每一個階層,而各自有其消費群。當西方各國與中國開始接觸之時,中國的西化就開始,並且是來自與西方接觸的各個面向之中。也就是說,許多西方視覺圖像的元素,是藉由各種關係像是生活中的物品或是印刷品刊物或是洋行廣告刊板等等,而開始慢慢的在中國社會的視覺圖像中展露出來。然而這些接受的方式,並不是藉由繪畫學院中的刻意學習而得,而是在許多視覺圖像的表現形式中予以轉化。並且,視覺圖像是如何透過商業市場的機制,影響社會大眾接受圖像的能力,正是研究屬於視覺圖像領域低階的商業美術最大的價值意義。透過學院訓練的美術人才相繼投入屬於商業市場的「自由談」刊頭製作,我們可以觀察到受西方影響的圖像世界是不斷擴張,且層次更為繁複。這是一環環相扣的關係,絕不可能切斷任何一個環扣,而其中一部分仍得以繼續發展。
我們可以在報紙刊登的圖像內容呈現中窺得此一樣貌。長年刊載於上海《申報》的副刊「自由談」,其刊頭就是藉由每日出刊的大眾傳播媒介,展現小幅尺寸且黑白畫面表現的商業美術作品。另外,不僅在「自由談」刊載的文章內容上,還包括了刊頭圖畫作品,女性主題一直是經常表現的題材。使得我們注意到在這屬於「鴛鴦蝴蝶派」的文藝空間與刊頭圖像之間緊密的關連性。這些「自由談」刊頭所呈現的特質提供我們更多面向的考量因素。因此以「自由談」刊頭中女性圖像作品形式上的變化探求民初美術界西畫的發展以及學院美術與世俗文化互動的關係將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 |
摘要(英) |
no |
關鍵字(中) |
★ 自由談 ★ 刊頭 ★ 女性圖像 ★ 大眾文化 |
關鍵字(英) |
★ no |
論文目次 |
目錄
提要…………………………………………………………………………..………Ⅰ
致謝辭……………………………………………………………………………..Ⅲ
目錄………………………………………………………………………..…………Ⅳ
表次………………………………………………………………………..…………Ⅶ
前言………………………………………………………………………..…………..1
第一章 《申報》副刊「自由談」概述…………………………………………………6
第一節 《申報》歷史與概況…………………………………………………….6
第二節 《申報》副刊「自由談」的沿革………………………………………10
2-1 「鴛鴦蝴蝶派」的文學情調…………………………….………...…10
2-2 「五四」新文學的發難………………………………………………16
第二章 「自由談」各期分析…………………………………………………….22
第一節 活潑新穎的「自由談」初期-1911年至1920年……………….…23
1-1 「自由談」文章內容分析…………………………………………...…23
1-2 「自由談」刊頭圖像分析…………………………………………...…27
1. 「自由談」文字字體變化的設計
2. 圖畫「自由談」
1-3 小結………………………………………………………………..…34
第二節 穩定發展的「自由談」中期-1920年至1932年………………….35
2-1 「自由談」文章內容分析…………………………………………..…35
1. 主題專刊號的出現
2. 著名小說的連載
2-2 「自由談」刊頭圖像分析……………………………………………..40
1. 主題專刊的設計
2. 女性圖像的主題
2-3 小結………………………………………………………………48
第三節 改革換新的「自由談」晚期-1932年至1935年………………….49
3-1 「自由談」文章內容分析……………………………………………49
3-2 「自由談」刊頭圖像分析……………………………………………53
1. 圖案畫設計
2. 幾何分割
3-3 小結…………………………………………………………………..55
第三章 「自由談」刊頭與民初報刊圖像脈絡……………………………………...57
第一節 《時報》副刊「餘興」與「小時報」刊頭圖像分析…………………....57
1-1 《時報》副刊「餘興」與「小時報」的內容性質………………….57
1-2 《時報》副刊「餘興」與「小時報」刊頭圖像分析《禮拜六》封面圖像分析…………………………………………………………...59
1. 「餘興」的刊頭設計
2. 「小時報」刊頭設計
第二節 《禮拜六》封面圖像分析…………………………………………..63
2-1 《禮拜六》內容性質………………………………………………...64
2-2 《禮拜六》封面圖像分析…………………………………………...66
1. 前百期封面圖畫
2. 後百期封面圖畫
第三節 《良友畫報》封面圖像分析………………………………………..71
3-1 《良友畫報》內容性質……………………………………………...72
3-2 《良友畫報》封面圖像分析………………………………………...76
第四節 相對於《時報》副刊、《禮拜六》以及《良友畫報》的「自由談」..78
4-1 刊載悠長的「自由談」……………………………………………78
4-2 由「自由談」引出的幾個疑問……………………………………..82
第五節 「自由談」與《時報》副刊、《禮拜六》與《良友畫報》文藝的同質性……………………………………………………………………84
5-1 以休閒趣味為旨的辦刊方針…………………………………….85
5-2 與「鴛鴦蝴蝶派」文人友好的「鴛鴦蝴蝶派」刊頭繪製群………87
第四章 「自由談」刊頭所形塑與反映的世俗文化…………………………………93
第一節 女性圖像初現…………….………………………………………...94
1-1 民初新女性與「自由談」文藝中所呈現的女性形象……………94
1-2民初商業氛圍的圖像選擇….………………………………..……97
1-3 1914年文藝期刊大增…………….………………………………100
1-4 初期「自由談」刊頭畫家取材女性的角度……………………….105
第二節 「新」新女性與圖像…….………………………………………...111
2-1 另一種新女性…………………………………………………..…111
2-2 「前衛開放」的女性形象……………………………….…………114
第三節 二○年代中期上海視覺圖像世界的改變………………………118
3-1 百家爭鳴的二○年代中期………………………………………119
3-2 新的畫面形式表現………………………………………………124
3-3 寫生與裸體……………………………………………..……..…128
1. 寫生與人體寫生
2. 裸體圖像
3-4 小結……………………………...……………..……………….137
結論 作為一個民初上海文化剪影的「自由談」………………………………..139
參考書目…………………………………………………………………..………141
表次
【表1】 同期報刊圖像比較表………………………………………..…………...79
【表2】 1914年「自由談」與《女子世界》刊頭圖像表………………………..91
【表3】 上海近代期刊一覽表(1902年-1916年)……………………………101
【表4】 「自由談」初期刊頭數量分析表………………………………………107
【表5】 「自由談」中期刊頭數量分析表………………………………………120
【表6】 「自由談」中期刊頭作者分析表………………………………………122 |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民初報紙期刊資料
《上海新報》,1872年。本文採用上海:上海圖書館,1986年縮影捲片,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小說月報》,1910年—1921年。本文採用東京:東豐書店,1979年重印本,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女子世界》,1914年—1926年。本文採用上海:中華圖書館,1914年—1926年,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申報》,1872年—1935年。本文採用上海:上海圖書館,1982年—1987年重印本,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東方雜誌》,1907年。本文採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重印本,藏中央研究院社科所。
《良友畫報》,1926年—1930年。本文採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重印本,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時報》,1909年—1930年。本文採用東京:Yushodo Film Publication Ltd.,1967年縮影捲片,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教育雜誌》,1911年。本文採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重印本,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新青年》,1915年—1920年。本文採用上海:亞東圖書館,求益書社,1915年—1921年,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禮拜六》,1914年—1916年;1921年—1923年。楊州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重印本,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書目
丁悚,《上海時裝圖詠》,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上海書局《申報》影印組(編),《《申報》介紹》,上海:上海書局,1983年。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海派繪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
上海通社(編),《舊上海史料彙編-上》,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1998年。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彙錄》,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64年。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著),《五四時期期刊介紹 1、2、3》,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編),《中國新聞年鑑》,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年。
田正平(分卷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1年。
申報年鑑社(編),《申報年鑑(民國24年度)》,上海:申報館,1935年。
申報館(編),《最近之五十年》,臺北:文海出版社, 2001年。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臺北:龍文出版社, 1990年。
朱伯雄,《中國西畫五十年1898—1949》,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
宋軍,《申報的興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6年。
宋家麟(編),《老月份牌》,上海:上海畫報出版,1997年。
汪暉,《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阮榮春,《中華民國美術史1911—1949》,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91年。
李良榮,《中國報紙文體發展概要》,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臺北:一方出版社,2002年。
李長莉,《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出版社,2002年。
李超,《上海油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
李歐梵,《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吳中傑,《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吳燕娜(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文集 第一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
吳昊(編),《都會摩登-月份牌:1910s—1930s》,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
阿英,《阿英美術論文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2年。
阿英,《晚清文藝報刊述略》,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林幸謙,《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重讀張愛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卓南生,《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出版,1995年。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
胡道靜,《新聞史上的新時代》,上海:世界書局,1946年。
郁達夫,《郁達夫全集》,第五卷,香港:香港三聯書局,1982年。
星野克美(著),黃恆正(譯),《符號社會的消費》,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年。
姜德明,《書衣百影-中國現代書籍裝幀選1906—1949》,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
姜德明,《書衣百影續編-中國現代書籍裝幀選1901—1949》,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袁昶超,《中國報業小史》,香港:新聞天地出版社, 1957年。
秦紹德,《上海近代報刊史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
馬國亮,《良友憶舊-一個畫報與一個時代》,臺北:正中書局,2002年。
耿雲志,《民國人物小傳(三)—史量才》,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5年。
黃子由(編),《圖案畫設計》,臺北:華聯出版社,1981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1901—2000中華文化百年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
國家圖書館(編),《清代報刊圖畫集成》,北京:國家圖書館。
許志浩,《中國美術社團漫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許志浩,《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1911—1949》,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陳伯海,《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昌鳳,《蜂飛蝶舞-舊中國著名報紙副刊》,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陳啟天,《近代中國教育史》,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79年。
陳景磐,《中國近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下冊》,台北:南天書局,1994年。
郭庭鈺,《中國現代史》,台北:正中書局,1980年。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上海:新民書局,1945年。
葉文心,《上海百年風華》,台北:躍昇文化,2001年。
陸揚(編),《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
馮並,《中國文藝副刊史》,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圖志》,臺北:業強出版,1995年。
楊義,《中國新文學圖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董顯仁(編),《裝飾畫繪製技法》,臺北:南天書局,1989年。
趙孝萱,《鴛鴦蝴蝶派新論》,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
趙家璧(編),《中國新文學大系》,臺北:業強出版社,1990年。
趙琛,《中國近代廣告文化》,臺北:大計文化,2002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劉巨才,《中國近代婦女運動史》,遼寧: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
雷良波,《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六卷,臺北:唐山影印本,1989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鄭逸梅,《書報話舊》,上海:書林出版社,1983年。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魏紹昌,《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香港:香港三聯書店重印,1980年。
羅小華,《中國近代書籍裝幀》,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
羅茲‧墨菲(著),《上海-現代中國的鑰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鶴田武良(編),《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久保惣紀念文化財東洋美術研究所 紀要2‧3‧4》,和泉市: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1991年。
鶴田武良(編),《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久保惣紀念文化財東洋美術研究所 紀要7‧8‧9 中国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和泉市: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1997年。
龐榮棣,《史量才-現代報業鉅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欒梅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欒梅健,《通俗文學之王—包天孝傳》,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Andrews, Julia F.,”A Century in Crisis: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in the Art of 21th Century China”,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1998。
Chow, Tse—tsung,”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Waara, Carol Lynne,”Arts and life: Public and private culture in Chinese art periodicals, 1912—1937”,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4。
期刊
千家駒,〈申報年鑑(民國二十三年)—書報介紹〉,《獨立評論》,第102號,北平:獨立評論社,1934年。
古田真一,〈近代中国における「美術革命」〉,《近代国家における文化的アイデンテイテイとしての芸術》,沖繩縣:沖繩縣文化文振興會公文書館管理部史料編集室,1998年。
史書美,〈一九三九年的上海女性-從後殖民論述的角度看中國現代女性之「現代性」〉,《聯合文學》,第115期,臺北:聯合文學,1994年。
申報月刊社,〈申報六十週年紀念刊物之一〉,《申報月刊》,第1卷第5期,上海,申報館申報月刊社,1932年。
申報月刊社,〈申報月刊創刊詞—我們的使命〉,《申報月刊》,第1卷第1期,上海:申報館申報月刊社,1932年
李歐梵,〈「批評空間」的開創-從《申報》「自由談」談起〉,《二十一世紀》,第19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93年10月。
吳方正,〈西洋繪畫的中國再詮釋-由申報資料看中國現代化的一些視覺面向〉,《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25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2年6月。
吳方正,〈晚清四十年上海視覺文化的幾個面向-以申報資料為主看圖像的機械複製〉,《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26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3年12月。
吳方正,〈裸的理由-二十世紀初中國人體寫生問題的討論〉,《新史學》,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2002年,審查通過。
周芳美,〈二十世紀初中國繪畫中男性裸露形象的改變〉,《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26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2年12月。
明叔,〈三十年話滄桑〉,《報學》,第2期,臺北:臺北市編輯人協會,1952年。
胡道靜,〈上海的日報〉,《上海通志史期刊》,第2卷第1期,上海:通志館,1934年。
胡道靜,〈上海新聞事業之史的發展〉,《上海通志館期刊》,第2卷第3期,上海:通志館,1934年。
黃天鵬,〈中國新聞事業大世紀—附丁未以來報界細錄〉,《報學》,第3期,臺北:臺北市編輯人協會,1952年。
黃可,〈上海的美術院校和美術社團〉,《朵雲》,第47期,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7月。
陳抱一,〈洋畫運動過程略記〉,《上海藝術月刊》,第5期-第12期,上海,1942年3月-12月。
張若穀,〈一年來的申報藝術界〉,《藝術界》周刊,第1期,上海:上海光華書局,1927年1月。
張默,〈六十年來之申報〉,《申報月刊》,第1卷第1期,上海:申報館申報月刊社,1932年。
張燕風,《漢聲雜誌—老月份牌廣告畫》,第62期,臺北:漢聲雜誌社,1994年。
彭小妍,〈「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0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7年3月。
葉凱蒂(Catherine Vance Yeh),“Entertainment Press and Formation of a New Kind of “Cultural Field” : 1896—1920s”,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晚清—四○年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台大中文所,2002年11月。
劉紀蕙,〈女性的複製:男性作家筆下二元化的象徵符號〉,《中外文學》,第18卷第1期,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89年6月。
顏娟英,〈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臺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3卷第4期,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12月。
顏娟英,〈1872-1911「申報」藝術條目索引〉,《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26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2002年12月,頁1-48。
博碩士論文
王怡文,《中國「月份牌」海報美女圖像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1998年。
朱瑞月,《申報反映下的上海社會變遷1895-1927》,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余芳珍,《消閑閱讀習慣在近代中國:《良友畫報》出版體與圖畫想像空間之擴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沈淑綺,《中國「月份牌」美女海報(1896-1945)之研究》,台南: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語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邱稚亘,《流動的疆界:以漫畫為例看民初上海高階美術與通俗美術的分類與界線問題》,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秀萍,《二十世紀上海租界區文學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阮慧敏,《一九四九年以前上海地區月份牌所反映的市民品味》,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周敘琪,《1910至1920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黃孟紅,《從點石齋畫報看清末婦女的生活形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 (1900s-193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劉瑞寬,《中國美術的現代化: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劉瑞寬,《民初上海地區美術社團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三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
指導教授 |
吳方正(Fang-cheng WU)
|
審核日期 |
2004-1-28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