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6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7 、訪客IP:18.119.107.161
姓名 林竹君(Chu-Chu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記憶的編纂─臺灣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之研究
相關論文
★ 北魏鞏縣石窟寺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日治時期第三期《公學校用國語讀本》的插畫為研究對象,透過整理歸納,探索如何經由形式產生作品的意義,而在教育的場域裡發揮作用。論文的架構則依循對插畫內容的分析、插畫繪製者的畫業經歷和風格探討、以及圖像的意涵解釋,說明插畫裡的建制作用,以及藉由教育上的學習系統被記憶的可能。
而在插畫製作與使用的過程裡,想像層層堆疊,記憶重重建構。畫家以自身的認知和各種材料的輔助,為臺灣學童提供安置生活記憶的圖像,並且打造他們對於未來想像的模型。
不論是畫家在製作插畫的時候也好,還是公學校的學生在觀看國語讀本插畫的同時,都在進行著三種不同層次的編纂活動:對於文字的編纂、對於現實的編纂、和對於想像的編纂。這三者交相運作之下,形成了對於記憶的編纂,並且因著時間、場所、地域、身分的更易,而流動變化。
摘要(英)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illustrations of《公學校用國語讀本》of the third phase of Japanese Occupation. Examining the myriad of illustrations, I attempt to find out how forms give significance to meaning, hence play a role in the domain of school education. As its framework,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illustrations and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of illustrators, discusses their styles and interpretations, and explains the composition of illustrations and how they serve as a mnemonic aid to learning.
As the illustrations are made and used, imagination is given free rein and shades of memory superimposed. Through their self-identification and the aid of multiple materials, the illustrators provide images for the Taiwanese schoolchildren to place their life memory and imagine about their future.
When the illustrators are illustrating and when the colonial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are looking at the illustrations of Kokugo Tokuhon, three levels of composition are in process: the composition of words, the composition of realit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imagination. In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hree compositions, the composition of memory is born, which through the change of time, place and identity flows and changes itself.
關鍵字(中) ★ 鹽月桃甫
★ 國語讀本
★ 公學校
★ 插畫
關鍵字(英) ★ Elementary Schools in Colonial Taiwan
★ illustration
★ Shiotsuki Toho
★ Kokugo Tokuhon
論文目次 提要 ------------------------------------------------ i
Abstract -------------------------------------------- ii
緒論 ------------------------------------------------- 1
第一章 學習與記憶—插畫所呈現的世界 --------------- 4
第一節 題材初步分類---------------------------------4
第二節 建構形象的原則------------------------------13
第三節 誰的美好時光--------------------------------19
第二章 鑄模圖像的插畫繪製者 ------------------------23
第一節 大任降於斯人---------------------------------23
第二節 插繪工作揭密---------------------------------27
第三節 臺灣在地代表---------------------------------32
第三章 形塑記憶的視覺魔法 --------------------------36
第一節 指涉的創造與挪用-----------------------------36
第二節 地方的展演與示範-----------------------------42
第三節 童稚與奔放的趣味-----------------------------50
結論-流動的記憶 --------------------------------------59
徵引書目 ----------------------------------------------61
附錄:第三期《公學校用國語讀本》插畫資料表 -----------64
參考文獻 E.Patricia Tsurumi ,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Cambridge ,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Harverd University Press , 1977)。
Waldemar Bonsels原著 內田隆譯,《まや子》(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5)。
久住榮一,《公學校用國語讀本教授書第一種第三學年用》(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1925)。
木村生,〈鹽月桃甫氏の作品を見て〉,《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2月17日,版4。
木村莊八,《近代插繪考》(東京:雙雅房出版,1938),頁40-41。
王淑津,〈日人畫家鹽月桃甫的臺灣南國意象:殖民地美術與地域文化建構的一個考察〉,發表於《二十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學術討論會》上,國史館主辦,2001年10月23-24日,於臺北國家圖書館會議廳舉行。
王淑津,《南國虹霓—鹽月桃甫藝術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匠秀夫,〈写実的人-鰭崎英朋〉,《日本の近代美術と文学》(東京:沖積舍,2004),頁205-214。
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臺灣日日新報,1927:台北:南天書局,1997),頁10。
竹田道太郎,〈風景画.人物画.挿絵.戰爭画の変遷〉,《原色明治百年美術館》(東京:朝日新聞社,1967),頁472。
何義麟,〈皇民化期間之學校教育〉,《臺灣風物》36卷4期(1986年12月),頁47-88。
佐山融吉 大西吉壽,《生番傳說集》(台北:杉田重藏書店,1923)。
吳文星 周婉窈 許佩賢 蔡錦堂 中田敏夫 富田哲編著,《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臺北:南天書局,2003)。
吳政憲,《日治時期台灣的電燈發展(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遠流,2003)。
周婉窈,〈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臺大歷史學報》34期(2004年12月),頁87-147。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2003)。
河北倫明監修,《近代日本美術事典》(東京:講談社,1989)。
芳野作市,《尋常小學國語讀本插畫の精神及其解說》(東京:明治圖書株式會社,1926)。
芳賀徹 清水勳編,《日露戰爭の漫画-淺井忠.小杉未醒》(東京:筑摩書房,1985)。
青木茂,〈「明治美術会.太平洋画会」解說〉,收入青木茂監修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編纂,《近代日本ア一ト.カタログ.コシクヨン(008)明治美術会》(東京:ゆまに書房,2001),頁504。
保科孝一,《最近國語教授上の諸問題》(東京:教育新潮研究會,1915)。
宮崎縣立美術館 上田雄二編集,《情熱.愛.詩情-鹽月桃甫展》(宮崎:宮崎縣立美術館,2001)。
海後宗臣編纂,《日本教科書大系‧近代編‧第七卷‧國語(四)》(東京:講談社,1963)。
國府種武,《日本語教授の實際》(臺北:東都書籍,1936)。
國府種武,《臺灣に於ける國語教育展開》(臺北:第一教育社,1931)。
張文環,〈公學校の思ひで 義務教育の施行を祝ふ〉,《興南新聞》,1943年4月4日,第四版。
張文環著 陳千武譯,收入《張文環全集(卷一)小說集﹝一﹞》(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的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虹文,《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教育政策之研究—以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岩田專太郎編,《挿繪の描き方》(東京:新潮社,1938初版;1942五刷)。
渡部審也,《明治天皇御一代畫史》(東京:寶文館,1911)。
須田速人,〈鹽月桃甫君の藝術〉,《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6月30日,版7。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正中書局,1970)。
鈴木喜藏,〈臺灣に於ける鄉土教育の價值〉,《臺灣教育》第417號(1937年4月),頁2-10。
不著撰者,〈臺灣教育五十年(三)モㄧニンゲ姿で入學 全島一を誇る當時の大稻埕公學校〉,《興南新聞》,1943年4月4日,第二版。
臺灣教育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全五期60冊,(臺北:南天書局,2003)。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9;東京:青史社,1982)。
臺灣總督府,《公學校用國語讀本第一種編纂趣意書》(臺北:臺灣總督府,1927初版;1933三版)。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研究部,《兒童の服裝に關する研究》(臺北: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研究部,1922)。
劉書彥,〈探究日本語教科書中殖民統治者對臺灣社會之觀點〉,《臺灣風物》46卷3期(1996年9月),頁15-71。
蔡錦堂,〈日本據臺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1993),頁245-299。
橋秀文,〈喜ばしき近代挿絵〉,《描かれたものがたり-美術と文學の共演》(東京:岩波文庫,1997),頁50-51。
龍瑛宗,《夜流》(台北:地球出版社,1993)。
齋木寬直編輯,《日露戰爭寫真畫報》(東京:博文館,1904-1905)。
顏娟英編著,《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雄獅,1998)。
顏娟英,〈台灣畫壇上的個性派畫家-鹽月桃甫〉,《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6-379。
指導教授 顏娟英(Chuan-Ying Yen) 審核日期 2006-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