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430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18.222.182.208
姓名 林建文(Chien-We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商業銀行之信用評等、準備計提與資本配置
相關論文
★ 整合式服務行銷之研究—以C銀行薪資轉帳業務為例★ 關聯企業策略性整合與價值創造之研究分析:以S集團子公司S-W 合併母公司S-T個案分析
★ 金融機構不良債權處理機制之研究★ 放款作業流程的滿意度調查研究 —以S銀行為例
★ 工業銀行持股公司多角化策略、董事會特性及經營績效之研究★ 台灣企業的大陸經營模式、治理機制與盈餘管理之研究
★ 外資進入對本國問題銀行之影響★ 銀行如何訂定建築業的授信政策
★ 台灣境外結構型商品的監理法規與行銷策略之研究★ 問題放款的解決途徑及個案分析
★ 國家風險與信用評等制度之建立★ 證券業及保險業資本適足率、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之比較
★ 商業銀行如何藉由風險中立評價法 衡量放款部位的信用風險★ 中小企業信保案件之違約機率、回收率與信用風險值的實證研究
★ 商業銀行如何建置符合新巴賽爾資本協定的信用評分制度★ 資產減損與債務協商機制對台灣上市櫃公司之衝擊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年來銀行經營管理方式已因經濟環境改變及金融市場變遷而產生了巨大變革,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是不是可以無限制地擴張?銀行經營績效的評估方式仍可用傳統盈餘及成本觀念加以框架嗎?在此背景下,巴塞爾資本協定應運而生。1987年,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聯合向巴塞爾清算委員會提出要在世界上建立共同的資本體系,目的就是要限制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銀行規模的過度擴張;現代金融機構經營績效的評估亦不再僅是單純存放款利差的擴大,而更由考量「每單位資本」所得利潤,轉變為衡量「每單位風險」下所能創造的獲利。藉由這種思維轉變所產生的評估指標,較能忠實呈現風險下的真正績效,並有效掌握銀行內部風險程度及獲利狀況,對資金與稀少性資源做適當分配。
商業銀行的經營在於求取股東權益報酬最大化,由此衍生出商業銀行的資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為決定銀行經營績效的重要議題,而非一再的擴大授信資產增加市場佔有率。 使用內部資本配置模型計算適足資本時,的確會因精確衡量出風險所在而獲得減少資本計提之好處。有效地進行資本配置是銀行提高資本使用效率、防範風險的要務,而長期以來,一般國際大型銀行和區域性銀行已著手開發內部資本配置模型,一般較常採用調整風險後資本報酬(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簡稱RAROC)或是調整風險後績效評估(Risk-Adjus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簡稱 RAPM)作為新巴賽爾資本協定IRB法中資本配置的主要依據,而且成效卓著。
如何達到最佳化的資本配置?最主要在於精確量化銀行業者每天所面臨的各項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的量化。而信用評等(credit rating)制度的建立係現代商業銀行量化信用風險管理的最重要且最基本的一環,信用評等的建置成敗在於資料倉儲的品質與IT支援能力,這也是銀行內部評等建置的基楚工程,而一般大型國際銀行在建置內部評等系統時,會一併將後續呆帳準備(provisions)計提、預期損失與未預期損失、資本配置管理與風險調整後績效評估連結。
銀行本身內部評等係以透過本身歷史資料與授信特性來建立對內部全體授信戶及交易對象、交易類別、產品別等來評級,並量化計算其違約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簡稱PD)、違約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簡稱LGD)及違約暴險額(exposure at default,簡稱EAD),進而完成客觀且合理的備抵呆帳準備與預期損失(expected loss,簡稱EL)之計提,並估算其未預期損失(unexpected loss,簡稱UL )需準備多少的風險資本(capital at risk, 簡稱 CAR)即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 簡稱 EC),才能覆蓋銀行的經營風險,以達到銀行整體最佳化之資本配置為最終目的。以祈藉由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能夠降低未來的潛在損失,並以「最小風險、獲得最大利潤」嘉惠股東。故信用評等的建立可謂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最基礎且最重要的項目,合理客觀的準備計提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延伸,而如何做好最佳的資本配置才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最終的目地。
關鍵字(中) ★ 準備計提
★ 信用評等
★ 資本配置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流程.................................................................3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5
第一節 研究問題定義.............................................................5
第二節 研究設計及方法...........................................................5
第三節 研究架構.................................................................5
第四節 研究的限制...............................................................6
第三章 信用評等制度之現況與趨勢........................ 7
第一節 信用評等制度簡介.........................................................7
第二節 國際性信用評等機構之評等概述.............................................7
第三節 國內信用評等機構介紹及其缺失............................................23
第四節 本國銀行信用評等現況與趨勢..............................................36
第四章 逾期放款與準備提列的探討....................... 63
第一節 近年國內銀行逾放問題概述................................................63
第二節 國際間逾期放款與備抵呆帳提列之規範......................................66
第三節 我國現行逾期放款與備抵呆帳提列規定......................................72
第四節 我國主管機關對逾期放款與備抵呆帳提列之新規定............................. 75
第五節 Basel II 規範下預期損失與呆帳準備之提列..................................79
第五章 建立資本配置的管理思維......................... 81
第一節 前言....................................................................81
第二節 銀行風險管理思維的演進..................................................82
第三節 風險與資本..............................................................84
第四節 銀行資本配置與績效評估的建立............................................9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研究結論................................................................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3
一、中文部份.................................................................. 103
二、英文部份.................................................................. 1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陳錦村、陳木在(民90),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台北,新陸書局。
2.陳錦村(民92),風險管理概要-個案與實務,新陸書局,台北。
3.陳錦村(民93),銀行管理概要,新陸書局,台北。
4.曾令寧、黃仁德(民94)風險基準資本指南-新巴賽爾資本協定,台灣金融研訓院。
5.Ong, M.著,徐如慧譯(民92),內部信用風險模型-資本配置和績效評量,科大文化事業。
6.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網址,http://www.boma.gov.tw/dp.asp?mp=9。
7.李三榮(民91),Basel2,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三輯第二期,頁1~20。
8.鄭麗芳(民93),由國際規範談我國新制銀行業逾期放款之定義、銀行業授信資產之分類及依分類規定提列備抵呆帳之標準,存款保險季刊,第十七卷第六期,頁110~127。
9.盧文聰(民93),台灣因應新巴塞爾資本協定步調遲緩,阻礙金融產業競爭力,金融產業要聞與實務雙月刊第2期,頁3~7。
10.徐如慧(民92),Basel II 內部評等法施行機制概論,新竹商銀期刊,第一百七十二期。
11.徐如慧(民92),銀行內部評等系統實務運作概況,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資料,第四百九十期,頁36~52。
12.徐如慧(民94),Basel II與信用風險管理 講義.台灣金融研訓院9403
13.潘雅慧(民92),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與我國因應之道,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二期,頁31~48。
14.李進生,大型化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雜誌 ,第九期,頁37~49
15.儲蓉(民88),對信用評等應有的態度和做法,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 ,第五卷第一期。
16.鍾俊文、蔡毓芳(民88),低逾放比的銀行逾放回收率較高—本國銀行出售不良債權(NPL)回收率之探討,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四十三期,頁5~10。
17.王鶴松(民92),新巴賽爾銀行資本適足率協定與風險管理, 銀行公會會訊,第十三期,頁1, 3-4。
18.沈中華(民92),Basel 2 的缺點及改進建議,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一期,頁9~17。
19.李進生、盧陽正(民88),風險值:觀念與估算方法,證券金融季刊,第六十三期,頁39-62。
20.邱莉晴( 民91),金融機構如何利用標準法與自建模型,衡量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資本需求額,信用資訊,第二卷第四期。,頁 13-32。
21.胡志宏(民92),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對我國金融業信用風險管理之衝擊,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陳香如(民80)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洪臨幸(民83),銀行經營績評鑑模型之研究-以台灣本國銀行為例效,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碩士論文。
24.張清山(民91),資本適足率管制對銀行風險與財務績效關聯性之影響,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5.白珊憶(民91),台灣地區商業銀行評價之研究,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26.中華信用評等網站, http://www.taiwanratings.com/tw/。
27.傅清源(民92),BaselⅡ and RAPM銀行績效評估思維的轉變,經濟日報,2003/11/02 。
28.楊榛海(民94),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與銀行信用風險測度模型的發展:兼論對我國銀行體系與央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一期,民國九十四年三月,頁47-86。
二、英文部份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2003), Consultative Document: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 http://www.bis.org/bcbs/bcbscp3.htm .
2.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 2004), “Consultative Document: Overview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http://www.bis.org/bcbs/cp3ov.pdf.
3.BIS (2003),〝Basel II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Major Issues〞,Basel: BIS.
4.BIS (2004),〝Continued Progress Toward Basel II〞,Basel: BIS.
5.BIS, (2004),〝Modifications to the Capital Treatment for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Credit Losses in the New Basel Accord〞,Basel: BIS.
6.BIS, (2004), 〝BIS’S Organisation and governance”, http:// www.bis.org /about/orggov.htm.
7.BIS, (2004), “ Basel II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Major Issues, Basel: BIS〞, http:// www. bis. org /
8.Broll,Udo;Wahl,Jack E. , ( 2002), Optimum Bank Capital and Value at Risk”, pp 1-15.
9.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200)4,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http://www.bisorg/bcbs/cp3full.pdf.
10.Culp, C.L. (2000) , “ RAROC Revisited: Ex Ante vs. Ex Post RAROC,” Journal of Lending & Credit Risk Management, Vol. 82 , pp.50-57.
11.Tracy, W. F. and M. S. Carey (1998), Credit Risk Rating at Large U. S. Bank,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November, pp.897-921.
指導教授 陳錦村(Jing-Twen Chen) 審核日期 2005-6-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