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43003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2 、訪客IP:3.139.240.142
姓名 林振安(Chen 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供應鏈因應市場導向需求之研究-以台灣汽車產業為例
相關論文
★ 內衣業標準工時設定之實務研究★ 派工法則於縮短DRAM 廠生產週期時間之探討—以A公司導入自動化派工系統為例
★ 企業如何在TQM、TPM及TP等管理模式下 運用6 Sigma管理系統之探討—以某日系家電製造公司為例★ 台灣TFT LCD產業發展及競爭力分析
★ 印刷電路板產業之外包程度與競爭力分析—以個案H公司為例★ 原料藥廠運籌管理的改善方案與執行績效 -以A公司為例
★ 條碼技術於生產管理的改善應用-以某輕金屬產業公司為例★ TFT-LCD對膠帶產業未來發展的探討--以膠帶業A公司為探究對象
★ 物流中心揀貨作業改善 - 以A公司為研究對象★ 國內上市企業導入ERP系統前後績效評估 -以D供應商之ERP系統為例
★ RFID的技術、發展、導入與物流的管理應用★ 台灣資訊產業兩岸分工經營模式發展探討-以A公司為例
★ 以平衡計分卡探討衛星定位計程車業之經營策略-以A公司為例★ 自行車業導入豐田生產方式之個案研究
★ 印刷電路板(PCB)多聯板報廢移植探討-以A科技公司為例★ 台灣電弧爐鋼鐵產業之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現代企業在全球化的競爭趨勢下,必需以市場消費者的需求角度來調整供應鏈速度與方向,也就是現代具競爭力企業,逐漸調整為以顧客價值導向,整合企業供應鏈中各節點(Nods)來創造整個產業價值。
本研究將從掌握市場需求為出發點,調整企業供應鏈,以形成一新的競爭策略。也就是說以市場行銷物流(marketing logistics)觀念溶入企業管理模式,導引企業供應鏈的管理策略,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價值鏈。
台灣汽車產業從裕隆汽車在1957與日本日產汽車簽訂技術合作合約後,成為台灣首家汽車廠,自此正式展開台灣汽車產業的發展。台灣汽車產業大都與日系車廠合作,幾乎為一封閉性的供應鏈生態,但在資訊科技崛起後,全球化競爭、全球化採購平台已蔚為主流的情勢下,本研究希望能從探討台灣汽車產業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或是除了台灣市場外,是否有機會參與全球化的市場,進行研究探討。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台灣汽車廠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模式,以及面對日益萎縮的台灣汽車市場,如何整合汽車產業供應鏈,尤其是在臨近的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下,台灣汽車業未來的可能選擇與作法。
本人目前在汽車製造廠擔當協力體系之零組件開發管理工作,在長期與汽車零組件廠的協力體系合作中,深感大環境的競爭變化,思考如何在現有的供應鏈合作架構下,針對『價值提供』這部份,研究如何配合市場客戶需求,在快速對應性、成本合理化、及品質確保間取得平衡。
本研究將以臺灣汽車產業的製造廠商為對象加以探討,希望達成以下研究目的:
台灣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分析。
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的可能發展機會。
台灣汽車產業在大陸的發展機會。
本研究重點在學以致用,希望能從理論方法中,驗證成功案例,來解決實際工作中所發生的問題點,或決策參考。將現有供應鏈理論架構中,針對『價值提供』這部份,整理各學者專家的文獻重點後,與現今汽車產業在零組件開發製造流程中的差異比對,例如不合理處或值得借鏡參考作法,最後提出適當的分析與個人研究建議。
摘要(英) The modern enterprises face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they have to adjust the speed and direc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from the customers . That means modern enterprises with competitiveness will gradually become customer perceptive value oriented. They will integrate all the nods in the supply chain to create the value for the whole industry.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market demand to adjust supply chain to form a new competition strategy. We apply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logistics onto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lead the supply chain strategy to fulfill the market demand.
Taiwan automotive industry started in 1957 when Yulong sign the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ntract with Nissan. It also became the first automotive manufacturer in Taiwan. Most Taiwanese automotive companies cooperated with Japanese companies. Taiwan Automotive industry can be said as a close supply chain system. However, aft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started blooming, global competition and global purchasing became the main stream. This research wants to discover if Taiwan has enough competitiveness and if Taiwan has opportunities to become the member of this global market.This research also focus on integration auto industry supply chain when facing the gradually shrinking Taiwan market. Especially when nearby China market has become the 2nd largest auto market in the world, how does Taiwanese auto industry react?
I myself am working for an auto manufacturer and focusing on the parts development with supply chain system. During my long-term experiences, environment changes hit on me all the time. I start to think about “value supply” under current supply chain structure. I would like to study how to fulfill the customer demand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fast response, reasonable cost and quality assurance.
This study targets on auto manufacturers. The study purposes are as below:
Taiwanese Auto Industry Competition Analysis
Future Possible Developing Opportunity for Taiwanese Auto Industry
Developing Opportunity for Taiwanese Auto Industry in China
This study focuses on applying theory to reality. It has been tried to testimony successful cas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is could help us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or provide us some reference for decision making during our work. Finally, proper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will be pointed out, such as the wa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aiwan parts supplier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global based auto manufacturers.
關鍵字(中) ★ 全球化供應鏈
★ 顧客價值導向
★ 台灣汽車產業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3
1-3-1. 研究方法 3
1-3-2. 論文架構 3
1-4. 研究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變化 5
2-2. 供應鏈的流程管理 9
2-2-1. 牢固管理型 9
2-2-2. 放鬆流程管理型 9
2-2-3. 二種流程的差異比較 10
2-2-4. 放鬆流程管理的核心能力 11
2-3. 委外合作夥伴的關係 12
2-3-1. 委外合作的模式與利弊 12
2-3-2. 選擇合適的供應鏈合作夥伴 13
2-4. 模組化的競爭力 14
2-4-1. 模組定義 14
2-4-2. 模組化趨勢與產品創新 15
2-4-3. 模組化的延遲策略 16
2-4-4. 延遲的相關理論 17
2-5. 供應鏈中資訊流的整合及透明化 18
2-5-1. 資訊共享策略 18
2-5-2. 資訊整合效益及效率 18
2-6. 全球化供應鏈 19
第三章、 台灣汽車產業供應鏈介紹 21
3-1. 台灣汽車產業發展史 21
3-2. 台灣汽車產供應鏈模式 28
3-3. 台灣汽車廠技術來源與產品發展 31
3-4. 台灣汽車產業規模狀況 37
第四章、 台灣汽車產業探討分析 40
4-1. 台灣汽車產業特性 40
4-2. 台灣汽車產業SWOT分析 43
4-3. 台灣汽車產業目前競爭力狀況 47
4-4. 台灣前四大汽車廠研發能力狀況 50
4-4-1. 新車型開發速度快,回應市場能力優異 52
4-4-2. 製造生產能力完整且高效率 52
4-4-3. 配套廠完整、國產化能力高 53
4-5. 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的可能發展機會 55
4-6. 大陸汽車產業崛起的影響 60
4-6-1. 新市場崛起 60
4-6-2. 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狀況 62
4-7. 台灣汽車產業在大陸的發展機會 66
第五章、 研究結論 69
5-1. 研究結論 69
5-1-1. 台灣汽車產業競爭力 70
5-1-2. 台灣汽車產業供應鏈的合作模式 72
5-1-3. 台灣汽車產業在大陸的發展機會 74
5-2. 對台灣汽車產業之建議 75
5-2-1. 行銷策略 76
5-2-2. 研發策略 78
5-2-3. 製造策略 78
5-2-4. 建構汽車水平週邊事業 79
5-3. 後續研究之建議 80
參考文獻 8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閻子剛、趙繼新,供應鏈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5月。
[2]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9月。。
[3]鮑德溫等著,哈佛商業評論「價值鏈管理」,巫宗融譯,天下文化出版社,2001/12月。
[4]黎漢林,供應鏈管理與決策,儒林出版社,2004/2月。
[5]黃福華、袁世軍,現代企業物流-運作管理案例選評,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月。
[6]利豐研究中心,利豐集團的實踐經驗,三聯書店,2003/9月。
[7]孫健,海爾物流,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3月。
[8]黃俊英,企業研究方法,東華書局,2003/7月。
[9]史綱等合著,企業金融的12堂課,天下文化,2002/7月。
[10]商周編輯顧問,12位科技新貴的經營哲學,商業周刋,2000/6月。
[11]鄧家駒,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公司,1998/3月。
[12]───,「2002年中國汽車工業年鑑」,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2002/10
[13]Robert K. Yin著,個案研究,尚榮安譯,弘智出版社,2001/2月。
[14]Allan afuah,創新管理,徐作聖、邱奕嘉合譯,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0/4月。
[15]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管理資訊系統,東華書局,2003/9。
[16]瓊安‧瑪格瑞塔 (Joan Magretta) 著,管理是什麼,天下文化,2003/5月。
[17]艾德溫‧洛克(Edwin A. Locke)著,大推手,McGraw-Hill,1999/9月。
[18]大前研一,創新者的思考,謝育容譯,商周出版,2006/3月。
[19]楊燕枝,「我國汽車產業現況與市場分析」,機械工業雜誌,第224卷,2001/9。
[20]劉仁傑,「BUSINESS ARCHITECTURE與兩岸產業競合策略」,機械工業雜誌,246期,2004/7月。
[21]劉仁傑、陳國民,「模組化趨勢下的產品創新策略新動向」,機械工業雜誌,254期,2005/3月。
[22]江進豐,「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之契機」,車輛研測資訊月刊,42期,2004/7月。
[23]于春暉,「我國轎車工業的產業組織分析」,中國工業經濟雜誌社,2003/8月。
[24]莊素玉、洪震宇,「裕隆分割,嚴凱泰危機前先改造」,天下雜誌,281期,2003/8月。
[25]游常山,「佈局策略,裕隆、中華集團行銷、製造的兩手策略」,天下雜誌,237期,2001/2月。
[26]莊素玉、洪震宇,「裕隆分割後與國際更近,嚴凱泰專訪」,天下雜誌,281期,2003/8月。
[27]───,「惠普總裁 菲奧莉娜專訪」,天下雜誌,310 期,P35,2004/11月。
[28]江逸之、高聖凱,「台日合作大逆轉─裕隆」,遠見雜誌,213期,2004/3月。
[29]大野耐一,「豐田生產方式─追求超脫規模的經營」,國瑞協力會TPS自主研究會,2001/6月。
[30]───,「中衛發展中心,掌握台灣經驗的生產方式」,國瑞汽車中衛體系TPS專案特輯,1996/3月。
[31] 林祖嘉,「2010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啟動,台灣邊緣化的開始」,國政研究報告,2005/1月。
[32]柳琬玲,「淺述台灣汽車業組裝廠的資本佈局與工會組織狀況」,WTO與汽車業勞工系列之五,2003/5月。
[33]藤本隆宏,「日台經營結構優勢」,經濟日報/C2版,2005/6/5。
[34]周建維,「企業供應鏈流程即時性績效管理之研究」,成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3/6月。
[35]吳志雄,「全面生產管理(TPM)活動之導入與成效研究 — 以汽車零組件公司為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6月。
[36]莊國材,「台灣汽車業大陸投資進入模式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6月。
[37]蔡美金,「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發展策略─國際技術引進與市場拓展」,清華大學工工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6月。
[38]李道成,「大陸高度成長下的汽車市場商機系列報導之三」,工商時報,2003/03/1。
[39]高希均、林祖嘉,「台商赴大陸投資對國內產業升級與兩岸垂直分工影響之研究」,經濟部委託研究報告,1994。
[40]張小虞,「入世與中國汽車工業」,中國經貿導刊,2002/10月。
[41]賀力行、李陳國,「台商網路在中國大陸競爭優勢初探」,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1期,2000/6月。
[42]劉世錦、馮飛,「汽車產業全球化趨勢及其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中國工業經濟雜誌,2002/6月。
[43]張家銘、吳政財,「奇蹟與幻象:台灣汽車產業的發展經驗」,東吳社會學報,第6期,1997。
[44]鍾之瀛,「中華汽車-市場銷售七冠王,汽車產業模範生」,能力雜誌,第561卷,2002。
[45]賴彥儒,「裕隆汽車,滾動式投資創造行動服務業的一片天」,能力雜誌,第559卷,2002。
二、英文部份
[1]Carliss Y. Baldwin “Design Rules”, The Power of Modularity , 2000.
[2]”A Business is a Value Delivery System”,MicKinsey Saff paper no.41,1988.
[3]Byron Auguste, et al., ”The other side of outsourcing”, McKinsey Quarterly, 2002 no. 1.
[4]John Seely Brown, et al., “Loosening up :How process networks unlock the power of specialization”, McKinsey Quarterly ,2002 no. 2.
[5]”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APQP and Control Plan Reference Manual)”,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AIAG),1995.
[6] Hill C.W.L & G.R. Jones,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ur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1998.
[7]Hwang K.K. , “Face and Favor: The Chinese Power Gam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2.
[8]Kotler Philip,et al.,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McKinsey Quarterly,1997 no. 2.
[9]Miller J.G. & A.V. Roth , “A Taxonomy of Manufacturing Strategies”, Management Science,1994
[10]Bossink B.A.G., “The Development of Co-innovation Strategies : Stages and Interaction Patterns in Interfirm Innovation”, RandD Management, 2002.
[11]Creveld Martin Van, “Supplying War:Logistics from Wallenstein to Patt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1977.
[12]Jones T.C., & Riley D.W., “Using inventory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aster. Management, 1985.
[13]Konicki Steve & Gonsalves Antone, “Sophisticated Supply”, Information Week, Issue867, 12/10/2001.
[14]David Simchi-Levi & Philip Kaminsky,Design & Management The Supply Chain, McGraw-Hill,2003/7.
[15]Cachon G.P., Supply Coordination with Contracts ,North-Holland, 2002.
[16]David L.Olson, Managerial Issu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 McGraw-Hill,2003/5.
[17]Sarmah S. P. Acharya D. & Goyal, S. K. , “Buyer Vendor Coordination Model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
指導教授 何應欽(Ying-Chin Ho) 審核日期 2008-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