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5601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0 、訪客IP:3.145.2.184
姓名 彭玉錢(yu-Chien P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論文名稱 臺北市客家歌謠班發展與變遷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aipei Hakka Ballad Class)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一個族群舉凡文學、語言、歷史、民俗、歌舞、戲劇、社會…等都是文化,客家歌謠即為客家文化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客家歌謠班的發展與變遷」及現況,研究者將疏理出客家歌謠班在臺北市發展與變遷的脈絡。
  26年前臺灣朝向民主化發展,一群客家賢達有感於客家隱形化的臺北市,實有必要成立一個可供客家族群,公開傳唱歌謠的休憩場所,俾使源遠而流長的客家語言及文化得以傳承,遂心手相連、無私無我的合作分工,共同籌措經費於信義區成立了「三興客家歌謠班」。歷經無數個花開、花落的臺北市客家歌謠班,走過了歌謠班的「萌芽期、發展期及穩定期」。進入歌謠班傳唱的客家族群,人生也跟著進入新的一頁,與客家先民和族群情感產生了生命的連結。
  1988年的「還我母語大遊行」客家街頭社會運動,喚醒了臺北市隱形客家人的族群意識,形成良好的客家互動網絡,也因此促成了客家歌謠班日後在臺北市的開展,創造了豐厚的社會網絡資本。10年後的1998年,當客家歌謠班自發性的積極主動遭到經費捉襟見肘的窘態之際,臺北市政府經費的挹注,及至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的成立,適時地讓客家歌謠班有了續航力。政府運用公權力輔導客家歌謠班,導致客家歌謠班的經營生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也助長了另一波客家歌謠班的開展潮。
  客委會帶著客家族群前進的力量,讓臺北市的客家歌謠班由發展期進入了變遷期,很快的又形成變遷後的穩定期。也因為有政府每年固定經費的補助,歌謠班在臺北市已呈現不易突破的飽和狀態,如何再一次開創客家歌謠班的新局勢,延續客家歌謠班傳承語言及文化的命脈,在值得客家族群深思。
  在全球化的時代,大家競相學習國際語言,如何引導客家的幼苗接觸客家語言及文化,使之向下紮根。今日的年輕人會是他日客家歌謠班接棒的一群,唯有使客家世代人文生根,才能讓客家歌謠班傳承客家的命脈,永遠生生不息。
 關鍵字:臺北市客家歌謠班、客家族群、客家語言、客家文化。
Abstract
摘要(英) Abstract
  Literature, language, history, folklore, dance, drama and society are parts of the culture and so is ballad. Hakka Ballad represents a part of the Hakka cultur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changes and status of Taipei Hakka Ballad Class". The researcher sorts out the rout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aipei Hakka Ballad Class in Taipei.
  26 years ago, Taiwan has towards democratization, a group of Hakka leaders realized it’s necessary to set up a place for Hakka people to sing in public in this Hakka-invisible Taipei and so the long-history Hakk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uld be handed down. They worked together to raise funds and established the "Sanxing Ballads Class” in Xinyi District. After years, this Hakka Ballad Class started from embryonic stages, growing stage to stable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Ballad Class brought Hakka people to open a new page of connecting to Hakka ancestors and ethic emotions.
  The "Give my mother tongue back" parade in 1998 awakened the ethnic consciousness of Taipei invisible Hakka people and which formed an interactive network, to create huge social network capital for the spread of the Hakka Ballad Class in Taipei. 10 years later. 1998, when the shortage of funds occurred to the Hakka Ballad Class, the funds injection of Taipei City Govern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ipei City Government Hakka Affairs Committee brought new energy to Hakka Ballad Class. Government use of public power caused some changes of Hakka Ballad Class, which carried out another open trend of Hakka Ballad Class.
  The involvement of Hakka Affairs Council brought Hakka Ballad Class to change phase and then entered into the stable one. Because of the yearly fund injection from Government, Ballad Classes in Taipei faced the difficulties of breakthrough saturation. How to create a new stage of Hakka Ballad Class to continue the heritage of Hakka language and culture once again became an issue to Hakka peopl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we are scrambling to learn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how to guide Hakka kids to learn their m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 Young generation in this day will be the future successors of Hakka Ballad Class. Rooting the Hakka culture to each Hakka gener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make Hakka Ballad Class inheritance Hakka life and goes forever.

Keywords: Taipei Hakka Ballad Class, Hakka people, Hakka group, Hakka language,
     Hakka Culture

關鍵字(中) ★ 臺北市客家歌謠班
★ 客家族群
★ 客家語言
★ 客家文化
關鍵字(英) ★ Taipei Hakka Ballad Class
★ Hakka people, Hakka group
★ Hakka language
★ Hakka Culture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法…………………………………………………... 20  
第一節 客家歌謠班相關研究分析 ………………………………………………. 20      
第二節 社會資本 ………………………………………………………………… 28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與客家社團 ………………………………………………… 3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49
第三章 客家歌謠班的發展…………………………………………………..... 60
第一節 客家歌謠班的形成 ……………………………………………………... 60
第二節 客家歌謠班與社會運動 ……………………………………………… 79
第三節 客家歌謠班的傳唱網絡 ………………………………………………... 91
第四章 客家歌謠班與公部門協力推動客家文化 ………………. 110
第一節 客家歌謠班年度成果發表展演………………………………………… 110
第二節 客家歌謠班與客家義民嘉年華…………………………………………. 126
第三節 客家歌謠班與客家事務行政機關 …………………………………… 136
第四節 客家歌謠班的社區參與及認同………………………………………….. 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1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15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56
參考文獻 ………………………………………………………………………….. 159
附錄一 公部門訪談大綱……………………………………………………………… 167
附錄二 客家社團訪談大綱 ………………………………………………….......... 169
附錄三 客家歌謠班訪談大綱 ………………………………………………............ 171
附錄四 邀訪函 ……………………………………………………………………… . 17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桓、李宜興等著,2009,〈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收錄於蕭新煌、官有       
    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市:巨流圖書出版。
王正芬,2007,《臺北市義民祭典20週年回顧》,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出版。
丘昌泰,2007,〈客家社會的當代發展政策篇》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研究概論》。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臺灣客家研究學會合作出版。
___,2007,《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臺北市:智勝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___,2009,〈臺灣客家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收錄於江明修、丘昌泰主編《客家 
    族群與文化再現》。臺北市:智勝出版社。
___,2010,〈客家政治與民主發展〉,收錄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臺   
    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古綺靓,2012,《臺北市客家歌謠班推動客家文化成效之研究-以臺灣山歌團為例》。國  
    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庄腳人,2011,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2-16首頁,瀏覽日期2014-2-15
雨 青,1998,《客家人尋根》。臺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宋淑貞,2008,《高雄客家歌謠班之現況發展與文化傳承》。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    
    所,碩士論文。
邱榮舉、謝欣如,2008,〈臺灣客家運動與客家發展〉,收錄於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 
    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二十年》。臺灣客家研出版文化出版。
___,2000,10月〈回顧與前瞻〉,收錄於客家雜誌第124期p25。
林晨逸、胡泉雄,彭嬿,古惠景,黃義桂,劉家丁,2002,《臺北市客家歌謠教本》,臺  
    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出版。
林 南,2005,《社會資本》。林祐聖,葉欣怡合譯。臺北市:弘智出版社。,
林正修,2008,〈從信仰到城市文化-義民祭典的當代詮釋〉,收錄於王正芬主編《臺北    
    市義民祭典20週年回顧》,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出版。
周錦宏、鄭忠烜、陳志瑋,2010,〈桃竹苗客家社區組織網絡互動之分析〉,收錄於江明  
    修主編《客家城市治理》。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房學嘉、肖文評、鍾晉蘭等箸,2009,《客家梅州》。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姜雲玉、呂錦明,2008,《客家歌謠教本 上下冊》,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出版。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2,《2012年度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龍耀臺北、  
    牽成客家」活動手冊》。
胡泉雄,2001,《客家山歌130》。光美照相排版有限公司。
范振乾,2000,5月〈臺灣地區客家歌謠班的分佈與概述〉,收錄於客家雜誌第119期5  
    月p26。
___,2007,〈文化社會運動篇〉,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行  
    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究學會合作出版。
___,2008,〈從臺灣發展史看客裔之未來-從客家運動20年說起〉,收錄於張維安、  
    徐正光、羅烈師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二十年》。臺灣客家研 
    究學會出版。
范瑞嬋,2014,《客庄農村生態社區協力網絡之建構以新竹縣鹿寮坑為例》。中央大學客  
    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施明德,2013,12月11日〈聯合報A11綜合版〉。閱報日期2013,12月11日。
孫 煒,2009,〈兩千年政黨輪替之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的分析架構:民主化研究  
    途徑〉收錄於《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二期。P51
徐正光,1994,《臺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題的探討》。客家文化研究會、行政院  
    文建會出版。
___,(1998),《臺北客家街路史-通話篇》。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出版。
陳 林,2004,《非營利組織法人治理》。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定銘,2007,《非營利組織、政府與社會企業:理論與實踐》。新北市:左岸出版社。
陳定銘、陳樺潔、游宇靖,2012,〈政府與客家社團協力指標之析探〉收錄於《行政院  
    政策學報》,第五十四期。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臺中市:滄海書局。
普特南,2011,劉波、祝乃娟、林孜昇、林挺進、鄭寰譯,《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   
    衰弱與復興》。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賀爾本,2008,黃克先、黃惠茹譯,《社會資本》。臺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
黃正宗,2003,《臺北客家風情》。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出版。
黃子堯,2006,《臺灣客家運動-文化、權利與族群菁英》。新北:客家文史工作室。
黃永達,2010,《客人.客話.客家事》。臺北:全威創意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黃敏枝,2011,《客家社區歌謠班之傳播模式分析-一個團體動力學的觀察》。國立聯合    
    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煥光,2008,《臺北市中原崇正會客家民謠班二十周年慶特刊》。
曾旭正,2013,《臺灣的社區營造》。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志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葉倫會,2007,《真情實話-溫送珍訪談錄》,臺北:蘭吉出版。
溫送珍,2008,11月〈賀三興歌謠班成立二十周年-談我與客家山歌〉,收錄於客家雜  
    誌第221期p54。
葛修文,2007,《關於社會學的100個故事》。臺北:宇可文化出版。
楊國鑫,2012,《詏,山歌;臺灣客家歌謠與文化》。桃園縣中壢市:搖籃文化工作室。
楊長鎮,2007,〈族群關係篇〉,收錄於《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徐正光主編,行政院客 
    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究學會合作出版。
鄭天澤,2002,《全國客家社團基礎資料調查與登錄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鄭榮興,2004,《臺灣客家音樂》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臺北市:雙葉出版社。
劉慧真,1998,〈讀國語日報學國語〉,收錄於徐正光總編輯,《臺北市客家街路史通化 
    篇》。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出版。
賴碧霞,1983,《一個民間藝人的自述》。臺北市:百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俗  
    藝術叢書。
___,1993,《臺灣客家民謠薪傳》。臺北市:樂韻出版社。
賴仁政,2003,〈臺灣山歌淺談〉,收錄於《臺北市傳統客家歌謠教本》。臺北市政府客  
    家事務委員會出版。
蕭新煌,2009,〈非營利部門在臺灣的發展特色〉,收錄於《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    
    二版》。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臺北市:巨流圖書出版公司。
___,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市:巨流:復文總經銷。
薛雲峰,2008,《快讀臺灣客家》。行政院客委會,南天書局發行。
謝國斌、何祥如,2009,《社會科學概論、多元觀點的透視》。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
謝 劍,1981,《香港的惠州社團-從人類學看客家文化的持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謝俊逢,2007,〈音樂篇〉,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行政院客家委員 
    會、臺灣客家研究學會合作出版。
___,1980,〈自願社團與文化持續-香港惠州客家社團的個案研究〉,收錄於《中央
    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謝重光,1999,《客家源流新探》。臺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鍾萬梅,2008,《客家歌謠選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輯出版。
___,2012,《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 海陸腔下冊。
戴寶林、溫振華,1998,《大臺北都會圈客家史》。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
簡巧珍,2006,《臺灣客籍作曲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羅肇錦,2007,〈語言文化篇〉,收錄於《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徐正光主編,行政院客  
    家委員會 臺灣客家研究學會合作出版。
羅成基,2008,《三興客家民謠班二十周年慶特刊》。
David Lewis,2007,馮瑞麒譯,《非政府組織管理初探》。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
Jane Ritchie and Jane Lewis主編,2008,蕭毓仁譯,《質性研究方法》。巨流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Jarol B. Manheim Richard C. Rich Lars Willnat Craig Leonard Brians著,2011,冷則剛、任文姍譯,《經驗性政治分析: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David Halpern,2004"Social Capital",UK,Polity Press,PP.1-2,PP.258,PP.261,PP.12-13
Lewis,David J.,2001 非政府營利組織"The management of non-government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an introduction",London,Routledge,2001
Michael Angrosino,2010,張可婷譯,《民族誌與觀察研究法》。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  
 版有限公司。

內政部統計處: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2024&page=1)(102.8.24)。
台灣山歌團網站:http://www.hakkaworld.com.tw/twhakka-chorus/main.html (2013.9.6)。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財團法人喜瑪拉雅延究發展碁金會網站:
 http://www.npo.org.tw/index.asp(2013.11.23)。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E%90%E5%82%8D%E8%88%88 (2013.11.24)。
齒輪理論: https://tw.search.yahoo.com/search?p=%E5%BA%84%E8%85%B3%E4%BA%BA&fr=yfp&ei=utf-8&v=0(庄腳人,2011:首頁)(103.2.8)。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網站:
(http://hakka78.mmhot.tw/?ptype=fck&id=2610)(2013.7.6)。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客語教育中心「龍耀臺北,牽成客家2012網站」:
(http://hakka78.mmhot.tw/?ptype=say_1&id=8176)(2013.7.6)。
2013年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活動流程表,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 http://www.hac.taipei.gov.tw/ (2013.7.14)。
臺北客家社區大學網址:p://www.thcp.org.tw/index.php?routing=News&action=view&type=news&id=1050&n=1 (2014.3.25)
David Halpern,2004"Social Capital",UK,Polity Press,PP.1-2,PP.258,PP.261,PP.12-13
Lewis,David J.,2001 非政府營利組織"The management of non-government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an introduction",London,Routledge,2001
Jane Ritchie and Jane Lewis,2003"QO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SAGE Publications London,Thousand Oaks,New Delhi,PP390,PP.113,PP.142
Robert D. Putnam,2000"Bow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SIMON & SCHVSTER,Charpter23,PP.390


 
  

指導教授 張翰璧 審核日期 2014-8-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