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730602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0 、訪客IP:3.147.28.23
姓名 魏新仲(WEI, HSIN-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廣西省賀州市蓮塘鎮客家話研究
相關論文
★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 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
★ 臺灣客家話時間副詞研究★ 台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
★ 永定新舊移民之客家話比較-以楊梅鎮秀才窩與蘆竹鄉羊稠村為例★ 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 關西饒平客家話調查研究-以鄭屋、許屋為例★ 揭西五雲鎮客家話的音韻研究
★ 客語形象詞的文化探討★ 現職與支援教師客語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南桃園國小為例
★ 大埔、豐順客家話比較研究★ 武平中山鎮客家話研究
★ 中寮鄉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 桃園縣觀音鄉白玉村閩式客家話之研究
★ 台灣客家話量詞研究★ 臺灣海四話研究─以苗栗縣西湖鄉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是針對廣西省賀州市蓮塘鎮的客家話做研究,筆者以實際的田野調查
訪談方式,蒐集當地的語音和詞彙等資料,做為研究分析的對象,除探討當地語
音的聲、韻、調系統及語音的演變現象外,也探討連讀變調及詞彙的結構。在研
究方法部分,提出田野調查法、語音描寫法、共時比較法、歷時比較法等;藉以
完成語料的收集,明瞭語音的結構和語音演變的規律,並探究其詞彙的內涵與結
構運用;以共時比較法探究蓮塘鎮客家話的演變方式,瞭解蓮塘鎮客家話的底層
層次;以歷時比較法將蓮塘鎮客家話與中古音做比較,藉以解解蓮塘鎮客家話音
韻的演變過程和發展。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歷史背景、語言
概況、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發音合作人等。第二章是蓮塘鎮客家話的平面語音
系統,包含聲母、韻母、聲調、連讀變調、文白異讀等共時的語音現象,並列舉
同音字表。第三章是蓮塘鎮客家話和中古音的歷時比較,將蓮塘鎮客家話與《廣
韻》系韻書的中古音韻做比較,從聲母、韻母和聲調三方面,與中古切韻音系做
比對,以探討蓮塘鎮客家話從中古音到今音的語音演變。第四章是分析蓮塘鎮客
家話的語音特點;從聲母、韻母和聲調三方面來論述,語音在共時和歷時的影響
下,呈現不同的特點;聲母特點包括:1.古濁塞音、塞擦音聲母清化後,多數讀
送氣清音;2.非組字具文白異讀,白讀保留「古無輕唇」的音韻特色;知組字呈
現「古無舌上」的音韻特色;3.泥、來有別;4.「精、莊、知、章」聲母的合流
---等等。韻母特點包括:1.開口一、二等字保留〔- o:- a〕元音的區別;2.合口字開口化現象;3.開口一、二等字的細音增生現象;4.三、四等字的細音〔-i〕消失現象;5.部分遇、止攝字讀〔-〕6.少數止攝字讀〔-e〕和〔-ai〕--等等。聲調的特點包括:1.平、上、去、入四個聲調的次濁字,多數歸陽調,少數有讀陰調的現象。2.全濁上聲字,部分歸陰平、部分歸陽去。3.次濁上聲字,部分歸陰平、部分歸上聲--等等。第五章是蓮塘鎮客家話與其他客家話的詞彙比較,將蓮塘鎮客家話的詞彙,與台灣四縣、廣東梅縣、廣東水寨五華等地客家話的詞彙互做比較分析,藉以了解蓮塘鎮客家話與其他客家話詞彙的使用情形及差異點。第六章為結論,綜合語音系統、語音特點、詞彙比較等,做一個總結與建議。
摘要(英) This paper aims at the Hakka language of Liantang district, Hezhou city, Guangxi province of China. The author collects local phonetics and vocabula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way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to probe the local voice sound, rhyme, tone of voice systems and the evolution of such phenomena as well as the tone sandhi and the structure of vocabulary.
The author employs research methods as follows: fieldwork method, voice description method, synchronic comparative method, diachronic comparative method, etc. Through these research methods, we aims to complete the collection of the elements of Hakka language,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law of Hakka language evolution,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aning, use and structure of Hakka words. This study uses synchronic comparative methods to explore the Hakka language’s evolution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masses, and also uses diachronic comparative methods to compare Liantang Hakka’s language with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antang Hakka’s languag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It is to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1.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2. historical background, 3. language overviews, 4. research methods,5. literature review, 6. pronunciation collaborators.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lane pronunciation systems of Liantang Hakka language, including consonants, compound vowels, tones, tone Sandhi,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variant pronunciation and some other synchronic phenomenon and cites homophone table.
The third chapter compares Liantang Hakka’s language with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diachronical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iantang Hakka language and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of Guang Yun branch from vowels, consonants, tones aspects, this study is going to find out the evolution of Liantang Hakka languages from ancient to nowaday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dialect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antang Hakka languag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honology under th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influences from initial consonants, vowels and tones aspects. The features of initials included: 1. The initials of ancient voiced plosives and affricates usually read as aspirated sound after purified.2. There are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pronunciation in non-group words, the latter still maintains the feature of "ancient non light-labials"; " zhi-group" words show the feature of "ancient no tip-tongued affricates".3. No mixing between Ni initial and Lai initial.4. The confluence of “Jing, Zhuang, Zhi, Zhang "initials, and so on.Compound vowels′ features included: 1. There is a [- o: -a] vowel distinction between first grade and second grade in a mouth-opened vocabularies.2. The phenomenon of round-mouth characters which pronounce mouth openly.3. Emergence of fine-mouth characters in first grade and second grade vocabularies.4. Disappearance of medial [-i] in third grade and fourth grade vocabularies.5. Parts of vowel in Yu and Zhi Sir is read [- ] .6 .A few vowels in Zhi Sir is read [- e] and [- ai], and so on.Tones’ features include the following:1. Most of sub- turbid words with four tones: level, bounce, fall,and enter, are in Yang tone, while few sub- turbid words are in Yin tone.2. Part of full- turbid falling-rising tones belongs to level tone; others belong to falling tone.3 Part of sub- turbid falling-rising tones belong to level tone; others belong to rising tone, etc.
The fifth chapter compares the Hakka vocabulary of Liantang with the Hakka vocabulary used elsewhere,including Hakka languages of four counties in Taiwan, Mei County, Shui Zhai, Wu Hua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other pla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zat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akka vocabularies’ usages and the differences respectively.
The six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Regarding integrated phonetic systems,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vocabulary comparison,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give suggestions.
關鍵字(中) ★ 蓮塘鎮客家話
★ 語音系統
★ 語音特點
★ 詞彙
關鍵字(英) ★ Liantang Hakka language
★ phonetic system
★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vocabular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歷史背景地理位置人口語言概況 2
第三節 文獻探討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發音合作人 11
第二章 蓮塘鎮客家話語音系統 17
第一節 聲母系統 17
第二節 韻母系統 19
第三節 聲調系統 23
第四節 連讀變調 24
第五節 文白異讀 26
第六節 同音字表 30
第三章 蓮塘鎮客家話與中古音的比較 76
第一節 聲母部分 76
第二節 韻母部分 85
第三節 聲調部分 105
第四章 蓮塘鎮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108
第一節 聲母特點 108
第二節 韻母特點 111
第三節 聲調特點 116
第五章 蓮塘鎮客家話與其他客家話的詞彙比較 118
第六章 結論 153
參考文獻 156
(一)專書 156
(二)期刊-單篇論文 158
(三)學位論文 159
(四)地方志 160
附錄一 蓮塘鎮客家話分類詞彙表 161
附錄二 蓮塘鎮客家話語句表 22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丁邦新 1980《台灣語言源流》 台北:學生書局
2007《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丁聲樹 1981《漢語音韻講義》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 2002《漢語音韻》 北京:中華書局
2003《王力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福堂 2005《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北京:語文出版社
朱炳玉 2010《五華客家語研究》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辛世彪 2004《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岑運強 2006《語言學基礎理論》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張雙慶 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周日健 1998《客家方言研究》 廣東:曁南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 1999《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 廣州:曁南大學出版社
2001《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鄧曉華 2009《客家方言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竺家寧 1992《聲韻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 薦 2005《漢語詞彙結構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振鵬 游汝杰1990《方言與中國文化》 台北:南天書局
侯精一 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 1991《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6《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正光 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書局
唐作藩 2002《音韻學教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光宇 1990《切韻與方言》 台北: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 2005《現任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三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曉錦 2004《廣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調查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秀琪 2006《閩南客家話音韻硏究》 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客語所
2012《客家話的比較研究》 台北:南天出版社
陳 修 2009《客方言》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游汝杰 2000《漢語方言學導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漢語方言學教程》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項夢冰 2004《閩西方言調查研究》 漢城:新星出版社
董同龢 1998《漢語音韻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楊時逢 1992《臺灣桃園客家方言》 臺北市:中研院史語所
詹伯慧 2004《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溫昌衍 2001《客家方言特徵詞研究》 廣東:曁南大學出版社
2006《客家方言》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溫美姬 2009《梅縣方言古語詞研究》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劉綸鑫 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叔新 2005《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澤民 2005《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 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劉村漢 2011《廣西客家方言研究論文集》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鍾榮富 2004《臺灣客家語音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薛才德 2007《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謝留文 2006《客家方言語音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國平 1998《語言學概論》 台北:三民書局
羅杰瑞 1995《漢語概說》北京:語文出版社
羅香林 1993《客家研究導論》 石山書室
羅美珍、鄧曉華 1997《客家方言》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羅常培 2003《語言與文化》 北京:北京出版社
羅肇錦 1988《客語語法》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2《台灣的客家話》 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藍小玲 1999《閩西客家方言》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顧黔、石汝杰 2006《漢語方言詞彙調查手冊》 中華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006《方言調查字表》 商務印書館
客語能力認證 2008《四縣腔基本詞彙、語料選粹》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客語能力認證 2009《海陸腔基本詞彙、語料選粹》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客語能力認證 2010《大埔腔基本詞彙、語料選粹》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客語能力認證 2011《饒平腔基本詞彙、語料選粹》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13《饒平腔基本詞彙、語料選粹》台北:客家委員會
客語能力認證 2012《詔安腔基本詞彙、語料選粹》台北:客家委員會

(二)期刊-單篇論文
丁聲樹 李榮 1981〈漢語音韻講義〉,《方言》第4期,頁241-274。
呂嵩雁 1995〈台灣客家次方言語音探究〉,《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客家雜誌社,頁40-57。
周日健. 2000〈五華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188-202。
邱仲森 2004〈客家話古曉匣母音變現象考察〉,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
會,廈門大學。
徐貴榮 2004〈台灣客語的文白異讀研究〉,《台灣語文研究》第二期,頁125-154。
張光宇 2000〈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新30卷第4期,頁315-500。
2003〈比較法在中國〉,《語言研究》第23卷第4期,頁95-103。
2004〈漢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中國語文》第6期,頁545-557。
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第4期,頁346-358。
2008〈梅縣音系的性質〉,《語言學論叢》第37輯,頁70-86。
陳秀琪 2000〈古精莊知章母在客家話的演變〉,第四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
廣東梅州。
2004〈客家話聲調的移轉現象〉,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廈門大學。
2005〈客家話知莊章聲母的前化運動〉,第九屆國際暨第廿三屆全國聲韻
學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
2005〈南靖客家話的音系及其特點〉,《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
討會論文集。
黃雪貞 1988〈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第4期,頁241-246。
1989〈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方言》第2期,頁121-124。
黃雪貞 1992〈梅縣客家話的語音特點〉,《方言》第4期,頁275-289。
1997〈客家方言古入聲字的分化條件〉,《方言》第4期,頁258-262。
彭盛星 2008〈台灣五華客話和廣東五華客話的語音差異〉,《第七屆國際客方言
研討會論文集》,頁225-232。
楊秀芳 1989〈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第七卷第二期
劉澤民 2002〈客贛方言日母字的歷史層次分析〉客贛方言研究:第五屆客家方
言暨首屆贛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客贛方言蟹攝一等開口字的歷史層次〉,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
研討會,廈門大學。
劉鎮發 2004〈從方言比較看客家話匣母字的歷史層次〉,第六屆客家方言國際學
術研討會,廈門大學。
鄭曉峰 2001〈漢語方言中的成音節鼻音〉,《清華學報》三十一卷,一、二期。
羅肇錦 2006〈客家話 hu→f 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
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2007〈客語曉匣合口變唇齒音(→)的推斷〉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第
二卷第二期。頁83-102。

(三)學位論文
江敏華 2003《客贛方言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呂嵩雁 1988《閩西客語音韻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中杰 2004《畬族語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汎平 2010《廣東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徐建芳 2009《新屋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琪 2002《臺灣漳州客家話的研究-以詔安話為代表》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
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彭盛星 2004《臺灣五華(長樂)客家話研究》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雯君 2005《台灣四縣海陸海陸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
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媛 2010《揭西五雲鎮客家話的音韻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蘇軒正 2010《大埔豐順客家話的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四)地方志
謝永昌 1994《梅縣客家方言志》 廣州市 : 曁南大學出版社
賀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2001《賀州市志》 賀州市:廣西人民出版社
指導教授 陳秀琪 審核日期 2014-8-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