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724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2 、訪客IP:18.223.159.195
姓名 陳瑞鳳(Rui-fe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多元文化下社區發展協會政策網絡之研究-以桃園縣新移民關懷服務據點為例
(A Study on policy network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under multiculturalism–A case of the care service station for new immigrants in Taoyuan)
相關論文
★ 從台灣賄選案件探討政治因素對於司法審判之影響★ 政治因素對於法院審理之影響分析:以台灣選舉誹謗司法案件為例
★ 台灣信仰型非營利組織治理活動與模式之研究-以五個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治理網絡建構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新移民為個案的觀察
★ 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課責之研究 – 以我國中央與地方客家行政機關為例★ 社區治理網絡中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之個案研究
★ 地方政府與第三部門的契約委外關係之研究: 以我國社會福利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我國地方性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聯盟之研究— 以「財團法人桃園縣寺廟團體公益慈善基金會」 為個案研究
★ 地方政府契約委外與信仰型非營利組織★ 社會企業之組織運作型態探討 ─以The Big Issue為例
★ 台灣地方政府新移民職業訓練契約委外 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台灣地方推展志願服務簽約委外之研究:以桃園市志願服務教育訓練為例
★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轉型之研究-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庇護工場為例★ 地方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協力影響之研究 -以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團體為例
★ 倡議型非營利組織之動員策略與網絡治理:以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為例★ 公私協力治理的動態性變遷之個案研究:以台灣地方公共服務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桃園縣新移民關懷服務據點為研究對象,來探討社區發展協會在多元文化下的政策網絡研究。其研究目的為:首先,探討社區發展協會在承辦新移民關懷服務據點業務的現況、成效;其次,從政策規劃者、執行者以及受益者間,了解社區發展協會在承辦新移民關懷業務時,這三者之間互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最後,從社區賦權之理念探討社區發展協會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角色定位與功能。
本研究採用的是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分別訪談了規劃者、執行者以及受益者,來探求本文的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為:(1)在執行現況上,從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據點的原因、資源面、新移民對政策滿意度、社區發展協會在執行上所面臨的瓶頸以及對於社區發展協會的課責等面向進行分析說明。(2)在互動情況上,分別說明了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發展協會與新移民以及政府與新移民的互動情形。(3)社區發展協會在社區賦權中的角色及功能上,分別從前置因素、過程因素以及結果因素等三個面向進行說明。
最後,本研究於結論摘要分析要點,且就在政策網絡過程中分別對社區發展協會、政府及新移民提出建議。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of the care service station for new immigrants in taoyuan, to explored policy network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multiculturalism.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First, to explored the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are service station for new immigrants of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Second, to understanded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o transact the care service station for new immigrants, existed problems of interaction among these three in the proces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olicy planners, executors and beneficiaries. Third to explor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roles and functions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 governments from the concept ofcommunity empowerment.
This study used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collect research data, and were interviewed planners, executors and beneficiaries, to explore the purposes and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of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1) On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to analysised and illustrated of the the results、the resource side、satifactions of policy for new immigrants、faced bottlenecks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one from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were founded. (2) In the interactive, illustrated the interaction of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nd new immigrants、as well as government and new immigrants. (3) To illustrated from antecedents、processes and results and so on the three factors, roles and functions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community empowerment.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ion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government and new immigrants in the proceess of policy network.
關鍵字(中) ★ 社區發展協會
★ 政策網絡
★ 社區賦權
★ 多元文化
關鍵字(英) ★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 policy network
★ community empowerment
★ multicultruralism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7
第三節 專有名詞界定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 15
第五節 相關文獻檢閱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6
第一節 多元文化主義 36
第二節 社會福利理論與政策 42
第三節 社區發展協會與政府互動關係 56
第四節 政策網絡 73
第三章 新移民關懷服務據點 77
第一節 新移民所面臨的困難與福利需求 77
第二節 新移民關懷服務內容 82
第三節 社區發展協會執行新移新民關懷服務之政策網絡 89
第四章 研究分析 92
第一節 社區發展協會執行新移民關懷服務現況分析 92
第二節 政府、社區發展協會與新移民之互動情況 106
第三節 社區發展協會在建構社區賦權中的角色及功能分析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1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127
參考書目 134
附錄一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訪談大綱 144
附錄二 使用者(受益者、新移民)訪談大綱 145
附錄三 中央與地方政府官員訪談大綱 146
附錄四 自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訪談內容 147
附錄五 高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訪談內容 161
附錄六 使用者(受益者、新移民)訪談內容 175
附錄七 使用者(受益者、新移民)訪談內容 182
附錄八 桃園縣政府訪談內容 190
附錄九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訪談內容 201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Keith F.Punch(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台北:心理出版
Uwe Flick(2007),《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內政部(2004),《內政部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9),《九十七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王家煌、潘中道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
江岷欽、林鍾沂(2000),《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明修、鄭勝分(2002),〈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收錄於江明修主編,《非營利組織管理》,台北:智勝。
江明修主編(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的治理》,台北:智勝文化。
江亮演、洪德旋、林顯宗、孫碧霞編著(2003),《社會福利與行政》,台北縣:空大。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政策網絡》,台北:元照。
李翠萍(2006),《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探析》,台北:秀威。
周錦宏(2008),〈社區組織與政府互動:資源依賴的觀點〉,載於江明修編,《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治理》(頁295-349),台北:智勝。
林勝義(1993),《社會教育多元論》,台北:五南。
林勝義(2011),《社區工作》,台北:五南。
林萬億(2010),《社會福利》,台北:五南。
邱創煥(1990),《臺灣省社區發展二十年專輯》序言,南投: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
姚灜志(2011),《社區組織理論與實務技巧》,新北市深坑區:揚智文化。
洪泉湖(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南。
孫本初(2011),《新公共管理》,台北市:一品。
徐震(2002),《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徐震(2008),《徐震教授論社區工作》,台北:松慧出版。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潤書(2009),《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許世雨(2000),〈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
游美惠(2010),〈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基礎〉,收錄於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等教育。
馮 燕(2004),〈導論.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黃慶讚(2000),〈從社會福利的發展看非營利機構與政府間之互動〉,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萬育維(1996),《社會福利服務》,台北:三民書局。
葉至誠(2009),《社會福利概論》,台北:揚智。
葉至誠(2010),《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台北:秀威資訊。
詹棟樑(1993),〈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際探討〉,收錄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北縣深坑鄉:揚智文化。
劉美慧(2010),〈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收錄於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等教育。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吉源(1997),《社會福利支出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台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蔡宏昭(1990),《社會福利政策:福利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蔡宏進(2009),《社區工作》,台北市:五南。
賴兩陽、吳來信、彭淑華、曾中明、劉麗雯(2008),《社會福利服務》,台北:空大。

二、學位論文
王國慶(2002),《從政策網絡理論看台南市老人福利政策》,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添慶(2007),《老人福利政策在花蓮地區執行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宗憲(2006),《兩岸文教交流事務中非營利組織選擇與政府互動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吳美菁(2003),《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李佳純(2009),《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治理網絡建構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新移民為個案的觀察》,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岳道(1998),《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昕穎(2008),《政府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東縣利嘉林道發展協會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維言(2005),《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初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高斌純(2013),《以多元文化觀點對於網絡論壇攻擊性言詞之研究—以中時網絡論壇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課程碩士應文。
張嘉真(2008),《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妙楨(2008),《公私部門協力建構社區參與機制之研究:以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遴選社區階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君(2006),《村里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秋萍(2008),《非營利組織在政策網絡中角色功能之研究-以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黃尚文(2006),《多元文化思潮之爭義及其對台灣多元文化教育之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瑤文(2010),《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與里長互動對地方治理成效之影響:以彰化縣汴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琬華(2006),《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東南亞外籍配偶輔導政策—澳洲多元文化經驗對我國的啟示》,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若新(2008),《蛻變.社區培力:以高雄縣政府的社造與社照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潘侑霙(2008),《從政策網絡理論分析老人社區照顧政策—以台南縣佳里鎮為》,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駿(2014),《婚姻事件裁判之性別研究—以花蓮地區離婚判決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博士論文。
賴瑪利(2004),《我國特殊境遇婦女家庭扶助政策評估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論文。
謝明峰(2000),《社區發展協會與鄰里組織、政府單位互動關係對其社區功能影響性分析-以臺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香蘭(2008),《公部門與社區發展協會夥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大統(2003),《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部門協力創造就業機會之初步分析—以勞委會「永續就業工程計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
內政部編印(1995),〈全國社區發展會議實錄〉,《社區發展季刊特刊》。
朱鎮明(2005),〈公務夥伴的整合之道—論政策網絡的影響〉,《研考雙月刊》,第29期3卷,頁95-108。
江明修、陳定銘(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公共行政學報》,4期,頁153-192。
吳明儒(2003),〈從社會資本理論探討台灣福利社區化之困境—以美國CDC與LISC為借鏡〉,《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第2期,頁39-70。
吳明儒(2009),〈社區多元文化與社會包容之探討:以台灣新移民女性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27期,頁99-1112。
吳明儒、林欣蓓(2011),〈社區結論、社區培力與社區行動之個案研究—以台南市北區社區旗艦計畫團隊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一卷第一期,頁46-90。
呂育誠(2005),〈地方治理意涵及其制度建立策略之研究—兼論我國縣市推動地方治理的問題與前景〉,《公共行政學報》,第14期,頁1-39。
李仲彬、黃東益(2011),〈審議式民主在台灣實務推動的定位與價值:從公民會議的經驗分析〉,《競爭力評論》,第14期,頁51-71)。
李怡娟、陳俞琪、王慧群(2006),〈賦權/充能式的社區發展過程—以台北市某社區為例〉,《護護理雜誌》,第53卷2期,頁23-29。
李怡娟、葉若分、張麗春(2003),〈建構賦權式以社區為基礎的獨居老人照護模式〉,《護理雜誌》,第50卷3期,頁49-55。
李萍、李瑞金(2004),〈台北市外籍配偶社會適應之研究〉,《社教雙月刊》,119期,頁4-20。
林玉華(1999),〈政策網絡:政策執行的新典範〉,《行政暨政策學報》,第1期,頁135-184。
林玉華(2002),(政策網絡的治理模式:以英國與歐盟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頁35-55頁。
林明禎(2004),〈談老人社區照顧服務輸送品質〉,《社區發展季刊》,第106期,頁141-148。
孫本初(2004),〈論治理模式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中之應用〉,《人事月刊》,Vol.141,No.3,頁36-46。
徐震(2004),〈台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的異同—論社區工作中微視與鉅視面的兩條路線〉,《社區發展季刊》,107期,頁22-31。
將玉嬋(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頁241-253。
許俊才、顏成仁、涂志雄(2012),〈社區賦權的實踐與反思:以屏東排灣族部落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二卷第一期,頁29-62。
許俊才、顏成仁、涂志雄(2012),〈社區賦權的實踐與反思:以屏東排灣族部落為例〉,《台灣社區與社區研究學刊》,第2卷第1期,頁29-64。
陳欽春(2000),〈社區主義在當代治理模式中的定位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頁183-213。
黃源協(2004),〈社區工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頁78-87。
黃源協、蕭文高、劉素珍(2009),〈從「社區發展」到「永續社區」—台灣社區工作的檢視與省思〉,《台大社工學刊》,第19期,頁87-132。
葉嘉楠、洪嘉欣(2006),〈社區發展協會功能與問題之實證研究—以新竹市為例〉,《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5期,頁86-118。
廖石(2003),〈從「地方治理」的思潮變遷探討「社區賦權」在鄉村發展政策中的定位與課題〉,《城市與設計學報》,第15/16期,頁93-115。
蔡允棟(2006),(民主行政與網絡治理:「新治理」的理論探討及類型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十卷第1期,頁163-206。
韓家炳(2006),〈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辯析—以美國為例〉,《史林》,第5期,頁185-188。
蕭玉煌(2002),〈內政部推展社區發展工作之成果與新方向〉,《社區發展刊》,第100期,頁5-13。
賴兩陽(2004),〈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福利社區化的策略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6期,頁68-78。
羅秀華(2001),〈社區充權的行動研究—以木新永安組織經驗為例〉,《臺大社工學刊》,第5期,頁151-195。

四、研討會論文
史美強(2000.12),〈網絡社會與治理〉,《行政管理學術研討會》,國立空中大學,70-80。
呂育誠(2009),〈落實地方治理概念的途徑分析:「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彰化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林向愷(1998),《社會福利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關係》,論文發表於第二次全國社會福利會議,台北。

五、研究報告
王永慈(2005),《外籍與大陸配偶福利提供規劃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黃明月、彭淑華、沈慶盈、黃舒玲(2003),《台北市社區發展協會現況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報告。

六、網絡資料
「社區發展工作綱要」,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77。(最後瀏覽日期:2013/3/31)
「社會福利政策綱領」,http://sowf.moi.gov.tw/03new/welfare/d4.htm(最後瀏覽日期:2013/7/10)。
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http://www.ywca.org.tw/service-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09/16)
中壢市戶政事務所各里人口統計,http://www.chungli.gov.tw/population/doc/pplm/chinese/10202.pdf(最後瀏覽日期:2013/3/13)。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102年度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成果報告,http://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31540&CtUnit=17111&BaseDSD=7&mp=1(最後瀏覽日期,2014/10/3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http://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31543&CtUnit=16713&BaseDSD=7&mp=1(最後瀏覽日期:2013/9/15)。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統計資料,外籍配偶人數及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277190&ctNode=29699&mp=1(最後瀏覽日期:2014/09/22)。
內政部戶政司,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220&ym=10307&ymt=10307&kind=21&type=1&funid=c0930301&cycle=41&outmode=0&compmode=0&outkind=1&fldspc=0,2,10,2,&cod00=1&cod10=1&rdm=rlbmVK7l(最後瀏日期:2014/09/22)
內政部戶政司,http://www.ris.gov.tw/zh_TW/346(最後瀏日期:2014/09/22)。
內政部政策說明2,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frm=1&source=web&cd=1&ved=0CC4QFjAA&url=http%3A%2F%2Fwww.youthhub.tw%2Fypu%2Fupload%2Ffile%2F%25E5%2585%25A7%25E6%2594%25BF%25E9%2583%25A8%25E6%2594%25BF%25E7%25AD%2596%25E8%25AA%25AA%25E6%2598%258E-2.doc&ei=jr1SUveTI4mFkwXew4CABQ&usg=AFQjCNGg58hP0bNurnw6IIBzlnHGcjLPZw&sig2=B23_s5JJidGzO-ndUH2LZg(最後瀏覽日期:2014/3/18)。
內政部統計查詢網,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最後瀏覽日期:2013/7/11)。
台灣立報(2013),《了解新住民需求 移民署將實地訪問》,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498(最後瀏覽日期:2014/2/26)。
台灣社區健康社區六星計畫,http://www.safemyhome.tw/star_a.html。
桃園縣政府社會局,103年桃園縣社區發展協會名冊,http://sab.tycg.gov.tw/home.jsp?id=20186&parentpath=0%2C19&mcustomize=onemessage_view.jsp&dataserno=201401080001&aplistdn=ou=data,ou=association,ou=chsocial,ou=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最後瀏覽日期:2014/09/22)。
桃園縣政府社會局,http://sab.tycg.gov.tw/home.jsp?id=83&parentpath=0,13&mcustomize=onemessage_view.jsp&dataserno=201208310010&aplistdn=ou=data,ou=immigrant,ou=chsocial,ou=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最後瀏覽日期:2014/6/11)
桃園縣政府社會局,新移民服務關懷據點,http://www.tycg.gov.tw/site/site_index.aspx?preview=1&site_content_sn=15024。
桃園縣珍愛家園外藉配偶家庭服務中心,http://zhen-ai.org/location.php(最後瀏覽日期:2013/06/02)。
桃園縣新聞網,「桃園縣第一個新移民關懷據點於中壢市成立」, http://tnews.cc/03/newscon1_73019.htm。
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http://www.psbf.org.tw/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76(最後瀏覽日期:2014/09/16)。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http://www.eden.org.tw/serivce.php?level2_id=25&level3_id=42(最後瀏覽日期:2014/09/16)。
楊梅市戶政事務所各里概況,http://www.ychbo.gov.tw/3040110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3/3/4)。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102年社會福利績效考核報告附冊,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65&pid=2977(最後瀏覽日期:2014/8/10)。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社區發展協會工作統計資料>,http://www.mohw.gov.tw/cht/DOSAASW/DM1.aspx?f_list_no=113&fod_list_no=729。(最後瀏覽日期:2014/11/6)

貳、英文文獻
Bovaird, T. & E. löffler(2002),“Moving from Excellence Models of Local Service Delivery to Benchmarking Good Loc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68(1), pp.9-24。
Gibson, C. H.(1991),“A concept analysis of empowerment,”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6, pp345-361。
Gidron, B., R. M. Kramer and L. Salmon(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llies or adversaries? In B. Gidron, R. Kramer, and L. Salmon (eds.),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ilchrist, A. (2004), The Well-Connected Community: A networking approach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Bristol: Policy Press.
Glickman, N. J., & Servon, L. J. (1998), More than Bricks and Sticks: Five Corporation Capacity, Housing Policy Debate, 9(3), 497-539.
Hodgkinson, V. A., Lyman, R. W., & Associates (1989),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Kuhnle, S., & Selle, P. (1992),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 A relational of perspective. Brookfield, Vt.: Ashgate Pree.
Marsh, D. and Rhodes, R. A. W.(1992),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lner, H. (1989) Sweden: social democracy in prac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ajam, A. (2000), The four-C’s of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Cooperation, confrontation, complementarity, and co-optation.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0(4), 375-396.
Nisbet, R. A., 1953, The quest for community: a study in the ethics of order and freedom, N. 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rekh, B. (2000), Rethinking multiculturalis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political theory. London, Macmillan.
Persson, T. & Tabellini, G. (1994), Is Inequality harmful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 600-621。
Piven, F. and Cloward, R. (1971) ,Regulating The Poor: functions of public welfare, NY: Pantheon.
Piven, F. and Cloward, R. (1977), Poor People Movement: why the succeed, how they fail, NY: Pantheon.
Rhodes, R. A. W.(1988), Beyond Westiminster and Whitehall. London: Unwin Hyman.
Rhodes, R. A.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XLIV, pp.652-667。
Wallerstein, N., & Berntein, E.,(1994),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empowerment participator education and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21(2) ,pp141-148。
Waston, C.W. (2000), Multiculturalis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Wilk, Stephen and Mauric Wright (1987), Conclusion: Comparing 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s: States, Sectors, and Netorwks. In Comparative government-industry realtions: Western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edited by Stephen Wilks and Maurice Wright, 274-313. Oxford: Clarendon Press.
指導教授 孫煒(Way Sun) 審核日期 2014-12-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