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756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3 、訪客IP:18.189.145.115
姓名 盧政宏(Cheng-hung L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課程與多元文化教育之落實-以臺北市社區大學為例
(The Implementation of Hakka Courses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Taipei Community Colleges)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臺北市十二所社區大學歷年開設之客家課程為研究範圍,試圖梳理客家課程的開課歷程,探討理想的課程內容,分析課程之現況、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同時也探究社區大學、教師及學員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之理解,及落實於客家課程的看法。在研究方法上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研究方法,總共訪談九所社區大學的主管或行政人員、十一位客家課程教師及二十六位學員,彙整教師及學員對課程設計及課程內容的理念與期望。研究結果發現,社區大學的客家課程是隨著客語政策而開始開設,課程內容及學分費是影響學員報名意願的重要因素。以往講授客語為主的客家課程,在持續發展上出現瓶頸,課程應轉型為結合客家文化及客語,可依學員的需求,由教師設計具客家主體性且生動豐富的課程,教師也應充實客家知能與教學技巧,亦可將多元文化教育之理念適度落實於課程中。客家課程能否順利成班,與客家行政機關重視程度及補助經費多寡直接相關,隨著補助款逐年減少,課程無法開班的現象逐漸增加。建議客家行政機關應增加補助金額,放寬課程須以教授客語為主之限制,賦予教師調整教學內容的彈性,觀察課程轉型後之成效。客家課程之未來發展仍有賴客家行政機關、社區大學、教師及學員共同重視及努力。
摘要(英) This study recruits the historical Hakka courses taken by 12 community colleges of Taipei city as examples, aims to consolidate their commencing process, explore the ideal course content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meantime, this study further discus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Hakka courses by investigating the percep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lecturers and trainees. An in-depth interview was employed as the primarily research method. A total 9 school executives/administrators, 11 lecturers of Hakka courses and 26 trainees were interviewed to congregate the concepts and expectations for curriculum content and design.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munity colleges initiate to launch Hakka courses follow the promotion of Hakka language policy; the content and credit fees of a training course are essential to trainees’ enrollment willingness. Former Hakka courses focused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mited its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ourses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n integration of Hakka culture and Hakka language. Lecturers would design Hakka subjectivity, vivid and rich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moreover, enhance Hakka knowledge, ability and teaching skills, as well as apply the concep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o courses. Whether a Hakka course be commenced or not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of Hakka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the amount of subsidies. With the decreasing of subsidiary grants, the courses which not been issued are increa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Hakka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might raise the amount of subsidies, relax the restriction against Hakka courses must language-based regulation, authorize lecturer to adjust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n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s transforma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akka course shall continuous relying on the emphases and joint efforts of Hakka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community colleges, lecturers and trainees.
關鍵字(中) ★ 成人教育
★ 客語政策
★ 終身學習
★ 課程設計
關鍵字(英) ★ Adult Education
★ Hakka language policy
★ Lifelong Learning
★ Curriculum Design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v
目錄…………………………………………………………………………….v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3
 第三節 研究方法……………………………………………....………….6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15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理論……………………………………………...15
 第二節 社區大學與客家課程…………………………………………...22
 第三節 終身學習理論…………………………………………………...24
第三章 個案分析…………………………………………………………...26
 第一節 臺灣社區大學的發展…………………………………………...26
 第二節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發展………………………………………...28
 第三節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客家課程……………………………...……32
 第四節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客家課程與客家政策……………………...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74
 第一節 學習動機與經過………………………………………...………74
 第二節 客家課程的授課內容與理想的課程設計…………...…………83
 第三節 學習困境、推廣及師生互動……………………………..…….100
 第四節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落實與融入…………………….………108
 第五節 客家課程的現況、困境與未來建議……………………..….…111
第五章 結論...………………………………………………………..……120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0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1
 參考文獻………………………………………………………………….129
 附錄一社區大學邀訪函……………………………………………….…132
 附錄二訪談大綱(社區大學主管或行政人員)……………………….…133
 附錄三訪談大綱(客家課程教師)…………………………………….…134
 附錄四訪談大綱(客家課程學員)…………………………………….…136
 附錄五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社區大學開辦客家語言文化課程實施要點.138
 附錄六2014年7月臺北客家社區大學課程規劃表(文山社區大學)….141
 附錄七2015年3月臺北客家社區大學課程規劃表(松山社區大學)….146
 附錄八2015年3月臺北客家社區大學課程規劃表(萬華社區大學)….149
 附錄九2015年3月臺北客家社區大學課程規劃表(大安社區大學)….151
表目錄
表1 2010年至2011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的臺北市客家人口.....4
表2 社區大學受訪者資料表……………………...…………………………9
表3 客家課程教師受訪者資料表………………………...…………….…10
表4 客家課程學員受訪者資料表……...……………………………….…12
表5 臺灣各縣市社區大學數量……...……………………………….……27
表6 臺北市社區大學一覽……...……………………………….…………28
表7 臺北市各社大至2014年6月客家課程順利開班數……....……........32
表8 臺北市各社大至2015年3月開設客家課程一覽...…………………34
表9 臺北市各社區大學客家課程參與客家事務大事紀………………....43
表10 2004年-2014年客家委員會補助臺北市各社大開設客家課程一覽……59
表11 臺北市各單位開設的客家課程開課情形…………………………..66
表12 2014年7月臺北市各社區大學參與臺北客家社區大學開課一覽..69
表13 2015年3月臺北市各社區大學參與臺北客家社區大學開課一覽...71
表14 2015年3月臺北市各社區大學參與臺北客家社大之課程內容…...7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丘昌泰,2006,<台灣客家族群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與族群
認同>。《客家研究》,1:45-96。
___,2010,〈客家政治與經濟導論〉。頁1-28,收錄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
濟》。臺北:智勝文化。
___,2010,〈探索台灣都市客家的圖像〉。頁1-15,收錄於江明修主編,《客家城市
治理》。臺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臺北:智勝文化。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吳宗雄,2006,〈終身學習與學校課程改革〉,《研習資訊》23:1。
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瓊洳,2013,〈多元家庭教育課程發展與實踐的重要性〉。頁1-16,收錄於吳瓊洳等,
《多元家庭教育課程的發展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金水,2009,《北區兩所社區大學推動客家民俗教學成效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
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林孝信主編,2001,《台灣社區大學導覽》。臺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林美琴,2007,《營造教學的魅力-社區大學教師手冊》。臺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6,〈社區大學與台灣社區學習文化的深耕〉。頁45-74,收錄於中華民國社
區教育學會主編主編,《社區學習新思維》。臺北:師大書苑。
社團法人臺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1999,《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八十八學年度第二
學期入學與選課手冊》。臺北: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施正鋒,2006,《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二版)》。臺北:財團法人新新台灣文化
教育基金會。
洪馨蘭,2007,〈族群意識的再現與策略〉。頁128-158,收錄於丘昌泰、蕭新煌主編,
《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臺北:智勝文化。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范振乾,2008,〈從台灣發展史看客裔之未來-從客家運動20年說起〉。頁35-70,收
錄於張維安等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南天書局。
徐正光,1991,〈序:塑造台灣社會新秩序〉。頁4-9,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
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
涂淑芬,2011,《客家影像紀錄與族群傳播:以社區大學學員作品為例》。苗栗:國立
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茹萍、林邦文總編輯,2010,《2010年台灣社區大學現況及未來發展分析》。臺北: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張美瑤,2009,〈多元文化教育改革之省思〉。《正修通識教育學報》6:321-340。
張淑玲,2010,《客語風情:松山社大个客家情》。臺北: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陳健一,2011,《城市.故事.社大識》。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雅鈴、陳仁富編著,2011,《客語復振從屏東出發:屏東縣幼兒園客語沈浸教學》。
屏東:屏東縣政府。
楊碧雲主編,2008,《臺北市社區大學十年回顧與前瞻》。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葉乃嘉,2008,《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臺北:五南。
臺北市內湖社區大學,《一O三年秋季班選課暨學員手冊》。臺北:臺北市內湖社區大
學。
劉美慧,2007,〈欣賞文化差異與追求社會正義-重新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當代教
育研究季刊》15(2):187-204。
___主編,2009,《多元文化教育名著導讀》。臺北:學富文化。
___劉美慧,2011,〈多元文化教育的反思與前瞻〉。《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
4。
賴玉霞,2008,《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
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論文。
謝金青,2011,《社會科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新北:威仕曼文化。
鍾淑萍,2011,《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學習經驗之研究-以桃園縣二所社區大學
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譚光鼎等,2012,《多元文化教育》,三版。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 nd ed.) (pp. 1-27). Boston: Allyn & Bacon.
Bennett, C. I., 1995,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Earl Babbie著,劉鶴群等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雙葉書廊。
Grant, C. A., & Sleeter, C. E., 1996, “After the school bell rings”. Washington. DC: Falmer
Press.
Tiedt, P. L., & Tiedt, I. M., 1995,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4th ed). ” Boston, MA: Allyn & Bacon.
客家委員會http://www.hakka.gov.tw
客家委員會電子報http://www.hakka.gov.tw/lp.asp?ctNode=2163&CtUnit=86&BaseDSD=7&mp=2013&ps=
財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http://www.napcu.org.tw
臺北市社區大學聯網http://www.ccwt.tp.edu.tw
指導教授 張翰璧(Han-Pi Chang) 審核日期 2015-1-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