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1266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0 、訪客IP:3.138.123.16
姓名 蔡競然(Jingran C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張光宇與1920、30年代的政治肖像漫畫
(Zhang Guangyu and the Political Caricature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相關論文
★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研究 兼論乾隆朝畫院設色山水創作★ 畫學復興思救國-論黃賓虹畫學中的救國思想與其晚年的北宋畫風
★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
★ 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 李日華繪畫鑑藏品味之研究
★ 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前畫作為例★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 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
★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梁鼎銘(1898-1959)大陸時期西畫創作研究
★ 休寧貴公子,邗上大畫師-查士標生平與繪畫研究★ 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
★ 梅清(1623-1697)的生平與藝術★ 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文摘要


三零年代的上海,新舊、中西多元文化交匯。漫畫家集聚活躍,漫畫作品豐富多彩,展現了不遜於其他視覺藝術形式的前衛特質;同時作為一種含蓄、機敏的諷刺圖像,漫畫也是文字之外,表達公共輿論的重要方式。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張光宇20、30年代的政治漫畫(特別是政治肖像漫畫),包括發表在《上海漫畫》、《時代》、《十日談》、《時代漫畫》等雜誌上的相關作品。這些作品,一方面展現了張光宇獨特的政治人物漫畫形象的演變過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漫畫與政治、新聞、印刷之間複雜而互動的關係。

本論文分為四章論述。第一章回溯了從早期諷刺畫到張光宇等人創辦的《上海漫畫》的發展歷程,《上海漫畫》標誌著新一代漫畫家群的崛起以及他們對漫畫這個畫種的認同與實踐,頭像系列是漫畫家對於簡化誇張的人物展現方式的探索的開始。第二章則關注《時代》上張光宇及其弟弟張振宇創作的一系列精緻、摩登的政治人物漫畫,這些作品既受到西方漫畫家、流行雜誌和Art Deco風格的影響,也關乎到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本土的民間藝術。第三章則探討漫畫與新聞的關係。三零年代收緊的輿論空間使得諷刺幽默的漫畫創作繁榮興盛,而張光宇創作的《十日談》封面漫畫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嘗試,無論是融合現代摩登與東方韻味的圖像風格,還是其含蓄的敘事性所反映的對時事的觀察與判斷。第四章將聚焦張光宇創造的政治人物漫畫可能呼應的一場更大範圍的肖像漫畫流行風潮,這股風潮很可能與20、30年代整體社會意識中個性的解放與幽默的流行有關。而能夠欣賞這些漫畫的觀眾,很可能是社會的中間階層。
摘要(英) Abstract


1930’s Shanghai was a hub of old and new,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 Caricatures and cartoons, as new forms of visual art, reflected the qualities of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no less than others forms. Caricaturists and cartoonists tended to gather together to produce rich and colorful works. Meanwhile, caricatures and cartoons were as important as words in the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The main idea of this thesis is that political cartoons (especially the portrait-caricatures) created by Zhang Guangyu in 1920s and 1930s, including the works published on Shanghai Sketch (Shanghai manhua), Modern Miscellany (Shidai), Decameron (Shiritan), Modern Sketch (Shidai manhua) and so on, not only displayed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Zhang Guangyu’s innovative style but also revealed the intricate and interactive network of caricature, politics, print, and journalism.

Chapter 1 focuses on Shanghai Sketch, edited by Zhang Guangyu and others, a new periodical that demonstrated the ris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aricaturists and their pride in doing caricatures and cartoons. Several regular columns devoted to portrait-caricature in Shanghai Sketch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aricaturists’ exploration of representing human features in a simplified or exaggerated way.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a series of sophisticated and modern political portrait-caricatures done by Zhang Guangyu and his brother Zhang Zhenyu that were published in Modern Miscellany. These works we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western caricaturists, popular magazines and the Art Deco style but were also related to new interpretation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Chapter 3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icature and journalism. The shrinking sphere for open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1930’s may have led to the popularity of satirical and humorous caricatures and cartoons. The covers of Decameron drawn by Zhang Guangyu were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blending the modern western fashion, the ancient eastern flavor, and keen but subtle political critique. In chapter 4 we see that these arresting political figures created by Zhang Guangyu may have foreshadowed a wider portrait-caricature trend. Furthermore, a widespread appreci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for individuality and for humorous, witty criticism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opularity of caricatures and cartoons. Based on the rough analysis of these periodicals’ readers, the people who were most able to appreciate these caricatures were generally middle-class and young.
關鍵字(中) ★ 張光宇
★ 政治漫畫
★ 肖像漫畫
★ 《十日談》
★ 《時代》
★ 現代性
關鍵字(英) ★ Zhang Guangyu
★ caricature
★ political cartoon
★ Decameron (Shiritan)
★ Modern Miscellany (Shidai)
★ modernity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v
目錄 vi
圖版目錄 viii
緒論 1
研究動機和問題意識 1
文獻回顧 2
章節架構 9
第一章 漫畫家的崛起:從諷刺畫到《上海漫畫》 11
第一節 從諷刺畫到漫畫 11
一、早期諷刺畫的發展 11
二、20年代中期「漫畫」一詞的引入 16
第二節 張光宇的求學經歷和早期作品 22
一、求學經歷 22
二、20年代張光宇的早期諷刺畫 25
第三節 《上海漫畫》 31
一、《上海漫畫》與漫畫家群 31
二、張光宇與黃文農 34
三、人物頭像系列 38
第二章 摩登的漫畫人物形象的探索——以《時代》時期相關作品為例 41
第一節 《時代》 41
一、《時代》上的新系列 41
二、Miguel Covarrubias、Paolo Garretto與Vanity Fair 45
三、《新舞臺》系列 49
第二節 漫畫與「時代」新精神 51
一、半殖民地的世界主義 51
二、都會效應與裝飾風格下的現代想象 53
三、傳統中的現代 57
第三章「判斷時事的」漫畫:以《十日談》封面漫畫為例 61
第一節 拿畫筆的新聞記者 61
一、公共領域與新聞監管 61
二、新聞與漫畫 64
三、邵洵美與時代圖書公司 67
第二節《十日談》封面漫畫 70
一、畫面風格 70
二、人物形象與新聞事件 72
三、判斷與立場 75
第四章 餘韻:30年代中期肖像漫畫的流行 79
第一節 個性、幽默與肖像漫畫的流行 79
一、肖像漫畫正流行 79
二、個性的覺醒與幽默的流行 85
第二節 「幽默何以亡國?」——30年代中期漫畫圈的群落與區隔 90
一、「十萬之班底」 90
二、漫畫家的圈子 94
結論 100
參考書目 103
附錄一 109
圖版 11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手文獻
1. 愛如生《申報》資料庫。
2. 《上海畫報》,《民國畫報彙編——上海卷》v.26-27,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7。
3. 《東方雜誌》,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4. 《攝影畫報》,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5. 《上海漫畫》,上海:上海書店,1996。
6. 《時代》畫報,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7. 《論語》,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8. 《十日談》,大成老舊刊全文資料庫。
9. 《時代漫畫》,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10. 《萬象》,大成老舊刊全文資料庫。
11. 《漫畫生活》,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2. 《獨立漫畫》,大成老舊刊全文資料庫。
13. 《漫畫界》,大成老舊刊全文資料庫。
14. 《上海漫畫(1936)》,大成老舊刊全文資料庫。

專書
1. 中國戲曲學院編,譚元傑繪,《中國京劇服裝圖譜》,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9。
2. 王業民、張貽珍、李冀生、張子康,《張光宇卷 中國漫畫書系》,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3. 王餘光、吳永貴,《中國出版通史.8:民國卷》,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
4. 史書美,何恬譯,《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5. 甘險峰,《中國漫畫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6. 李超,《上海油畫史》,上海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7. 李偉銘,《圖像與歷史——20世紀中囯美朮論稿》,北京:中囯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8. 李歐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9.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
10. 阮榮春、胡光華,《中國近代美術史1911-1949》,臺北市:商務,1997。
11. 邵洵美,《一個人的談話》,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
12. 林素幸著,陳軍譯,《豐子愷與開明書店:中國20世紀初的大眾藝術》,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8。
13. 哈貝馬斯著,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14. 唐小兵,《現代中國的公共輿論——以《大公報》「星期論文」和《申報》「自由談」為例》,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5. 唐薇編,《張光宇文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
16. 唐薇、黃大剛編,《瞻望張光宇——回憶與研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17. 張偉,《紙韻悠長:人與書的往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9。
18. 許志浩,《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19. 許志浩,《中國美術社團漫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
20. 畢克官,《漫畫的話與畫——百年漫畫見聞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21. 畢克官,《中國漫畫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2. 黃宗智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3. 程德培編,《時代漫畫 1934-1937》,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
24. 葉淺予,《細敘滄桑記流年》,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25. 劉一丁,《中國新聞漫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26. 謝其章,《漫畫漫話——1910年-1950年世間相》,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27. 韓叢耀,《中國近代圖像新聞史1840-1919》,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8. 顏娟英主編,《上海美術風雲——1872-1949申報藝術條目資料索引》,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
29. 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6。
30. 關山月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編著,《20世紀中國平面設計文獻集》,南寧:廣西美術,2012
31. E. H. Gombrich,林夕、林本正、范景中譯,《藝術與錯覺:圖書再現的心理學研究》,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87。
32. Benton, Charlotte, Tim Benton, Ghislaine Wood eds., Art Deco 1910-1939, London :V&A Publications, 2003.
33. Dewey, Donald, The Art of Ill Will: The Story of American Political Cartoon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7.
34. Duncan, Alastair, American Art Deco,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1999.
35. Hess, Stephen, Sandy Northrop, American Political Cartoons: The Evolution of a National Identity, 1754-2010,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1.
36. Laing, Ellen Johnston, Selling Happiness: Calendar Posters and Visual Cultur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37. Pan, Lynn, Shanghai Style: Art and Design Between the Wars, San Francisco: Long River Press, 2008.
38. Striner, Richard, Art Deco, New York : Abbeville Press, 1994.

期刊

1. 吳果中,〈中國近代畫報的歷史考略——以上海為中心〉,《新聞與傳播研究》第14卷第2期(2007,6),頁2-10。
2. 岳尚,〈明月社的四大天王〉,《中國電視戲曲》第4期(1995,8),頁32-33。
3. 林素幸,〈移動的美術館:二十世紀初中國的書籍裝幀設計與商業美術〉,《文化研究》第13期(2011,12),頁163-228。
4. 周博,〈北京美術學校與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開端——以北京美術學校《圖案法講義》為中心的知識考察〉,《美術研究》第1期(2014,2),頁59-68。
5. 邵綃紅,〈黃苗子、郁風夫婦及丁聰談邵洵美往事〉,《新文學史料》第1期(2006,3),頁4-9。
6. 邵綃紅,〈邵洵美的出版實踐〉,《出版科學》第2期(2007,4),頁85-87。
7. 袁熙暘,〈新藝術的餘暉——20世紀20年代中國書籍裝幀界的“比亞茲萊熱”〉,《裝飾》第5期(2007,5),頁26-29。
8. 姬蕾,〈論個人主義與“五四”新文學的影響〉,《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5期(2008,10),頁154-159。
9. 姬蕾,〈論“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個人主義話語的現代性內涵〉,《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1期(2013,2),頁125-128。
10. 張偉,〈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業〉,《中國編輯》第4期(2006,8),頁59-63。
11. 張鋒,〈再論英文術語_性格_人格_與_個性_的漢語翻譯問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1,1),頁91-95。
12. 陳平原,〈鼓動風潮與書寫革命——從《時事畫報》到《真相畫報》〉,《文藝研究》第4期(2013,4),頁110-126。
13. 陳玟婷,〈任熊版畫研究〉,《書畫藝術學刊》第8期(2010,6),頁451-491。
14. 陳紅民,〈兩廣與福建事變關系述論〉,《近代史研究》第4期(2001,8),頁210-229。
15. 陳琳琳,〈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幽默、小品文論爭的再思考〉,《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3期(2001,8),頁85-89。
16. 許紀霖,〈近代中國的公共領域形態、功能與自我理解——以上海為例〉,《史林》第2期(2003,4),頁77-89。
17. 曹衛東,〈哈貝馬斯在漢語世界的歷史效果—以《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為例〉,《現代哲學》第1期(2005,2),頁51-58。
18. 黃大德,〈中國「漫畫」名稱緣起考〉,《美術觀察》第4期(1999,4),頁60-62。
19. 馮筱才,〈滬案交涉、五卅運動與一九二五年的執政府〉,《歷史研究》第1期(2004,2),頁45-62。
20. 鄧國偉,〈關於五四個性主義文學及其走向問題的思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期(1989,1),頁41-54。
21. 潘耀昌,〈上海早期都市文藝先鋒——《真相畫報》〉,《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2期(2011,3),頁131-140。
22. 盧淑櫻,〈圖像、雜誌與反日情緒——以《東方雜誌》(1928-1937)為例〉,《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3,),頁63-73。
23. 韓雪岩,〈比亞茲萊在上海:1921-1930年美術現代性的中國面孔〉,《藝術設計研究》第2期(2010,6),頁88-94。
24. 羅敏,〈從對立走向交涉:福建事變前後的西南與中央〉,《歷史研究》第2期(2006,4),頁41-61。
25. 羅敏,〈走向「團結」:國民黨五全大會前後的蔣介石與西南〉,《近代史研究》第3期(2009,6),頁28-48。
26. Andrews, Julia F, “Pictorial Shanghai (Shanghai huabao, 1925-1933) and Creation of Shanghai′s Modern Visual Culture,” Art Studies 12 (Sep 2013):43-128。
27. Egaña Casariego, Francisco, “Joaquín Vaquero Palacios en Nueva York,” Archivo Español de Arte 86:343 (Julio-Septiembre 2013): 237-262.
28. Gombrich, E. H. and Kris, Ernst, “The Principles of Caricature,”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17.3-4 (December 1938): 319-42.
29. Heller, Steven, “Paolo Garretto : a Reconsideration,” Print 44.3(May/June 1990): 66-75.
30. Rhode, Michael, “Miguel Covarrubias:Mexican Geniu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ic Art 8.2 (Fall 2006): 468-471.
31. Shen, Kuiyi, “A Modern Showcase: Shidai (Modern Miscellany) in 1930s Shanghai,” Art Studies 12 (Sep 2013): 129-170。
32. Vinograd, Richard, “Multi-medium, Site, and Dream-World: Aspects of Shanghai Pictorials of the 1920s and 1930s,” Art Studies 12 (Sep 2013):171-214.
33. Williams, Adriana, “Miguel Covarrubias Captures the Celebrity Culture,” Americas 59.4 (July/August 2007): 38-43.

碩博士论文

1. 王京芳,〈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業〉,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2007。
2. 王靜,〈國民黨統治前期(1927-1938)》新聞政策研究〉,碩士論文,山東大學新聞學,2007。
3. 冉彬,〈30年代上海文學與上海出版業〉,博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2007。
4. 李卉,〈論20世紀30年代上海漫畫的時代性〉,碩士論文,上海大學美術學,2010。
5. 李英姿,〈傳統與現代的變奏——《論語》半月刊及其眼中的民國〉,博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2008。
6. 宋長江,〈清末民初諷刺漫畫藝術研究〉,碩士論文,東南大學藝術學,2009。
7. 吳宜鈴,〈張光宇(1900-1965)藝術特色及其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地位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2012。
8. 邱稚亘,〈流動的疆界:以漫畫為例看民初上海高階與通俗美術的分類與界線問題〉,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04。
9. 唐小兵,〈現代中國的公共輿論——以《大公報》“星期論文”為中心的歷史考察〉,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2006。
10. 徐明瀚,〈摩登生活的漫畫及其「無-意義」:郭建英與上海新感覺派 (1927-1935)〉,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2010。
11. 陳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權變遷問題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中國近現代史,2009。
12. 陳德馨,〈寓嘲諷於情慾——-漫畫中的上海城市文化(1928-1937)〉,博士論文,台灣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10。
13. 黃寧,〈魯迅和林語堂:關於1930年代的小品文論爭〉,碩士論文,青島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2009。
14. 黃蘭燕,〈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 1937 年以前畫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03。
15. 羅曉盈,〈跨越時代的攝影:Walker Evans紀實攝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13。
16. 嚴鳳華,〈《新聞報》副刊《快活林》研究〉,碩士論文,復旦大學傳播學,2004。

網絡資料

1. 中國京劇戲考之《烏盆記》劇本:
http://scripts.xikao.com/play/03091006
2. 南方週末記者陳一鳴,〈大師的老師——被遺忘的漫畫家〉: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185
3. 《東方雜誌》全文資料庫:
http://cpem.cp.com.cn
4. 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等,《中華印刷通史》,臺北:财团法人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1998。電子版由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術新媒體研究中心提供。網址
5. 黃可,〈漫畫會和《上海漫畫》〉,《新民晚報》:
http://www.news365.com.cn/wxpd/bhygb/shzd/200809/t20080901_2011633.htm
6. 照相凹版的發展,近代印刷技術,印刷博物館:
http://159.226.2.2:82/gate/big5/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evl734.html
7. Chiefly Conversations: Robert Risko, 2014.2.27, by Neil Ardiff:
http://www.thechiefly.com/features/conversations/robert-risko-2-27-2014/
8. “FDR & Vanity Fair, 1930s” :
http://www.pophistorydig.com/?tag=vanity-fair-conde-nast
9. Focus In/On –William Gropper:
https://gustavus.edu/quarterly/focus/gropper/gropper3.php
10. The New Vision of Photograph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nvis/hd_nvis.htm
11. “Vanity Fair,” The American Studies 1930s Project, English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October 2009:
http://xroads.virginia.edu/~1930s/PRINT/vanity/fair.html
12. “Witty as a Picture”, 2013.9.4, by Carrie Carlisle:
http://www.vanityfair.com/culture/photos/2013/09/greatest-illustrators-covarrubias-garretto
指導教授 周芳美 審核日期 2015-6-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