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32205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5 、訪客IP:3.144.121.155
姓名 許凱鈞(Kai-chun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透水性鋪面碳足跡系統建置之研擬
(The Study of Permeable Pavement of Carbon Footprint System Construction)
相關論文
★ 公共工程統包模式執行專案成員間問題 之研究★ 水泥製程於資源再利用之研究
★ 防水毯的生管與品管之探討★ 建置生命紀念園區營運階段管理模式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民間公共紀念園區為例
★ 軍用機場跑道鋪面維護管理暨搶修作業機制之研究★ TAF 檢驗機構認證申請之研究- 以混凝土後置式化學錨栓檢驗為例
★ 利用UML建構實驗室資訊管理平台-以合約審查為例★ 營建施工管理導入即時性資訊傳遞工具功能需求之研究
★ 鋪面養護決策支援分析模式之研究★ 營建材料實驗室量測系統評估及誤差分析
★ 以績效為基礎的公路養護組織與機制之研究★ 智慧型鋪面檢測車平坦度量測驗證與應用
★ 公路設施養護管理程序建立及成本分析之研究-以IDEF方法建立鋪面養護作業程序★ 利用花崗岩及玻璃回收料製造功能性人造石材之研究
★ 自動化鋪面平整度量測分析與破壞影像偵測系統之研究★ 鋪面缺陷影像辨識系統應用於路網檢測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從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時代開始,人為所製造的空氣汙染與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攀升,加速了全球暖化與各地氣候異常變化,對環境造成巨大的衝擊與變遷。全球環境已逐漸異常變化,而暖化已成為現今最重視的熱門話題,而對於最貼近人民的土木工程而言,臺灣道路遍布各個地區,且不透水性鋪面容易造成熱島效應產生。
故本研究針對混凝土製品其範圍主要限定應用於透水性鋪面之工程,包含底層使用透水混凝土及傳統級配;面層使用多孔隙瀝青混凝土與一般瀝青混凝土作比較。依循該項混凝土製品之產品類別規則(Product-Category Rules, PCR)設定其計算邊界,從搖籃到大門(Cradle to gate)為評估混凝土製品範圍,並建立透水性鋪面碳足跡計算方式,利用電腦系統方式建立透水性鋪面碳足跡之評估系統。
研究結果指出混凝土製品各階段之碳排放量計算影響最大因素為配合設計結果之原料比例;生產一噸多孔隙瀝青混凝土製品,從原料階段到瀝青混凝土廠生產階段共產生186.38 kg CO2-e/T。本研究建置透水性鋪面碳足跡系統係為精簡化計算程序,亦可計算不同類型鋪面之二氧化碳排放量。
透水性鋪面體感舒適性指標之結果顯示,四種斷面以酷熱指數於高溫與透水性鋪面不含水之狀態下,其酷熱指數並無顯著差異;含水之狀態下,傳統級配斷面之酷熱指數>透水混凝土斷面之酷熱指數(Heat Index, HI)。
透水性鋪面節能減碳之效益評估分析結果顯示,假設當月以最高溫37.9度作簡化換算碳排放量得知,三種斷面與傳統級配之碳排放量差以斷面三(C-40碎石級配)之差距最大(122.71 kg CO2-e/月)。
摘要(英)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 Artificially manufactured air pollutions and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continue to rise, which accelerated global warming and the climate anomalies, causing hug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s. The global environment has gradually changing abnormally, and global warming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nowadays. Pavement engineering is the most close to daily life in civil engineering. As roads spread all over the region in Taiwan, the traditional pavement (DGAC) is easy to causing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his study is mainly for concrete products defining the scope of the project applied to permeable pavement, compare using permeable concrete and traditional grading in pavement sub-base; Porous asphalt concrete and general asphalt concrete in surface layer. Follow the concrete products’ category rules (Product-Category Rules, PCR) to set the calculation boundary. From cradle-to-gate is the range of evaluating concrete products. Establishing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arbon footprint in regard to permeable pavement. Utilizing the computer systems to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carbon footprint of permeable pavement.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biggest factor affecting the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oncrete product is the proportion of raw materials in mix design result; producing one ton of porous asphalt concrete from raw materials stage to the production stage in asphalt plant can generate 186.38 kg CO2-e/T in total. This study established not only a streamlining calculation procedure for carbon footprint of permeable pavement, but also provide a decent way to calculate carbon e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vement.
The permeable pavement’s somatosensory comfort index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eat index for four section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under circumstance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water-free status of permeable pavement; the heat index of traditional grade se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index of permeable pavement if contain water.
The benefit evaluation analysis of permeable pavement’s carbon reduction revealed that section III(C-40 crushed stone grade) has the largest carbon emissions gap between with traditional grade section (122.71 kg CO2-e/month) in all three sections assuming the highest monthly temperature is 37.9℃
關鍵字(中) ★ 透水性鋪面
★ 碳足跡
★ 溫室氣體
★ 節能減碳
關鍵字(英) ★ Permeable Pavement
★ Carbon Footprint
★ Greenhouse Gas
★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論文目次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國際節能減碳發展與政策 4
2.1.1 國際氣候變遷進程與現況 4
2.1.2 碳足跡 14
2.1.3 碳標籤制度 15
2.2 溫室氣體相關國際標準 17
2.2.1 ISO 14064 17
2.2.2 ISO 14067 20
2.2.3 PAS 2050 22
2.2.4 TS Q0010 25
2.3 二氧化碳排放量推估方法 26
2.3.1 環保署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指引 27
2.3.2 二氧化碳排放量推估 32
2.3.3 生產線直接耗能統計法 35
2.3.4 土木工程之節能減碳之相關文獻 36
2.4 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CFP-PCR) 38
2.4.1 基礎建設-隧道 38
2.4.2 基礎建設-橋梁 39
2.4.3 基礎建設-道路 41
2.5 透水性鋪面之效益 43
第三章 透水性鋪面碳足跡計算系統建立 44
3.1 透水性鋪面碳足跡計算系統建立流程與目的 44
3.2 碳足跡盤查之範疇界定 46
3.2.1 系統範疇與邊界 46
3.2.2 研究假設與限制 49
3.2.3 計算方法 51
第四章 透水性鋪面計算系統擬定 60
4.1 目標選擇與資料來源 60
4.1.1 目標選擇 60
4.1.2 資料來源 61
4.1.3 研究假設 61
4.2 原料階段係數蒐集與計算 63
4.2.1 粒料 63
4.2.2 瀝青膠泥 72
4.2.3 水泥 74
4.2.4 礦物填縫料 76
4.2.5 瀝青刨除料 77
4.2.6 原料運輸階段計算 80
4.2.7 原料生產含運輸階段的二氧化碳排放彙整 84
4.3 工廠生產耗能階段計算 86
4.3.1 瀝青混凝土廠耗能階段計算 87
4.3.2 水泥混凝土廠耗能階段計算 90
4.4 產品運輸階段計算 91
4.4.1 瀝青混凝土製品運輸計算 91
4.4.2 水泥混凝土製品運輸計算 93
4.5 施工機具耗能階段計算 95
第五章 透水性鋪面碳足跡計算系統 99
5.1 系統建構 100
5.2 透水性鋪面體感舒適性指標 104
5.3 透水性鋪面節能減碳之效益 11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3
6.1 結論 113
6.2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7
參考文獻 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第02726章碎石級配底層。
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第02794章透水性鋪面之一般要求。
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第02798章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
交通部公路總局,「台九線蘇花公路蘇澳東澳段工程碳排放量評估報告」,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1。
交通部統計處,「102年汽車貨運調查報告」,2013。
朱士傑,「材料製造與施工階段環境衝擊分析-以兩橋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4。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2008。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牛欄山上游野溪整治工程碳排放量估算及盤查成果報告」,2014。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萬得野溪整治工程碳排放量估算及盤查成果報告」,2014。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龍蛟溪野溪整治六期工程碳排放量估算及盤查成果報告」,20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工程預算書編製原則及工料分析手冊,2012。
行政院環保署,「產品與服務碳足跡查證技術指引」,2011。
行政院環保署,「產品與碳足跡計算指引」,2010。
行政院環保署產品碳足跡計算服務平台,http://cfp-calculate.tw/Bmodule/Inventory/Metadata2.aspx。(瀏覽日期:2015.6.15)
行政院環保署臺灣產品碳足跡資訊網,http://cfp.epa.gov.tw/carbon/defaultPage.aspx。(瀏覽日期:2015.6.1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基礎建設-道路」,201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基礎建設-橋梁」,201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基礎建設-隧道」,2014。
吳伋,「碳標籤最新發展趨勢」,社團法人臺灣環境管理協會,2013。
吳國洋,「混凝土製品應用於土木工程之減碳效益評估-以道路、建築工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1。
吳梅鳳,「從產品碳足跡建構綠色產品管理系統」,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研究所,2011。
呂柏璋,「溫拌瀝青混凝土應用於臺灣地區可行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2。
林文華,「工程碳足跡盤查準則與查證重點」,BSI英國標準協會,2014。
林再澍,「不同建築生產方式對環境負荷之影響」,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
林志忠,「公共工程使用再生材料落實節能減碳初步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0。
林凱悅,「鐵礦碴再利用於鋪面工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1。
胡憲倫、蔡宏達、許家偉,「國際碳標籤的發展趨勢及現階段臺灣的因應做法介紹」,綠色產品/EuP/EPD專輯,pp.56~65,2009。
張又升,「建築物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減量評估」,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2。
張若儀,「企業因應低碳經濟之碳資產管理策略」,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2010。
許珮蒨,「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碳排放量估算與盤查作業經驗分享」,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3。
陳一昌,「交通運輸工程碳排放量推估模式建立與效益分析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合作計畫研究報告書,2012。
陳昭秀,「橋梁工程碳排放量案例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013。
陳漢錚,「鋼筋混凝土由原料開採至產品之生命週期評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2011。
陳德安,「營建廢棄物再利用對資源與土地節用之減碳效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011。
彭純美,「人性化透水性鋪面成效評估之研究-以縣道及鄉道人行道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8。
黃文星,「熱拌瀝青混凝土生產減碳之策略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2。
楊典樵,「柔性路面工程之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0。
經濟部水利署,「水庫系統碳足跡與水資源工程溫室氣體排放量評估(2/2)」,專案研究報告線上版。(瀏覽日期:2015.6.15)
經濟部水利署施工規範第03378章多孔混凝土。
經濟部能源局,「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報告」,2013。
經濟部能源局,103年度我國電力排放係數。(瀏覽日期:2015.6.15)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http://verity.erl.itri.org.tw/EIGIC/。(瀏覽日期:2015.6.15)
經濟部礦務局,「臺灣地區102年度砂土石產銷調查報告」,2013。
經濟部礦務局,http://www.mine.gov.tw/index.asp。(瀏覽日期:2015.6.15)
葉銘欽,「透水性鋪面專家諮詢系統建置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6。
廖弓普,「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建置-能源審查與能源基線及能源績效指標」,財團法人臺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14。
廖弓普,「淺談水庫碳足跡之計算」,綠基會通訊專題報導,pp.11~15,2012。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工料分析手冊,2009。
臺灣世曦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工程設計階段大宗工程材料碳排放量調查及估算-以公路總局台9南迴公路計畫為例」,2014。
潘彥任,「廢棄混凝土不同再利用方式減碳效益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007。
鋪裝委員會,「日本透水性鋪裝技術指南2007」,社團法人日本道路協會,2007。
獨立行政法人土木研究所,「道路路面雨水處理手冊,山海堂株式會社,2005。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瀏覽日期:2015.6.15)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2005。
謝傑龍,「溫拌瀝青應用於透水性瀝青鋪面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3。
天野耕二、牧田和也,「舗装発生材のリサイクルによる二酸化炭素排出と建設コストの低減効果について」,環境システム研究,Vol.26,1998年10月,pp.253-259,1998。
新見龍男、山手孝昭、藤井保浩、河合研至,「混合セメントを基本とした舗装用コンクリートの諸性状およびCO2排出量」,Cement Science and Concrete Technology,Vol.68,pp.283-290,2014。
Caterpillar官方網站,http://www.cat.com/zh_TW.html。(瀏覽日期:2015.6.15)
Catlon加德隆臺灣網站,http://www.catlon.com.tw/about-cn.htm。(瀏覽日期:2015.6.15)
Garcia, R., & Freire, F. (2014). Carbon footprint of particleboard: a comparison between ISO/TS 14067, GHG Protocol, PAS 2050 and Climate Declara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66, 199-209.
Hamm悍馬官方網站,http://www.wirtgen.com.tw/en/product-brands/hamm/。(瀏覽日期:2015.6.15)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www.ipcc.ch/。(瀏覽日期:2015.6.15)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AR4), Core Writing Team, Pachauri, R.K. and Reisinger, A. (Eds.)IPCC, Geneva, Switzerland.
IPCC,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tocker, T.F., D. Qin, G.-K. Plattner, M. Tignor, S.K. Allen, J. Boschung, A. Nauels, Y. Xia, V. Bex and P.M. Midgley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ISO 14064 (2006):GHG Accounting and Verification.
ISO 14067 (2013):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SO 50001: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
ISO/CNS 14064-1,「溫室氣體-第1部: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之量化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2006。
ISO/CNS 14064-2,「溫室氣體-第2部:計畫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或移除增量之量化、監督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2006。
ISO/CNS 14064-3,「溫室氣體-第3部:溫室氣體主張之確證與查證附指引之規範」,2006。
PAS 2050 (2008),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商品和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
Rossi, E., & Sales, A. (2014). Carbon footprint of coarse aggregate in Brazilia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72, 333-339.
TS Q0010,「カーボンフットプリントの算定・表示に関する一般原則」,2009。
VÖGELE福格勒官方網站,http://www.wirtgen.com.tw/en/product-brands/voegele/。(瀏覽日期:2015.6.15)
VOLVO官方網站,www.volvoce.com/constructionequipment/na/en-us/Pages/BAHome.aspx。(瀏覽日期:2015.6.15)
Wang, D. C., Wang, L. C., Cheng, K. Y., & Lin, J. D. (2010). Benefit analysis of permeable pavement on sidewal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Vol.3, No.4, 207-215.
Wei, K. Y., Lin, J. D., & Yu, I. H. (2013). Assessment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Road Construction Using Recycled Concret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Vol.6, No.4, pp.423-430.
Wirtgen維特根官方網站,http://www.wirtgen.com.tw/en/product-brands/wirtgen。(瀏覽日期:2015.6.15)
Wu, P., Xia, B., & Wang, X. (2015). The contribution of ISO 14067 to the evolution of global greenhouse gas standards—A review.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47, 142-150.
指導教授 林志棟(Jyh-Dong Lin) 審核日期 2015-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